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

属于肉体的一切变化无常,犹如白云苍狗;属于灵魂的一切缥缈虚无,如镜花水月。人生是苦斗逆旅,死后万事皆空,那么在此生此世我们将循何而生?只有哲学,哲学是人生的真正向导,它使人心灵安宁,它使人肉体常乐,它使人行有目的,为人忠实,接受现状,安于命运,不为物役,不为情牵,以归其所在的欢乐心情等待死之降临。——奥勒留·《沉思录》。

公元2世纪,就任罗马皇帝的奥勒留,在自己一辈子参悟人生中留下了自己的人生语录。《沉思录》所包含的精神是典型的斯多亚派哲学,强调人的宇宙理性逻辑,讥讽物欲,将追求德行作为一生至善,认为人越少被外力所束缚,心灵上便越加自由。这种观点继承于犬儒学派,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两位学生,一位是第欧根尼老师安提斯泰尼,推崇德行追求,减少外欲,理论可以归结为:我不役物,以免役于物;另一位是阿里斯提波,他创立享乐主义,理论可概括为:我役物,而不役于物。前者觉得一个人一旦习惯于享受物质,离被物质支配就不远了;后者觉得一个人不妨享受物质,同时又做到不被物质支配。两种理论随然不同,但是本质一样: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愈少,精神上的自由就愈多。

图片发自App

继承第欧根尼思想的斯多亚派哲学是追求不接触物质,这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上思考的人生哲学。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拒绝享受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尤其是自己已经享受过了去拒绝更是不可思议。而人若想活的通透确实需要减少外界对自我的奴役,减少欲望,但人类最有意思的事情便是,明知道这样是最好的,但是却在不断的增加自己的困难度。

从上个世纪到现今不过一百年,但生活中的诱惑多了多少个,可以说是方方面面。今天无意识中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主题是当今当学生是否应该去大城市工作,文章下面很多评论,点赞最多的一个是,只有去大城市才有更好的方向,收入和生活更好。这种观点是主流观点,但是从这些语言中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当前享受更好的服务,拥有更多的经济基础是普遍人的想法。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前生活中出现的便利诱惑太多,衣食住行涵盖了人类的各个方面,当前的诱惑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在当前消费主流经济发展浪潮下,谁掌握了消费准则,谁便掌握了规则。因此商家,厂商绞尽脑汁刺激消费,从某种角度来讲确实能够增加经济发展,单是社会整体的欲望在不断变大,个人面对的诱惑在不断增多。

根据第欧根尼思想,对物质需求越少,精神上自由就愈多;反之,对外在物质需求越高,精神上便越不自由,因此当前年轻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在发生改变,消费为主,欲望至上的物质主义影响了一代人,人们必须去抵御由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各种诱惑。方便出行的车不能用,便利生活的智能机械不能用,绚丽可口的食物不能吃,时尚多彩的衣服不能穿,精致多元的装饰品不能带,这样情况下自然会引起极大的不满,例如社会中的一种思想,如果不能够享受这些,那生活有什么乐趣可言,没有乐趣为什么活着。

其实这样的想法并没有错,但是对于个人精神自由来说,这种思想会增加精神自由实现的难度,例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财务自由,但是在追逐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好像永远都不能够财务自由。至于原因,其实已经说过,从上个世纪,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越来越多的物质条件令人们生活便利,生活便利的同时自然增加了物质的诱惑力,越加强大的诱惑,令人自制欲望越来越低,整个社会在弥漫着这样的潮流下,克服欲望成为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例如今天下班,本来只想喝完一碗粥解决晚饭问题,但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了麻辣面、兰州拉面、鸡排饭、螺蛳粉、牛肉面、西餐店、火锅店等地方,问着香位,想到回家还要自己做饭,需要多大的力量去克服自己。

其实这种不断制造诱惑,又在不断抵制诱惑是人类自古以来便有的特技,因为抵制相对的便是享受,享乐主义一直存在,社会本身便是正反两面。不为外物所奴役,对于大部分人普通人来说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通过这个阶段便会发现,也许在那一天自己成为了不在乎这些的时候,也许自己已经成长为强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