| 转载自:头哥侃码
| 作者:温铭
| 编辑:钱英宇
| 设计:周颖
说起创业,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因为这没有标准,1000个人就会有1000个不同。
“创业对你意味着什么?”
这句话你有多久没被朋友问起了?
在刚刚结束的QCon 2021 上海站上,API7.ai联合创始人& CEO/Apache APISIX PMC 主席 - 温铭讲述了这些年自己的创业历程……
基础软件创业 ≠ 技术创业
创业这个词,大概在进入千禧年后宛如「生活用词」一般出现在大家视野中。
一提到创业,大家的初印象都是“很厉害,自己当老板可真牛”等之类的评价。但创业之下,并不是所有的创业都光鲜亮丽。
近几年,国内技术的蓬勃发展造就了像抖音等全球化应用的迸发,归根结底还是字节跳动这个公司的技术足够硬。所以说到技术创业,是不是只要开发出 APP 就万事大吉了呢?
▌面向群体不同
在中国,技术创业有很多种,比如开发手机 APP 或者应用软件。包括像类似外包性质的,其实都可以看作技术创业,但是基础软件创业是不一样的。
首先基础软件创业基本都是面向 ToB 端。当我们开发 APP 或网站时,其实本身也是消费者,所以作为开发者兼使用者我们很清楚地知道这个东西要做成什么样子。但是 ToB 不一样,面向企业端时我们就需要了解和揣测别人为什么要为这个东西买单。
而且 ToB 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决策人群数量多,特别是在中国,这点想必大家都深有体会。特别是当这个产品特别重要(或者在公司业务层面担任重要环节)时,决策链非常长所以选择周期也就拉长。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个产品的支撑可能会关乎到企业命脉或后续存亡。
所以想让一个公司真正替换使用一项基础软件产品时,前期的准备流程可能都很长。比如准备采购、招标等规范流程,或者去线下公司进行 PoC 等等。想让一个公司层面的用户去「换新除旧」难度是很大的,所以只能从边缘业务一步一步去做一个体化的产品推进。
▌成长曲线不同
从产品发展角度来看,ToB 的基础软件不像 ToC 一样,可以「一夜成名」。ToB 技术软件的发展更像是细水长流、厚积薄发。
像 Confluent 或者国外 MongoDB 等基础软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的发展轨迹基本雷同。从公司成立到 IPO 差不多要经过 10 年左右的时间,其中前 3-4 年基本都是处于缓慢增长状态。前三五年可能基本上没有什么客户,但这只是表面上的数据。
因为在软件背后,其实是团队更多地在专注于打磨软件质量。因为基础软件要把它打磨好,需要非常多的技术积累和真实用户的场景反馈,是不能通过「堆人」的这种方式把它很快呈现出来。
因为基础软件除了功能之外,交付给客户的也是「安全和稳定」,所以十年磨一剑或许很长,但结果必然不会让外界失望。
▌人才运作不同
当然,技术的产出必然离不开人才的善用。
基础软件的创作需要非常多的人才,并且是顶级人才。因为当我们的产品可以与其他同类产品进行对比时,就已经代表我们走在了世界技术前沿的位置。
所以对产品有这份自信,那么对人才更要有这种态度。这个时候如果没有顶级的人才支持,就没有办法把产品打磨得更好,但是顶级人才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是一个稀缺的资源,而且这些稀缺资源都会非常的贵。就算吸引到了这些人才,大家会发现现在互联网公司的一些做法其实都是无用功。
比如现在「人见人怨」的 996。加班对于基础软件的创作是无效的,因为基础软件需要很多创意,它的技术突破是需要灵感和创造力的,而加班这种看似无害的方式极有可能把创造力扼杀掉,所以基础软件的创作之路没有捷径。
就是要通过顶级人才以及丰富的创造力来积累的产品沉淀。
时势造英雄,大环境仍然重要
有了想要进行基础软件创业的心,但也要看自己及周围环境是否也准备好了。
▌抓住机遇还要做好准备
1、产品打磨周期长,那创造产品的人是不是也要相应的提升「身体周期」?
就像我们前边提到的,基础软件产品的产出并不是一项速食餐,更像一场马拉松。它是长期的,需要持久耐力支撑。所以在这个环境中,我们作为产品/公司的核心成员,健康的身体保障必然是最基础最务实的要求了。
像我们公司就非常提倡大家注重健身运动,因为只有身体有活力有干劲了,才有精力去创作更长周期的产品。与产品共成长或许并不是说的只有产品进步,而背后的打造者或许更应该「全面成长」。
2、人才吸引来了,不得好好珍惜好好爱护?
我们通过自身产品的实力吸引来了很多顶级人才,他们在积极创作产出的同时,也是需要顶级回报的。当然这个回报不一定全都是物质层面的回报,很多时候也需要精神层面的激励。就是要表现出「你对我好,我会对你更好」的及时反馈,所以不管是长期还是短期的激励政策一定不能少。
3、产品与投资人是否互相看对眼?
开源创业产品要想长久发展,也离不开投资人的支持。但是在投资人选择与被选的过程中,也跟谈恋爱一样,需要双方的价值观一致。
像我们去融资的时候,都会和投资人聊「公司几年之后 IPO 能赚到钱,是你可以容忍的时间范围」。我们希望投资人给出的时间范围是 8~10 年,因为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时间把这个产品做的更好,但如果对方希望三五年之后就要 IPO 或者赚很多钱,那说明双方预期不同,所以也就没有必要继续进行谈判了。
4、国内用户的订阅思维是否开始转变?
好多人都说国内的 ToB 行业不好做,很容易项目做成后走定制化开发或者外包的形式。目前而言,中国的客户数量很多,而且也有钱。但是在购买服务的思维上,大家仍倾向于「永久买断」,而不是持续订阅。
所以目前国内 ToB 市场还在培养用户们的订阅思维。如果你的客户是长期订阅,在持续肯定产品的层面上,还为后续的产品开发带来持续的现金流,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简单点来说老用户的持续付费维护代价是比寻找新用户要小很多。
5、各家都要上云,基础软件拥有更多机会
现在「云」这个词逐渐被用到各家公司,感觉好像人人都要上云。为什么大家觉得云原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因为在云原生的背景下,不管是技术还是场景都会变得复杂但丰富,这就给云原生下的基础组件带来一些机会。
好多国内业务其实增速很快,大家也会开始逐渐考虑外部的基础组件产品。当出现某个阶段业务增速加快,公司来不及进行自研/自家技术满足不了当下的业务流量需求或者无法调用完善的人力去保障技术时,就会主动选择付费使用外部产品进行加持,快速高效地解决当下现状。
6、产品归根结底还是知识产权,学会尊重人人有责
最后回归到产品本身,我们最应该做到的就是尊重知识产权。
近几年开源项目源源不断的出新,虽然大部分开源项目都是免费给大家用,但并不代表用户可以任意修改它的代码。有些项目可能本身就适用于在云上使用,却还利用开源之便来走捷径,这样是不好的。
就像人与人之间一样要互相尊重,我觉得产品对产品其实也是一样的。
▌迎面而上接受全球化
技术这个词,我觉得从诞生之日就应该是具有「共享」属性的。当今社会,技术与全球化挂钩基本上是毫无争议的。
对于技术创业者来说,每一家技术创业公司的优势可能都不一样。有的优势在于销售,比如创始人有很多资源;也有很多像我们公司(API7)一样优势在于技术。
那么当一家公司产品优势在于技术时,你会发现产品所带来的机会将是无界限的,不管是国家还是行业。因为技术是没有国界的,特别是一些基础软件。像我们公司贡献了一个很好用的 API 网关,在国内微博、腾讯包括金山办公、奈雪的茶等多元场景用户都在使用;在国外,NASA、欧盟数字工厂等也在使用。
因为技术底层的需求是一样的,我们做产品不应担心语言与文化的差异。其实像很多欧美企业,它们有更强的付费意愿以及付费能力,更愿意为一些基础产品买单。他觉得用了这个产品特别好,就愿意持续付费并且期待产品的后续更新与迭代。
这其实不只是产品本身的迭代,也代表着付费用户公司的能力迭代。因为你用的工具好了,你的业务自然会更好,所以最终基础软件会不会迎来爆发式增长,我觉得是有可能的。因为 SaaS 生态的崛起,好多基础软件都在顺应 SaaS 生态。最终基础软件产品势必要来到订阅和上云模式。
▌国内环境下的未来方向
前边我们提到了,基础软件的产品打磨需要时间、要面向全球化,还需要大环境用户的付费思维转变等等。在国内,我们把重点更多放在打磨产品上。
比如我们的产品是处理 API 和微服务流量,在国内有非常复杂的用户请求及应用场景,包括非常大的业务流量。比如 WPS 使用 Apache APISIX 处理了所有 API 请求,每秒处理请求数能到 100 多万,每天流量能达到数百亿的量级。在这种复杂场景下,就必须要保证自家产品哪怕在开源版本里都要打磨地非常好,才可以应对这些复杂应用场景。
同时在国内做基础软件创业我们也要保持乐观。基础软件是一件长期、困难但是正确的事情,需要创始团队坚定的意志和超凡的勇气。
回归自身,谈谈我的创业之路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我的创业经历,那就是「理想主义者的无畏探索」。
目前很多创业公司,基本都是孵化于大公司,然后捐献给头部软件基金会。比如 Apache Kafka、Apache Kylin 这些 Apache 顶级项目。项目从 Apache 基金会孵化毕业后去找融资机构,一切谈妥后从大公司离职出来创业。
其实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开源项目都是走的上述这条路,因为这个模式下风险更可控。但是我们公司不太一样。
上图就是我们公司的初期成长之路。第一阶段直接裸辞纯写代码,一分钱没有然后直接开源。到 2020 年 5 月才完成了天使轮融资,7 月份毕业 Apache APISIX 也成为了一个 Apache 顶级项目。
由此来看,我们公司的创业路径基本上和前面提到的几个是完全相反的。
这只是公司层面,配合着宏观经济层面可能看起来会更「冒险」。
2019 年正好是资本寒冬时期,几乎没有机构愿意去深究一个看不懂的开源项目。
接着 2020 年上半年遇上疫情,直接切断了与投资人的面对面交流。但是也正是因为疫情的出现,加速了全社会的数字化转型。这个是我们当时没有想到的,用户数量和需求突然就开始上涨,至此基础软件也开始得到了重视。
Apache APISIX 正好在 2020 年下半年达到了一个基本可用的状态,当时就有很多国内互联网公司开始用 Apache APISIX 替代之前使用的网关。
▌关于创业的个人建议
虽然现在 API7 经历了上述艰难过程,但我个人觉得它并不是一个值得大家去学习的创业榜样。
因为创业不是赌博。
别裸辞。钱永远是支撑所有的基础物质,拿到融资后再创业。当然如果你本身自带几亿家产,可以忽略这条。
群聚力,莫单打独斗。创业过程中会遇到非常多的问题,这种时候有朋友相伴来分担压力或者共同创造都是比一个人去面对要好的。因为一个人不是万能的,专业的事情需要专业的人去做,这样才能用最小的力完成更多的事情,各司其职。或许就是简单的那句老话「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吧。
对家庭、员工和投资人负责。创业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因为这个背后你不仅要考虑自己,还要对家庭负责,不能因为创业就不管家了。同时作为老板,每个月是给员工发工资的;员工来上班创造价值,老板更不能在最基本的物质保障中掉链子。还有就是投资人,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
从工程师到创业者的心路变化
▌成就感的转移
从工程师转换到创业者,我个人觉得最核心的变化就是成就感的转移。
以前我会觉得我写出来的代码就是最好的门面与证明,这就是我的实力,你 100 行写的代码我 10 行就搞定了。但是现在我的成就感来自于整个公司,不仅仅是代码层面,包括产品、管理、技术甚至是老板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等。
▌飞速的成长
创业之前,跟别人谈话更多是关于技术上的细节,真的很专业很细节。但是创业后你会发现不会的东西太多了,需要去跟更高段位的人聊天,聊什么?什么都聊,全面学习。
比如和其他创业公司的 CEO 去聊,去多看一些其他成功公司的传记;或者多和一些投资人聊整个行业的前景。与他们聊天相当于间接获取了最专业且平时自己看不到的角度和内容,所以在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除了写代码就是在全国到处跑。
通过与各种各样不同阶段的专业人士去聊,我也才逐渐清晰了一些问题,比如:
公司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为什么这么重要?
怎么搭建团队?
如何做技术管理?
▌或许没有标准
对于很多工程师来说,都会有一种固定思维即希望有标准的输入和输出,但是创业并不是这样。
我现在理解的创业就是在一个混沌中螺旋上升的状态,它的很多东西是不清楚的,但很多东西也确实是需要你踩坑的。但是哪怕是踩坑,之后确认了方向是对的,最终都会去接受的。
如果说这两年多的创业过程中我的哪些行为是正确的,那我觉得或许是「不断破圈」吧。破各种各样的圈,从不会融资到一年融资 4 轮;从两个人的团队扩充到将近 40人的团队;从纯技术团队扩充为技术、人力资源、运营、市场等完整的公司。
这么来看,真的进步和收获很大。产品在升级,我们自己本身也在升级。
▌最好的成长方式
走下来这几年的创业之路,我发现创业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成长方式。
没有约束就是最大的约束。在大公司待过的朋友都经历过条条框框的规章制度和约束。但在创业公司里没有边界,没有约束,甚至连规则都没有。正是因为没有约束,所以你要做的「自我尝试与控制」会更严格。
思维转变,意识扩大。创业后或许之前对代码的精益求精都要变得更博爱,因为此时要把精力放在公司利益至上。我不再是小我,而是整个公司的「大我」。本身我在做的我会保证做好,其他需要我的地方我也会全力以赴。大概就是这种吧。
真正做到了技术从业者「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技术创业者的技术很重要,但各位也要相信一定会有人比你写的更好,那么请把那些人招聘来。不要强迫自己「我是老板,我就是写代码最牛逼的人」。
自然而然的成就感。作为技术从业者时,我的成就感来自代码或者社区获取的各种 title。成为技术创业者后,成就感从很好的开源项目变成了「一个会被客户称赞的产品」、「越来越多员工加入的公司」。这就是最自然的成就转移吧。
▌总结
对于技术从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是技术;对于技术创业者而言,不要困在技术里面,不断破圈成长,把技术的圈慢慢扩展到产品圈或者公司圈,让自己学更多的东西,但在扩展圈层的同时,我们依旧要坚定自我底线。从工程师到一家公司,其实会面临非常多的挑战或者诱惑,这个时候你要坚守自己的底线。
“我到底是做一家产品型公司还是一个项目型公司;是要赚现在的钱,还是要赚未来的钱?”。
因为身为 CEO 的位置,现在的每个抉择都会影响到公司的方向选择,所以你心里一定要清楚你的底线是在哪。
讲在最后
在我看来,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其实大家可以看到创业是很困难的。不管是基础软件创业,还是一般的 ToB、ToC 创业,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我觉得对于很多正在创业的人来说,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其实并不是说创业真的能实现财富自由(反而带来了风险性)。
更多的是作为创业者能在整个创业过程中体会到非常多的乐趣和酸甜苦辣,因为一路都是挑战。
就像有句话所说「如果人生都是确定性的话就没有意义」。
创业就是每天都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而作为创业者,我的决策能够直接影响到整个公司或者团队的发展,这个对我来说就特别有吸引力。
相关阅读 | Related Reading
【报名中】Apache ShardingSphere 社区首次线上 Meetup 等你来!
开源社简介
开源社成立于 2014 年,是由志愿贡献于开源事业的个人成员,依 “贡献、共识、共治” 原则所组成,始终维持厂商中立、公益、非营利的特点,是最早以 “开源治理、国际接轨、社区发展、开源项目” 为使命的开源社区联合体。开源社积极与支持开源的社区、企业以及政府相关单位紧密合作,以 “立足中国、贡献全球” 为愿景,旨在共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开源生态,推动中国开源社区成为全球开源体系的积极参与及贡献者。
2017 年,开源社转型为完全由个人成员组成,参照 ASF 等国际顶级开源基金会的治理模式运作。近七年来,链接了数万名开源人,集聚了上千名社区成员及志愿者、海内外数百位讲师,合作了近百家赞助、媒体、社区伙伴。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