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父母,你认为自己合格吗?

    我们先看看两则数据统计: 

    1.2020年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统计显示: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1成左右,中重度抑郁检出率约为1.9-3.3%;初中阶段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总体来看, 中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这相当于中国每1000个家庭中就有60个抑郁的孩子!

      2.中国儿童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与分析》报告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少年儿童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5.2%的儿童存在明显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   

      抑郁症,正在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全球预计有3.5亿人患病。很多人都有患上抑郁症的可能。


      可怕的数字,触目惊心!关注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是迫在眉睫。

      耸人听闻的数据背后,是教育的缺陷,那到底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呢?

    2021年10月23日,习近平主席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九十八号,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该法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制定的法律。

      强化家庭教育,已经成为国家意志。让家庭教育回归家庭势在必行。一对夫妻把一个孩子带到世间,理所当然就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当前的学校教育承担的主要责任是知识教育、学习能力教育,孩子的品德塑造、人格养成、性格培养等首先还是得依靠父母。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理解、不安慰、不懂沟通、不懂尊重、更不懂鼓励和引导……这就是中国父母的现状,也因此,现在青少年得抑郁的比例不断上升。

      错误的、失败的家庭教育不仅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也给父母自身带来烦恼。统计数据表明,每1000个家庭中就有260个焦虑的家长。

      所以培养提升家长们的教育能力必须倍加关注,而为人父母这种能力,不是先天遗传或自动习得,必须靠家长主动的学习摸索不断积累。


      心理学家对世界上20多个国家的10万名8~14岁的孩子进行调查,让每个孩子写出十条“父母应该怎样做和不该怎样做”,答案归纳如下:

1.孩子在场,不要吵架。

2.对每个孩子都要给予同样的爱。

3.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说谎。

4.父母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谅解。

5.父母与孩子之间要保持平等关系。

6. 孩子的朋友来家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7.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全面答复。

8.在孩子的朋友面前,不要讲孩子的过错。

9.注意观察和表扬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缺点。

10.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 

      这个答案不一定完全科学,但孩子对父母的要求是明确的,把它作为评判父母是否合格的一个标准未尝不可!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家庭教育成功与否考验的不仅仅是家长的知识程度,更应该是家长的教育智慧,是家长的文化程度。          作为母亲,作为教师,我觉得一个合格的父母至少应该掌握这些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1.保持“同理心” 俯下身子,做孩子的玩伴和朋友

      同理心,就是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要求孩子。父母给予了孩子生命,并不代表孩子就成了父母的私有财产可以随意处置,孩子脱离母体来到世上就成了独立的个体,就是活生生的“人”,做父母的要学会尊重他们的生命,要对他们平等相待,陪他一起成长,才能真正引导好孩子。同理孩子,也是同理孩子的一切情绪和要求,无论孩子的情绪是否正常、要求是否正确,回应都是必须的。冷漠只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和无助,正确、及时的回应才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关怀。

      看看我们身边教育成功的案例,比如,谷爱凌、苏翊鸣、何江、江梦南……哪一个不是和父母亦师亦友。

    时代在进步,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强烈,作为父母,必须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赢得孩子的信任,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我们的教育才会有效。

      请记住:先有关系再有教育!   


      2.关注孩子的内在的真实需求。

    作为父母我们真的了解孩子吗?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我们的孩子日常暴露出来的情绪、行为,仅仅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的部分,仅占1%,孩子真实的想法和需求其实是隐藏在冰山之下,也就是潜意识占99%。如何尽可能的看到孩子的全部?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要学会觉察,真正的读懂孩子,仔细研究孩子的行为、语言背后的原因,了解孩子真正需要的、喜欢的是什么,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比如,孩子做事磨蹭,不积极,也许只是表象,也许是他需要父母的陪伴鼓励、也许是他对知识掌握的不够、也许是他正受到其它事情的困扰,我们一定要在孩子出现一些不良情绪、状况、行为的时候,静下心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认真观察询问了解背后的真实状况和原因,避免出现教育失误。 所以学会倾听,听进去孩子的想法和决定,再分析利弊,最后引导孩子自我决定。

        所以,合格的父母应该有耐心去思考和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3.科学有效的陪伴

      真正有效的陪伴不是用时间的长短在计算的,我们追求的是陪伴的质量。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仅仅是为了待在孩子身边监督孩子,还是为了让自己内心得到安宁?陪伴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满意,给孩子带来积极的有意义的作用。父母要把与孩子相处的每一段时间,变成愉快高效的价值时间,变成进行随机教育的有利时机,达成一定的目标。

      孩子做作业,你陪在孩子身边刷手机和阅读,哪一种陪伴是孩子愿意接受的?

    和孩子一起追求进步、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的陪伴既给孩子树立了榜样,也提升了自己,何乐而不为?

      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父母自己先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进步就是最好的陪伴!


      4.培养孩子真正的兴趣,尽早找到人生目标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孩子对某一方面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不断地接触、探求,兴趣逐步强化,从不稳定的意趣慢慢变为相对稳定的志趣,志趣进一步发展,则可以培养成为终身为之奋斗的人生志向和目标。所以,培养孩子的正当的爱好和兴趣,对一个孩子成材至关重要。

      孩子小时候往往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且不持久,新鲜劲一过或一遇到困难便会退缩、回避。这个时候作为父母必须做到两点:

      一是,要能根据自己对孩子的性格、天赋等特点的仔细观察,帮助孩子选择最适合的兴趣,而不是凭父母自己的好恶主观臆断或者随大流选择。

      二是,确定了相对稳定的兴趣爱好之后,父母要学会循循善诱,把单纯的兴趣转到有目标的发展特长的轨道上,不能见异思迁,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当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学会适时鼓励,通过兴趣的培养提高孩子做事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有恒定的兴趣爱好,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这样的孩子能不走向成功吗?


      5.帮助孩子培养“微习惯” 

      “微习惯”就是把一个复杂的行为,拆分成最简单的行为。

      “微习惯”这个概念来自于——斯蒂芬·盖斯”,他是一个十足的懒人,什么都不想做,却又想改变自己,成为成功人士。所以就开始琢磨如何毫不费力就能改变自己的办法,就在这样的心态下创造出了一套十足的自我改变方法——“微习惯”。

      “微习惯”能帮助人以最小的代价培养出最优秀的习惯,进而改变自己。斯蒂芬自己就因此走向成功,所以我们一定也可以借鉴。 

      比如:要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微习惯的做法便是把“每周读完1本书”简化为“每天只读1页书”的微习惯。 

      孩子好习惯和性格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和培养,而“微习惯”所定的目标小,容易完成,可以给孩子带来成就感;而且占用时间不多,任务不重,心理压力小,孩子乐于接受,情绪自然好。

      关注培养孩子的“微习惯”,让孩子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功的激励之下,养成好习惯,从“要我学”走向“我要学”。


      6.经营好和谐的夫妻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心理专家指出,夫妻关系才是每个家庭的定海神针,它应该在亲子关系之上。如果其他关系超越了夫妻关系,那么家庭出现各种问题的机率是相当大的。

    中国现有单亲家庭近3千万,夫妻关系的破裂影响的是孩子的未来和发展。原生家庭对人们的影响如同遗传密码一般,刻进人们的人格、行为模式中,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和谐的夫妻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不言而喻。   

      记住:家庭和睦是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


      7.学会夸赞孩子的正确方法。        近几年“赏识教育”风行,很多的家庭教育因此误入歧途,对赏识的理解过于片面,以为就是一味的夸奖而没有批评惩罚,而对如何正确夸奖又不得其法。

      夸奖必须做到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夸细节、夸具体行为表现而不是夸笼统;二是夸努力而不是夸聪明。我们要让孩子在你的夸赞中掌握到正确的方法,认识到努力的重要,激发出内在的动力。

    比如:不表扬“你真棒!”而是表扬“哪里棒?你采取了什么行动?做了什么?达到了什么效果?付出了怎样的努力?父母感受到了什么?”不表扬“你真帅!”“你真聪明!”孩子的“聪明”、“帅”和孩子没有半毛钱关系,那不是他努力的结果,父母要表扬孩子“你真努力!”肯定孩子的付出,肯定孩子的付出带给你的感受!          科学的表扬孩子,让孩子在父母由衷的肯定和认可中,获取成就感和价值感,不断走向更好的人生!

    ……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鲜活的灵魂,遇到孩子成长中的教育问题,永远没有信手拈来的最好的方法。“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是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就藏着孩子的未来。教育孩子是父母的终身修行,愿天下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为父母,你认为自己合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