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参与「2020高考作文同题征文」比赛,选题为上海卷
题目:不是英雄
历史可以铭记一个人,用不同的方式来将某个人写在无尽的时间长河中。
你瞧,在那每一颗闪耀的光点背后,藏着的是英雄们的不朽传奇,历史的转折点仿佛一段旋转的阶梯一般,有人愿为阶石,有人争当黄昏下清辉拂过的尘埃。
原谅我对人群沉默,对星空低语。
英雄造势么?
于谦,我们知道的是他那首震铄古今的《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但又有几人知道他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呢?
他为大明王朝续命的大功臣,被誉为“救时宰相”。一生干过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何止一件,尤其是组织打赢了北京保卫战,稳定明朝政权,事关中原文明的延续,居功甚伟。
后来,于谦死了。
给于谦定的罪名是谋逆罪,具体为“意欲迎立外藩”,就是想要另立储君。
这个“意欲”,跟岳飞蒙冤的“莫须有”是一个级别,但当时居然没有人提出异议。
历史的戏剧性在于,即使正义终会战胜邪恶,但早到的似乎好像总是邪恶。
一个人是英雄,一个人改变历史,一个人敌不过一群人。
强如项羽,落得乌江自刎;忠若岳飞,冤死风波亭;廉似海瑞,终身不重用。
或许,项羽败于狂妄自大、妇人之仁;岳飞死于封建社会的愚忠;又或是海瑞一般的廉洁修身之士,只是不通人情世故,不谙官场是非。
何为英雄?
我们怎能,一边对于谦、海瑞之辈推崇备至,一边又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为圭臬。
难道没有人知道,这二者是绝然对立的吗?
每一个英雄都是人情世故的终结者。
你也许感到这一切是值得的,他们的事迹被历史铭记了,我们崇敬他们,但我苦苦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我们的英雄为往往都是悲剧型的历史人物。
如果必须以死证清白,以冤得名声,那所谓的“英雄主义”就是一个赤裸裸的骗局。
死去的人看不到未来,活着的人编撰史书。
有些人转折了历史,有些人扭曲了历史。
时代呼唤的英雄,最终却死于命运的屠刀下。
我们不能以世俗的眼光去定义英雄,转动历史齿轮的英雄往往会被无情碾压。
太多太多了。
我们太多的人容不下一个活着的楷模,却能标榜自己以死去的英雄为榜样。
生前冤死,死后平反,荣誉加身,追谥美名,追赠更高的官爵,种种哀荣已与逝者无关。
我们处于一个更糟的时代么?
也许当混浊成为常态时,清白便成了一种罪过。
不是英雄,能推动历史的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群体英雄主义”。
睁睁眼,历史就在这。
在于谦死后的500年后,我们的时代再次面临着同样的困境,需要反思的不是英雄,是时代。
历史或许会称我为叛徒、叛逆或变节者。但到了最后,历史如何铭记我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遵循了我自己的信条。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