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第一眼看到这个拗口又不知所云的书名时,只是带着怀疑的心态去看。读完全书,仍然不知道内容和书名有什么关系。从网上查到英文版书名“educated”——教育,这本书被译为《教育改变人生》《教育的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等,这些书名和文章的主题又不大吻合。这并不是一本励志书,作者在书中最想淡化的就是她的光环。嗯,这么看来这本书的名字确实不好起。出版社经过再三斟酌,决定采用现在的书名,“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Flee as a bird to your mountain),这句话出自《圣经·诗篇》,本身即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这和整个故事的内容很契合,作者正是逃离家乡的山峰,逃离家庭对自己的禁锢,像鸟一样去寻找自己的信仰。嗯,这个费解的书名到此才真相大白。

一个在垃圾场长大的女孩,成长为剑桥历史学博士,不需要任何渲染,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故事,足够吸引别人的眼球;17岁之前没有受过任何教育,却考上杨百翰大学,这更增加了小说的戏剧性。然而作者想表达的不是自身拥有的这些光环,她想讨论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得与失。走出家庭,她受到更好的教育,正像她所说“教育意味着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并不是那一纸文凭。

她说自己不想成为励志美国梦的化身。教育改变了她的人生,但也在她和家人之间划出难以修复的深深裂痕。她已不是当初那个被父亲养大的孩子,但父亲依然是那个养育了她的父亲。

在书的后半部分,我们看到作者的痛苦与挣扎,坚持自己的信念还是向家庭妥协?她像发疯一样,整夜梦魇尖叫,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梦游狂奔。

所以在书中我们看到的是塔拉在受教育后,获得了对世界的全新认识,失去的是家人。即便知道自己再也不会向家庭妥协,她仍然爱着自己的家人,“你可以爱一个人,但仍然选择和他说再见;你可以每天都想念一个人,但仍然庆幸他已不在你的生命中”。正是这种坦然的矛盾。塔拉对爱的理解是“当我们试图以爱的名义控制和改变他人,这种爱就变味了。这并非爱的真谛,你爱别人就无条件地爱,交还给你所爱的人自我选择的权利。”这句话与《爱的艺术》所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爱一个人,不是去控制和占有他,而是让他自己做选择,掌控自己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