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69 认知的顽固

图片发自App

最近在看两位营销大师,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合著《22条商规》,书中从始至终都在强调一个论点——“营销是一场认知之战”。

我一开始并不能接受,瞎说!营销之战的根本是产品才对,市场永远是属于拥有最好产品的企业。

可继续读,发现作者说的更在理,最好的产品如何确定?市场上谁不说自己是最好的产品,而产品又很多元,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这就好比葡萄这个大品类,涵盖有巨峰、小蜜蜂、青提、红提等多种小品类,小品类里又有多种区分,不同的东西如何确定谁才是最好?结果就是张三说他家的最好,李四又说他家的最好,并没有定论。

最好的产品可能只是个伪概念,淘宝说他在产品种类上最齐全,京东说他在快递物流上最省时,总之,他们都能找到自己占据第一的那个细分领域。

因此,说到底最好的产品其实是客户的认知,客户认为这个产品是最好的那它就是最好的,哪怕有比它更好的。

一旦“最好”这个认知植入到客户的大脑中去,他对其他产品信息是自动屏蔽的,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大脑的“节能模式”,毕竟大脑是人体中的高耗能器官,能量能省则省。

如果有后起之秀想要挑战领导者产品,那么就必须差异化道路,不能正面强攻,因为人们的认知具有着极其强烈的顽固性,强攻是很难攻下来的,即使攻下来估计也是牺牲惨重,脑补《血战钢锯岭》中的战争场面。

我之所以认识到认知的顽固性,还源于和一位朋友的聊天。某天,A突然问我,B做了一些事让她感觉自己不被尊重,B为什么要这样对她?

我听后非常诧异,因为在我看来,B这样做很正常,并无不妥,更没有要针对她的意思。于是,我就如实把自己想法告诉她,想以此宽慰。但是,A依旧觉得自己的感觉不会错,B确确实实在针对她,丝毫听不进我的分析。

我突然发现,其实不是我说的没有道理,而是她不愿意听,她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在她心中,始终有一个很顽固的认知——B不尊重她,所以B做的任何事她都可以往这层意思上理解,这时,人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有个大家都听过的寓言故事:有户人家斧子丢了,他觉得像是邻居家儿子偷的,于是观察邻居家儿子的言行举止,怎么看怎么像,越发坚定就是他偷的。结果,有一天他找到了斧子,原来被他砍柴时忘在山谷了,回到家再看邻居家儿子,就怎么看怎么不像贼了。

可见,我们的大脑是为先入为主的认知服务的,不停地搜罗蛛丝马迹以证明自己是对的,对于不相符信息就任性地,也可以说是不由自主地,选择视为不见、听而不闻。

这样一想有些惊悚,我们的大脑里有个隐形大boss,我们如何理解他人的言行,如何理解自己的遭遇,这些都不是由自己理性决定的,而是由这位大boss根据自己需要而决定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NO.169 认知的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