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英雄——演绎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的悲壮

《建军大业》中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反派——陈峰

图片发自App

去年上映的《建军大业》电影,从上映前的宣传、到票房与预期的差距,从明星的阵容、到主旋律电影是否可以以这种形式,一路都在争议之中。似乎从拉来了半个娱乐圈,到主旋律电影是否可以以这种形式诠释,再到小鲜肉能否饰演伟人,这部电影一直都处于风口浪尖,引无数人为之争论。

这部电影,我走进电影院看了三次。炮火纷飞的战场,革命伟人们在绝境中牺牲无数人的生命保存革命的火种,南昌起义的胜利以及三河坝最后到灿烈都是我一次次走进电影院去体验的动力。而如今,当上映时热血澎湃的激情过去,再次在家里细细品味这部电影,印象更深的,反而是这个电影中的反派——陈峰。

由周一围饰演,历史原型不可考。


图片发自App

第一次出场,是在叶挺率军进入南昌城门的一幕。

与叶挺举手投足间都需尽显英雄气度不同,陈峰在这一幕中,气场是收敛的,也是低调的,却完全没有感觉到被碾压。从第一个镜头,到与叶挺对话的每一句,每一个眼神都透露出服从的表象下那份质疑。

这一幕以叶挺的马匹踏过城门结束,陈峰的作用似乎是在衬托出粟裕的机智与叶挺的威严,一个难缠反派的形象就此诞生。

兵痞赵福生在面摊上滋事,被叶挺当面教训后,陈峰来挖墙脚。

从刚开始看似不经意的打听军情,到后来几句话分析形势,再到最后劝说赵福生转变阵营,他步步为营。每一步,都勾着赵福生心中的小九九,每一步,都让赵福生对现有的状态越来越不满,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在他留下大洋离开之后,赵福生扣翻米粉,“爷不爽,爷走人”的意味不言而喻。

至此,陈峰出场不足两分钟,机智、狡猾、不好对付的形象跃然荧幕。

朱德的宴会上,所有南昌官员几乎都放下警惕,沉醉在纸醉金迷之中,而此时二楼上的陈峰,颇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味道。

仍是眼神里满满的都是戏。

再之后,他彬彬有礼的说明原因,沉稳有度的离开宴会,举手投足间,贵族军官的气度彰显。反派之外,他仍是个有血有肉的军人形象。


图片发自App

接下来,就是逐渐步入高潮的阶段,这段表演中每一个眼神,甚至每一滴汗水里都有无数个足够细细品味的意义存在。

影片在这里处理非常到位,开始的喧闹与后来的鸦雀无声形成强烈对比,陈峰掌掴手下时声音在寂静的环境下几乎让人心惊肉跳,最后的这个眼神,不止被掌掴的手下,就连屏幕前的观众,都似乎被他带到了环境中去。

接下来的几场戏,陈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昌所有重要官员全部被朱德关在宴会厅,守军群龙无首,唯有陈峰带领手下孤军奋战。

其他重要守备点几乎轻松拿下,唯有陈峰驻守的城门久攻不下,起义军伤亡惨重,守军也并没有多轻松。

陈峰联络所有能联络的守备点,在大势已去的情势下,做出了所有能做的努力——派人冒充起义军出城求援,将机枪架在马路中央,最后甚至亲自上阵,奋力抗争直到最后一刻。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最后,炮弹落下,陈峰回身观望,双手已松开了之前紧握的机枪。

目光中,有大势已去的了然,有尽力而为的释然,还带着点终于得到解脱的安然。

没有惊慌,没有恐惧,没有畏缩。

脑海中闪过一句话,视死乎如归。


图片发自App

无关乎立场,无关乎胜负,军人的心目中,总会有些惺惺相惜。

关于陈峰最后的落幕,是贺龙的一个军礼。站在军人的角度,陈峰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对手,即使立场对立,也绝对值得以军礼送行。

回顾整个电影,陈峰出场的时间并不多,人物形象却很饱满。演员演技良心,每一个镜头都有故事。

末路的英雄,更为悲哀。他们知道大势已去,犹如在湍急的河流中逆水行舟,无论进退,都已经到不了彼岸。

在这种情况下,仍坚持抗争到底,不管是为理想,为信念,为责任,抑或只是忠诚与职责,都值得尊敬。

而在漫长的人民革命斗争中,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在革命队伍中并不少见。

我们尊重对手,我们更缅怀先烈,铭记那段历史,才更懂得珍惜如今的生活。

你可能感兴趣的:(末路英雄——演绎大势已去、无力回天的悲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