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版资治通鉴【1521】上兵伐谋,顺便伐胆。2022-04-06

34、

秋,七月三日,柴绍击破突厥于秦州,斩特勒一人,士卒首级一千余级。

35、

任命秦王府护军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又以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敬德为右武候大将军。

36、

七月六日,任命高士廉为侍中,房玄龄为中书令,萧瑀为左仆射,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杜如晦为兵部尚书。七月七日,任命宇文士及为中书令,封德彝为右仆射;任命以前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为御史大夫,中书舍人颜师古、刘林甫为中书侍郎,左卫副率侯君集为左卫将军,左虞候段志玄为骁卫将军,副护军薛万彻为右领军将军,右内副率张公谨为右武候将军,右监门率长孙安业为右监门将军,右内副率李客师为领左右军将军。长孙安业,是长孙无忌的哥哥;李客师,是李靖的弟弟。

37、

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党羽散亡在民间,虽然颁布了两次赦令,还是不能自安,不敢出来。徼幸之人争相告发搜捕以求赏。谏议大夫王珪报告太子李世民。七月十日,太子下令:“六月四日以前,与东宫及齐王有牵连的,以及十七日以前与李瑗有牵连的,不得告发,违者反坐。”

七月十一日,派谏议大夫魏徵前往山东宣传政策,抚慰各方,授以全权,允许便宜从事。魏徵到了磁州,遇到州县捆送前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师行到京师,魏徵说:“我受命之日,前东宫、齐王府左右都赦免不问;如今你们又押送李师行等,那谁还能安心!就算派使者去解释,又有谁信!我不可以为了自己避嫌,而不为国家考虑。况且既然蒙受国士之遇,敢不以国士报答吗!”于是都解开枷锁释放。李世民听闻,非常高兴。

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唐临外放为万泉县丞,县里有关押的囚犯十几人,正巧春雨,唐临下令放他们回家耕田,农忙结束后再回来,结果都如期而返。唐临,是唐令则的弟弟的儿子。

38、

八月一日,突厥遣使请和。

39、

八月七日,吐谷浑遣使请和。

40、

八月八日,皇帝下诏,传位于太子。太子坚决推辞,皇帝不许。

八月九日,太宗李世民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赦天下;关内及蒲州、芮州、虞州、泰州、陕州、鼎州六州免除田租及捐税二年,其他各州免除徭役一年。

41、

八月十八日(原文为癸未日,根据柏杨考证修改),皇帝李世民下诏,以“宫女众多,幽闷可怜,应该调查选择,让她们各回各家,任意嫁人。”

42、

当初,稽胡酋长刘屳成率众投降梁师都,梁师都相信谗言,杀了他,于是所部猜惧,多来投降唐朝。梁师都渐渐衰弱,干脆向突厥称臣,为之策划,劝他们入寇中国。于是颉利、突利二可汗合共十余万骑兵入寇泾州,进抵武功。京师戒严。

43、

八月二十一日,立妃长孙氏为皇后。皇后少年时就喜欢读书,一举一动必遵循礼法。皇上为秦王时,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有矛盾,皇后奉事高祖,承顺妃嫔,弥缝补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正位中宫之后,务崇节俭,服装器具够用而已。皇上对她深为敬重,曾经与她商议赏罚,皇后推辞说:“‘牝鸡之晨,唯家之索’(引用自《尚书》,母鸡打鸣,家庭一定衰败),妾一个妇人,怎敢过问政事!”皇上坚持问她看法,始终都不回答。

华杉曰:

长孙皇后做到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回答一下,有什么关系呢?有关系!你参与了,能对皇帝发挥影响力,就有人要在你身上下功夫,要在你身上下功夫,就先在你身边人、家里人身上下功夫,牵一发动全身,动全国,事情大了去了。所以,长孙皇后从源头上切断,一切清净。

44、

八月二十四日,突厥进寇高陵。

八月二十六日,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与突厥战于泾阳,大破之,俘虏其俟斤(部落酋长)阿史德乌没啜,斩首一千余级。

八月二十八日,颉利可汗进兵至渭水便桥之北,派他的心腹执失思力入宫觐见皇帝,以观虚实。思力盛称“颉利、突利二可汗将兵百万,今天已经抵达。”皇上责备他说:“我与你家可汗当面结盟和亲,馈赠金帛,前后多不胜数。你家可汗自负盟约,引兵深入,对我就不惭愧吗?你虽然是戎狄,也有人心,为什么全忘大恩,自夸强盛?我今天先斩了你!”思力惧怕,请求宽恕。萧瑀、封德彝请礼送他回去。皇上说:“我现在放他回去,敌人以为我怕他,更加放肆欺陵。”于是将思力关押在门下省。

皇上亲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房玄龄等骑马到渭水河岸,与颉利可汗隔水交谈,责备他负约。突厥人大惊,都下马跪拜。一会儿工夫诸军相继抵达,旌甲遮天蔽野,颉利可汗见执失思力没有回来,而皇上挺身轻出,军容甚盛,面有惧色。皇上指麾诸军,让他们稍稍退后布阵,自己独自留下与颉利谈话。萧瑀认为皇上轻敌,拉着马头坚决谏劝,皇上说:“我早已思考成熟,不是你所知道的。突厥之所以敢倾国而来,直抵我京师城郊,就是以为我们国内有难,我刚刚即位,认为我不能抗御的缘故。我如果示之以心弱,闭门拒守,他们必定放兵大掠,那就完全失控了。所以朕轻骑独出,以显示我轻视他;又震曜军容,让他知道我们一定会迎战;一切都出乎与他们的预料之外,让他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敌人深入我境,必有惧心,所以,如果交战,则必定战胜他们,如果媾和,则和约也坚固。制服突厥,在此一举,你就等着瞧吧!”

是日,颉利来请和,皇帝下诏批准。皇上即日还宫。八月十三日,皇上再次到城西,斩白马,与颉利盟誓于便桥之上。突厥引兵撤退。

萧瑀向皇上请教说:“突厥未和之时,诸将争战,陛下不许,臣等亦以为疑,既而敌人自己就撤退了,原因何在?”皇上说:“我观察突厥军队,人虽然很多,但是部伍并不严整,他们君臣之志,就是想要钱而已,当他请和之时,可汗一个人在渭水西岸,他们的达官贵人都来谒见我,我如果把他们灌醉,捆了他们,然后发动突袭,势如摧枯拉朽。再命长孙无忌、李靖伏兵于幽州,严阵以待,等敌人逃归,伏兵邀其前,大军攻其后,击溃他们易如反掌。之所以不战,是因为朕即位时间还短,国家未安,百姓未富,需要休整安抚。一旦交战,我们损失也很多;敌人结怨既深,惧怕而内修军备,我就无法得志了。所以卷甲韬戈,以金帛喂饱他们,他们既得所欲,理当自退,志意骄惰,不设防备,然后养我国威,等待时机,一举可以把他们消灭。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就是这个意思。你懂了吗?”萧瑀再拜说:“陛下的智慧,不是我们赶得上的。”

华杉曰:

李世民此举,又是一次“上兵伐谋”,伐掉了颉利可汗的谋。其中最关键的一步,是不放颉利的使者执失思力回去。读者注意,这是一个标准套路,史书上会反复出现很多次,以后还会又类似案例。多读书,就不会像萧瑀、封德彝那样说出礼送他回去的馊主意。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规矩,但是,也不等于要放他回去。执失思力是使者,更是间谍,他是颉利可汗心腹,派他来干嘛呢?来观察探听朝廷虚实,回去和颉利可汗商量定计。放他回去,他就完成任务,回去和颉利一起开会制定行动计划;不放他回去,颉利可汗就心里没底,会议也开不成了。所以,放他回去,颉利可汗就有了“谋”;不放他回去,颉利可汗就定不了计,不仅“谋”没了,“胆”了没了,不知道长安城内虚实,胆怯了。这就是上兵伐谋,而且伐胆!

第二,李世民知道对方要什么,他既不是要我这座城,也不是痴心妄想要灭了我国,他就是为了要钱。既然要钱,就用钱解决,咱们不用打,给你钱,你回去不就行了吗?那为什么打得赢也不打呢?这就是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是一方面,关键是打赢了也不解决问题,不仅不解决问题,而且让问题更严重。他回去卧薪尝胆,厉兵秣马,打出一个更强大的敌人。所以,要打,就要一战而定,一次胜利能把他彻底解决,就打。不能解决,就不打。

兵法首先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百战百胜之法,而是一战而定之法。这就是萧瑀所想不到的,李世民的大智慧。

你可能感兴趣的:(华杉版资治通鉴【1521】上兵伐谋,顺便伐胆。2022-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