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三讲: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

中原焦点中30分享293天20220613周一

1 、埃里克森强调人一生的发展具有同一性,同时也是人一生的议题。这是之前的心理学家所未曾提到过的,他们的发展研究一般至青春期,如弗洛伊德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范围是0-12岁。埃里克森的出生、学历、事业、婚姻,所有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人的一生都在发展变化,变化之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 、埃里克森的老师安娜弗洛伊德是心理学三巨头(阿德勒、弗洛伊德、荣格)之一弗洛伊德的女儿。弗洛伊德强调性本能和生物因素的影响,埃里克森承认此观点的同时更强调人的发展受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3 、人的发展分阶段,什么阶段需要完成什么阶段的事,完成不了就会停留在这个阶段。

4、日本的森田(森田疗法)自身就是神经症患者,说明我们自身的议题会是我们成长的契机,并提供养分。

5、 0-1.5岁 抚养人的关怀带来信任,冷漠带来怀疑,怀疑导致终身的不安全感、猜疑、人际关系的困难。这个阶段顺利解决,孩子带有希望特质,成年后更乐观活跃;反之,易形成恐惧,成年后易悲观抑郁。但这些在后天可通过学习与咨询去完善。特质越是高需求的孩子,越需要被关怀和满足。再多的爱也不为过,但足够多的爱并不意味着以后不出问题。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议题。

6、1.5-3岁,抚养人的鼓励增强自主意识,嘲笑或包办带来羞耻。这个阶段顺利解决,孩子形成意志。孩子成长会出错,有时家长讲道理也没用,孩子记住的只有家长愤怒的情绪。生活中要有规则,但要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的。婴儿后期教育意义的前四条在现实咨询中也同样适用。

7、3-6岁,孩子间发生冲突,家长讲道理孩子也不明白,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来教会孩子如何应对。可每天给孩子读故事,与孩子产生很好的链接与感受,让孩子终身留有被爱的记忆。

8、6-12岁,孩子进入小学,特别在意老师对他的看法,好老师胜过好学校,被赞扬则勤奋,被批评则自卑。形成学习的习惯至关重要,家长在老师与孩子之间做好“正向过滤器”。罗森塔尔效应:心理学家来到学校做心理测验,随机指定部分孩子为神童,这些孩子果然发展顺利,超于常人。这就是暗示的力量。你认为孩子咋样他就会咋样,家长的嘴是开过光的。

9、12-18岁 人生第二个反抗期。忠于自己,完成自我统一,孩子会比较顺利。完不成的话孩子会混乱。这一时期亲子关系最重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

10、 人到中年,关注的重点要放在自己和伴侣身上,不能只是关注孩子。


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划分年龄阶段

艾里克森(1902~1994)划分标准是心理社会危机

(1)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

(2)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

(3)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和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


第一阶段(0-1.5岁):信任感—怀疑感,希望品质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中,儿童完全依赖他人

婴儿能够得到的温暖、抚摸、爱和生理方面的关怀,获得满足,就会形成对他人信任的倾向

父母对孩子不够关心,孩子在需要时得不到关怀,父母的冷淡、漠然或感情上拒绝,则会使孩子形成对他人怀疑的倾向

怀疑可能导致孩子以后发展中的不安全感、猜疑和与他人建立关系时的困难

婴儿前期教育意义

1、给予足够多的爱、关心、温暖、抚摸;

2、及时的回应生理需求。

第二阶段(1.5-3岁): 自主感—羞耻感,意志品质

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会爬、触摸、探索和自己做事的愿望,表现自控能力的增强

父母通过鼓励孩子尝试新本领来培养孩子自主的意识

不过,在孩子笨手笨脚的尝试中经常会出现各种“事故”

如果父母的嘲笑伤害了孩子,或一切包办代替对孩子过度保护,都可能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婴儿后期教育意义

1、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以获得自主意识;

2、对笨手笨脚的行为不可嘲笑以免产生羞耻感;

3、给予支持但不可给予包办;

4、给予自由但不可缺失规则。

5、不可故意逗孩子,因为孩子也有尊严!

6、不可给孩子贴标签!

第三阶段(3-6岁):主动感—内疚感,目标品质

这一时期的儿童不只是简单的自控,他们开始表现出主动精神

通过游戏,儿童学习制定计划和执行任务这一阶段中,儿童通过模仿生活真实情景的游戏活动,学习社会技能和角色

如果父母总是严厉批评孩子,不让他们玩游戏,不鼓励他们提问,会让孩子认为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是件错事,产生内疚感

幼儿期教育意义

1、培养主动进取的精神;

2、对孩子十万个为什么予以耐心;

3、注重孩子和其它小伙伴的关系;

4、多鼓励积极参与游戏,少批评。

5、学会夸奖:夸具体细节不夸全部,夸努力不夸聪明!不要夸宝宝真棒,好宝宝!

第四阶段(6-12岁):勤奋感—自卑感,能力品质

儿童的世界以极快的速度扩展到家庭以外

在学校,儿童开始学习那些社会认为重要的技能

如果儿童中因为自己富有成效的活动而得到赞扬,他们就会形成勤奋的倾向

如果儿童的努力总是被斥为幼稚和做得不到位,他们就会形成自卑的倾向

父母和家庭以外的成人起同等重要的作用

童年期教育意义

1、在学习与活动中予以肯定,培养勤奋的习惯;

2、对于不是足够优秀的孩子少批评、多鼓励;

3、肯定孩子努力的态度;

4、多运用暗示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

第五阶段(12-18岁):角色同一性——角色混乱,诚实品质   

心理和身体的成熟带来新的感觉、新的躯体和新的态度

必须把自己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在自我感觉上整合起来,将自己各种矛盾的经历整合起来,形成同一的自我。无法形成这种角色认同的人会陷入角色混乱的痛苦,因为他们无法确定自己是谁,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青少年期教育意义

1、父母、教师应与其建立良好关系,做青少年转变的有力支持;

2、转变态度;

3、帮助青少年开阔视野,早日达到自我同一。

第六阶段(18-25岁):亲密感对孤独感,爱的品质

个体感到自己在生活中有亲近他人的需要

亲近感即指“一种关心他人并与他们同甘共苦的能力”

确立了稳定的角色认同后,一个人便会准备与他人分享生活中的爱或深厚的友谊

如果无法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会陷入深深的孤独感,这种情况常常给以后阶段的发展带来困难

第七阶段(25-65岁):繁衍感—停滞感,关心品质

使人保持平衡的主要动力来自指导下一代的兴趣

通过关心自己、关心自己的孩子和关心后代体现出来

人到中年要能够放眼整个社会,关心他人幸福并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获得繁衍感

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人将处于一种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和舒适的自我专注状态,生活停滞,人会感到痛苦,忧郁寡欢,不能自拔

第八阶段(65岁以上):完善感—失望感 ,智慧贤明品质

一个人必须要能够抱着接受自己和满意的态度回顾一生

一生充实和对自己负责的人会有一种完满感,可以带着尊严面对衰老和死亡

如果带着遗憾看从前的生活,人会有失望感,背负痛心和懊悔,觉得生活中失去了很多机会,自己失败了,而一切重新开始晚矣。衰老和死亡的威胁便成了恐惧和消沉的根源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展心理学第三讲: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