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笔记

北⼤汇丰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创新创业中⼼主任陈玮教授演讲部分笔记。

这⾥有⼀个意识层级量表,我们先来⾃我审视⼀下。“意识层级”这⼀模型是⼀位医⽣和学者David Hawkins提出来的。他根据研究和观察把⼈所感受到的意识分成等级并打上分数。

最低分是20分,叫做羞耻,羞耻是最低的能量,⼏乎没有正能量了。

往上⾛是内疚,30分,这个世界上有内疚的⼈还是挺多的。

在⼈群中有些⼈内⼼已经脆弱到了边缘,他们有严重的焦虑症,甚⾄已经到了抑郁或者是抑郁的边缘。

再往上⾛是冷淡,50分。提不起精神来,对很多事情都觉得没什么意思。进⽽是悲伤,75分。

恐惧,100分,怕失去;依次往上分别上:欲望,为了达到某⼀种东⻄,过度执着。愤怒,对某些事情、某些⼈,感到愤怒。傲慢,觉得自己很牛,其他⼈都不⾏,这时达到175分。

根据这⼀学说,⼀直到200分,⼈开始产⽣正能量。第⼀个是勇⽓,发现⼀些事情不如意的时候,内心深处会产⽣要改变这⼀切的想法。这是正能量的开始。

接着是淡定,觉得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搞得定。在往上是主动,宽容,理智,仁爱,喜悦,开悟等等。

开悟是700到1000 分的⼈达到的境界。那么谁是真正开悟者呢?真正的开悟者在⼈群中是很少的,David Hawkins 说在研究⼤量的样本的时候,达到开悟阶段的⼈是极少极少的,几乎碰不到。

但整体来说是内⼼达到平静状态的⼈还是有的。中国500年前有⼀个圣⼈叫王阳明,提出来8个字,前四个字是“此⼼不动”。

但王阳明⼀⽣⾮常坎坷,有非常多的大起大落。他怎么做到此心不动?好像不符合常理啊。平静是不是没有能量呢?并不是,这个能量就是王阳明后面所说的,“随机⽽动”。机,就是机会、机缘。

当你需要动的时候,当你需要把全身的能量拉起来的时候,当你需要聚焦⼀切⼒量在⼀件事情上的时候,全身的能量可以排⼭倒海般的⼀触即发,要求自己把这件事情充分搞定。

这个是王阳明讲的“此心不动、随机而动”。这⼋个字⼤概是达到了非常高的人生境界。


⼈⽣意义这个话题,其实是⼈在找工作和生活的⼀个根本问题,在你解决生活问题后要不断问自己:如何让我们的⼈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每个⼈对“人生意义” 的定义是不⼀样的。并且,这个事情只能自己来探索。

其实,人生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去赋予它什么意义。如何赋予它更强⼤、更好的意义呢?这也是我们在不断探索的事情。

⼀种底线思维是:活着就是意义!但这个意义好像太普通了,⼀点也不性感。有西方⼈提出来,Live,and let live,自己活,也让别⼈活。

有些⼈只顾自己活着,自己活好,但不让别⼈活,或者不让别⼈活好。所以,“自己活,也让别⼈活”,就似乎已经是⼀个相当崇高的人生意义了。

另⼀个西方人说,Live,Love and Learn,这样就是3L的⼈生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爱、好好学”,这个听起来也不错啊。

这好像是说,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可以这样说:我活过、我学过、我爱过!

还有⼀个西方人说,Eat,Pray,Love,这位⼀定是个吃货,她的⼈生信条⾸先是吃好吃的,信仰和爱。

“⾼效人士七个习惯”的提出者斯蒂⽂柯维博⼠提出的是Live,Love and Leave a Legacy。也就是说生活、爱⼈、为世界留下遗产。

那么我们提出的人生的三门必修课是什么呢?整合心理学⼤师托马斯·希伯尔,他认为⼈生两件事情很重要:

第⼀个事情是Beloning,归属。

⼈作为拥有⾼等智慧的动物需要有所归属,那什么是归属?简单来说,最重要的归属可能就是家,家对于⼈⽣是很重要的,家为人提供了很多东西,比如有助于内心的宁静。

“丧家之犬⼀定会惶惶不可终⽇”,这虽然是⼀句骂⼈的话,但没有家的归属,人是很难做到内⼼平静的。

但是这个归属是不是只有家呢?当然不是。那么还有哪些归属?⼈可能有团队的归属、有组织的归属、有国家的归属;也可能有各类朋友圈的归属。归属其实就是圈⼦,小到家庭,⼤到组织和国家等等。

第二个是Becoming,就是成为,成长。

你⽣下来是⼀个⼈,最终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应该是变成了另外⼀个⼈,这个过程就是Becoming,就是成长的过程。

后来我们觉得还缺了⼀个东西:C,就是 Creating ,创造。⼤家都爱你,喜欢你,你有归属感;你又不断成⻓,持续成⻓,成为另外⼀个更好的自我;但你对这个世界没有贡献,没有创造⼀些东⻄。

当然,这⼀问题没有⼀个绝对的正确答案,但至少给了大家⼀个模型三个维度,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在这三者之间,获得平衡,不断精进,给世界留下⼀些东西。

这就是自我修炼的过程,⼤家可以有自己的选择,可以有自己的探索和定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本周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