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让的喜剧
每次读到西晋司马炎接受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的禅让,就觉得特别好笑,这位三十岁的新皇,可以说是坐享其成。
他父亲司马昭在公元265年五月完成了灭蜀、封晋王、制定礼律、建晋国百官等一系列代魏的准备工作,三个月后就去西天报到了。
好在司马昭生前便立了司马炎为太子,这晋王的爵位就顺理成章继承到了司马炎头上。
刚上位四个月,司马炎就觉得晋王的名头还是不够响亮,于是效仿曹丕,又来了一出禅让的闹剧。
外国人总结历史,黑格尔说:一切重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一般地说都会出现两次。
马克思后来补充: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喜剧出现。
司马炎的皇位,和曹魏的来路同出一辙,都是依靠“禅让”的形式获得,名义上是效仿上古时期的圣王,似唐尧传位于虞舜,虞舜禅位于夏禹,所谓传贤不传子,把天下让给有德之人。
但是,不论曹丕还是司马炎得到的禅位,都是虚伪的表演,甚至曹丕在完成禅让仪式后还说了句“尧舜之事,吾知之矣”。
四十六年后,曹魏的宿命来了,曹家的天下以同样的方式传到了司马氏手中。
分封的前因
司马炎死后竟然也得了个“武”的谥号,要知道汉武帝、魏武帝、宋武帝那是什么样的人物,他也能比肩?
除了灭吴,好像司马炎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功绩了,反而是恢复封建,分封同姓王,开了历史的倒车,直接导致了八王之乱,间接导致了北方异族入侵,华夏民族危在旦夕。
要说分封同姓王,光给个名头也就算了,西晋这些同姓王,不仅有自己的封地,还能自己建立军队,本意是为了司马氏能坐稳天下,对抗士族中的野心家。
怎么这么说呢,晋朝的统治阶层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有趣的一种组合,皇权统治是在士族官僚的支持下维持的,保不定哪一天,某个士族中出了个野心家,那他司马家的天下不就危险了么,想想自己的天下是怎么来的,司马炎心里也是一寒。
他爷爷司马懿韬光养晦四十多年,甚至装病卖疯,骗过了所有人,终于在高平陵之变后,把曹家的天下控制在自己手里,再经过他伯伯和父亲的经营,总算完整交到了自己手里,心里想着,不能败家啊,才有了这分封的倒退之举,真是“目光长远”,防得了士族,能防得了自家人的野心么?
分封祸害的前车之鉴很多,讲两个,一个是是项羽分封,结果呢,不到一年就乱了,最终刘邦统一天下。再一个是西汉的七国之乱,这次大乱是在汉朝削弱分封制的道路上发生的,最后在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之下,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推恩令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典型的阳谋,简单说就是把诸侯国的继承权由嫡长子继承改成所有儿子共同继承,这样封国被打散,越分越小,这些诸侯国再也成不也气候。
八王之乱最坏的影响
司马氏的报应来了。
晋武帝好歹是开国之君,威望还能震慑朝野,但他有个不争气的儿子,就是那个听说国内闹饥荒说出“何不食肉糜”的司马衷,这样的傻皇帝,成为外戚控制朝堂的工具,真的很好用。
于是外戚专政后,司马氏果然开始清君侧了,这一清就出了个八王之乱,简单说就是八司马氏的同姓王相互争权的过程。
八王之乱的过程太过复杂,反正这里面充满了人性的丑陋,为了皇权,野心家层出不穷,皇族也是手足相残。
在这场内战的后期,司马氏竟然引入了北方胡族,想依靠强悍的胡人武装压倒对手。这一冒险的举动直接推动了异族入侵华夏的进程。
而这些借着八王之乱的机会进入中原的胡人,很快就发现西晋统治内部的腐败和软弱,入侵扩张,像极了一千多年后,西方人看透了清廷只是是艘千疮百孔、即将沉没的大船,同样发动战争。
最后晋愍帝向入侵的外敌投降,西晋灭亡。
从晋武帝司马炎篡魏,到西晋灭亡,共五十一年。
此后,中国北方就变成了少数民族的天下,晋皇室则偏安江左,再无力北望。
明月说
两晋的历史,真的是冷门中的冷门历史,和三国历史当然不能比,和其后来的南北朝也比不了,哪怕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也是寥寥无几。
但这里面,却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
司马氏,先不论获取天下的过程是否充满了伪,是否名正言顺,总算是为华夏做了件好事,有了三国大一统之功,结束了将近百年的战乱,从此百姓可以安居乐业,但是皇室内斗,权力争夺,对于华夏文明,却酿成了一件大错。
引入少数民族的铁骑,打开糟蹋华夏文明之门,失却了民族血性,司马氏可以被称为晋奸或华奸,完全可以钉在华夏文明的耻辱柱上。
要知道,秦灭六国时期,北方诸国以及秦国都加固长城以御匈奴,秦被楚汉推翻的时候,南北军队也没有擅自离开边境。
后来西晋司马氏引入异族的行为,真是万世为人唾弃。
当年孔子说的“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正悄然来临。
以上文字参考多部史书以及史学著作,当是自己作为学习西晋历史的笔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