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新LOGO事件的背后究竟是资本的营销盛宴,还是我们压根就没看懂的品牌美学?


文字 | 「D-ZINE」

圖片 |「来自網絡」


3月29日,雷军在发布会上除正式宣布小米将重金进军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重磅消息外,还首次对外公布了由日本知名设计师原研哉创作长达三年之久的小米新logo形象,并宣布即日起将全面投入使用。


如果你的记忆里只有这全新的LOGO,如果你认真体会过上述标题中的这五个关键词,那么你一定可以感受他所倡导的那份“极简中的高级感”,也会油然感慨道:“他,不愧被誉为「日本恐龙般珍贵的设计人才」。”


但在现实中,我们的审美逻辑却不得不经历一个「定式倒轴」,因为原研哉这次的设计任务是「品牌设计」,即在小米已有的LOGO和VI基础上做一个「视觉更新」。


因此,在我们所有人看到这张对比图的时候,我们都会像雷布斯一样嘲讽一句“额,这不就是方的变圆的了吗?”


瞬间,千万网友开始炸锅,亿万条嘲讽也开始弥漫全网......

•雷军怕不是人傻钱多,被一日本老头给骗了吧。

•所以,4个原角换200万?下次小米找我吧,我只需要20万。

•200万换一次热搜,这个设计值。

•嗯,200万,1万的设计费,99万的解释费还有100万名人代言费,值了!

就连品牌设计的同行们,也蹭机拉踩了一波

•就这个设计能被甲方通过,肯定不是设计本身,而是设计者本人

•你看,这个行业只要人出名了,咋都行......



尽管上述的观点多少都有些偏颇,但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共识的一点则是原研哉这个人远比这个新LOGO设计更具价值。而这份价值远远不是我们浅显意识中的「权威性」与「知名度」,而是「原研哉X小米」这个联名定式。


众所周知,小米和雷军都是业界出名的品牌营销专家,能将一个靠“组装”起来的手机品牌打造成一个被诸多「科技发烧友」疯狂追捧的新设计型科技品牌,它背后的逻辑绝非仅是我们认为的「借势营销」与「饥饿营销」。而原研哉作为一个将「无印良品」推向极简品牌盛宴的品牌设计专家也并非一个仅靠表达自我思想与理念出名的「设计艺术家」。他们之间的双向选择也只能用这四个字进行解释,那就是「完美适配」。

当一个品牌和设计师都发展到顶尖的时候,他所购买的不再是他所为他付出的时间、工作以及交付的成果,而是这个设计师过去所看到的风景、经历的修为、凝结的感知、悟能,当然还有外界所赋予他的意义。

无印良品是原研哉设计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许正是因为「无印良品」,原研哉才成为小米的「最佳首选」

早在2016年,雷军就公开表示要把小米发展成「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因此,不论是小米有品的产品的设计还是小米生态的商业布局,都有我们熟悉的「MUJI味道」。


一个是提倡「极简实用主义」应用于家居生态的设计大家,另一个则是创造「无繁、高性价比」智能家居生态的时代开拓者。他们之间的适配合作彷佛就像小米集团早就设计好的一场「文化浸润计划」。

品牌定位从来都是一场有计划、有图谋的文化屠杀,深谙品牌营销之道的雷军也明白小米此次的新10年品牌计划远不止LOGO升级这么简单。他们对原研哉的需要也不仅是中国本土的「科技界MUJI」需要正版「MUJI」话事人的站台与支持,更是因为小米想要展示的品牌野心,恰巧在他身上都有所对应。

作为日本当代设计师代表人物之一,原研哉真正参与设计的产品及作品其实并不多。所以,与其说他是设计师,不如说他是一个“设计概念的传播者”,或者“设计哲学的思考者”。在原研哉的设计美学中最能体现的一个字就是——“空”,而他也被大众称作当代「悟空大师」。

在“空概念”的设计上,原研哉最常沿用的笔法就是基础概念的设计演化,即在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对“表达理念”进行核心提炼,进而让新的设计呈现出一种“看似空无一物,却可容纳百川”的气质。

讲到这里,我们再将目光聚焦在此事件的甲方小米身上,我们就能清晰地发现小米的品牌模式与未来发展方向早就沾上了原研哉的影子——“概念玩法”。近几年来,雷军为了让小米摆脱“国产组装机”、“伪家居生态”的标签,小米开始走向了“概念品牌”的商业模式。



不管是主营业务手机还是智能家电又或是智能家居,小米无疑都将「概念营销」这一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概念手机限量发售」、 「概念家居线上众筹」等一系列操作也帮助小米成功出圈,成为科技发烧友们心中 「值得收藏的设计型科技产品」。   

“200万的设计,3年的设计周期”,在大家都以为这是个进行了圆角编辑的LOGO时,小米和原研哉给出了第一个解释:“小米的品牌视觉中,应该融入东方哲学的思考。”

当今的世界,四处都是文明的冲突与文化的冲突,在“西方至上”主义袭击东方各国文化的同时,原研哉倡导大家不要被外界所影响,沉下心来,找到自己本土的文化密码,做蕴含自己本土文化的设计师。而他也正是那个常年致力于研究东方文化之道、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大师。

所以,与其说这句话是原研哉为了讨好甲方、确保提案通过所编造出来的话术,不如说是想打造世界级科技设计品牌的小米借由原研哉所拥有的经历与文化说出了这句话。

为什么一个LOGO设计能扯到数学公式?

在数字营销与数字化设计广泛应用的今天,利用公司来对设计进行优化,使设计图案达到一个最精准的答案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18世纪,荷兰哲学家赫姆斯特休斯就认为,艺术的美是最小时间间隔传达出最大量的观念。1935年美国数学家柏克霍夫分享了审美经验,也作出了一种定量化的尝试,他提出这样三个要素:①为了正确关照和把握对象需要付出的努力与对象的复杂性c成正比;②关照对象时所取得的愉悦感受是对审美价值的量度(审美度M);③有意识的知觉是对具有一定和谐或秩序0的对象的关照。这三种要素之间构成如下关系:M=o/e即审美度=秩序/复杂性。而在平面设计中,一个图形所呈现的比例与分割都与数学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比例关系的应用也对建立画面的统一秩序以及联结人类视觉记忆点有着重要的关系,而这其实并不涉及具体的尺寸,而是「比率」。其中,最常见的应用就是「黄金比例」。

          利用黄金比例切割出了APPLE

所以,在设计中应用数学公式,并且进行不断地验证与筛选并不是他懒得绘制设计,而是因为他足够专业且执着,因为他想找到那个最能表述他核心观点的图形——「ALIVE」。

n:3 超椭圆的哲学来历

究竟凭什么一个超椭圆设计就能体现东方哲学和“Alive“理念”?在这里,我们要提及一串哲学名词——三太文化·椭圆哲学·命运共同体。

所谓三太文化就是指“太极、太极城、太极人”三太一脉兴中华、三太一脉融世界”的具体内容,而椭圆哲学最早源于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观测地球绕太阳旋转轨迹的伟大发现。受天体全息现象的影响,世界上万事万物其实大多是由椭圆运动组成的。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一个大椭圆,“东”、“西”方文化就是两个焦点,要让世界和谐,就把两种文化焦点相对靠近,要让关系紧张,就将距离拉远。在东西文化互补中,太极又意味着“物各”、椭圆则意味着“事各”,“太极图双鱼眼”与“椭圆图两焦点”相融合的“立体太极图椭圆哲学”则构成了“命运共同体”的新图景,因焦点与焦点不同,焦距与焦距各异,动点便各执精彩,椭圆轨迹自成命运轮廓。人生或在边沿,或在中心,或在是非焦点之上,时刻面临向心率和离心率的残酷冲和。

而超椭圆(superellipse)也称为Lamé曲线,是一种类似于椭圆的封闭曲线,保留了椭圆的长轴、短轴、对称性的特点,它类似椭圆但它本质又是一种类似于“菱形”的图形,它好像有所椭圆变化之事为,又好像有菱形变化之无为,这也就能解释Motion LOGO 能做到多种动态方式的灵活出现,也就是他所说的灵动与漂浮感,这印证了超椭圆有“ALIVE生命之上”的生命感寓意。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概念性设计实在是太空洞了,但就如我们前文所说原研哉最大的特色与能力就是展示空。究竟什么才是好的设计或者究竟什么才是最适合小米的设计?或许就是那份“看似空无一物,却可容纳百川”的气质吧。


之所以会说原研哉的设计与文字越品味越有趣,大概就是因为他深谙品牌哲学的延展之道吧。“空”,源于印度传来的佛家思想“空”和中国道家思想中的“无”,它既是哲学密码、文化密码、美学密码,也是打开小米设计之门的钥匙。

当代社会,我们都以“有”作为人生最大的追求,“无”则成为我们所厌弃的。但在道家思想中老子的“无为”却有着“无所不为”之化境。而庄子里的“物物而不物与物”也正是“无”的衍生发展,它告诉我们人生的意义并不是被名利所奴役,则是寻找生命背后的真谛。而这份“生命背后的灵动”、“包容”、“开阔与“追寻自由”才是原研哉与小米所想要提炼的真正核心。

小米靠依靠概念产品延续品牌生命力,而小米也因为启动造车计划让人们对他智能生态有了更多的想象。因此,原研哉的设计与小米的商业都在告诉我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正不断陷入“有”的泥沼,只有以一种不受外界影响的自在世界观去面对“日常生活”,我们才有可能进入无为之化境。所以,小米也在藉由LOGO表达“为了更接近生命的形态,他们正不断进化着”。而一个好的企业与产品也就像一个“空的容器”一样,拥有无限的包容性,可以承载各种各样的想象力与可能性,让人们的想象力不再受任何的疆界限制,得以自由驰骋。


所以,在品牌设计里从来没有无故之说

每一步营销选择其实都经过了精准的匹配计算

那么你现在还认为雷总「人傻钱多吗」?

欢迎留言评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米新LOGO事件的背后究竟是资本的营销盛宴,还是我们压根就没看懂的品牌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