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白富美的高级香包,你见过吗?

长安,藏着千百年来,

每个中国人心中,

一个遥远且繁华的盛唐梦。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

是长安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是长安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是长安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

也是长安

长安的繁盛涉及方方面面,从焚香的发展盛况亦能窥见一二。达官贵族到文人墨客,皆焚香薰衣,沐浴添香;宝马香车,香囊随身,庭院住宅内幽香扑鼻,公堂衙门里芳香袭人。有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景象。


“白富美”人手一香。

唐朝贵族女子的文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便是熏香与化妆,于是有了“妆成只是熏香坐”的佳句。闺阁中香气四溢,除了沐浴香汤,随身香粉,妆粉口脂,连熏衣都离不开香。

「藕丝衫子柳花裙,空着沉香慢火薰。」

平时收储衣物的柜子里,必然放置“浥衣香”。由数品芬芳之物调和而制,沉香、藿香、白檀香等等,多达十几二十种。然后包裹起来放入箱柜,夹置在衣服中间,除了熏衣外还有防虫,防霉的作用。


白居易有诗云:“开箱衣带隔年香”。

衣衫飘香,是古人追求的一道“嗅觉风景”。其实早从秦汉以来,人们便崇尚用沉香薰衣后上朝,更于祭祀时以沉香勋体迎神,达官贵族、文人雅士,皆不离这缱绻清韵。以香熏衣是贵族们彰显自己身份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宫中使用的香品,代表着皇室所专属的气味。


贪恋极致奢靡,忘却身于何处。

盛唐时期,市井经济繁荣,相对无忧的生活促使人们追求更在意生活品质,讲求“艺术”氛围。这一时期,琴棋书画成为时尚,吃的文化,酒的文化,茶的文化等相继发展起来,熏香也成为了艺术。香开始脱离“宗教”环境,逐渐用于“美”的目的。真正意义上更广泛的“香道”逐步形成。“香会”或“赛香”的熏香鉴赏会在文人墨客及朝中大臣中盛行。会上“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公认焚香“极品”为沉香,可见当时评香水平极其高超。)

沈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烟暖玉楼春。

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罗隐 /《香》


“沉水”即为沉香,沉香又分四等即沉水香、桟香、黄熟香、马蹄香;再次为檀香等,由此可见奢华到极致的唐代,人们熏香的香料主要是沉香,袅袅的幽香从博山炉中飘出,贪恋这无与伦比的馨香,忘却身在何处。


精巧玲珑物,随身香满路。

说起香囊,大家都想到是丝绸棉麻的材质有木有?但,在用香极为奢华的唐朝,随身携带的香囊可不普通,那也必须有其独特气质。

它,华丽却精巧、玲珑且秀美,体现了开放的唐代社会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在当时贵族圈甚是流行。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唐代高级香包

一件集智慧与艺术的颠峰之作。


/唐 ·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现存陕西历史博物馆

外径4.6厘米,香盂直径2.8厘米,链长7.5厘米。目前发现直径最大一件 。这件文物的精妙之处在于下部球体中的机环。香囊中的持平装置完全符合陀螺仪原理,这样无论外壁球体怎样转动,由于机环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香盂始终保持重心向下,里面的香料不会撒落出来。

香囊由上下两个半球体组成,之间一侧以钩链相勾合,一侧以活轴相套合。下部球体内又设两层银质的双轴相连的同心圆机环,外层机环与球壁相连。

内层机环分别与外层机环和金盂相连,内层机环内安放半圆形金香盂,外壁、机环、金盂之间,用银质铆钉铆接,可以自由转动。直到16世纪,欧洲才开始出现类似的"万向支架"以避免海上颠簸。

人们还常把它挂在车上,宝马雕车香满路;置于衣内,特别是袖中,随着袖子的收放,香气时有时无,时浓时淡,婉转而缠绵。

据说杨贵妃所使用的香囊 ,也是此种形制。

《旧唐书》卷五一讲:安禄山反叛,唐玄宗等人逃离长安,途经马嵬坡时,赐死杨贵妃,葬于此地。玄宗后来自蜀地重返京都,念及旧情,密令改葬。

当挖开旧冢时,发现当初埋葬时用于裹尸的紫色褥子以及尸体都已经腐烂,唯有香囊还好好的,杨贵妃身上佩戴的香囊就是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伊人已逝,徒留香囊。

盛唐时期是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鼎盛时期,香文化也盛极一时,不单宗教仪式焚香,朝廷、贵族及富裕人家都大量使用香料。葡萄花鸟纹银香囊代表大唐盛世的繁荣昌盛,同样也承载着西域文化及唐朝对外交流的包容心态。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代白富美的高级香包,你见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