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见过“熊孩子”吧?他们上蹿下跳,叫嚷打闹,仿佛永动机一样,一刻也安静不下来,其实这些孩子都是缺乏自控力,父母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呢?
【1】
电影院里的“熊孩子”。
今年国庆假期,三步主旋律电影都是非常棒的爱国主义教育机会,所以很多父母带着孩子走进电影院。
10月1日下午,我带着上小学四年级的儿子去看《我和我的祖国》,全程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我却被后座的小男孩搞得烦不胜烦。
电影开场前,这个大概7、8岁的男孩就大声对旁边的妈妈说:“妈妈,电影什么时候开始啊?我都等不及啦!”
妈妈同样大声地斥责他说:“着什么急?难道人家还能不放了吗?”男孩沉默了一会儿又开始大声嚷嚷:“怎么还不开始啊?怎么还不开始啊?”
我转头看了这对母子一眼,心里盼着他们能尽快安静下来,可是男孩跟上了发条一样,一边往嘴里塞爆米花,一边不停地大声说话。
终于电影开始了,男孩倒是不说话了,但是他开始双腿敲击着前排的座椅,也就是我的座位,一下接着一下地敲,完全干扰了我。
我实在忍不住,转头跟男孩说:“小朋友,请你的脚不要乱动了,会打扰阿姨看电影的。”男孩妈妈立马狠狠地打了他大腿几下,男孩终于安静了下来。
当电影放到《夺冠》的全场欢呼的部分,男孩也跟着“啊!啊!啊!”喊起来,可是电影中这个镜头过去了,男孩还是继续喊着停不下来。
甚至后来,只要电影中有激动人心的场景,男孩就开始吱哇乱叫,即使妈妈出声制止,他也是很快又叫嚷起来。
这个男孩最大的问题是缺少自控力,就是明知道自己这样做不对,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这是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发生的情况。
付小平在《培养儿童自控力》中指出,自我控制就是个体对自身情绪和行为的主动掌控。
而父母是培养孩子自控力的责任人,一定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逐渐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控能力,才能让孩子的成长更顺畅。
【2】
缺少自控力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前几天,我带着儿子去表妹家玩,她5岁的女儿可可让我大开眼界,她一会儿拿玩具砸我儿子的头,一会儿闹着要吃冰淇淋,而她才刚吃完一个。
吃饭的时候,她一边看动画片一边等着妈妈喂饭,要是妈妈正好在她看得入神的时候喂,她更是直接一把推走妈妈的勺子。
半天时间里,可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父母的话就跟耳旁风一样,而且一旦父母没有及时满足,她就直接躺倒在地上蹬腿哭闹,逼得父母不得不就范。
其实像表妹女儿这样缺乏自控力的孩子不在少数,他们基本上有以下两种表现:
首先,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比如可可拿玩具砸我儿子,对于5岁的孩子来说,她是知道打人是不对的,但她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
还有些孩子上了幼儿园,不能听从老师的指令,要么跟旁边的小朋友讲话,要么推搡小朋友,甚至干脆自己趴到地上随心所欲地玩。
其次,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而可可躺到地上撒泼打滚,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行为,她想要得到什么东西,或者让父母答应她什么要求,她都只用这种方式来要挟。
另外还有说哭就哭,说翻脸就翻脸这些,都是孩子不能控制情绪的表现,虽然“孩子的脸就是六月的天”,但是过于情绪化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而这些孩子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表现,并不一定是他们故意跟大人对着干,而是他们的大脑没有经过相应的引导和训练导致的。
日本医学博士国米欣明在《培养有自制力的孩子》中说,对自控力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大脑皮质层的前额区的一部分“眼窝前额皮质”。
其实也就是说,父母想要让孩子逐渐懂得自控,做一个行为得体、情绪稳定的孩子,需要从孩子出生开始,对孩子进行科学的教育。
【3】
培养孩子自控力“三步走”。
澳大利亚心理学家迈克尔•霍顿在《自控力成就孩子一生》中提到,他的一位精神科老师告诉他,他所处理的大多数儿童的行为问题都与自控有关。
这位老师的意思是,有行为问题的儿童,通常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因为情绪控制不了,随即而来的行为也变得不可控。
所以想要让孩子改善情绪并且改变行为,父母可以试着分三步这样做:
第一步,抓住孩子出生到三岁的关键期。
很多父母都知道“无条件满足”这个术语,普遍理解就是要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这样孩子才能有充足的安全感。
而正是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有误,让父母疏于对3岁以下孩子的自控力的培养,才会导致很多孩子越长大越不能自控。
父母可以从适当拒绝开始,比如孩子在身体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哭闹要抱,父母可以先等几分钟再抱,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不会立即马上满足他的现实。
尤其是孩子一周岁以后,逐渐断奶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自控力的非常好的契机,不仅是让孩子与父母分离,更是让孩子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
父母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小,而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要根据现实情况合理地满足,让孩子接受拒绝,懂得忍耐。
第二步,利用亲子共读机会培养自控力。
阅读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父母在陪伴孩子亲子共读的时候,那些关于培养自控力的绘本,就是孩子学习的最好载体。
比如美国心理学会打造的《儿童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绘本》的第11辑,一套7本绘本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自控力。
其中的《输不起的莎莉》教育孩子如何面对输赢,《妈妈,我真的很生气》培养孩子学会控制愤怒的情绪,《乌云之上有晴空》教会孩子原谅别人等等。
还有像《大卫,不可以!》和《最好的朋友》等绘本,父母在跟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就能让孩子体会到自控力的重要性。
第三步,父母做孩子自控力培养的榜样。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会长成什么样。父母情绪稳定行为规范,孩子一定不会失控。
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不大声喧哗,不无理取闹,要知道你的言行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上。
而当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时,父母可以适当提醒,如果孩子不听,或者做不到,父母可以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让孩子单独冷静冷静。
【4】
美国教育家希利尔在《培育孩子》中说,纵容孩子不仅显得家长没有能力,更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这些家长要么不知道管教的重要性,要么是懒于管教。
培养一个自控力好的孩子,不仅是不让孩子成为人人讨厌的“熊孩子”,更是为了孩子的未来成长着想。
付小平老师说过,6岁前用心,6岁后省心;6岁前省心,6岁后操心。
如果你家孩子也有行为不能自控的情况,那么请一定要重视起来,要知道孩子小时候不重视,那么越长大越难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