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智行动的艺术

本书作者罗尔夫·多贝里,他写《明智行动的艺术》的灵感来源于一次和朋友分享了小概率事件往往具有颠覆全局破坏力的发现,朋友细细品味后恍然大悟的样子,让他认识到很多人都会陷入常规思维陷阱,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像自己一样,有着开放的眼光,懂得从思维定势中去发现不同。于是他决定把这些思维方式通过文字集结成书。

《明智行动的艺术》是本能避免你入坑、能告诉你正确思维的书。这本书里说了52个思维陷阱,通过这52个常见的思维陷阱,你会明白自己是怎样一步步掉入认知陷阱的。了解这些陷阱后,你就能清除所有思维和行动的干扰因素,成功避开这些最严重的思维错误,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决策上,让幸福指数有个量的提升。

一、语言、数据和调查,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靠

1.语言陷阱

当我们为自己辩护或找寻借口的时候,理由是否充分并不那么重要,只要有“因为”这个简单的词就够了。好比航班因为内部原因晚点,究竟是什么内部原因呢?我们不知道,但我们不会去深究,因为有“因为”这两个字。

和理由比起来,“因为”两个字显得更重要。所以当下回你男朋友惹你生气的时候、你的下属把工作弄糟的时候,你要认真听他的理由,别再被“因为”给糊弄了。当然,反过来,如果你想要请求别人的原谅与帮忙,不妨在话语里多用“因为”这两个字。

2.数据陷阱

我们经常会有官方调查数据和自我感觉不相符的情况发生,例如感觉全国平均身高偏低、某个城市的平均工资偏高等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平均”二字。在一组数字中,一些特殊个体往往会导致整个局面的改变,这就造成了统计数值和我们印象中的感觉甚至亲眼看到的事实不相符的情况。

知道了数据陷阱后,你就不能盲目地看待所有的数字结果,你必须考虑“平均”这个问题。为了避免你做出不恰当的选择,每逢听到“平均”这个词时,你最好还是对它敏感一些吧,试着去探究一下这些数字背后的整体分布情况。有的时候,数字会掩盖事情背后真实的分布情况,你必须保持谨慎。

3.调查陷阱

网络上经常会有一些调查,大部分人都是想都不想就全盘接受信息,实际上客观调查也有可能有失偏颇的。因为调查者也会遭遇到思维陷阱,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常常被“小数定律”蒙蔽。

小数定律是指只有调查数据足够多的时候,得出的结果才比较可信;而当调查的数据屈指可数的时候,得出的结果则会有失偏颇。

除了容易受到“小数定律”蒙蔽,调查者在调查过程中也会因为没有一个确切证明调查错误的证据,而一直用荒谬的错误举动得出错误的结果。例如曾统治了西方医学界2000多年的荒诞无稽的放血疗法,这种治疗方法一直到有一种更好的医学理论支持出现的时候,才正式终结。

二、总是习惯想当然,是每个人的通病

人们有时候会偏信第一反应。其实我们遇到的大多数问题想找出正确答案并不难,可惜大家相比思考而言,更喜欢感觉,也就是更容易想当然。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三个原因:选择盲目症、模糊不容性、意向性治疗谬误。

1.选择盲目症

我们很容易根据某个人的某一反应,就做出一系列的判断,但根据局部判断整体,就好比盲人摸象,是非常不客观的。这种思维方式就会让我们产生选择盲目症,即用并不客观完整的两个选项横向对比,选择了较好的那个,却忽略了其实还有更好的选择。在工作、理财、生活上,很多人都会犯这个错。

因此,当你想要做出一个明智决定的时候,你就需要在面对选项A和现状时,将选项A与其他选项进行对比,否则你很快就跳入思维陷阱了。

2.模糊不容性

模糊不容性是指当我们需要按照经验做出判断时,我们会更偏好已知信息。可是,很多时候运用反向思维就会知道,其实未掌握信息的选择会更好。

3.意向性治疗谬误

意向性治疗谬误是指当我们听到一个概念的时候,会把这个概念往理所应当的方面去靠拢。比如著名的黑天鹅理论。几个世纪以来每个欧洲人都坚定不移地认为“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直到1697年,有人在澳大利亚探险时看到了一只黑天鹅,人们才惊呼,原来不是所有天鹅都是白色的。

所以,想要变得睿智,首先你要学会拒绝仅是凭感觉最先想到的答案,因为不是所有看上去可信的逻辑都是正确的。

三、默认设置常常会给我们的思维定上框架

1.默认效应

默认效应指人们就习惯于标准的内容,按照标准化做出改变。例如不少人的手机,用的都是默认的手机图标布局、背景图片、手机铃声等等。事实证明,默认设置会令人感到舒服。在“默认效应”的作用下,我们很容易做出别人想让我们做出的选择。

例如,每个产品的主推款一定销量最佳,并非是因为产品一定优于其他,而是因为主推款会频繁出现在宣传册、广告和视频里。

你别以为“默认效应”不痛不痒,无非影响选择偏好而已。其实它的作用很大。一旦我们把现状作为默认选项,那么,我们就会保持现状而不愿做出改变,即便做出的改变是有利的。例如取消银行通知短信,改用公众号或app接收交易明细。

​2.睡眠者效应

睡眠者效应是指大脑忘掉信息从哪里来要比忘掉信息本身相对快一些。不少生产商就是利用了这个效应,大肆推广宣传。因为即便我们知道在电视上播的这个内容是广告宣传,内容是否真实夸大还无从考证,但久而久之我们会忘了它的来源,而只记得那些自夸的广告语,并把这个信息当作是经过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

这很糟糕,因为我们的大脑会因此接受很多错误的观点。那如何避开睡眠者效应呢?书中给出了三个建议。首先,不要接受任何未经你要求而得到的建议,这样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己不受操控;第二,你要尽可能避开广告宣传中的信息;第三,请你试着回忆每一个你熟知的说法的来源,是谁说的,为什么这么说?

《明智行动的艺术》这本书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思维陷阱无处不在,语言、数据、调查结果、选择等多个方面。想要不落入思维陷阱,首先应该先弄清楚常见的思维陷阱有哪些,然后避开它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智行动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