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1

            看,那里是我的祖国! 《音乐家》观后感 电影《音乐家》没有多少跌宕起伏的情节,却感人至深。 整个影片演绎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苏联的最后五年,以潜隐在心中怅惘无告的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和对拳拳赤子之心为主要线索,呈现了他在苏联的生活轨迹。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生于生于1905年,这一年,同盟会在日本成立,中国大地上到处是“驱逐鞑掳,还我中华”的呐喊声。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为了学习音乐他吃了不少苦。1935从巴黎学成归来的冼星海,拒绝了国民党的重金收买,决然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国民党当局阻止上街游行的学生,冼星海利用五分钟写出曲谱:“枪口朝外,齐步前进,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从此《救国军歌》唱响中国,很多人边唱边流泪。这首歌唤醒了多少人的觉悟,抗日救亡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许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也在觉醒。1936年12月 “西安事变”的爆发,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国共两党统一抗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充满了苦难和艰辛,革命先驱们像被割韭菜一样死了一茬又一茬,但中国共产党必胜的信念就像星星之火,必将成燎原之势。   日本关东军占领了我国东北,又贪婪的觊觎我国华北地区。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沪松战役失败,12月日军对南京狂轰滥炸,整个南京被集体大屠杀四十多天,死亡34万人。这是对中国人民灭绝人性的凌辱和欺负,是人类历史上非自然的灾难,直接把中华民族推向了危亡的边缘。   被激愤的冼星海便以音乐为武器,发起了抗日救亡的号角。他要把自己的音乐梦想献给祖国,献给苦难的劳动人民大众,他的音乐要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1938年,他跟许多进步青年一样,翻山越岭投奔了延安,他要站在抗日战斗的最前沿。期间他的音乐才情得到极致的发挥,在延安的一年多时间里,是他一生中的创作颠峰。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已经广为人知。   影片的开篇便转承至1940年,冼星海被秘密派往苏联完成大型纪录片《八路军与延安》的后期制作和配乐的任务,同时学习苏联的音乐。冼星海到苏联不久,苏德战争爆发,苏联开始了卫国战争,录制的片子必须安全转移,战争的灾难和不测,使几经转辗的纪录片子丢失,寻找无果。彼时,国内东北沦陷,中蒙边境也被日军封锁,新疆的军阀也变成了反共反人民的恶棍,若要回国会有生命危险。   “我的祖国在打仗,我却被困在了这里。” 他时刻都想念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人民,牢记着自己的使命和自己的音乐梦想。 他必须回到延安,那里有他的阵地。 他试图离开莫斯科乘火车去阿拉木图,再图谋从新疆回中国延安。在火车站遇到了德军的大轰炸,等他来到阿拉木图时,他除了音乐家标志性的物件---一把小提琴,就只是个难民了。语言不通的冼星海开始了异国他乡颠沛流离的生活。 然而,音乐是没有国界的,他用音乐传递着爱,传递着信念。 当阿拉木图的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看见了拿小提琴的冼星海问道:“你是哪里来的”答:“中国,延安。”。“ 他是个音乐家,应该有饭吃,有地方住”在拜卡达莫夫的帮助下,他总算安顿下来。冼星海在阿拉木图以当地人民的“卫国战争”为背景,谱写了交响乐《阿曼盖儿德》,号召了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热情,被当地广为传唱。 之后,他化名“黄训”取得了政治居住权,生活极其艰苦,苏联的生活供给也极其匮乏,时常防备被搜查。大雪疯飞,西伯利亚寒风像刀子一样,他冻得浑身发抖,为了能吃到东西,卖了仅能御寒的大衣和一块手表。长期营养不良,冼星海已身患重病。 面对艰苦的环境,冼星海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壮怀激烈,继续勤奋刻苦的创作救国歌曲,培养救国力量,他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用音乐与祖国人民一起战斗,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贡献。 国破山河在,一曲《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虽不见黄河壮,听得到黄河涌,虽不懂黄河凶,听得到黄河浪,整个曲子振奋人心,激昂斗志。唱出了炎黄子孙沸腾的血液,唱出了中华儿女不屈的傲骨,唱出了祖国每一部分都嵌在共产党的血肉里豪迈,也唱出了静卧深潭的巨龙腾飞云霄的悲壮气势。 “下面一首曲子,献给我伟大的祖国,我曾经演奏过,我坚信,我的祖国,在遥远的地方一定听得到。”,情节至此,已经是他居留苏联的第四个年头了,他吃力的拿起小提琴---“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了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歌曲荡气回肠,热血彭拜,我的眼泪汹涌而出,又一次被歌声深深的震撼,被感动,才理解《黄河大合唱》真正寄托了中华民族太多的苦难和激情,他的伟大就在于此。他的确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音乐史诗,是不屈民族精神的呐喊。 他让全世界都知道了“延安”这个地方! 作为一个游子,无论身在何处,祖国就是他的魂,是留在血管里,生生不息的精神召唤。 几经转辗,冼星海以音乐老师的身份被派往中苏边境的一个小镇,当行驶的汽车沿着坡道上行时,他想看到祖国那份急切的心情感染了每一个人。他放了行李孱弱的往边界线冲去,因为那里离祖国更近,更能看见祖国的山水,听到祖国的呼吸。他被苏联驻军的枪声制止了,他忧郁而坚定的目光里充满了对祖国向往,他指着中国的方向说:“看,那里是我的祖国!” 看到这里,我又泪崩了,我们的音乐家在流浪,在流离失所,我们苦难的音乐家,苦难的祖国,苦难的人民。然而,他仍然以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它的音乐。 冼星海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在身体十分羸弱的时候,他仍然坚持完成了《中国狂想曲》的钢琴部分,表现祖国人民和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因为病情恶化,他被送回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治。他回国报效祖国的愿望没有消减,当他回到莫斯科时候,才知道共产国际组织早在两年前解散了。中共方面也没有驻苏联的代表,加之战事紧张,国际救济也无法安排他的食宿,所以,他仍然在流浪。 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1945年10月30日,冼星海因病去世,时年40岁,他的魂魄最终留在了莫斯科的郊外,回国的愿望成为遗世的遗憾。 逝者如斯,昼夜不舍,80年过去了,当我们面对奔腾不息的黄河,气势滂沱的壶口瀑布,会不油然唱起“风在吼,马在叫-----”,因为那不屈的战斗精神依然在,那革命的斗志将永存。 当国歌在耳边响起,我仿佛看到了祖国近100年来的光辉业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黄河大合唱》激励着一代一代共产党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在迷茫中学会坚韧,在困苦中坚守。中国一定会成为一轮升腾的朝阳!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