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自己的书

如果你有一个书房,一整面墙的书柜,各式各样的书,有专业类的,有管理类的,有软技能类的。书分优劣,你是怎样管理它们的?

当你需要回顾一个知识,打开你的书柜,发现有几本书是相关的,你怎样挑选?这些书都是很久以前你认真读过的,哪些是好书,哪些没有营养,你还记得吗?我分享一个自己使用的方法。

第一,书要分门别类摆在书柜里,就像图书馆的书柜一样。每一层放的是不同类别的书,同一个领域的书放在一起,最常用、最喜欢的书放在最方便的隔层。

第二,每买一本新书,在初次阅读完之后,一定要对它进行评级,建议直接标记在扉页上。我会将书分为3个大等级:强烈推荐(A)、推荐(B)和不推荐(C),每个大等级再分3个小等级,总共9个等级(A+, A, A-, B+, B, B-, C+, C, C-)。

A等书:读完之后收获非常大,可能有些枯燥但是营养丰富,句句经典,需要反复阅读,我会强烈推荐。这类书通常是一些专业领域的必读经典图书,比如《TCP/IP详解》《HTTP权威指南》《人月神话》等。在我的书柜里,A等书以国外作家的原版或者翻译版为主,也有少量“国产”书。A+几乎不存在,实际最高为A,略次一点的为A-。

B等书:读完之后收获较大,完善了知识,Get了新技能,改善了心态,增强了动力,有必要再次阅读。这类书通常是一些专家经验之谈或者软技能类的书,比如《微服务设计》《跃迁》《内容算法》等。在我的书柜里,B-/B/B+占的比例最大,一般为B,B+接近A等书但尚有些距离,B-接近C等书但还有再次阅读的价值。

C等书:读完之后收获很小,枯燥乏味又无营养,有浪费时间之感,看完第一遍之后,不会再看第二遍,或者阅读一次即可不需要看第二遍,只会作为工具书偶尔翻阅一下。在我的书柜里,C等书以“国产”书为主,通常是因为买书时不够慎重,没有仔细推敲。根据质量高低分为C+/C/C-三个等级。

第三,每次重读完一本书,如果觉得之前的评级不够准确,一定要修正评级。

我就是这样管好自己的书的,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欢迎分享出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管好自己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