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是在温水煮的孩子(34/52)

溺爱的案例比比皆是,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听老婆说她们班上有一个学生,每天放学,冲进来接孩子的第一位必须是她爸爸,否则就大哭大闹。

在我们看来这位爸爸很辛苦,每天必须保证第一个冲进去教室接女儿;送女儿到学校基本是跑过来的,每次都满头大汗。每次看到女儿哭,都是跑过去紧紧的抱住,并且不停的安慰:“宝贝不哭了,都是爸爸不好”。

这位女儿常常会拿要求爸爸,来要求老师满足,得不到回应就是大哭大闹。

这仅仅是冰山一角,他的溺爱程度远不止这些。可以理解父母是因为责任,或是因为喜欢,或是其它什么原因,对孩子百般的疼爱。

溺爱是会让双方都受伤的,最近我是感受到身边一位老师因过分溺爱孩子而深受伤害。

被溺爱的孩子,太容易得到满足,往往会提出更多的无理要求,表现出自私自利的行为。小时候在家父母总能满足,在学校老师、同学多少会迁就。

然而走出社会就不太容易得到满足了,在那会,他失去信心,对社会表现出冷漠,不思进取,伤害还是孩子。作为父母确实是多考虑。

被溺爱的孩子,骄横乖张,不讲规矩,比较难与周边的人相处。这是一个人与人协助的社会,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沟通,可以想象在他进入社会时是多么不容易。

不能受委屈也是典型的行为特征,久而久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易怒情绪的产生跟这个也是有关联的。

被溺爱的孩子,胆小,不会主动承担责任。他们生活在父母的大伞下,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几乎没有啥事需要他们办的。愿意自己动一下,不愿意有父母代劳。

在父母的代劳的世界里,孩子是很难学会承担责任的,缺少环境也缺少土壤。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应该是要从小培养的。

可怜天下父母下,每个疼爱孩子都是出于爱,没有一个会是想害孩子的。只不过是,我们缺乏教育,我们并不知道爱是要有方法的。

在《正面管教》里有一个理念:和善而坚定,这是一对辩证关系的存在,孩子即要爱,也要有边界。

难就难在边界的把握程度上,多少是好,多少是不好,说不准。通过课程的学习,大致有两个可行的方法。

一是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感,即孩子想要什么,根据年龄段逐步建立延迟,让孩子慢慢感受不是他想要什么就立即会有什么。这件事有个死点,那就是孩子哭闹父母心就软了。

之所以要分年龄段,在2岁之前,孩子在构建安全感,这个阶段父母要应时回应孩子。

二是只要是孩子的责任,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而不是代劳。未来孩子需要独立做的,都属于孩子的责任范围,比如吃饭,睡觉,收拾自己的房间、书包,以及与小朋友的相处等等。

其实最容易被混淆的是学习,学习、作业本应该是孩子的事,但是容易让父母一焦虑最后变成父母的事,才出现天天催做作业,报各种培训班。

我比较简单的分了一下责任,孩子在未能有收入之前。除了生存需要吃饭、住、穿、行,以及和谐的家庭气氛、安全的成长环境是父母应当做好的,其它都是孩子自己需要学会承担责任的。

父母应该做的是帮助他们,引导他们。以上是我自己的学习心得,仅供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溺爱,是在温水煮的孩子(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