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记余映潮先生讲座后感

早在大学期间读过几本余老教学实录,还略读过余老关于《阅读教学艺术》,书本内容可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这样一位语文教育界的老前辈却在那会就已经给我留下印象。时常会在看教学实录的时候,把自己情感代入,作为师范类的大学生总会对讲台充满无限期待,对课堂充满无限遐想,这位老先生的教学实录就满足了我对课堂的遐想。

那会犹如看故事一般,余老教学娓娓道来,看起来不费力,文字的功能很强大,看得激动时,也会热泪盈眶。读研的时候,还是会翻翻余老的书看看,也偶尔会翻翻其他前辈的书看,但是很少系统地看着这些书。再到现在参加工作,才发现很多东西自己都还是个小白,要学的东西太多。

看到师父分享的“余映潮名师工作室展示活动邀请函”,得知余老过来深圳讲课,余老倾心语教数十载,仍对母语课堂满怀热忱,心中满是敬意,犹如追星般心切,想一睹余老风采。

古稀之年,仍立于三尺讲台,语言明朗,抑扬有力,思路清晰,板块分明,注重训练,坚持生本,课堂扎实,目标落实,不着痕迹,行云流水。余老的课堂很“实”。没有热闹的场面,没有花样翻新的课堂形式。在他的课堂上,学生静静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师生静静地研讨,一篇讲读课文《金色花》就自然而又愉悦的氛围中结束了。

再回顾先生的课堂,自读课文就确实有自读课文的样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练习为主线,先生设计了四个练习,以读促学,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回顾自己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会想到这样的散文诗是需要美读美诵的,一节课下来,学生也会有“读”的活动,但是“读”的环节没有明确的引导,没有情感的总结,那么学生的情感则得不到升华,学生感知的太少,课堂效果可能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后面的教学确实要注意“读”的引导,确保有目的有方向地读。

另外,余老下午全程站着做了一场两个小时的讲座,讲座内容为《高效阅读课堂的基本特征》,内容干货满满,余老讲到高效阅读教学与教学细节要求中提到“提高语言质量”,这一点着实让我醍醐灌,语言是一门艺术,如何构造高效课堂,精简有力的语言是非常有必要的,换而言之,课堂45分钟,废话太多,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老先生提倡语文老师要多讲“书面语”、多讲“文学术语” ,如在下达学生活动指令时可用上“精读、通览、略读、简要分析、涵脉品味、扫视文段、提取信息、把握关键词语、揣摩品味含义、体味表达妙处、感受意蕴……”。在我们平时教学中,可能会用上这些词,但是并不能保证每节课上都能准确用上这些词,而这个使用习惯的养成,就是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尤其是作为新老师的我,在形成自己的教学语言的时候要非常重视,亟需注意课堂上的每句话,切实提高自己的语言质量。

见证了中国语文教育半个世纪的春华秋实,余老扎根语文教育大地,让语文教育这股力量也如随风潜入的涓涓细流,缓缓注入学生的心中,也注入我们这一代新教师心中。祝愿余老福寿康宁,延年益寿。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记余映潮先生讲座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