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在欲望面前,一味地逃离是不可取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们应该不陌生,而背后的故事也是关于59岁的李子仪和18岁的杨姝之间的忘年之恋。真正的“老夫少妻”故事的大团圆。

而《更多的人死于心碎》里也有一段“老夫少妻”的故事,会是怎样的结局呢?


图片来自豆友,侵删

关于欲望

哲学家叔本华有一句名言,他说:生命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左右摇摆。

小说的主人公贝恩是一位植物学教授,在他的专业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受人尊敬。

按理说,事业成功,婚姻就算不能圆满,也至少稳定吧,可偏偏,年过半百的贝恩总是在女人的问题上跌足。

贝恩的爱情观似乎与他的年龄和阅历不相符,他想要纯粹的爱情,就像他热爱的植物一样,受赠的都是大自然的雨露精华,遵循的都是属于自己的规律,不因人世间的美丑善恶而改变。

也像他本人,在欲望的社会中,一直努力地低欲望地活着。

然而,欲望这个东西真的可以被阻隔吗?


在欲望面前的两难

黛拉•比德尔,以帮忙换灯泡为借口,找上了住在她楼下的贝恩,贝恩难道不知道用意吗?

这样的人,贝恩在心底是排斥和鄙视的,结果呢?还是被“诱奸”了。

事后被缠上,面对“我的性欲该如何解决?”这样的荒唐问题,贝恩简直悔不当初。

卡罗琳,成熟,富有,阅男人无数,因为对男女之间那点事了如指掌,所以选中了贝恩,这个有着与他的年纪不相符的“单纯寡欲”的男人。

贝恩觉得卡罗琳也无可挑剔,没有理由拒绝,但总觉得差了那么点意思,就在他们为结婚制定整个计划时,贝恩选择了逃跑。

最后,那个有着“风信子的柔发,古典的面孔”的漂亮女孩莱亚萌出现了,她比贝恩小了三十多岁,贝恩笃定,她就是自己要找的“朱丽叶”。

甚至为了她,他愿意忍受岳丈的虚伪做作、变态龌龊。

慢慢地,他发现这场婚姻只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骗局,他只是一颗被利用的棋子,可他还是努力地去迎合,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挣扎。

坚持不下去时,窗前的那株杜鹃花便成了他与精神世界的联结。

可直到最后才发现,他最后一点精神的寄托也不过是假象,那株杜鹃花,是假的。

加之舅舅哈罗德的死亡,彻底击碎了他心中那个虚幻的梦。

贝恩再次选择了逃离,这一次他逃到了北极,和他所研究的苔藓植物在一起。


直面欲望

眼下的这个世界,是个充满了欲望的时代,池塘很深,诱惑很多,能超越的人不多,能生起超越之心的人也不多。

在欲望中沉沦,不可取,同样,一味地逃离,也不可取。欲望还是在那里,并不会因为你的逃离而消失。

也许,勇敢地直面欲望,找到那个沉沦与超越之间的平衡点,才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给读者的一点小建议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属于大部头的书,冲着作者索尔•贝娄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个理由去读的,建议初读贝娄的作品的伙伴,不要把这本书作为首选,当然,如果你的知识面足够广例外。

因为这本书,虽然主线不复杂,但是穿插很多文学历史、哲学科学、宗教思想、政治经济等等方面的知识。

一不小心,你的神思就会游离,确实挺难啃的一部书。

当然,这也是好书的一个共同特点。

你可能感兴趣的:(《更多的人死于心碎》:在欲望面前,一味地逃离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