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月27日复牌以来,停牌近三年的九鼎集团从千亿市值缩水至308亿,即便近两日的股价较之前大跌有所回升,但市值近七成的缩水难免会引来外界的争议。曾有着“新三板第一股”之称的九鼎集团,在高处不胜寒的资本市场里,每一步动作都将备受关注。
多种因素致股价大跌成必然
自九鼎集团(代码:430719)2015年6月8日停牌至今,新三板指数从2962.42点下跌到今日(4月10日)收盘的1494.88点,市场行情三年的起伏震荡,九鼎集团一并在复牌几日内表现出来,结果不必言说。3月27日、28日九鼎集团股价连续两日跌幅达到50%,市场对此次复牌的下跌早有预期,只是如此大跌现状是股民一时间难以接受的事实。
九鼎集团持续不断的动作也致短期波动在预料之中。2018年3月23日,《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的公告》、《关于取消下属子公司股权转让的公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重大资产重组报告书》、《关于下属子公司富通保险拟推进上市的公告》等19条九鼎集团重大事件公告一气呵成地抛向市场,集团内部是否紧张暂且不提,市场的反应却是蒙的,仅《调查通知书》一项就足以奠定短期波动的态势,遑论多项公告相加之后的效果。
对于大跌的股价行情,九鼎集团创始人吴刚、总经理黄晓捷均作出回应,预期会跌,所以并没有什么担心。实际上,对于预期中的股价大跌,九鼎集团还是采取了措施的。在复牌同时,九鼎集团发布大股东计划增持10亿元的计划,稳定市场情绪。但由于停牌时间过长,公众对九鼎集团的短期承压持怀疑态度,同时部分股东也存在着流动性的压力,所以市场对九鼎集团的短期股价是没有信心的。
注重内在价值 关注公司未来发展
在《致股东的信》中,九鼎集团通过近几年来的业绩和未来发展措施向股东证明其内在价值的提升和潜力。
下表为公司2014年-2017年每股净资产增长率及与上证综指涨幅的比较:
通过上表可以看到,过往3年,九鼎集团可比的每股净资产从2014年的0.84元增长到2017年的1.76元,累计增长110%,年复合增长率为28%。上证综指同期累计涨幅为2.3%,年复合增长率为0.75%。从2015年至2017年,公司的每股净资产当年增长率均高于上证综指当年涨幅。从业绩方面来看,九鼎集团在停牌的三年时间里,仍然坚定对内在价值的注重,明确公司的目标。
公司在信中也强调,“……我们主要关心公司内在价值的增长,我们的一切决策和行动均以增加公司内在价值为根本目标。”在3月24日的交流会上也表示,“从长期看,企业股价与内在价值总归要趋于一致,从市场形势看,九鼎集团的股价波动会很快趋于平稳,未来呈稳步上升态势。”公司的管理层对公司的发展倾注了大量信心。
对于内在价值的增长,九鼎集团也从经营、投资、融资三个方面采取了措施。
在经营上,重点做好保险业务的发展。调查疑云仍未解开,九鼎集团已经将富通保险上市计划提上日程。富通保险是公司的境外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个人寿险业务,并联合一般保险公司及强积金服务提供商,为客户提供一般保险产品、服务及强积金方案,以满足客户在保障、医疗、储蓄和投资方面不断转变的需求。在公告中,九鼎集团也提到,富通保险的上市有利于充分利用香港资本市场平台,完善保险板块的资本补充机制,实现成为“以客户为中心,价值持续增长”的一流寿险公司的长期愿景。
在投资上,九鼎集团也表示更关注的是企业的质地和投资价格,对于是否控股或参股并没有太大实质差别。九鼎集团总经理黄晓捷表示:“收购富通保险交易比较复杂,耗时比较长,但是对公司是非常有价值的。当时收购的价格为 107 亿港元,目前市场的公允价格至少在 250亿-300 亿港元之间,如果上市以后价值会更高。”通过公司高层的态度上可以看出,至少九鼎集团对富通保险的投资是肯定的。
在融资上,九鼎集团明确将未来保险公司定位为重要的融资渠道。可以说,公司对富通保险这个子公司寄予的厚望已经超乎想象。富通保险在香港发行的信用债券期限均较长,短期不会有资金流动性的压力。
从措施的侧重度,可以看出九鼎集团对富通保险的“偏心”,公司创始人吴刚在投资者沟通会上也表示,“公司要向伯克希尔哈撒韦学习,在资金获取上和投资方向上均进行完善,通过向它学习的方式不断向它靠近。当然,这才刚刚开始。”
公司管理层包括部分券商人士也认为,企业内在价值才是真正决定股价及稳定状况的根本,九鼎集团眼前经历的一些股价波动都是暂时的,更注重公司的未来发展。
铺面太大,真的能做到“样样精通”么?
从九鼎集团的公开信息不难查到,公司涉猎的行业范围相当广泛,完全超出了私募股权投资管理这项主营业务。主要包括,股权投资及地产投资(九鼎投资、股票代码:600053)、保险业务(富通保险)、证券业务(九州证券)、公募业务(九泰基金)、期货业务(九州期货)、支付业务(金佰仕)、人才股权投资业务(黑马投资)、信息技术服务(嘉兴嘉源)、通信设备制造(优博创)、不良资产经营(九信资产、股票代码:831400),以及参股型财务投资。
多方面进行业务发展,不得不提资金链的问题。之前外界一度盛传九鼎集团资金链存在问题,公司直接予以否认。公告中提到,公司债务截至2017年底,归属于母公司的账面净资产为264亿元,总部有息负债约160亿元(不含有等额银行存单作质押的借款),两者合计424亿元。除了总部的有息负债,其余债务绝大部分是由收购的富通保险的保单准备金产生,而保险负债大多是良性的,且期限很长。这样的解释,有种成也“保险”败也“保险”的错觉。
如果真的可以不考虑资金全面铺开,那九鼎集团“出售九州证券股权”“划转资管业务”等瘦身动作又该作何解释?
在九鼎集团停牌的三年时间里,九鼎集团的业务铺张迅速。但正如俗语说的那样,样样通往往样样松,九鼎集团又是否能打破这个惯例呢?并不见得,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措施解决铺面太大的问题,九鼎集团也可能会面临乐视网之前面临的问题。
《关于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查通知书的公告(更正公告)》的补充内容“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公司方面也做出回应,监管机构已经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多次检查,问题可能出在资本市场的披露、管理上。媒体方面猜测也是由于九鼎集团所涉范围太广,所以难免会有兼顾不到之处。
且不说九鼎集团本身是否有能力做到“样样精通”,在监管层面就有各项条款来规范,全方位开展各项业务需要的可能不只是时间和牌照。
“出尔反尔”的做法出现信任危机
做人和做公司最重要的标准之一,便是信任。九鼎集团管理层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信心,但九鼎集团的内部信心并不代表拥有外部信任。
虽然券商和媒体对九鼎集团的评价和未来看法褒贬不一,但是能确定的一点是,公司频繁变更经营范围,交易方式等做法已经失去了一部分的信任。2015年6月11日,九鼎集团将协议转让调整为做市转让,这是第一次做市;2018年3月23日在公告中称,将做市转让变更为集合竞价方式;仅过了5个交易日,九鼎集团又发公告称,将集合竞价变回做市转让方式,“二次”做市开始。虽然公司方面给出理由,是从提升交易效率和流动性方面来考虑,但这已经不是九鼎集团第一次“出尔反尔”。早在2016年,证监会对新三板挂牌的私募机构和金融类企业进行规范整改时,九鼎集团为了从整改名单中逃脱,表态称自己是一家多元化、综合性的公司,而不单单是一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随后在金控监管即将严格时期,又称自己是一家纯粹的投资公司,有点京剧变脸的意味,每张脸谱都不一样。
对于公众是否会一直买九鼎变通的账,大概也是需要时间检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