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4

五年级下册《道德法治》学科教学计划

        科目:道德与法治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学期总课时:100(其中常规新授课40课时,课后辅导40课时,早读20课时)

        周课时:5(其中新授课2课时,课后辅导2课时,早读1课时)

    一、学生基本情况

        经过两年半的《道德法治》科目学习,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在要求熟记知识点的背诵和正确写、练上需要教师不断督促,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在新学期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本学期我负责1个班的《道德法治》教学,班里共有学生35人。这些学生基础良好,只有5名学生基础相对较差,需要教师在学习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上学期测试班级平均分为80.71分,居校级第2名,乡级第2名。与乡级、县级平均分对照超过乡平均6.77分,超过腾冲市平均7.45分。班级学生分数段分析:高分1人,高分率2.86%;优分29人,优分率82.86%;及格人数为35人,及格率100%。在上学期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上,新学期里更要尽力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因材施教,提高高分人数、优分人数,确保平均分居乡级组前列,班级授课及辅导面对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真正凸显优势科目的引领作用。

    二、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政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三、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显著的学科基本特征:(1) 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1)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

        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3.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入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四、单元目标分析

        1.通过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的教学,引导学生懂得用心体会家人的爱,理性面对问题,主动与家人交流沟通;懂得家庭中的责任分担与民主协商,逐渐形成家庭主人翁意识;了解并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懂得家风对个人成长、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并借助各种形式,宣传优秀的家风。

        2.通过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懂得在公共生活中人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示良好的形象:认识到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利益,才能共享公共生活。“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主要让学生懂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才能构建和谐有序的公共生活。“我参与我奉献”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参与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平等相待、文明有礼、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秉持的价值选择,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亲社会情感。

        3.通过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的教学,整体把握中国近代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历程,探究不同阶段不同人物的不同追梦之路,学习先辈们不怕牺牲,敢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方法,增加学生爱国情怀。

    五、教学方法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少先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学校德育工作的各项活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釆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1.编制假期导学案,精心筛选难度适中的导学习题,让学生在寒假期间通过向上一届学生借课本进行自主阅读,并尝试完成导学习题,为新学期的教学打好基础。

        2.重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按照教育体育局和中心学校关于备课常规的要求,认真备好新授课、辅导课、练习课和试卷讲评课,在假期教师提前备课,至少完成半册教学内容的详案撰写,在每次课学前结合自写教案、PPT进行二次备课,课后认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3. 按中心学校教务处关于教学进度要求,加快教学进度,为后期的复习争取更多的时间。

        4. 认真组织每课作业设计,每次作业均须认真批阅。

        5.结合高年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认真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贯穿阅读能力训练,在笔记本上梳理每课知识点;在作业和测试后,引导学生收集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错题,为高效复习提供指导;在复习课上,本学科考试题型进行讲解归纳,让学生熟悉单项选择题、双向选择题、判断题、连线题、填图题、辨析题及简答题的答题技巧,结合近几年真题及学校、乡级自测题进行应试能力训练。让学生会学、会练、会考。

        6. 每单元的教学知识目标和重难点、知识积累,教师在单元结束时提供给学生,要求并督促学生分单元完成识记和背诵。期末复习时,再进行一次知识网络梳理,充分发挥好每周1次早自习、2节晚自习的时间进行辅导和训练。

        7. 积极参与中心学校及学校教导处组织的道德法治学科教研活动,结合校长推门听课要求,首先完成对校内道德法治学科授课教师一轮听课,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五、教学进度表(略)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