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挟天子以伐不敬——齐桓公尊王攘夷

上一回咱们说到“识人知己,叔牙大义荐夷吾;迅猛发展,管仲奇谋助桓公。”今天咱们继续来聊管仲和齐桓公。

管仲作为经济学家,在齐国搞的可谓是风生水起,很快就使齐国的经济发展在春秋诸国中脱颖而出。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经济,政治和军事是驱动国家前进的三驾马车,齐国若想称霸天下,这三驾马车缺一不可,必须并驾齐驱。

我们先来说管仲在齐国任相期间所做的政治改革。当今在我国很多大城市,市内通常会划分出很多专用的园区,如工业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等等。这些专用的园区有利于政府对某些产业进行集中化的管理。在春秋时期的齐国,管仲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他首先从行政管理下手,改革行政系统,创建了“叁其国而伍其鄙”的行政系统。主要内容是将国家的都城分为三个区域,国都之外的地区分为五个属地。对于国都内的三个区域,士人居住15个乡,工人居住3个乡,商人居住3个乡,每一个区域专设长官负责。对于国都外的五个属地,分别设立5个大夫进行管理,属地下的行政机构又分为县,乡,卒,邑4级,并分别设立对应的长官进行管理。这种管理结构使得国家行政区域更加结构化,管理的力度也更加精细,使士农工商各就其业,各居其所,提高生产力的同时也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在国家行政机关的任人上,管仲提出了“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简单说就是一切任命看政绩,让有能力并且已经证明了自己能力的人担任大位,罢免尸位素餐的无能官员。在人才选拔上,管仲大力提倡推荐试用制,由乡长推荐乡内能力出众者担任吏职,政绩突出者可以进行晋升。这一选贤任能的方式虽然依然有很大的局限性,但从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袭制的限制,使底层知识分子有了晋升入朝的途径。

总之,在齐国的发展大计上,管仲始终坚持先修内政,后对外争霸。内部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富足是因,外部诸侯拥戴、天子钦服自然就成了果。公元前684年,即齐桓公即位后的第二年,齐桓公就曾想以加强军备,对外用兵为国家的主方向,管仲劝告说内政不修对外用兵不会成功。桓公不听,执意起兵伐宋,最终各路诸侯兴兵救宋,齐军大败,桓公懊悔不已。前683年,谭国不尊周朝礼法,管仲建议桓公立刻兴兵问罪,桓公这次很谨慎,他认为管仲不是反对对外用兵的么?怎么这次这么积极的要求我出兵呢。管仲就为桓公解释,说前日之事是因为宋国并无大错,且宋国国大,轻易攻伐必定失败。今日的情形则完全不同,谭国国小,且有失礼法,我们出兵是正义之师,不仅能够必胜还可以建立威信。果然,齐国一出兵谭国就被消灭,齐桓公不仅扩大了领土还在诸侯间积累了声望。

前681年,在管仲的活动下,齐国与宋、陈、蔡、郑等国在齐进行会盟。隧国当时也被邀请,但隧国并没有前来参加此次会盟。齐桓公为了维护齐国的威望,立即出兵隧国将其消灭。齐国和鲁国之间本身矛盾重重,当时的鲁国也并不弱小,但是随着接连的几次交手都被齐国打败,再加上诸侯各国都服从齐国,抵触齐国的谭国隧国又都被消灭,鲁庄公也非常无奈,只得服从于齐国在柯进行齐鲁会盟。在此次会盟上,可是发生了一件挟持人质的大事。当齐桓公与鲁庄公在祭坛上开始盟誓祭祀的时候,鲁国的大将曹沫突然手持匕首劫持了齐桓公,桓公当时就吓了一跳,忙问“子将何欲?”曹沫也不含糊,义正言辞的答道“齐国强大而鲁国弱小,齐国持强凌弱已经占领了鲁国大片的土地,实在是欺人太甚了,如今鲁国的国都都已经临近齐国的边界了,你恐怕就要图谋吞并鲁国了吧!”听了这些话,桓公自知理亏,再加上曹沫的匕首正顶着自己的脖子,就赶紧承诺将侵占鲁国的土地返还给鲁国。曹沫得到桓公的保证后,将手中匕首扔掉,面不改色的走下祭坛回到群臣中间,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您说这曹沫的心理素质是的确过硬,要知道他当时劫持的可是诸侯霸主,春秋第一强国的国君齐桓公。在此次会盟过程中,齐桓公碍于面子对此事并没有再追究,会盟结束后,齐桓公十分恼怒,想要推翻承诺,再次进攻鲁国。管仲劝谏桓公还是遵守承诺为好,贪图这一时的小利益会使齐国在诸侯间威信尽失,失去天下诸侯的信任和拥戴,还不如将本身就属于鲁国的土地还给他们。桓公最终采纳了管仲的意见,遵守了自己的承诺。曹沫劫持齐桓公收复失地的这件事记录于《史记》的刺客列传中,在春秋战国时期这类的刺客事件也绝不少见,四百多年后,赵国的蔺相如也故技重施的对付了一遍秦昭王。

在管仲的策划下,齐国在外交上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以诸侯长的身份,挟天子以伐不敬,后世的曹操也用过“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旗号,这么说来,管仲也算是曹操之师了。公元前680年,郑国发生了内乱,齐国出面进行调停。公元前662年,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救,桓公本来不愿出兵,认为楚国才是齐国最大的祸患。管仲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要征伐楚国,必须先使北方安定,燕国就是齐国北方的屏障,并且举兵救燕定能得到诸侯们的支持。桓公深以为然,当即听从意见出兵救燕,解决了燕国的山戎之乱。前660年,西北方的狄人进攻邢国,作为霸主的齐桓公征求了管仲的意见后,出兵救邢。之后狄人又出兵攻击卫国,杀了卫国的卫懿公,一度灭亡了卫国。齐国又联合宋国一起帮助卫国复国。前659年,狄人再次攻邢,一度也灭亡了邢国,齐桓公联合宋、曹组成三国联军救邢,拯救了非常多的邢国百姓,最终在齐桓公和管仲的主持下,卫、邢都得以复国。在齐桓公的统筹下,戎狄始终没能给中原诸国带来灭顶的灾难。

刚说了西戎与北狄,这南方的楚国也并不是一个消停的主,一直以来楚国在中原各国看来都是不入流的,认为其国民野蛮,在中原人的思想上,将楚国视为蛮夷之地。实际上,当时的楚国正在逐步强盛,也有了称霸中原的野心。前576年,楚国出兵伐郑,齐桓公和管仲约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组成联军南下,先灭了楚国的邦国蔡国,大军直逼楚国边境。在此形式下,楚国不得不与联军谈判。楚国派出的谈判使者屈完见到齐桓公就问“你们在北海边,我们在南海边,这相隔千里,井水不犯河水,你们这不远千里大兵压境是为何啊?”在桓公身边的管仲听了后,从容答道“周王曾经对我们的祖先有过的命令,五等侯九级伯,不守法的你们都可以去征讨。东到海,西到河,南到穆陵,北到无隶,都在你们征讨范围内。如今楚国不向周王进贡,公然违反王礼。还有昭王南征还没有回来,这也是你们的罪过。”屈完听了后,笑笑答道“没有进贡是我们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给进贡呢?至于昭王南征没有返回,你们应该去找他问问啊,大军在此作何!”这第一次齐楚谈判并没有得到什么结果,齐楚两军在陉驻扎下来开始南北对峙。这种对峙的局面一过就是半年,齐楚两国都被军耗拖得疲惫不堪,也都无意在进行战争,齐桓公与管仲也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彰显霸权,都有意尽快结束这种尴尬的局面,最终做出让步撤军到召陵并完成了与屈完的谈判。在与屈完的第二次谈判中,还有一件小事值得我们说说,齐桓公为了炫耀兵力威慑楚国,曾邀请屈完与他同车阅军,并十分得意的对屈完说“先生您看,我指挥这样的军队去打仗,什么样的敌人可以抵挡呢?指挥这样的军队去攻城,什么样的城池攻克不呢?”令人没想到的是,屈完不卑不亢,沉着从容的答道“如果国君您用德义来安抚天下诸侯,无人敢不从。但如果只凭武力,那么您可以尽管试试,我们楚国的方城山就会变成城,汉水就会变成池,这城高池深,你有再多的兵马,恐怕也无济于事吧。”这一回答委婉有力,桓公再不敢慢待这位楚国使者了。之后,齐楚正式结盟。齐国暂时稳定住了来自南方的威胁。

前651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会各路诸侯拥戴周太子郑为天子,即周襄王。在庆功宴上,周襄王特下令齐桓公年老德高不必下拜。然而管仲执意劝谏桓公依礼下拜,桓公听从了。各诸侯见此,都叹服齐桓公之德高。前647年,周襄王的弟弟勾结戎人进攻京城篡位,齐桓公派管仲领兵前去帮助周王室平乱,此次行动大获全胜,周襄王从此更加倚重齐桓公和管仲。

前645年,管仲即将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齐桓公握着他的手相问“君去之后,谁可代替君之相位?”管仲向桓公推荐了公孙隰朋做相,并要求齐桓公远离开方、竖刁、易牙这三个小人。齐桓公一生谨奉管仲之言,而然对于管仲这两句临终的遗言,桓公却并没能完全遵守。管仲的继任者公孙隰朋、鲍叔牙两位相国继续沿用管仲所留下的政治制度,推进齐国的前进,这算是并没有违背管仲的嘱托。但晚年昏聩的齐桓公任用方开,竖刁,和易牙等人,最终导致了其悲惨的结局。方开本是卫国人,当初为了表达对齐桓公的忠心追随,父母去世也不回国奔丧。竖刁是齐国负责内侍和宫女的宦官,对齐桓公也是极尽逢迎之事。易牙就更泯灭人性了,为了让齐桓公尝人肉的滋味,竟将自己的孩子杀掉烹饪。对于这三人,管仲在时他们不敢过于嚣张,管仲去世后,借着桓公重用他们,在朝内专权跋扈,导致齐国朝政迅速的衰败下来。

前643年,齐桓公病重。他的五个公子各率党羽争位,齐国内部互相攻打一片混乱。桓公此时实际上也被自己所宠信的近臣所囚禁,不仅不得发号施令,连自由的行动和会见臣子都已做不到。桓公死后,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都无人收殓,现场可谓悲惨至极。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下桓公的一生了。他少年离家,四处奔袭避难韬光养晦。青年机敏过人,行动果敢,一朝得取齐君之位。齐桓公在位四十二年,勤政事,革弊端,与仲父管仲配合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带领齐国合理合法的成就霸业,德布四方,威服众国。然晚年昏聩,失去管仲的监督后狂妄自大,一意孤行,最终得了个孤独终老,悲惨逝世的结局,也使齐国的霸业毁于一旦。

历史不能重来,但它会一遍一遍的重演。前大半生英明,晚年昏聩的君王不止齐桓公一个,比齐桓公名气更大的还有日后导致大唐由盛而衰的唐玄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想,今天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的,除了故事本身之外,还有一句惊醒“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与君共勉。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有道是:

挟天子以伐不敬,

西抵狄兵北抗戎。

霸业成难毁时易,

晚节不保警后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五回 挟天子以伐不敬——齐桓公尊王攘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