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去的某一个时间开始,我会在每年的年中和年末做一点简单的总结,各种方面吧,工作、生活、个人兴趣爱好之类(效仿于谦老师,我也有人生三大爱好——读书、运动和打游戏,现在游戏几乎不怎么打了,主要还是因为穷、打不起,硬件升级更换要钱、游戏里或多或少也得花点钱,而且时间也远不够用,业余时候的绝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消耗在撸铁和打篮球上,读书则始终是内心里一团忽大忽小但从未熄灭的火焰),看看自己给自己定的小目标完成了没有,立的flag(s)有没有扶住,心态和周边环境有没有发生变化,当然也可能仅仅是为了毫无意义地炫耀。
今年,2021年了,半年的时候没有做年中总结,一方面实在工作生活太忙了,日常几乎得不到休息,也算不清楚我到底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掉了多少头发、黑了多少层眼圈、吃了多少碗凌晨的泡面配火腿肠,更别提清闲下来做个人总结了;另一方面,当时也是沉浸在现在看起来可能只是一场空欢喜的愉悦中,各种原因加在一起吧,就耽误了。但是也没有什么太大关系,本身年头春节结束的时候就想着,今年33“大寿”了,照常给自己设立和完成每年的“小目标”的同时,也该找机会把自己过往“浪费”掉的这短暂的生命简单总结一下。作为一个对自己要求超级龟毛的A+型血的处女座——好死不死还上升了个摩羯,我有着一些别人无法理解的我自己的“仪式感”,比如开车或者骑摩托到地方以后我会在它们的“脑袋”或者“屁股”上拍一拍,意思辛苦了也谢谢能安全把我带到目的地;在这个年代还用着纸质的每天翻页的日历;搞各种小本子抄读书笔记;随身带着钱包、继续用着纸币,钱包里还放着外婆给的红包、小时候的照片以及老爹给我的Lucky Coin;手上戴着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象征着乱七八糟隐喻的珠子配饰什么的等等;纹着自己东拼西凑的奇奇怪怪的纹身;写字要用钢笔虽然写的暴丑别人都看不懂;花四位数的钱定制一把“全世界只此一把”的雨伞的“败家”行为……所以,在我看来叠数的年龄就很特别,11的时候我是真记不得了,22的时候2010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也算个生命节点吧,不过那时候年轻稀里糊涂的,也没留下些什么特殊的,33的时候是现在这个我觉得精力体力都还不错的状态,按照一般平均寿命来估计的话,后面可能就只有44、55、66、77了,88估计都够呛,所以也就没几次了,而且到那些时候估计也是根本记不得现在的情形了,所以还是有必要给以后的自己留下点什么吧,而且最近越发感觉到记忆力不如从前了,不论是学习看书的时候、还是日常生活中,但是非说记性差了,总还能记得一些不同的人跟我说过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选择性”记忆么?
所以,从7月上旬一个特别低潮的情绪期里开始,我就着手准备,到今年生日、满33周岁的时候,给自己过往“浪费”掉的生命做一个简单的summary,就当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了吧,也算今年的“支线”小目标之一咯,不论有没有人陪我过生日或者给我准备礼物,自己总要对自己有点表示,估计会选择性地忽略很多东西,最终呈现成什么样再说吧。另外最近,或者说去年以来,我跟别的“个体”,父母、同事、朋友、以及其他各种关系的人,说了好多好多好多话,我都不知道原来我他妈的这么能说,我以前一直认为我只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实际上确实也算是,现在发现还有点别的能力,是不是听得多看得多了自己也就能学着讲述起来了?但是好像有点讲的过多,加上心情的确很不美丽、情绪可以说是非常糟糕,同时确实也没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事情,最近属实不到万不得已不怎么想开口讲话,也怕坏情绪影响别人,吃饭都自己窝起来慢慢吃……所以,我又开始试着恢复记日记的习惯,依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地写,尝试也跟自己说点话聊聊天,顺带用自己实验一下、看看语言究竟有没有蛊惑和攻击的作用或者能力。可是《邪不压正》里不是说,“正经人谁写日记啊?”“写出来的哪能叫心里话?”“下贱!”
作为80后或者说85后接近90年的孩子,从小家庭条件还算不错,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的孩子”,按照现在流行的话说,也算“中产阶级”吧,虽说中间经历一些突发的、不可预料的变故,不能说“家道中落”,但或多或少是有一些影响,可那并没有阻碍在父母的极尽呵护下的我的茁壮成长,也没有对我们整体家庭环境带来多大的负面结果。跟多数像我们这么大的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父母两边各有一个大家庭,我自己虽然没有亲生的兄弟姐妹,但是堂兄弟表姐妹什么的也不算少,抛开父母的爱护不谈,因为辈分比较小,从小受着哥哥姐姐们的照顾,姑姑伯伯舅舅姨妈们的关心,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疼爱宠爱甚至说溺爱。在我所剩不多的记忆里,爷爷虽然“沉迷”于下象棋和打麻将也没怎么跟我多说过什么的,但是他会拿打牌赢的钱在偶尔接我放学的时候,在路上给馋么唧唧的我偷偷买现烤出来的小面包,我从小朦朦胧胧地学会下象棋也是最早从他那看来的;奶奶虽然脾气不好没啥文化讲话有时候比较气人,但是也会任劳任怨做菜烧饭等我放学回家吃,晚上爸妈不在家她会把我送到楼下看着我一层一层的上楼直至到家开灯喊我答应了她才离开;外公是个很有革命精神和气节的老红军——所以我也是光荣的“红三代”啦——有“脾气”、有态度,也是全家里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宠爱我的人,我在他那想要什么东西几乎没有得不到的,小时候我妈打骂教训我的时候他会护着我甚至会揍我妈,而且我还清楚地记得,他会在上衣胸口的口袋里备一小支5片装的口香糖(大多数时候是草莓味的、也会是葡萄味的),在我不开心哭闹的时候他会掏出来笑着跟我说“小人儿你看我给你个好玩意”,我更记得有那么一次,特别不讲道理地想要什么东西,哭闹得太厉害,外公“故技重施”我却没有接招,而我也能从他的眼神里感受到诧异和无奈,可我那时候只有几岁,这到底是我记得的真实发生过的事还是我自己脑补出来的,我也就不清楚了,毕竟我现在都想不起来一周前的这个时间我具体干了些什么,另外我很喜欢吃面食也是受了他的影响;外婆是唯一还健在的老人家了,从小我就很崇拜她,有头脑有想法,很能干也取得了一些常人无法取得的成就,我从她那里学到了阅读的好习惯(不论是报纸杂志还是书籍小说),并且这可能是将伴随我一生的乐趣,因为上学时候只有她能辅导一点我的功课,我就一直称呼她为“老教授”,而这个雅号,在我关系要好的朋友里也是很出名的,就到现在,我买了大摩托回来她还会给我个小红包冲冲喜,在我开玩笑地说兜里没钱花了的时候她也会悄咪咪给我发信息问需不需要“资助”,而对于我来讲,毫不夸张的说,在我一个人闷闷不乐郁郁寡欢甚至“丧失希望和方向”的时候,想到外婆是最能激励我的“精神氮泵”,所以我还是只想说那一句话:“外婆是我们的超级英雄,没有之一”;我的母亲是一个“傻夫夫”经常干出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凡事不多计较、温情且十分坚强的人,即使在我们相依为命最最低谷的时期她也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更是把我照顾得很好,虽然这几年因为摔跤受了点伤,但也算恢复过来了,退休了在家玩玩顺便照顾外婆也算是给她找了份好“差事”;我的父亲是一个性格强烈有自己立场外表凶狠内心却很温柔的男同志(除去外形的相似,这一点我跟他完全一样),爱玩好哄(hòng)、心态年轻,可能因为他们那个年代家庭客观条件制约没有上过太多学,虽然有时候说出口的话不是很合适,但是心很软的,而且特别疼老婆。因为他们的存在,传递给了我一些挺好的特质,比如爷爷的憨厚、奶奶的强烈、外公的有态度、外婆的聪明才智、我妈的坚强和娱乐精神、还有我爸的乐观积极,但是反过来呢,也有很多的副作用,憨厚会显得太好讲话没立场、强烈会有点暴脾气、态度太突出会显得偏执、脑子好使会变得骄傲甚至自负、过于娱乐会显得不那么认真让人觉得不靠谱、太过乐观容易忽略事情的负面影响而有些盲目,但是事物不都是这样分崩离析又辩证且统一的么。另外特别遗憾的是,我不能够像父辈祖辈们那样坚强和勇敢,我无法很好地接受生命不能够像玩扑克或者打麻将那样由我“掌控局势”的事实,生活中在遇到我控制和改变不了的事件和情形时候,我会自闭地找个黑咕隆咚的小拐角,黯然神伤也不去想办法,更拒绝接纳别人的意见或建议,甚至抗拒任何形式的交流和变通。又再者,因为从小受到这些关爱和宠溺——甚至毫不难为情地说,到现在爸妈给我发信息打电话还叫我“宝贝”——我真切地感受到有人疼、被人关爱是一种什么样的好“体验”,所以我总是想着法子妄图让我觉得重要的人们也感受到我的关心和关注,同时我也始终固执地认为幸福快乐来自于高频率的“小惊喜”而不是高强度,但是回想一下,可能我选用的方式方法并不那么合理,也没有很好的共情能力做不到换个角度尝试能够通透地考虑他人的感受,最终落得有点“适得其反”的感觉。不过很可惜,“我爱你,与你无关”。就是这么叼叼的不可一世的样子,也不改。
我好像很小就上幼儿园了,据我妈说小时候没人带,所以早早地就被送去了幼儿园,我居然还残留那么一点点对幼儿园的印象,甚至几个月前经过的时候还能隐约想起来以前教室的样子,还有我的那个有一个怎么也抠不掉的小黑点的小板凳,以及犯错以后老师吓唬要惩罚我们会被关的小黑屋。还记得小班的时候我都跟女孩子们一个床睡午觉,后来大了一点以后有个女孩子问我这是女孩子睡的你怎么睡这里,我啥也没说、老师也没指出来,就好像一直就那么睡了。说是睡,那时候其实我根本不睡午觉,要不就是睁着眼到处瞅,要不就是和边上也不睡的小朋友玩静音版的“你一我一一休哥”,或者看着边上小声聊天的老师们,她们聊到高兴地方憋不住笑的时候我也跟着嘻嘻笑,虽然也不知道笑个什么劲,从小就具备了聆听的本领?别的就记不大清楚了,就记得幼儿园边上种了有很多玉兰花,记得有一次搞什么演出妆都化好了却死活都不干了哭着闹着要我妈带我回家,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大大的卷心菜,要两个小朋友抬着,说它的叶子可以一层层地剥开,我就一直很好奇全剥完以后中间会是什么馅的,一段时间以内我都认为应该会是豆沙或者芝麻馅的,也是小屁孩没见过什么世面。
小学的时候,说来也巧,家边上新开了个小学,那时候没有什么优质教育资源意识之类的,离家近就上咯,家里人说我好小的时候就自己要上学,看边上学校学生上学放学自己也要个书包哭着闹着非要去上学,还要抢表姐的“两道杠”戴,不知道是个什么秉性,因为月份小,不够上学的十足年纪,还是想了点办法才提前上的学。我似乎还记得第一天上学,老爸在窗口看着我,班上多数小朋友都在哭,虽然不知道因为什么,那我也哭吧,那个氛围,好像不哭就不是很合适,然后就留下了好哭的体质,眼窝子总是超级浅,看书看电影看新闻遇到一些动情的地方鼻子就酸酸眼睛就湿湿的,身边有人离去的时候更是抑制不住地伤心流泪甚至嚎啕大哭,就连看《脱口秀大会》也能看得热泪盈眶的,但眼泪是我们活过的证据啊不是吗,那可是泪腺用血液加工出来的,就如《战争与和平》里写的“他想哭主要是因为他突然意识到,他心中无穷大的、不可确定的东西,与那狭小的、肉体的东西之间的可怕矛盾”。一年级第一本语文课本的封面是一个小姑娘在吹着蒲公英,下雪天老师带我们户外玩、结果摔跤坐地上了一屁股都是湿的搞到办公室用取暖器烤,英语第一课是Li Lei和Han Meimei,自然课让我们捡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头扔到水里看气泡漂上来,体育课想着法子踢球,上音乐课偷偷吃糖被同座位举报结果罚站一节课,每天还有2块钱“巨款”的零用钱……整个小学阶段,我都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学习超级棒又听话,那是一个完全按学习成绩论好坏的年代——虽然现在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四年级以前吧,期末考试总是第一甚至全满分,好像是五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吧,连续N次测验都是满分,可我好像并不喜欢这样,尤其在面对老师的夸奖、别的家长的称赞和同学的羡慕的时候,我就很难受,或者说挺尴尬的,我不想大家把焦点聚集在我这,我就是按我应该做的听课写作业和考试,而且上学并不是唯一有意思的事情啊为什么你们都不明白?放学回家第一件事是写作业,我也不是就那么热爱写作业,可我知道一点,如果我把我应该做的作业写完,我就可以开开心心的玩并且大人就没有理由说我,一直到现在我都是这样,比如在家把要做的家务什么都搞搞好,然后就可以安安心心捯饬自己的东西,比如上班把该我的事情处理好,然后就希望别有人打扰我,就有时间干我自己的事情,比如看书写字什么的,然后乐呵呵地看着其他人手忙脚乱,也算是一种恶趣味,但是我会适当地帮忙,也算没那么过分哈。虽然整体比较听话,不需要家长操心什么的,但是也捅过不少纰漏,上学路上跟同学打架打得书包里都进了碎石头家长问什么情况自己都不知道,用零花钱打游戏机被家长逮到害怕谎称是同学带我去的结果引来更大的麻烦,放学踢球踢到天漆黑都不回家爸妈还以为我出意外了——毕竟那个年头不像现在信息交流又快又准确的。最终,小升初考上了最好的初中,意料之中吧,我好像那时候就会怼别人最脆弱的地方了,记得小学毕业以后遇到同班同学,说起升初中的成绩,我说我比你排名靠前多了,她说“可是另外一个学校我考得比你好”,我说“那你怎么不去上那个学校啊”。一语致死啊哈哈哈哈,简直和现在的我一模一样、一点都没变。
初中好像没什么好说的,唯一让我到现在仍然感受颇深的是,你以为你是很好很厉害很优秀的,其实根本不算什么,还有更多比你厉害比你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的人,就好比你费尽力气站到某个传说中的殿堂外,但是你的天赋和天赋能力不足以让你推门进去,只能在窗口望一望,突然从里面传来一句“我好弱啊”,不知道有没有人体会过那种感觉,虽然不是故意的,但是打击感却更加突然、沉重且透彻。那时候成绩时仙时鬼,有过全班第四、年级十几的“巅峰期”,也干过年级倒数被老爸胖揍,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的,120分的卷子考过30几分,但也得过各种竞赛的一二三等奖,吹牛哔地讲“不是我考不好,只是我想不想的问题”,有次什么物理竞赛,人家还在答题我都写完交卷出去玩去了,这种略显玩世不恭、随心所欲的痞态现在也还留着一些,也还好吧,至少有点娱乐精神不至于太严肃甚至教条咯,百无禁忌、万事皆允嘛,而且大方向也不是歪的呀。然后仍然踢足球,还喜欢上了打篮球,什么音乐课美术课的,都翘课打球去了,为这也挨过不少骂和揍,但是么,“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时至今日,我依然热衷于各种体育活动,篮球更是我的挚爱,总爱开玩笑说“等哪一天腿打断了我就不打了”,近几年也建立起了撸铁的习惯,也收获了一个还算不错的身体和身型,说起这个,我记得我小学初中都是瘦瘦小小的样子,不知道哪一天突然就像“浇了大粪”一样窜得老高,一直窜到现在这样,以前是真瘦,初二的时候刚过100斤,一直到四五年前,还是180多的个头、120斤不到的体重。中考,也没什么悬念,甚至在别的家长口中“考得也太好了吧”,我心说,我还没发力呢,你们怎么就倒下了。迷之自信的风格到现在也留着在。
高中开始,出现了一定的厌学情绪,那时候网络也渐渐发达起来,个子也长高了,更热衷于打篮球了。人家追班上漂亮的女孩子,逃课出去玩、谈恋爱,我就知道打篮球或者去上网,或者就是单纯的不想上某个老师的课。成绩也是继承了初中的风格,“疯癫期”来了考个满分什么的信手拈来,鬼起来自己都不想回忆,记得有一回考完试对答案,我说我英语选择题几乎全都是对的,140分起步,有个同学不信,说我肯定脑子坏掉了非要帮我再对一遍,结果一脸吃屎的表情跑回来跟我讲,“真的,你她妈的,跟正确答案几乎就没有不一样的怎么回事”,真的太搞笑了,就很喜欢干这种无意间顺便打击一下别人自信心的事情,但又真不是故意的。那时候也是到了自负和叛逆情绪的顶点,想着就这样吧,随随便便考个本科问题不大的,就带学带不学的,人家周末补课做卷子刷题,我他妈打球上网到书店泡着看小说,就那时候喜欢上的村上春树这个我最喜欢的作家,后来突然发现,物理学不懂了,也不紧张更没当回事,以至于高考120分的物理就考了40分不到,其实回过头来分析高考好像是失误了,回回拿高分的英语就120多分,比平均水平少了10多分,难得男生会擅长的语文也没多考几分,数学物理的也别提了,任何一个地方正常一点也能挣来比一本线少了的那6分,按当时的状态断然也不会重读了,反正会有大学要,就读呗。这里还有个梗,初中的时候,表姐在皖南医学院上学,有个周末姑姑跟我妈带我去芜湖玩,回来我还在周记里信誓旦旦嘴不怂:“以后我要走进比皖南医学院更高的学府的大门”,结果按我妈的话讲“噢嚎,不但没更高,自己也还走进去了”,现在想到还是会笑死,是不是属于人类早期立flag的鲜明例子了。到现在还有人问我高考没考好后不后悔,神经病啊?!首先,我并没觉得没考好啊,其次,长这么大能算得上后悔的事情多了去了,但这肯定不是其中之一,而且这都过了多少年了。
大学嘛,讲起来四年,忽忽悠悠地就过完了,记得高三暑假我们一起去看学校,到学校我第一反应是,哇篮球场好多,然后想的是,附近最近的网吧在哪,另外有没有什么好吃的。大学生活也算丰富多彩和“值了”,一开始还是学习的,自己都没意识到,乃至大二开学宣布上一年度奖学金里有我的时候我都一脸懵逼,那时候800块钱也算一笔“横财”了,生活费上父母也是比较照顾我的,给的超过基本吃喝开销不少,而且到天热还会加100块钱降温费。那个时候又开始凸显出来我的一个特性就是,对学习或者工作上的事情,我要是搞得差不多明白了掌握了一些所谓的“核心科技”了,我就会开始觉得没啥意思了想换个别的试试,就挺游戏的心态,好处是愿意接触各种新的东西,坏处是显得没长性,但是架不住我学得快、干得好啊。学习也就看心情,反正除了上课啥都干,打球上网睡大觉,那时候睡眠是真的好啊,晚上寝室别的几个人聊天,管他们聊什么聊得怎么样,到点了我立刻秒睡,以至于到最后一年连教材都没买,就这样也成功毕业了,就儿科一直没考过,毕业前补的考,谁还没些个“污点”嘛。那时候确实蛮“嚣张”的,最开始报考英语四级的时候名额有限,因为上课不认真平时成绩几乎没有就没让我报名,我就说了一句“你们自己放弃了一个提升整体通过率的机会,我也救不了你们”,后来下一年给我考了,我说我至少考500分你们信不信,嗯……结果好像考了550来分吧记不清了,再然后到考六级,我说你敢让我报名我就敢过给你看,然后确实轻描淡写地就过了。所以就这些类似的事情,让我越来越形成自己这副自信心爆棚叼得上天的性格特征,说好听点有属于自己的骄傲,另一个角度看也带着不少的自负,有时候觉得自己甚至是挺狂妄的,就谁都讲不信、只听自己的,但是想想也并不是什么坏事不是么,就有一种你敢放马过来我就敢带你马脑袋蹄子尾巴一起剁下来的感觉,反正是不会露怯的,“疯狂好歹是一种力量,而愚蠢是本质的一种衰弱,无法弥补”。大学生活也没留下来什么特别好的友谊,因为几个要好的高中同学也在芜湖上学,都跟他们混在一起,一个个都大高个看起来拽得跟二五八万样的,时不时来我学校打球,还到我教室蹭课,也不知道蹭个什么劲、可听得懂,我记得有个大学同学说“你妈的你们那些同学个子都这么高的么,下次能不能不要来了”,我表示:?????到今天,关系特别铁的、能说点掏心窝子话的朋友们都还是高中攒下来的那些,这在许多人眼里都无法理解,我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无法理解,当然了,我的性格脾气,也不指望他们理解。另外学到的一个深刻教训是,一定要吃早饭,原先早上都不好好吃早饭,直到有一次上午课上到11点多的时候突然低血糖,两眼发蒙,记得很清楚是生理课,看书晓得上面有字但就是看不懂是什么字,还好没晕倒,从那以后就无论什么时候起床,一定要监督或者说“逼迫”自己吃早饭,哪怕只吃一个鸡蛋,人就是这样吧,经历一下就懂了、就“乖”了。
大学毕业,就滚回家了呗,毕业前还装模作样地跟别的同学一起找工作,还向《魔兽世界》求过职,后来想想,找个卵哦,先回家再说。最后的散伙饭我也没参加,出了钱但是没去(就不知道什么个古怪的臭脾气,到现在也是,除了关系特别好的人,我几乎不去参加别人的婚礼、满月酒之类的宴席,不随份子、不送礼物,约我吃饭喝酒什么的更是能拒绝就拒绝,一点面子都不给,毛姆说的嘛,“现代人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限的应酬上,实在难以理解”,其实也不大好对吧,真不是故意把自己包装成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就真的跟这些东西搞不来,不大合群的尴尬癌晚期患者,宁愿把那点时间泡在健身房或者球场,或者抱着本书“舒服窝在沙发里”。另外说实话,比起人我更喜欢小动物,因为动物永远是动物,人有时候却不是人——我也是人),预先把手机号码停掉,自己东西收拾收拾,到老校区边上美食街吃了个盖饭喝了一大杯赤豆酒酿,早早上床躺着等待第二天出发回家,自行车也没要就留在寝室楼下了,临走的时候心里就想了一个——可能再也不会来了吧,唯一的遗憾是有一天有个小地摊上卖的胸前印着懒羊羊的T恤没买到。我还记得回家那天天气还不错,自己拖着个箱子,里面就是电脑和一些衣服,因为书什么的临毕业都处理掉了,下了长途车优哉游哉走回家,路上还买了3块钱我爱吃的蜜汁桂花藕,说不出的逍遥自在,很自由对吧,谁不向往自由呢,“可是自由啊它到底在哪儿呢?”而且也没有绝对的和无止境的自由吧,卢梭也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到现在也是,就莫名其妙不紧不慢晃荡晃荡的,健完身自己在商场里慢慢瞎逛,看小孩子夹娃娃能津津有味地看良久,阴雨天踢踏踢踏闲庭信步地从单位溜达回家,在人家眼里长着一双“大长腿”走路却慢慢吞吞的,一个人出门没急事不赶时间的时候,碰到人行横道绿灯快结束了、公交地铁快来了,我是从来不会去追赶的,宁愿慢慢晃悠眼睁睁地看灯变红看车开走然后等下一波,就因为这个以前也跟某人闹过不少矛盾,真不是故意装作吊儿郎当的满不在乎,我就觉着,难得有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时间,稍微放松悠闲一点不好么,毕竟其他时间我都在催自己“跑快点别停下”啊,就像我上回写的“你们看吧,我就是这样——喜欢的食物反复吃到反胃、喜欢的歌单曲循环听到头大、喜欢的书当成任务读到恼火、喜欢篮球拼命打到腿疼得抽抽——总有本事轻而易举搞砸所有的快乐,可唯独‘爱’这件事,我无能为力,总是慢慢悠悠,幻想着来日方长,期待着细水长流”。毕业回家10多天,投了几份简历,就木里木骨地被人才市场的一个老师推荐联系到十七冶医院上班了,啥啥特殊的感觉也没有,早上参与体检下午搞转诊,那时候起的早,经常5点5点半就起了,瞌睡又大,中午到外婆家吃完午饭躺下就睡,得益于下午上班迟,能睡一两个小时,然后晚上也是9点9点半困了躺下就睡,就这样也都没长胖,还是竹竿子一样,一开始蹬个自行小车,看着人家开的大卡宴心里流口水——因为实在是喜爱保时捷,后来爸妈心疼我,给我买了个汽车,到今年它也都10多岁了(得益于老爸的影响,爱车保养得也还好,最近也新给她添了一架摩托小姐妹分担一点她的压力,本来以为难得遇到个喜欢的“人肉挡泥板”然后现在也没了),早上早早地上班,那时候私家车保有量比现在少得多,大清早5点钟湖东路上鬼影子都没有几个,开车路过十三中门口,买一大份渣肉蒸饭到单位吃完,然后换衣服干活,晚上下班或者周末跟狐朋狗友出去上个网,很偶尔的也跑去安工大打会篮球,以为日后的生活就这样了吧。
在大马工作了一年,因为各种原因,跑到了合肥来,因为这个当时跟父母也是闹了一些矛盾,好在也有人支持我,就不去多回味了。刚开始在合肥普瑞搞了一年,没什么多的可说的,得益于好兄弟的“收留”,也算是活了下来,一年以后鬼使神差到了现在的单位,一晃今年到合肥已经10周年了,到明年7月份就在现在的单位也满10周年了,工作上怎么说呢,毫不谦逊地说凭借我还算出色的工作能力、挺高的效率、较快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比较好使的脑子吧,也算成了单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我一直觉得这个说法挺扯淡的,单位少了谁都能开,“地球没了谁都一样转”,请不要太他妈把自己当回事),也成了家人和朋友们嘴里调侃的“计主任”,玩笑归玩笑,其实我是真心感觉自己有所进步的,别的不说,就近几年吧,靠着自己的日常观察积累学习参加各种资格考试,虽然不是临床医学的专科或者全科医生,也算积累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小本本”也搞来了不少,今年还在不自量力地准备参加预防医学的研究生考试,自认为至少对得起别人叫一声“医生”,也用我掌握到的知识,告诉身边对我重要的人们,要如何保重身体、保持健康;而且近两年疫情,说“身先士卒”不合适,也算是鞠躬尽瘁、尽力了,这几个月来也不知道上了多少天班没有休息,作为一个以前在工作中几乎没喊过累的人,连续上20多个小时班以后也会真心觉得有点疲劳。俗话说“为善以求名、为恶以图利”,就如我微信朋友圈说的,非要问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也没有那舍身成仁的觉悟,也不指望升官发财加官进爵,甚至也害怕意外情况的发生,更在期盼着什么时候能好好地连续休息个十几二十天个把月的,也妄想着我这么辛勤劳作老天爷能不能还给我一点别的额外奖励。怎么说呢,首先我对得起我自己的职业良心,然后假如我这一点点额外的劳动累积在一起能让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能有可能更加安全健康一点的话,就很值了,还就是我很爱引用的钱钟书先生说的“什么都抵不过我乐意”,或者说,就当图灵魂的一丝安宁吧,毛姆说“人为了寻求灵魂上的安宁,每天要做两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所以我每天早上都起床、每天晚上都上床睡觉”。之前跟同事摸鱼闲聊的时候也说到,总是会好起来的,刚开始到单位月工资就1500块钱,慢慢地收入也增加了、福利待遇也好起来了、也稍微稳定了,至少没有倒退和走下坡路啊不是吗,初中政治里就告诉我们了,一切都是螺旋着向前发展的,还是毛姆说的“生命无论到何处都要走许多弯路”,莎士比亚不也说“无论黑夜怎样漫长,白昼总会到来”。
好了,“过去”基本上回忆完了,现在呢?
工作。真的没什么特别说的了,上面讲过,作为一个基层卫生服机构的医务人员,讲起来是个别人口中的“小领导”,其实啥也算不上,无非扮演好分配给自己的角色,尽量搞好该处理和能解决的事情,有时候也帮别人出出主意、想想办法。虽然面对的有些人确实很“搅屎”、不讲道理不听劝,还他妈经常有人凶我们家的女同志,而我又恰恰是个极其“护短”的人,就根本不能忍、一搞怒发冲冠吵得头上青筋暴起面红脖子粗的,尤其最近,吼得慢严舒柠都不知道吃了多少,也被人指着鼻子骂“你算什么东西”、“混账玩意”,还好男的不容易乳腺增生,可是绝大多数人还是很友善的,他们会发自内心地跟你说一声“谢谢啊”、“你们辛苦了”,甚至还会反过来安慰我,真的挺可爱的,而且我也一直讲,那些“脑子不好”的人就随他们去吧,更重要的是服务着那些像我的父母外婆和别的亲人那样有基本的健康需求的群体,也算对得起我的“毕生所学”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么对吧,大家都这么想那该有多和谐多没有矛盾;除了日常的本职工作,这两年也额外参与疫情防控,什么新冠疫苗接种啊、核酸采样啊、重点人员转运什么的,哪哪都有我、忙得不亦乐乎的,还好我一个人过,不会有什么“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和困扰,可是凌晨两三点、三四点下班到家的时候,也想能有口现成的热水喝——所以真不是我爱喝凉水,是条件不允许啊,另外就是到现在大家也没拿到什么相关补助,不是非要抱怨没有钱,但是干活的人至少得能搞到饭吃不是吗,不出意外、没有什么大的变化的话,还会在现在的单位再待上一段比较长的时间,但是谁又敢保证呢。再换个角度说,上班对我来说有一部分的意义真的是图“好玩儿”,倒不是说不指望上班挣钱,那肯定不可能,“都说钱是王八蛋,可长得真好看”啊,就是,怎么形容呢,探索“核心科技”么,以及俗话说的“与人‘斗智斗勇’其乐无穷”啊,就像8月份有一天下午打新冠疫苗,跟一帮同事商量好甩开了搞打了好多人,事后复盘大家都觉得挺有成就感同时也觉得蛮有意思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既然这一切都是躲不掉、迟早的,那为什么不主动从中找点乐子呢,或者再搅个什么别的道理,我看古时候打仗都是将军骑马带头冲锋陷阵的(此处应该配个狗头或者翻白眼的表情),虽然匈牙利有个谚语讲“逃避可耻但是有用”,可我更喜欢尼采说的“一切皆是游戏”。Why so serious?收入什么的就不谈了,毕竟“谈钱伤感情”,反正单位的收入加上自己搞的些“歪门邪道”的其他东西,算是没给本地平均水平拖后腿,当然也没有很多,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可比性,但至少能满足我自己的日常生存开销、额外提升消费、兴趣爱好花费、乃至为以后的计划打算甚至说梦想再留下一些,虽然我不是很赞同“知足常乐”这个词,也做不到什么“开源节流”,但是强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不为过,或者借用有的人评论的,还是比较“潇洒”和“自在”的,毕竟我用钱也不省,也算是挺“会花钱”的,现在也是更没人管得着我,而且逐渐有个挺不好的情况就是一不开心就想花钱搞点什么,北野武说的,“用钱来买任何东西,爱情、恋爱、友情、幸福,买好了吗?接下来,来找找钱买不到的东西”,开心就确实买不来。最近实在是没怎么休息,加上别的乱七八糟事情,有那么一丝筋疲力尽和无望感,年休还没有休完,还欠我二十来天的休息,这可咋整,别的不管了,准备先休个几天假出去逛一趟放放风咯。反正说到底我还是那个观点,工作只能是“副业”,主业必需应该是热爱生活啊,可不能本末倒置呢,罗曼罗兰说的,“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识生活的真相然后依旧热爱它”,当然努力认真地工作确实能让我更好更愉快更心安理得地“享受生活”,也算是一种良性循环了。
学习。前面也提了,从小到大我还是比较“热爱学习”的,主动的被动的都有吧,我只是讨厌成绩突出带来的被关注的副作用,并不讨厌学习和出色本身,遇到厉害的人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当真打心眼里很佩服,现在也会主动向他们请教一些我感兴趣但不甚了解的问题,另外我也很喜欢那些有态度有要求的人,当然方法要合理、途径要正确、目的要“高级”,不然还是滚犊子的好。至于现在,学医的本身就得一辈子一直学些新知识新方法什么的,就像我经常念叨的“生活所迫”和微博之前一个爆火爆笑的话题“劝人学医、天打雷劈”,学习的过程确实“狠”痛苦,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力记忆力反应力不同程度都在下降,现在就明显感觉不如三五年前脑子好使了,有的东西必须拿笔抄下来再反复看才能勉强记得住。有时候灰心丧气、什么都记不得,有时候骂骂咧咧、这也看不懂那也啃不明白,有时候甚至干脆想放弃了、脾气上来书砸老远的,但是没一会又默默地捡起来,叹气嘟囔着“自己选的、自己作的……”好在,结果总是能收获一点,或多或少了解甚至掌握一些知识,考到各种“小本本”,对日常生活有时候也有帮助,更没有白白浪费闲暇和碎片的时间,胡适大师不是说么“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同时因为我这个照死不服气的性格,就“凭什么人家行我不行”,我感兴趣的我就都想试试,所以今年最后一个“主线”目标——参加研究生考试——还有3个月,而且我的目标很明确,是“好好准备并且实现参加考试”,考上考不上的,没那么多要求了,有人前段时间还开导我来着,说至少能或多或少学到点东西,而且突然的,我倒是有那么一点点希望自己别考上了,最近突然发现就这个问题上我真的很摇摆很焦虑,好像今年绝大部分情绪低落的时候都跟这个有关,因为要准备考试,不敢看乱七八糟的书、不敢扳倒了去玩、不敢着手做别的想做的事情,然后就雾躁躁的,可自己找的怪谁呢,前两天还做梦梦到自己考上了去上学然后死活找不到食堂在哪里,有点过于自作多情了吧。另一方面,从小到大总是有一股子好奇的劲儿,一些不理解的东西不像有的人看个热闹就完了,就想去探个究竟,举个例子,汽车,多数人就开就完了,我就很想知道变速箱到底怎么工作的,就上网各种搜各种看,到最后借用《百年孤独》里的一句话给了个总结——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发明,神经兮兮的;也是这种不怕“好奇心害死猫”的特质,了解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冷知识,要说有什么用,确实好像也没有,我也不参加什么社交活动、不为了积累话题和谈资,也不为了向别人炫耀我懂得多,但是就有时候知道了一个奇奇怪怪的知识以后自己有种“噢原来是这样啊”的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心中无比舒适,“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的感觉真的很好啊,人们是不是管这个叫“求知欲”?再另外,因为很喜欢玻利维亚,想象着有一天可以去撵火烈鸟、去“天空之境”撒丫子狂奔,同时又是个忠实的皇马拥趸“美凌格”,找了个APP每天自己叽哩哇啦地学西语,说实话虽然难度不小、但真的挺有趣,就跟网上说的一样,一个人说母语和其他不同语言的时候感觉完全是不同性格和风格的人,还想着明年如果时间精力经济条件都允许的话去找个线下的培训班仔细学学,而且据说学语言可以帮助提升反应和记忆能力,谁知道呢,我反正暂时是没发觉,但是就如那个APP里的每日小Tips提示的“每天花15分钟就能了解一门新语言了,花15分钟刷社交网站又能带来些什么呢?”学得越多、了解得越甚,越发现自己其实像个傻哔一样压根什么都不懂,却还天天自以为是、沾沾自喜的,愈发对自己不那么了解的东西产生尊重与敬畏,甚至会有一抹“被深渊回望着”的恐怖和丧失感,“U know nothing”,是不是也可以用那句“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智者饱含忧虑而愚人充满自信”形容,而文化和内涵就像是内裤,也不能逢人就说你穿了。
三大爱好也提过了。读书,翘着尾巴地说,确实比一般人多读过不少书,而且“来者不拒”,各种题材风格的都看,自认阅读质量也算上乘,有时候逛书店看推荐书单或者畅销榜上的自己都看过,心里就暗自美滋滋的,继而又泛起迷之自信的微笑,还有太多太多想看的书,但去年下半年开始到今年全年,因为准备和参加各种考试,都在看专业课的教材,攒了好长的想看的书目,准备明年恶补一下,每年都是沾孩子们的光,趁开学季当当或者京东做活动,打折加满减,买够大半年或者一年的“精神食粮”,每次翻开新书闻到纸混着油墨的味道,总是让我感到既安宁舒适又兴致勃勃,因为个人习惯,每本读过的书都保存得和新的一样,只在最后空白的地方写上“一句话读后感”和读完的时间与地点,想着以后什么时间假使重新再读一遍的时候,可以对比一下不同时间段不同的自己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想法,“仪式感”么,少不掉的。运动,一直都很喜欢各种体育运动,我妈以前讲“我们家电视机好像只有中央五台”,篮球更是“信仰”,就到现在,没事的时候也会像上大学那会那样,一个人抱着球去球场投他个把小时,前两年蔡某坤刚火起来的时候,B站有个很火的评论,大概意思是“你们调侃加拿大电鳗我无所谓因为我也不是很会唱歌,你们黑某晗我就看看热闹毕竟我也不懂演戏,但是现在面对蔡某坤我真的不能忍了,因为我真的会打篮球”,深有同感,自认现在体能技术经验意识什么的都还可以,感觉身体不出大问题,还能打好些年了,想想也是件挺幸福的事情啊,打球的时候,可以完全专注而不去想其他任何事情,仿佛彻底变成了另一个人,充满进攻性,“争强好胜”的一面毫不掩饰地展露得淋漓尽致,甚至会显得张牙舞爪咄咄逼人,比二十来岁的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俗话说“人老不以筋骨为能”,可我还是始终偏激地认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给自己实力不济、技不如人找的借口,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竞技体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分个高下,不论输赢都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也告诉我不可能有人总是赢也不可能谁会一直输,但是,有本事就把我打得心服口服,不然我是不会主动认输的。健身,撸铁也是最近几年才稳定形成的可以用习惯来形容了,最开始想着练练长点肉对更好地打篮球是不是能有点帮助,因为以前太轻了打球老是被别人用体重“碾压”,就很气,现在有时候也可以用身体和力量欺负别人了,真不错,在绝对的力量差距面前一切技巧都略显花里胡哨,正好那时候有个人也嫌我太瘦了,说“你看看人家”,就自己一点点尝试和摸索,然后慢慢地得到甜头就越发沉迷甚至是“浸淫”其中,然后我这个尿性,有时候因为别的事情耽误了没法锻炼就会很着急和焦虑,想着辛辛苦苦长点肌肉几天不练会不会就要没了,总是在获得的喜悦和失去的恐慌中反复横跳,虽然进展缓慢但总体来说还是挺有效果的,4年时间吧,从120斤都够呛的竹竿子“修炼”到了快150斤的可以冒充“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状态,体脂低于大部分人,BMI完美地停在标尺的最中间,距离自己定的目标体重还有几公斤、继续努力,确实肉眼可见的健壮了一点,身型也挺拔了一些,也有人说展现出来的气质跟原先不大一样了,两个月前有个人也会笑嘻嘻地说“身材好好呀”……关键是身体素质也更好了,打球的时候感觉运动能力也隐约有点年轻时候的势头了,蹦起来又能摸到久违的篮圈了,真就挺开心的,每天早上刷牙的时候看到镜子里的肌肉还在,也算找到点安全感,我一直说想要个健康的身体和好使的脑子,那就继续加油吧,而且,“喂!我现在有怪明显的六块腹肌啦,也能冒充‘倒三角’咯,后背还能夹个笔什么的了,也自觉地昂首挺胸了,也可以更理直气壮地去试180号的衣服了,你看到了嘛?不用再‘看看人家’了吧……”游戏,现在是真的打得好少好少,慢慢攒起来一个配置羡煞旁人的电脑——一张显卡抵人家两台整机的那种、也有人说屏幕好大做图肯定好爽……但是也就偶尔看看电视电影了,经常都是电源拔掉好几天才开一回,整个8月份打了3次游戏,平均一次大概半个小时,玩不下去,想着还有别的事情没搞、书没看完,就很难坐得住玩游戏,就连吃晚饭的时间看直播也是看人家下象棋或者听相声得多,手机里更是只偶尔会玩一个变式数独的拼图游戏,跟以前仿佛“网瘾少年”一般相比,天壤之别,早年间有个人讲我游戏打得太多了,后来我倒是改一改逐渐打得少了,甚至干脆不玩了搞别的事情干干,谁成想后来角色互换了,天天抱着手机一打几个小时打到多半夜不睡觉不理人还发脾气的也不知道是谁,这搁哪说理去。还喜欢些别的东西,比如纹身,又憋着生日月再纹个新的另外还想纹个跟爸妈外婆的“全家福”,无奈职业原因只能纹在平日里看不到的地方,也很喜欢看路上那些有纹身的姑娘们——明明就是好色还找理由;比如毛绒玩具,那都是我亲爱的小伙伴们,甚至给每个“人”都起了名字,最长的已经陪了我20多年,屋子里已经快没有地方给他们待了,以后一定给他们找个更好的归宿;比如骑摩托出去遛弯看各种湖、欣赏人家钓鱼;比如还想着去看更多别的地方的世界比如冰岛南极什么的;比如到街上瞎逛找乱七八糟吃的、试衣服试鞋子玩,顺便观察长得好看的年轻的小哥哥小姐姐们;比如养花花草草,搞个本子把各种植物的习性都记下来,浇水施肥修剪除虫,夏天怕晒着冬天怕冻着地悉心呵护,然后苦恼为什么我对你们这么好你们还要枯还会死……从郭德纲老师那听来的,金圣叹说过,一个人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千万不能跟他交往,“因其无志兴也”,哪怕是就喜欢刷手机,也算是有个事情做,成天没自己事情做的人,净想着“害人”了,要离他远点,不然雷劈他的时候可能会连累自己。可是我这乱七八糟的“癖好”似乎也太多了。
比兴趣爱好更高一级的是什么呢,“梦想”?疯狂地向往头顶那片“星辰大海”,从小就喜欢看电视上的各种天文类科普节目,近几部《星际迷航》电影不知道来来回回看了多少遍——Live long and prosper,晴朗的晚上总是抬头找找月亮在哪、想着上面的小兔子们在玩些什么,也没事大晚上骑摩托去滨湖看星星、猜猜处女座应该在什么方向、然后被蚊子叮得跟活猴一样,高一英语课外教让我们谈自己的理想,我说也许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厉害的天文学家或者宇航员,然后发现了别的有生命的星球也说不定,真敢讲啊,也是很符合我的风格,但对比一下实际情况,我只能对我的无能和没有为以前的理想而努力的懦弱表示无比遗憾,而现在,看到冥王星的近照、玉兔月球车、祝融号、中国空间站等等等等,都会情不自禁地眼眶泛滥,也参加了NASA那个把名字送上火星的项目,不出意外的话,我的名字将搭乘的那班飞船五年以后就要出发啦,更在期盼着当我死去的那天,人类的条件已经允许我们像《三体》里描绘的那样把骨灰送进太空,我们都是来自于宇宙里的灰尘,最终能把我们还回去,可太浪漫了。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其它或多或少有点不靠谱甚至“发疯”的想法:比如用业余时间在哪个巷子口开个旧书店,除了卖点报刊杂志,书籍只换不卖,顺便提供问路歇脚免费供应热茶冰水和张贴“寻宠启示”的服务;比如在哪个人烟相对稀少的海边小镇子开个旅馆,顺便卖炸鱼薯条;幻想能像村上春树那样在30多岁的年纪写出来自己的第一本文学作品,名字就叫《Mr.MoreOrLess》吧;甚至做个无国界的“医生”,去支援非洲、南美洲那些黄热病流行的地区,或者去帮助一下因为灾祸、战乱等原因连放风筝都是奢侈的孩子们。就成天坐在不到一平米的椅子上,心里不切实际地琢磨着比九万五千公里更广阔的世界,其实自己还差得很远很远很远。本来,我还想着能有机会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跟谁慢慢儿聊聊的,哪怕一个都实现不了,至少有个人能了解我的这些个小心思……每每想到这些,我就对自己充满了极度的失望、厌恶甚至愤恨,道理都懂,想法可能也有,就是做不到其中的任何一点点,就如三岛由纪夫说的“我一面幻想自己身上生出无遮无拦的双翼,一面又强烈地预感到我这一生恐将一事无成”。在我现在所能预想到的所有情形中,可能没有能跟这些所谓的“梦想”沾到一点点边的,而我最终也仅仅是王安石笔下“泯然众人矣”里的毫不特殊的一只,罩上戏服戴着面具拙劣地想要扮演好自己被分配到的角色,只求尝试努力尽快演完我的章节,然后用剩下的时间去收拾一下个人生活,东挪一块砖头西捡一根木棍,垒一个自己的小角落,关上窗掩上门,在墙上画我喜欢的蛱蝶和明月,再拨弄拨弄心里积攒下来的一层层厚厚的蜘蛛网,可是赵雷怎么唱的来着,“我没有擦去争吵的橡皮,只有一支画着孤独的笔,那夜空的月也不再亮,只剩个忧郁的孩子在唱”,就如《二手时间》里描述的,“我们平凡普通,默默无闻,虽然我们努力生活。我们去爱,我们忍受苦难,但没人对我们感兴趣,书中也不会写到我们。普罗大众,数不清的人。”苏秦有句话,“使我有洛阳二倾田,焉能配六国相印”,“二倾田”的要求,对现在的我来讲,实在有点奢侈,因为我发现自己好像挺喜欢主动去找各种“自讨苦吃”的事情做,比如玩游戏非要选困难模式,打篮球就要找那水平高一点场子,明明记忆力在下降还要自学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新语言,这么大年纪还要考研究生还用这种不参加培训不上辅导班自己硬看书的方式,以及其他各种主动推翻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规律然后再尝试从混乱中重新建立规则的行为……不知道到底图些什么。
生活状态。硬是渐渐地把自己过成了个“独居老人”,除了上班下班,业余时间都花在了想要实现的小目标和兴趣爱好上,基本节奏是每周健身训练4-5次、打1次篮球、彻底打扫1次家里卫生,每天吃4-5餐,到点睡觉、闹钟叫了就起,基本告别“睡懒觉”,每天要午休、哪怕闭10分钟眼,嘴上说着“禁烟限酒”“自律才能自由”“少喝甜的”什么的,偶尔也给自己造个理由然后犯个规。可是最近,因为各种事情,生活节奏被切得细碎且混沌,健身打球看书都在“夹缝中求生存”,这也是着实让我高兴不起来的原因之一,但是从“混乱中尝试建立和恢复秩序”又真实地让我觉得很有意思。除了工作上的事情,每天沟通最频繁的是家里的“天猫精灵”,手机铃声调到最小扔在一边,信息电话都随缘,毕竟一个人过日子,影子就慢慢变成草,悄悄地蹿进肉体的缝隙,让跟自己相处这件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像村上春树在《1973年的弹子球》里写到的,“好几个月好几年,我一个人持续坐在深水游泳池的底部。温暖的水、柔和的光,以及沉默、沉默……”越发地尽量不想打扰别人,变着法子折腾自己,虽然是个心理生理都有一定洁癖的家伙,但是自认好处是只对自己有那些乱七八糟莫名其妙的特殊要求,比如闹钟只设一个响了之后5分钟之内要爬起来、吃完饭必须立刻用清水漱口、剃须刀每天都要冲洗干净、零食干粮都要排队“站”好等等等等……对于别人,高傲点说,“我总不能要求人人都和我一样自律努力和有追求”,实在点说,“自己也就这么回事,凭什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别人呢”。其实也还行吧,虽然过往的记忆还是会时不时偷偷从床尾摸过来提醒一下自己轻率地丢掉过一些什么在再也找不回来的东西,然后近来又来了一些新的人新的事似乎让已经放弃挣扎的我企图相信还是会有我没考虑过的新的可能性继而又突然销声匿迹了,仿佛光天化日下站在马路边望呆的时候被一个骑车飞快略过的陌生人突兀地一记大耳帖子扇得两眼发黑,以至于现在有时候还是恍恍惚惚,夜里做个稀奇古怪梦醒了过一会才反应过来——顺便提一下睡眠质量还是非常不好,入睡很慢睡得很轻很不安稳夜里也醒得很频繁,床头依然神经过敏地放着根棍子,也还是会有做噩梦醒不过来的时候,都睡觉了脑子就不能也歇一下么——最遗憾的莫过于“原本可以”,反正因果循环也好、咎由自取也罢,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而黑格尔说过一句特别帅的话“人类从历史里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他们不会从历史里学到任何教训”。还有,依然对时间充满了焦虑,任何时候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比如正常下班吃完晚饭6点半样子,我就开始在想离睡觉还有4个小时,要锻炼洗澡洗衣服看书另外还想看一集电视剧,就急得要命,平日里也是总觉得还有好多好多好多想做的事情没有做,把所有的事情都当成列表里的任务并且规定完成的时间甚至精确到分钟,稍微有点跟不上就开始要对自己发脾气,类似这种时候心态就极度崩裂,而且怎么也调整不好,也试图安慰自己说,其实我们并不拥有时间对吧,是时间拥有我们,而所有有迹可循的过往都告诉我们,时间它谁都不在乎,你又何必这么较劲。本来觉得已经把自己捏造得很好了,也确实挺会“享受孤独”“取悦自己”的来着,怎么就随随便便一下就被戳到了一个好难过的地方,“我努力微笑寂寞筑成一道围墙,也敌不过夜里那温柔的月光”?所以啊,“我要是两个人就好了,一个说话一个听,一个生活另一个看,我多么知道爱自己。我谁都不羡慕。”
自我评价呢。哪有什么“自我”评价啊,到头来我们终归是要通过别人来评价自己,并没有什么其他好的方法,这是让我特别恼火的一点,而我也没有办法,人毕竟是个有很强社会属性的物种。《阿甘正传》里别人问阿甘“长大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阿甘反问“什么意思,长大了我就不能做我自己了吗?”到目前为止,在不考虑对方说出来的话的真实性和目的性的前提下(嗯,我依旧是这么非常的、第一选择一般都是选择不信任别人的状态),我收到的最喜欢的评价:“是个有要求的人”、“温柔”、“看起来很严肃其实挺暖的”、“有责任心”,至少这几样是我希望我能实现的自己所能包含的样子,其他什么的“好看”、“有才聪明”、“工作能力强”、甚至说“很优秀”,以及别人给的其他称赞的或者有些人很在乎的“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什么的,确实很好听,非常感谢,可我真的不那么在乎,甚至会有一点点无聊,非要我自己讲的话,我希望有一天我能理直气壮、趾高气昂甚至颐指气使地说我是一个“自律努力上进有态度有追求温文尔雅还算善良且有锋芒同时十分尊重女性的成年男性”,另外,奢望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能够“文武双全”,我希望我或多或少能沾一点点边,至少我在想办法往那里前进,就这样吧,多了我也说不出来,关键也是怕立flag,毕竟啪啪打脸这种事情,我也干过不少。同时另一方面,某些时候我会表现得固执己见、故步自封、武断冲动、一叶障目、掩耳盗铃、不听劝不讲道理、甚至矫枉过正,自己认定要的东西就不择手段要去实现而结果有时候却“杀敌一千自损二万八”,虽然我一直尝试去修整,但是收效并不好。另外,我也是真的一丁点都不谦虚,甚至还很“放肆”以至于“狂妄自大”,也承认我确实有那没来由的高傲,但是好在并不算傲慢,《三体》里说“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不能认同更多。再仔细想想,就如《坦白书》里描述的,“自负和骄傲其实来源于自卑和不确定,振振有词是因为对自己充满怀疑”,越大声的人可能心里越没底,一切自己赋予的积极的外表其实透露着感觉随时都会被遗忘的深深的恐惧,我营造出来的这么努力前行的样子其实或许是因为根本就是个不思进取、做着黄粱美梦且妄想不劳而获的人,更可能是在等着某一个冠冕堂皇的能选择彻底放弃努力的理由。就像《云边有个小卖部》里写的,“等待而已,也叫努力?你是在等待别人都离开,还是在等自己放弃?”甚至也有过不少害怕面对自己的错误而选择用更激烈的方式去处理结果更加一团糟的案例,而这好像的确是一种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并且用结果去反推的话,即使倒退重来,以我当时的心智、想法和观念,结果可能也还是一样,人的局限性实在是比自己意识到的大太多。又比如生肖星座生辰八字,其实它们本身并没有意义,远在光年以外的可能早已经死亡了的星球能对你的性格与行为方式产生什么影响呢?这些意义不过是我们按照我们以为的道理和自己想要的结果赋予上去的,星辰大海它们其实一直是那样,不一样的只是我们眼里的宇宙,王小波说“人生在世快乐与痛苦本就分不清,我只求它货真价实”,亦如大文豪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里写到,“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至于又是个非常情绪化的以左手为惯用手的人,就很容易想得过多甚至是某人说的“钻牛角尖”,加上确实观察力相对比较敏锐、细心且“小心眼”,一点小小的没来由的动静甚至没有丝毫征兆的情况下就能到处“联系上下文”自己脑补出一部超长篇电视连续剧,而我近来又学会了一句安慰自己的话,“不是你喜欢的事物要离开你伤害你,是因为你喜欢TA们,所以TA们才有机会伤害你离开你”,就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呗,还是托尔斯泰说的好,“没有爱生活会很简单,但没有爱就没有意义”,总得真实地坚持着点什么。我好像说过,“我有我自己慢慢建立起来的坚定的信念、有规律且相对稳定生活、不愁衣食住行甚至吃喝玩乐、脑子积累里有比一般人多的知识、有比别人更成熟全面的见解和观点、有个还算健康强壮的身体、还会来点其他让自己有意思的事儿,我怕谁或者怕什么呢,我又不是‘吓大’的”,然后事实证明,好像啥都怕……“KEEP”里训练的时候告诉我“尝试打破害怕,再去寻找下一个害怕”,确实就像推铁的时候如果哪个动作做起来很轻松要么是做错了要么是重量没选够,恐惧或者说敬畏感才是真正促使我想要进步的动力吧,李小龙说,“那些怀着信心去追求卓越的人,灵魂将在奋进中获得洗涤”。而眼下,让我困扰或者夸张点说痛恨的是,除去挚亲们,我所拥有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我不那么在乎的,所以大家都是怎么形容“事与愿违”的呢。
有人把寿命按平均80年算,前20年生长发育、后20年养老临终,中间的40年又分成两部分,前20年学习积累,后20年享用前20年的积累,那我也快过完积累期了,到后面能给自己留下多大的“口粮”呢。而我也曾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读过那么多书、也去过不少地方,生活的目的甚至生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以及“我在喜爱一件事物或者一个人的时候,到底是爱TA们本身,还是爱那个喜爱TA们的时候的热情洋溢的自己”,这俩“灵魂拷问”甚至一度困扰了我很久,让我惶惶不得终日、更不敢跟别人去讨论,而时至今日也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也更懒得去想了,只想对当时提出这俩问题的傻逼兮兮的自己说一句话,你想不想这些狗屁问题,客观世界都在那里,“看海就好了啊,管海里有什么呢”。所以,硬要问这些年我最终领悟了什么道理的话,就是,这世上有形形色色、五彩斑斓的人,每个人关注的重点的和擅长的领域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且“冒牌”的宇宙,得知道,不论我们多么努力认真、奋发图强,自己肯定是会在很多方面不如别的个体的,而且悲观点说很有可能是所有的方面,真的不必为此感到担忧,但这也不能成为放弃“躺平”和“同流合污”的理由,有些回报是有名额限制的,比如升学考试、创业发财、比赛胜利、甚至有些人梦寐以求但我嗤之以鼻的“当领导”和受人追捧,可这些只占少数,有更多没有名额限制的回报,比如健身,这个世界上可以有无数健康好看乃至性感的肌肉男和线条女,比如读书,你可以获得理论上说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想象空间,比如陪伴家人,不论距离远近总是可以抽出一点时间随便聊一聊哪怕只是讲一两句笑话或者互相吐吐槽甚至“视频喝一杯”,比如日常生活,无论什么样的状态你都可以把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条光鲜亮丽甚至羡煞旁人,如果我们的目的就是一定要超过别人,那么很遗憾地告诉你,你注定会失败的,因为总是会有某方面比你强的人存在,可如果目标是超过自己、学会之前不会的知识或者技能、达到自己从前没达到过的某个水平,那么提前恭喜你,你已经要成功了。思考生活的意义确实并不能助我改变世界,但是至少可以帮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生活不就是一个日常接着一个日常,在我看来新鲜的事情,可能在别人眼里只是他早已厌倦了的无休无止且无望的重复,哪里能有那么多奇迹呢,奇迹本身就已经告诉我们不会有那么多奇迹发生的,可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熵学说强烈地成立的话,一切系统都是自发地最终归于无序和混沌,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是奇迹,而我们每天经历的日常难道不是连续发生的奇迹吗,如此的话,把每个平凡普通且重复的琐碎坚持做好,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不平凡,凭什么不能平凡且自信且伟大,莎翁的原话“Nothing is so common as the wish to be remarkable”,大文豪就是厉害,一句话就我都能想到三四个不同的理解角度。圣人说“三十而立”,所立者何?是认知、是“德”啊朋友们,不是些其他劳什子,没事多读点书比什么不强呢。之于我自己,我也装腔作势地写过,用不着提醒我哪里不对,更不需要别人承认我的出色,只想大家清楚,不是所有的人都只愿意沉默和等待,会有人抱着沉沉的炸药包,贴上高高厚厚的城墙,然后一起粉身碎骨。反正我也只不过是以前某个人口中的“中等以下”。
到最后,其实也没说出来什么特别有门道的东西,我只能跟自己保证这些是我真实想表达给自己的,自己骗自己是最没有意思的事情了。毕竟,我只是一个早已准备好了遗嘱但却没有合适的可以单独指定的执行者的一个人,即便如此,我还是会根据我的个人情况的变化对它进行修订,虽然每次修订要抄两份A4纸满满一整张——因为书写习惯不好写字经常别人看不懂而“自带加密”——确实比较烦写得比较累,还好内容不算很复杂,无非是关于遗体捐献、遗物捐赠什么的,资产就不捐了吧,也不会有多少,就留给我的亲人们或者还有可能的爱人吧。然后纠正一个误区,不是说准备了遗嘱就表示丧失了生活的期望甚至不想活下去了什么的,事实可能恰恰相反。Fear of death is what keep us alive.“会考虑死亡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认真地活着”。只是,因为不论什么原因,或是像人家说的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更高级的表达可能是三岛由纪夫的“世界没有一日之外,昨日过去不知明日”,突发情况也好、寿终正寝也行,我们终究会被抛出这个世界所存在的时间流,那我为什么不提前准备一下,用一种相对还算负责的方式避免以后可能留下的麻烦或者说隐患呢,毕竟我也见过太多这类遗留的麻烦了,想着自己到时候不给身边的人添乱也算是做出了绵薄的贡献,而且我身体好,遗体捐献的价值估计还挺大,可不能浪费了。除去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的那些“人类群星闪耀时”,同时假如“热寂”真的是最终的结局,那么生命本身可能确实毫无意义——达尔文也说“如果物种的繁衍没能给进化带来促进作用那就没有意义”——透过死亡与离别我们才能了解它的真谛,整个过程绝大多数人都不过是“重在参与”,每个人的结果都是肉体和意识上的湮灭,只有分别是永恒的,不过是早晚的事而已,引用以前读到的一段文字——“我们往往误会了生命,觉得我们值得童话故事那般的结局,然后为现实与之的差别而没必要地独自黯然神伤”,痛苦来临的时候不要问“为什么是我”,因为快乐来的时候谁也没这么问过。基努里维斯曾在节目里被问到“你觉得我们死后会发生什么呢”,他回答“其他的我不清楚,我只能确信一件事,就是那些爱我们的人会想念我们的”,天哪,到底内心要有多温柔和多坚强才能说出来这样的话,我一直也盼望能成为这样“温柔且强大”的人。而在我可预见的未来里,也将不会留下什么特殊的痕迹,所以我只能希望自己一如既往努力地好好“存在”着,看看生命的洪流会把我带往何处,再看看我究竟会在哪一个不认识的小站下车,下车时候还记不得记得车票上原先的终点站是哪里,正如小林一茶那有名的“我知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然而然而”,像某个老朋友告诉过我的不要总是把心理预期放得那么高并且要务实一点,又像和那易碎的琉璃讨论过的珍爱生命、热爱生活、保持善良和努力奋斗,反正这些都是生活的乐趣或者说情趣所在不是吗,“我也不是非要去那座城堡”。再引用一句康拉德:“他们爱怎么想,随他们去吧,我可不是打算淹死自己,我想游泳一直到耗尽所有力气,然后下沉——这两者可不一样”。这个世界可太有意思了,没有意思的可能只是我们自己,而一切过往,皆是序章,“我们十指紧扣,默写前奏,可是呐然后呢?”
单独一段,给我离别的她“们”,我可以到处引经据典说很多很多,但是算了,只借用一句王尔德吧,“爱人,我不怪你,因为是我的过错,若非我是俗体凡胎,我早已攀上那些未曾被登临的更高的山,观览过更完整的天空,更开阔的阳光。”
前前后后两个月时间,其实真正写内容也没写多长时间,有时候脑子里冒出来一点东西就记在手机备忘录里,晚上睡前有空就码一点,其余都是抽空推敲措辞、休整结构什么的,而且写出来也不指望谁能看或者说给予评价甚至认同,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满不满意的,自己心里清楚,过11年再掏出来看看,对比一下今昔的状态吧,就如《岛上书店》里写道“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反之亦然,书本如此,生活亦如此”,我只希望我40岁的时候还能记得20岁时候的“梦想”吧,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把小小的梦想拆成一个个更小更容易实现的目标们,到底是经过生活的“毒打”更现实了,还是终究向它的淫威低了头,又或者是采取了更聪明一点的“迂回战术”?
一直到现在,我都不知道写东西该怎么温和地结尾,小时候老师说我写作文总是前面很好很充实然后戛然而止,现在工作上写材料看差不多或者不想写了直接强行摁停下(反正写再仔细也不会有人认真看,万一碰到些没水平的直接让你改的还不如小孩子写日记)。生活不就是这样么,绝大多数东西都是这么突然地无缘无故就停下然后无论如何再也不会继续了,为什么要违反这样的常态呢,“黑夜自有黑夜的规律,可不能跟他对着干的”,而我们总是走到高山的顶上,无缘无故地挥挥帽子,又走了下来。想引用一两句作家的话来结束,可是不知道选哪个,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只担心一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难”,“苦难”这个词可太高贵了,有多少人配得上呢;杨绛先生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碎琉璃脆”,有些好物是我自己弄丢的,而碎掉的琉璃我也没有办法让它按我的个人意愿重新拼成完整的一片;村上春树说“用语言不好表达,不过那应该是我在人生途中不明所以地丢失而后来寻求不止的东西,人不都是这样爱上什么的吗?”我疯狂地爱着周遭的一切,总是担忧于TA们突然之间全完了,以至于会做出莫名其妙主动亲手毁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秩序”的疯狂举动;芥川龙之介说“也许我们生活的意义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经干涸,只不过是在老火上添新柴”。如此这般的东西我能引用来许多,可能都会被我归结于陈奕迅唱的“没什么烦恼恐怕就想到什么生存意义想到没完没了”,最终,我还是更喜欢加缪的“这个世界的悲惨与伟大——不给我们真相但有很多爱”以及村上春树的“这个世界向我们展示了它有多么凶顽,但也告诉我们可以变得温存且美好”。也许我们即使经历过泰山崩于前、读尽上下五千年的知识、乃至穿梭过星辰大海,说起别的东西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结果还是患得患失自怨自艾不知道怎么愉快地过完自己的一生,但是又怎么样了嘛,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后面更大的失败遗憾和绝望,更有随处可以拾起的亮片和闪光,该大胆的时候就莽、想丧的时候就窝着,反正我们最终都会失去它的,且怂且虎也没什么不好的,“我们坚持一件事情,并不一定因为这样做了会有效,而是坚信,这样做是对的”。而所有那些离别的人和事,死去的,因为“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他们保持着我最后一次对他们的映像,在时间之外等待着与我们的重逢;尚存的,他们更是在我看不见遇不到地方像我一样为着自己所相信的任何东西在努力坚持着,而每一个认真的灵魂都应该被理解和尊重,另外说不定某天就又相聚了,书上虽然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可书上也说了“人生何处不相逢”,就如一支圆舞,虽然必需不断交换舞伴,可一直跳下去的话,你们最终都会回到我面前,就像我们最终都会回去面对“造物主”,到时候我再把想念挨个慢慢还给你们;想到这些,总会让我感到温暖而欣慰;“遇见你,像跋山涉水,遇见一轮月亮,以后天黑伤心,就问那天借点月光”,就像纪德说“正由于我抱着与你相见的希望,我才永远认为最崎岖的路是最好的路”,爱与分别,并不相悖。至于又是一个很“记仇”的人,有些个别被我“记了账”的人或事,希望他们能“认清现实”,衷心祈祷我能开心和快乐,虽然我也没到那非要睚眦必报的程度,但是万一哪天实在不高兴了,从“小本本”上翻点账出来算算,也不晓得怕人不怕人,“玉石俱焚”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而且谁也不知道月球背面有什么,可是只会扣扳机又算什么本事。而对我这个渺小的个体来说,所有能感受到的一切都是属于我自己的,谁也影响不了、任何人也拿不走,乐观主义者认为我们生存的世界是所有可能存在的世界中最好的一个,而悲观主义者害怕事实正是如此,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又有多大区别呢,关键的是我可以用我觉得舒适的方式参与其中,蝼蚁虽小,可它们从未真正被消灭,沙粒虽轻,也可以遮蔽太阳的光芒,再大的金字塔也是从底下一块一块地垒起来的,这么简单的道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明白,就像李诞讲的,“人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物种,进化出了智力,但是大多数时候却选择不用,很‘潇洒’的感觉”。毛姆说“人的悲欢离合并不相通”,可即使“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也并不妨碍我喜欢月亮、你热爱大海,最终大家都像小区花园广场上乘凉的爷爷奶奶们一样殊途同归;《马男波杰克》里谈到,“我们只是宇宙间不能互相理解的尘埃,我们从哪来要到哪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是我们在一起的此时此刻”,但“此刻”却是最容易被忽视、随手丢弃和剥夺的;诺瓦利斯说,“我们永远不会完全相互理解,但是我们将会并能够远远超过相互理解”,人类之间呐,最终都是不能互相理解哪怕一丢丢的,上到三观信仰、下到鸡毛蒜皮,而我一直认为,有分歧是再好不过的事情,给了我们可以改变和进步的空间与可能性,如果每个人都一样那就太没有意思了不是吗,“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马克吐温也说“有皱纹的地方表示微笑在那里待过”。很多时候自己心里翻江倒海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可外部世界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窗外暴雨狂澜淋不湿屋内的人,即使我能侥幸成为暴雨,别人也还是别人,而所有的这些东西,也只不过是“我以为”,像阳光照耀、花朵绽放,它们都是不用为我们的情绪负责的啊,那么多数时候,我希望我能“相信希望”,就像《三体》里说的,“即使太阳落下去也不害怕,因为明天它还会升起来的”。另外我能做的,无非是尽量耐心地倾听和适当客观地讲述。或许最终会发现所爱的根本只有我自己而已,其他的都只是为了发泄激素与满足情绪,而这又有什么错呢,我们的传统文化里也提到,自己都爱不好,怎么有能力去爱别的人和事,可是又因为近三十年来一直时刻被那没来由的、感觉随时就要被遗弃的惊惧所胀满着,没有什么具体的希望可能会更好一点。
最开始想着会不会洋洋洒洒写个几万字出来,写出什么热血澎湃、斗志昂扬、琳琅满目的生活,其实不过三言两语、废话连篇,或者根本就是在卖弄自己读过的那点书和记下来的那些句子,关键也是自己属实没什么能拿得出手、讲得出来的有内涵的东西,就当是给自己“洗脑”了吧。别人在这个年纪多数早已经拥有了大家看来应该有的归属与收获,只有我还停在十多年前的时光里,喜怒哀乐写在脸上、嬉笑怒骂毫不收敛,非黑即白、不接受人情世故、不遵守社会生存法则,更轻而易举地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时光让我厚了年岁,我却没有好好地把棱角磨圆、反而愈发粗糙锋利,更没有变为一个合格的成年人,始终学不会该有的冷静和虚伪,别人都在为物种延续、族群进步、甚至探索宇宙的终极奥秘做出贡献,我却还在到处询问“我是谁我是来干什么的”的路上越跑越偏、在追寻多巴胺内啡肽和肾上腺素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并且乐此不疲,不过很开心的是,憋了这许多年,终于能大方地正视自己的某些“阴暗面”,也算是一种“进化”了吧。有时候觉得自己这样肯定混不长久,可回头看看也迷迷糊糊走过了挺远的一段路。托尔斯泰说过“多么伟大的作家,也不过就是在书写他自己的片面”,伟大的作家尚且如此,卑微如我又何必纠结那么多呢,我只不过是来经历的。生日月过完就又要开始着手详细计划一下明年的小目标们了,还是《三体》里的,“前进,前进,前进”,像詹姆斯乔伊斯说的“去生活,去犯错,去跌倒,去胜利,去用生命再创造生命”,北野武大叔不也说吗“生命只有一次,拿出干劲来啊你”,当然适当也是要偷点懒的呀,对了对了,必须还得有凯鲁亚克的“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和那个“Don’t panic”。挑灯夜战、奋笔疾书,可能记不下来什么东西,但是不看书肯定啥也学不到;在健身房折腾得龇牙咧嘴、练完还要努力地吃,也不一定就能长肌肉、还可能会轻,但是不练肯定不会长;球场上到处跑、疯狗一样防守、接球就扔,也不一定就能进球就能赢,但是不投的话球是肯定不会进的;毕竟,还是得先试试,然后才能知道自己不行呢对吧,大不了就等子弹多飞一会儿呗。萨冈在《孤独的池塘里》写道,“人生匆匆,我在这里,你在这里。我们共舞。”就如我很喜欢夏目漱石的那句“你读书,我跳舞,猫儿之春日日无辛苦”。
今年就不吃汉堡王了吧,往年过生日都要吃一个大大贵贵好多肉的汉堡来庆祝的,插根薯条再在薯条尖上抹点番茄酱就当是点蜡烛,说实在的确实也没什么出息,就觉得汉堡王是最棒最丰盛的生日大餐了,本身自从小时候外公住院的时候在医院过了回生日之后,也就不那么喜欢过生日了,之前有一两次爸妈搞忘了我假装不高兴其实也就逗个乐子,有“她”的时候吵着闹着要生日礼物也是为了趁机撒个娇,因为我承认我确实没什么稳固的安全感,妄图以此求证对方对我的在意,而事实证明这其实是一种挺幼稚的行为,不过收到礼物时候确实发自心底地感到开心和幸福。所以对于描述生日,我更喜欢一个温柔的小故事:有个游客问原住民“您的生日是哪天”,原住民答道“那年桃花盛开的时候”,尼玛的,真神仙浪漫,也不知道谁还能安静地听我描述这样的小温柔。而今年,本来是有人说好会带我去吃汉堡王的,也说好了其他不少事情的,但请问你现在人在哪儿呢,你还欠我一个kissgoodbye,原来人也是会有“夏日限定款”的……都散了吧,没剩什么可看的热闹了。噢对,新鞋也算了,虽然降价了。就无论如何出去转一圈,给自己放个大假,至少这是我自己能控制的,我也去做一回“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拍照”的孬子,哈哈哈,回来以后研究生考试也就要开始报名了,别让我报名最好。
最后,还是非常不客观不要脸地简单自我总结一下吧。高傲,沉默倾向,算得上斯文,也足够邪性,三观过于刚烈以至于经常性轻易地就能引起他人不适,比看起来更冷漠更难相处,也比想象的深情和耿耿于怀,白天臣服于苟且,夜晚尝试呼唤星辰,至于“灵魂”在哪,等他回来问问就知道了。一个人呐,如果人前是疯子人后也是疯子,那他可能真就是个疯子。希望有一天,亲人也好,爱人也行,朋友也好,自己也罢,有个谁能稍微抹去或者擦淡一点我们“一路重重的绝望”。安徒生童话里说么,“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
最最后,既然咱们大马的采石矶是传说中诗仙李白“醉酒捉月,骑鲸升天”的终焉之地,那就借我最爱的那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来收尾吧。
最最最后,也许确实“如果万事都一笑而过还有什么意思呢”,非要许什么生日愿望的话:
第一:I want my girl back.“有谁能让我清醒”。
第二:Be good and do right.“谁人定我心中的宇宙”。
第三:Viva la vida!“Never an honest word”.
好像第一次关注到自己农历的生日。
就当备个“提前量”。
生日快乐。
Happy birthday.
Feliz cumpleaños.
2021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