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国之将兴,胡不归?

景德镇,仅仅是大山中的一座小城。

可就是这座小城的一座陶瓷博物馆,居然叫“中国陶瓷博物馆”,且无人提出异议。

从公元1004年,“景德镇”被宋真宗命名,之后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单一手工业城市。

这座大山中的小城,成功的秘密在哪里呢?

带着这个疑问,我参观了中国陶瓷博物馆。在那里,我真正地触摸到了景德镇的灵魂——御窑。

可以说没有御窑,就没有景德镇。

因为是为至高无上的皇室烧制瓷器,所以工匠们可以不计成本,不惜代价,精益求精。这使得官窑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瓷工艺。

又因为直接服务于皇帝,景德镇成为了一个远离皇城,孤悬南方大山中的皇家机构。 景德镇没有围墙,也不是一座真正的城,可历代帝王都会直接派钦差大臣担任督陶官,在景德镇直接管理陶瓷的设计生产,并监管瓷器专卖和税收。要知道皇帝直接派钦差大臣来管理一个偏远小镇,这在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御窑厂可不是一般的瓷器厂,御窑厂内设有监狱,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机构,其地位凌驾于地方政权之上。 以卓越手工赢得地位,从而影响最高统治者,在中国,也只有景德镇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关于景德镇的故事,是由最高贵的皇帝,最低贱的瓷工和最美丽的瓷器烧制而成的—— 公元1426年,大明宣德元年,朱瞻基即位。宦官张善任御窑厂督陶官,一年后就被斩首示众,罪名是将进贡皇家的瓷器送给同僚。 自此,所有有瑕疵不能送往皇宫的瓷器全被打碎,掩埋掉。博物馆中,很多碎片拼凑而成的器皿就是用这些掩埋起来的珍宝拼制成的。据说,现在的人们不能确定瓷器的真假时,先到中国陶瓷博物馆看看,若是有这个瓷器的碎片,就一定有这件真品。

公元1599年,大明万历二十七年,太监潘相奉命到景德镇督造大龙缸,屡试屡败。 潘相急了,认为是瓷工们消极怠工,于是加倍拷打残害瓷工。瓷工童宾不堪忍受暴政,纵身跳入了烈火熊熊的窑内。童宾之死,点燃了景德镇瓷工们的怒火,人们一呼百应,揭竿而起,焚烧官窑,砸毁瓷器。太监潘相吓得瑟瑟发抖,只身逃走。事后,官府为了缓和矛盾,笼络人心,为童宾在御窑厂东侧立祠,尊奉为“风火仙”。

“风火仙”的雕像如今依旧高高矗立在景德镇,大龙缸也早已烧制成功送到皇宫大内。再看看博物馆中那些拼凑起来的巧夺天工的精美瓷器吧,那上面凝结着无数瓷工的血汗和生命。

到了正德年间,御窑厂无力完成皇家越来越多的订单,不得不大量招募民间工匠,这些工匠在短期服役后又回到自己的作坊,将官窑技术带了出来,从此民窑技术突飞猛进。

隆庆年间,明朝开放海禁制度。景德镇瓷器立即风靡全球,当时欧洲贵族对景德镇陶瓷趋之若鹜,都以能有一件中国瓷器为荣耀。

景德镇自此迎来了空前的繁荣,嘉靖年间,景德镇每日佣工万人,到成化年间达到数万人。600余座大小窑炉,聚集在御窑厂周围,日夜不息,火光冲天,景德镇被人成为“四时雷电镇”。

到了清代,著名的督陶官唐英来了,他所烧制的瓷器世称“唐窑”。唐窑瓷器非常精美,其制作水平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今天景德镇,专门有一个唐英广场来纪念这位了不起的人。 难以想象,离开了御窑厂的驱动,景德镇会有这样的辉煌?

行走在中国陶瓷博物馆,我穿越宋、元、明、清,被每一件人间珍品震撼、感动。

将离开时,一部宣传片吸引了我,气势磅礴的音乐声中,几个大字浮出: 国之将兴,胡不归?

千年景德镇欣逢盛世,必将前途无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记】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国之将兴,胡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