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为经济学之父Richard Thaler的《不当行为》Misbehaving by Richard Thaler

看完这本书之后才意识到这有可能是我有生以来看过的第一本经济学读物。Richard Thaler被誉为行为经济学之父,他是第一批把心理学里的概念引入经济学研究的开创性学者,他把那个虚构的超理性,超自律,坐怀不乱,精于算计的”经济人“换成了有血有肉,实实在在,有欲望,缺乏自律,脑子还经常犯糊涂的”真实人“,从而大大提高了经济模型对个人经济行为的预测准确度。也因为他在这方面做出的研究贡献,他赢得了2017年的经济学诺贝尔奖。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受益就是帮我补习了很多经济学里面的基本概念。因为他写得通俗易懂,大大降低了理解复杂经济理论的门槛,读起来觉得似乎没这么难,反倒觉得在现实生活的很多现象确实可以用这些有趣的理论用来解释。最重要的是他给我系统地讲了几个理论的来龙去脉,比如他在解释Kahneman和Tversky的Prospect Theory的时候,把Bernoulli的效益递减效应(diminished sensitivity principle),Von Newmann and Morgenstern的预期实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Hebert Simon的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理论都复习了一遍,让我知道了原来Prospect theory是针对前面几个理论的不足而发展而来。他还一针见血地指出Prospect theory的两个精髓所在:一是它把边际效益理论里财富的水平增长换成了财富水平的变化,我们心理衡量出的变化的大小才是影响我们做出后续行为的重要因素。二是模型的不对称性, 一個損失函数对比获利函数的对应价值绝对值更大,也就是说我们在亏钱的时候感受到的痛苦大约是赚钱的时候得到的快乐的两倍。这个理论可以更好地来预测人在做风险决策的时候更容易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是更加冒险急进,还是保守行事,规避风险。

我给学生讲罗斯福和奥巴马刺激经济的方法时会提到John Maynard Keynes的边际消费理论(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有个关于罗斯福的传言是他说就算在地上挖个坑,再请工人把它埋起来也是创造了就业机会,推动了经济发展,因为中低收入人士拿了工资之后就立即把钱拿去开销衣食住行,扩大了需求,推动了经济的恢复。看了这本书之后我才把这个理论和其他另外两个相关的理论,Milton Friedman的永久收入假说和Franco Modigliani的生命周期假说连到一起,知道了这三个假说的递进关系以及他们的区别。

Richard Thaler和Hersh Shefrin在这三个理论的基础上再修改,加入了心理账户因素的考量。他们的理论说人在有收入的情况下,不见得像Keynes预测的那样收入越低,花的比例越大,也不像Friedman预测的那样考虑一下未来三年的收支之后算个每个月的平均开销,更不可能像Modigliani说的还考虑到一辈子的经济状况再决定每个月花多少。他们的理论说,这取决于这个人把这钱放在心理账户的哪个户口里,如果是赢奖票来的,估计随手就花了,如果是退休账户里的盈利,估计就不舍得花,还接着拿去投资了。

Richard Thaler在讲诉这些理论的时候讲了很多让我感同身受的小故事。比如他讲他的朋友去买被子的时候,平时不同尺寸的价格都不一样,越大的越贵,但打折期间全部统一售价,这种时候是买自己需要的尺寸,还是买交易价值(Transactional utility)最大但被子耷拉到地上的最大号?当年国内刚移民来的朋友就曾告诉我在美国买车当然要买宝马奔驰之类的,因为这些车在国内太贵,而这里的价钱便宜很多,其实也就是说他们得到的交易价值更大。

书里最让我捧腹大笑的是他讲芝大商学院搬家教授们抢夺办公室的大战。一群智商超群的教授们用尽其能去抢位置,抢楼层,抢风景,抢大小,连办公室是否有温度调节开关也成了他们抢夺办公室的一大因素,Richard建议在没有温度调节开关的办公室也装个假的,说效果和真的一样可以满足教授们的期望。他说最具讽刺意义的是有人问院长抽签权利不可以售卖时被院长及时回绝,这种办公室神圣不可侵犯的情况居然出现在这帮连婴儿和器官都可以搞公开市场的自由经济流派学者集聚的芝大商学院。

书写得很有趣,把行为经济学的前世今生都讲了一遍。可惜的是Richard Thaler对自己的爆料还是有所保留。他的个人故事比我从Micheal Lewis的书里看到的精彩层度降了几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行为经济学之父Richard Thaler的《不当行为》Misbehaving by Richard Tha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