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的日子 29

葡萄酒的餐食搭配一直是西方饮食文化里的重头戏,而再好的威士忌,也只是作为餐前或是餐后的点缀而已。所以在很多固有的思维里,认为威士忌并不适合搭配餐食,尤其是中餐,变成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可你一旦把威士忌放入饮食搭配里,会发现比中国白酒或啤酒,更比葡萄酒百搭(因为威士忌里不含有单宁,今天不展开聊这个话题),毫无违和感。

葡萄酒与甜点烘培的搭配自古即有,有如耶稣的血与肉之说,恰似灵魂与肉体的结合、天造地设。而谷物类的威士忌似乎食了人间的烟火味儿,便在格调上就输了一层,早年有过调查,中产或高知层次的人饮用葡萄酒的习惯和兴趣最高,当时与葡萄酒对比的是啤酒,代表着另外一个极端的阶层,而只有500年酿造历史的威士忌,似乎并没有比较的意义。

三年河东,三年河西,啤酒也是越来越贵,精酿代表的也是一种精致与品味,而威士忌更甚,摇身一变成为尖端IT理工男和金融大鳄们的书房、酒柜必备之藏,连文学大师也开始研究并赋予了人生价值的艺术高度,村上春树说,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无需说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只需把威士忌放在餐桌上即可。当食桌上的情景有威士忌去点缀和呼应时,我们的呼吸都是威士忌了。

但所有的酒类,都有一个硬伤,相对于非酒精类饮料而言,比如咖啡,和茶,尤其中国茶饮,越加是咖啡文化的本地化外延。如果没有咖啡文化的影响,我们的茶也许没有更多的创新、呈现不出更多的第三空间。但酒天生与餐相连,而不是与休闲和打发时间相交。

午后,你可以在咖啡馆或者鹿角巷点杯饮品,一个人发呆或者一群人聊天,饮品只是让嘴不空闲下来而已,更关键的是立刻又能回到工作的空间里去,而不至于担心喝酒后不能开车,更要命的是如果一身酒气或者满脸通红,只能把自己一整天交给酒了。

而另外一个对比,就是对时间的考量。咖啡或茶冲泡出来,需要即刻饮用;而一瓶酒呢,开瓶的时间需要考虑酒款特点,开瓶后的饮用时间也需要考虑酒款特点,更不必说身边没有那么多按杯购买的饮用场所了,开一瓶总是觉得有负担,尤其是一个人想独自发呆时。

那就索性凯撒的归凯撒吧,罗马也不是一天所造成,话说酒后可以无人驾驶吗?

好啦,今天聊到这儿,明天见,拜拜喽~

你可能感兴趣的:(喝酒的日子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