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狗血玛丽苏八卦爆料都能救赎我

https://wx.zsxq.com/mweb/views/joingroup/join_group.html?group_id=222214155151&secret=76pgmsupqmjov468l7mizfvuk4dwwd51&user_id=15585855288852&share_from=ShareToWechat

原创: 鹤望星y [鹤望星](javascript:void(0);) 昨天

image

没什么好说的,生活是说不清的。

L.

生活好像真的是个很不容易的东西,一周又一周重复性的工作让人很难有什么心思再去注重所谓的生活情调。即使是吃穿不愁不必奔波的人恐怕有时也会为一眼望到底的日子忧愁叹息。在这个喧嚣又寂寥的时代,意义变成了强求的消费品,无法超然的人被动地虚无。

生活不易,强行假大空地鼓吹深刻与道德令人疲乏又尴尬。后物欲时代翩然降临,人们总需要给自己寻找一些“心灵寄托”才能继续当下所困的庸碌人生。十几岁年少轻狂的青少年也好,年仅花甲的老妪也好,在城市中机械行走的社员也好,都离不开这计强过任何养生品的补药。

image

I.

现在人们大多喜欢用“沉迷”这个有些不太怀好意的词去形容人们被心灵寄托救赎时的状态。沉迷游戏是沉迷,沉迷追星也是沉迷;不务正业天天看小说电视是沉迷,一有空子就窜出去打篮球也是沉迷。评论家们对从垂直社会跌落的老头老太总是仁慈,对尚有劳动能力的普罗大众却是牙尖嘴利。

沉迷游戏有害健康,沉迷追星不利于价值观发展。浅显易懂的道理,每个人都明白,白卷子上刷刷写下三管正道德标的良言,散了堂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没人是圣人,世界又总是混乱得这么没劲,生活也是说不清地越搅越糊涂。于是我们把刻意伪装的自己请下道德制高点的神坛,该刷剧就刷剧,该吃鸡就吃鸡,靠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心灵寄托偶尔亢奋时常乏味地消磨这日子。

我们没追求吗?不知道,反正社会好像也不需要多少所谓有追求的人。大多数无关紧要的我们,像棋子一样融入在这其中,隔绝着顺淘汰和逆淘汰。做个平常平常的普通人挺好的,我们无意做虐猫的艺术家和自杀的文学家去证明人性奇异和世界苍白。

因为话都在酒里了。

image

F.

现在很多人追星,明星都有为他不求回报翻山越洋的站姐。有人认为这扭曲,有人认为这无知,这幼稚。粉丝追星若干年,为他哭,为他笑,为他应援,送他出道,帮他打榜,蹲守机场,见面会得到签名可以高兴得昏厥。站姐为拍图可以孤舟泊洋,攀登绝壁,可以挤着高峰地铁大汗淋漓狂奔到机场只为与偶像有不到二十秒的相见。

我尊重这些几乎壮烈的努力,但始终无法认同,有天问我追星的朋友,这样值得吗?

她笑笑,停下了对我疯狂的安利输出,几乎虔诚道,值得,其实我觉得这不是疯狂的沉迷,也不是简单的喜欢,生活太枯燥了,压力也大,人总需要心灵寄托才行,去看演唱会如果他朝我这边笑的话,好像得到了救赎有了前行的动力。可能就和那些喜欢吸烟喝酒的人一样吧,陶醉在那一刻,终于感觉自己是存在的。

其实追星也没太可怕啦,大家平常都还是踏实忙碌的老实人,生活在社会中,被法律道德管辖着,能妖魔到哪去呢?

她又说,现在的明星不都有站姐吗?我觉得这个只能业余时间来做,当工作就不行了,那样就不纯粹了。心灵寄托这种东西,沾上功利性的话,就死了。

我没有资格评判这些行为是否合理,但似乎在这个世界待得久了,好像一切都有道理,一切都无厘头,一切都是错的,一切又都是对的。

image

E.

我的心灵寄托是什么呢?好多东西都是吧。比如我喜欢看关于旅行的综艺,即使那个综艺的宗旨并不是旅行,旅行只是工具。我透过那些嬉笑怒骂的精致脸庞去看充当背景的长河落日,高台绮霞,看雪山看沙漠,看雨林看冰川,看蔚蓝大海上放明媚到极致的阳光。一切都好,虽然我无法远行,但我至少可以一直提醒自己远行的美,告诫自己有一天一定要去看看,用未来的希望救赎现在的自己。

有时闲来无事,甚至会刷一刷最新的八卦爆料和狗血玛丽苏爱情剧(虽然可能不到五分钟就关了)。虽然通过表象去看,我似乎品味低俗又头脑空洞,但我清楚地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人需要优雅高级的东西去细嚼慢咽,也需要快餐式地单纯刺激,况且有时我打开某部评分不过半的烂剧,可能也只是因为拍摄地天气很好,很久没见过真正湛蓝的天,有些想念。

可能许多所谓沉迷的人也是这样吧,大家都各取所需,并依然理智正常地努力生活。什么高大上的话还是少说吧,如果张口闭口都孔子孟子萨特加缪的话,好像也不太好。

谢谢大家的支持,喜欢的话可以扫描二维码关注我哦~

image

你可能感兴趣的:(连狗血玛丽苏八卦爆料都能救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