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典老师,如何读透一本书后两天讲座

今天的文章算是对上一篇文章结尾的一个交代,关于古典老师如何读透一本书后面两天直播讲座,我做了一些笔记,分享了一些个人体验。笔记记录格式按照古典老师总结的个人卡片读书法的模版进行的,希望我的笔记对你也能有所启发。

讲座摘录

不同的书籍类型有着不同的功能,我们读书主要分这三大类。

文学艺术 :感受型读书,陶冶情操 (比如小说 散文 诗歌等)丰富知识网络的底色。

经典 :架构性读书

• 提高知识维度,串联一堆书(动机心理学,穷理查德宝典)

• 一个行业领域,起源之作,知识源头权威性著作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反脆弱)

• 另外一个世界,但有同构性 (邓小平转 心若菩提)

技能型书籍:功利性阅读 (解决当前问题 ,适合查阅式翻看,查看目录,直接查找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

转述

文学艺术更多是自己喜好兴趣所在,看重自我感受,可能无法直接解决实际问题,但却折射着我们灵魂的色彩。技能型书籍,实用型书籍,随用随查。

经典书籍,传递的核心价值底层逻辑,跨越时空联系古今,经久不衰;不同领域起源之作,是向下发展其他学科理论的根源依据;伟人的传记生平,也是值得借鉴解读的另一种经典

个人体验

反思我平时读书更多是兴趣驱使,读的更多是文学类书籍偏多,看重故事情节和人物感受。读这类书的时候想要系统化建立思维,会发现非常困难。最近和朋友一起在练习写作我给她看我写的文章,她就说有一些叙述很生动但是缺乏逻辑,想法非常散乱,不知道最后要说什么,更多的是传达一种感受和情绪,没有给人输出一定的价值观点。最近参加这三天的直播也感觉自己读书太过盲目随性,全凭自己兴趣情绪走,又不怎么做笔记单纯划附注一些感想,也没有及时回顾很多只有大概印象也不知道自己读了什么。

行动意向

以后读书,我会警惕全凭心性地阅读。我会停下来想一想,首先确认我的阅读目标,是想陶冶情操放松心情还是说提升思维或者解决一个问题,再进行针对性选书进行阅读理解,记笔记输出,做到不盲目。


以下是第三天的课程笔记。

原文摘抄

卡片:知识记忆和理解的最小单元

核心概念:不是…,而是…

个人体验:我有一个经验、体悟、发现、感悟(固化自己的想法)

行动意向:当…时候,要…做

卡片=核心概念十个人体验十行动意向

Tips:

用自己的话写一遍

勾连个人体验有情绪更好

有行动指引当…我可以

不用太长140-300字适中最多500字

一张卡片一个概念

每周3-6张卡片

转述

卡片就是储存着重要观点和概念或者知识(有意义的信息)的一个体系,就像建房子需要的一块块砖,大脑的一个个个神经元,比如看到一本书讲到某个理论 ,一个讲座里面的核心主题,首先用自己的话说一遍做到理解,再结合个人经历和体验进行印证,这一步属于内化一个知识,最后进行反思,想一想以后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进一步强化,卡片多了之后还可以链接各种知识,这样我们通过写卡片,既锻炼了写作能力,又加深了思考理解能力。

个人体验

首先,我现在越来越能感觉到理解一本书里面核心概念的重要性,昨天我一个朋友跟我讲一个故事说她有个同事,看起来很认真说看了很多书,张口闭口第一性原理讲什么都要遵循第一性原理,但你问他第一性原理是什么,他不知道,这就类似古典老师说的出租车知识,没有做到制卡第一步要做的理解核心概念。其次我个人有很深的体会,首先我记笔记的方式常常是划线或者摘抄,有时候有自己的想法却没有及时把它记录下来制成卡片的意识,于是看完很多记不住无法调取只记得大概,不能说一本书对自己一点影响都没有,但是可能只是纯粹看了消遣了,当时思考了一下,后来去做别的事情,就把它忘了。这让我感觉这些看过的知识就像一个个断点,链接也十分微弱,而且也不太会去想假如某种情况我会怎么样做,这就导致可能看了很多书,但是真正做出改变却很少。

行动意向

古典老师今天讲座提到的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我感觉也很巧,刚好最近在读《卡片笔记写作法》英文名叫《how to take smart notes 》讲的正是卢曼卡片笔记法的精髓,其中提到的文献笔记(又叫永久笔记)项目笔记和闪念笔记,运用方式会稍微更复杂一些,感觉按照古典老师提供的模版这样去写比较落地,我会更加仔细地读一下这本书,同时结合flomo在实践中去检验一下,以后当我再阅读一本书的时候,遇到核心概念我会学会停下来花一些时间去写一个卡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会调整好心态坚持践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古典老师,如何读透一本书后两天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