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管建刚)
2.生活重于生成。
一个人只要活着,无论他处于什么境地,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活,他的身体或许受到限制,他的心灵谁都限制不了,只有限制学生心灵的教育,限制学生心灵的作文教学,才会使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枯竭学生写作的源泉。
人的生活状态或许有好,有差,对写作而言,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生活状态,造就了写作的多样性,丰富性。
不用担心,生活会重复,会枯竭,没有一个人会完全重复昨天的生活,一个人完全重复自己,一样的动作,一样的语言,一样的内心,不出10天哪能转疯掉,疯是为了改变重复的状态。只要你还正常的活着,你就一定要明白,生活充满了变数,只要学生还正常的活着,你就一定要明白,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丰富的变化。
学生的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写作金矿。
我们的作文教学,从不告诉学生,第一位要迎合的是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想法念头。
生活单调不等于感情枯乏,生活丰富不等于感情丰富,生活越丰富越多样,人的内心的情感可能越空虚越空洞,发现自己的写作金矿,他的准绳是感情投入的度,而不是生活丰富的度,那个你投入了的生活,就是你的写作金矿。
一个人的写作金矿,往往在他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上。
语文教师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金矿,继而让学生走进自己的写作金矿,让学生发现自己一直是写作上的大富翁,那是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继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后的最要紧的事。
日记是写作金矿的最好载体。
几乎每一个作家都说,日记对她的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个影响,不只是让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的练,更在于他由此知道了写作是心灵的,温暖的,自我的,是带着生活的温度,心灵的温度的。
写作的种种要素,种种自由和自在,以及身体到心灵的彻底放松,全在日记里。
日记教学,不是不要老师,随学生信手写,老师需要做两件重要的事,一,找出一个使用日记来进行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程序2,学生写好后,老师给予指点,这就是重视作后讲评。
不解决写什么,永远无法解决怎么写,至少永远无法解决学生内心深处主动的,想要的怎么写。
写作灵感,不是靠睁大眼睛竖着耳朵得来的,所谓的灵感,就是发现了别人没发现的一个名堂,证明他不是靠眼睛,靠耳朵能发现的。灵感靠什么灵感?靠内在的心灵的发现。
对写作而言,重要的不是进入你大脑的是什么,而是进入大脑后的那个东西,在你心灵的湖泊上,激起的浪花。
观察,只是发现了一个外部条件,而且,是一个不成正比的条件,写作,要留心观察,留心观察这4个字,重要的不是观察,而是流星。
写作要的不是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要的是留心生活,关键词不是生活,是流星,将你的心留在上面,你让学生观察水仙花,第一重要的不是观察,第一重要的是学生的心落在花上了,学生真喜欢水仙花,真想把那份情感倾吐出来,一个鼻子没有嗅觉的人,只要他真心喜欢,他的水仙的文字一定充满了温暖,一个盲人只要他真心喜欢,他的水性的文字,一定充满了柔情,解决作文无话可写,第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观察,而是内在的发现。
鲁迅说,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我喜欢里面的独子,好的阅读,背后是思考,有了思考的看,就有眼睛转向眼光。正是内在的眼光,而非内外在的眼睛决定了写作的高度。人和人的眼睛是不同的,每个人的同人,实际上是长在自己的心灵上,他们只能看见各自心灵所给予的那个界限之类的东西。
写作在本质上属于内部的心灵的发现,只有介入心灵,才能将物理条件下的观察,蜕变为化学反应后的发现,一件事情有没有意思?值不值得写下来,重要的是心灵的体验和心灵的发现。
写作,重要的是内在的思想和情感,你真切的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写作感,你就懂写作,会写作了,写作说到底,是心灵的活,不是眼睛的活,不是耳朵的活,鼻子的活。发现关注的是心灵。
作文教学要从外在的观察的泥塘里拔出来,着眼于着力于内在的发现,给作文教学带来一片全新的天空。
眼睛看到的,身体感受到的,只是发现了一根拐杖,起初,发现可能要借助外在的感官,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在的思考,发现,主要落脚点不是外部的眼睛,鼻子,耳朵,舌头,身体的触觉已知觉的敏感,而是内在的心灵的敏感,敏感的发现自己内在的情感,敏感的发现自己内在的看法。
第一,发现自己内在的情感。人敏感了,细腻了,投射到文字上,文字也就细腻了,敏感了,滋润了。
第二,发现自己内在的看法。你要对事情有很强的思辨力,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所谓很强的思辨力,也就是透过纷杂的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这个看,不是眼睛的,外在的看,而是大脑的内在的看。锤炼学生的现象思辨力,我经常使用两招,第1张是请学生每周写一两句,我的名言。第2张是每月让学生辩论一个两难话题。
一个人的心灵敏感了,多愁善感了,有自己的想法看法了,他大体具备了写作的最重要的能力。
不要在观察上花那么多的心思,人怎么可能反复观察稍纵即逝的事呢,只有在心里看,在心里回味这一回味不得了,带着你的情感的滋润,想象的再造,完成了从观察到发现的质的转变,完成从粮食到美酒的质的转变。
才能,就是持久的耐性,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的观察他,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
请你注意,观察后的发现和发掘,这两个词儿太重要了。一个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外部的观察上,忽视了内在的心灵的看,回味,他的写作之路是走不远的,只有当眼中事物成为心中事物,才会有写作意义上的发现。
观察,将人的目光引向外在,发现将人的目光引向内在,两者的区别就在于此。歌德认为,作家除了有眼,耳,鼻舌身,五官外,还有一种内在感觉,写作要将人的目光从分段的外在,引向沉慧的内在感觉。
人的内在,比人的外在更广阔。每个人的内在,都是一座丰富的写作矿藏。一个人,一霎那,有960个念头,一天一夜里,有13亿的念头,把你一天的念头捕捉下来,会有多少字?10万本书,只是人们经常忽略了自己的念头,不知道自己内在的天翻地覆的念头。人的念头的速度,超过光速,你不知道自己的念头里有那么多的内容,那正是你的念术,快的你无法捕捉辨识和记录,而写作者要修炼的,正是捕捉超光速的念速和念头的功夫。
人有了眼睛,习惯去看,有了耳朵,习惯去听写作要反其道而行之,要有意识的削弱外在的感官刺激,注意内在的心灵的活跃,上了床,关了灯,闭了眼,什么也看不见,你会发现,自己的念头如此庞杂,迅猛,没有停留的片刻。外在感官亦减弱,内在的心灵随即活跃起来,内在的心灵每一刻都如此活跃着,只是外在感官活跃时,你忘了体会,忘了审视,忘了捕捉。
孤独比交往更重要,我很赞同,身为哲学家,作家的周国平,想必也正是从写作和哲思的角度说的,孤独对于写作太重要了,没有孤独,不会直面自己的内心,不直面自己的内心,不会发现另一片敏感的,独特的,自我的天空。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人对自己内在的潜藏的世界感觉不到,不加唤醒,很快会遗忘,唤醒的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是安静,是孤寂,作家大都比较安静孤寂,那是由他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写作只有安静了,人才更容易回到自己的内在,喧闹里,也能写作的人,他一定具备一个功夫,闹中取静,外在再怎么喧哗,内在依然静谧的流淌着自己的身影。一个被外在的纷杂的世界迷惑了的人,他们渐渐丢失了内在的自我,他们听不到自己内在的声音,看不见自己内在的世界,他们能成为怎样的人?又能写出怎样的文?真正写作的人是关注内在自我的人,作文是自我表达,这个自我是内在的自我,而不是外在的自我,外在的自我不需要用文字,用照相机就够了,不去关注守护,捕捉内在的世界,永远不会敏感,一个不敏感的人,不会进入写作的境界。
作家观察的终点,是人物的内心活动。没有一定的,内部自我观察,任何外部观察都不可能深入。作文最讲究的是神,神在哪里?不在你的眼睛里,也不在你的观察里,闭幕才能养神,闭上你的外在的眼睛,打开你的内在的眼,神就出来了。
写作灵感来自写作牵挂。
作家要多愁善感,不多愁善感,他就不敏感,不敏感,他就无法时不时的有心灵的发现。一个写作的人,应该时刻牵挂着他的写作,就像李清照一样,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眉头和心头,都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对写作有了牵挂的人,他会有写不完的内容,写不完的话。当你牵挂起你的写作,灵感,女神也会牵挂起你。
写日记是最好的牵挂方式,习惯日记的人,习惯牵挂写作的人,习惯一根筋,老吊在写作上的人,每天都牵挂,每天都写一点儿东西,每天都在寻觅写作的东西,你要叫每个学生都写日记,那是难为学生,有几个语文老师能做到写日记。我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学生写每日简评,每天用35句话,简要记录一件事,表面看让学生积累写作的材料,目的是让学生每天牵挂着写作,有一种天天写着的状态。
写作的牵挂,让人留心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及自己的想法,人渐渐会变得敏感,富有洞察力。写作使人更敏感,也更清醒,对生活更投入,也更超脱,更贴近,又能保持距离,从这个意义上讲,写作教学是不存在的,只有写作教育。
一个做梦都牵挂着要做的事情的人,机会来啦,当然能够抓得住,商场上的成功在于一颗有准备的头脑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写作上的成功,也在于,一颗有准备的头脑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是头脑,是发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他就是文心技巧的合,离我们很近,遭遇了一回又一回,离我们又很远,你是见过他吗?
要让学生懂得写作的自我表达,与人交流,这并不难,两个字,发表。你把学生的作文发表出来,有一个又一个的人读,学生马上能明白,原来写作是用文字说话,是人的另一个说话的嘴巴呀,文字只有发表出来,它的优势才会凸现出来,它能让一个又一个读的人不断穿越传扬。
文字技巧,关注的是写出来的文,文心技巧,关注的是写作文的那个人,这是文字技巧和文心技巧的分水岭,也是我的作文教学和当前病态的作文教学的分水岭。
一个人的写作力,主要有三个力组成,语言驾驭力,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文字技巧,关注语言驾驭力,文心技巧,关注心灵感受力和现象思辨力。
要提升人的心灵的敏感力,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心灵的粗糙,用一颗粗糙的心去抵达敏感,那永远也不可能,了解自己的粗糙,才是解决粗糙的第一法门,然后,关注自己的粗糙,看自己的粗糙,不要去改造粗糙,粗糙的心灵,去改变粗糙,得到的还是粗糙。引导学生不断的看自己的内心。一个经常面对自己内心的人,他的心灵会逐渐的走出粗糙,走向轻盈和敏感。
文字写到最后没有技巧,只有思想,思想的深浅决定了文字的深浅,思想的独特决定了文字的独特。
独特的人就该写独特的吻,那不是拔高而是还原,让学生自由的写作,像大自然的树一样自由的生长,是松树就长成松树,是柳树就长成柳树,是樟树就长成张数,是余数就长成一树,各种各样的树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姿态,这就是我所理解和倡导的独特独特,是我基于关注写作的那个人的独特试题出的好文关,而不是关注学生文通句顺的文的好文。
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思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办呢?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里有一个小招,学生每周写一两句我的名言,名言,名谚精炼,透过事物的表象看本质,也就是思想,一学期写几十句,一学年好几十句,三年写上百句,上百次透过表象看本质,思想就不一般了。
一个语文老师要有作文眼光,他是语文老师的文学素养的外在表现。但是语文老师却不写作文,文心从何而来。
用心上的技巧去做事,就必须要有一颗平静,纯净不散乱的心,什么事情要做到极致,练到最后回到那颗心。写作,练到最后也是那颗心,忘却了新的修炼的写作,最多是一个手艺纯熟的工匠,文心技巧,从工匠走向大势的重要一步。
阅读教学的重心应从内容的理解上走出来,学生读懂课文基本意思后,要带领学生去搞明白,文本的意思是如何随着语言的铺展表现出来的,特别是那些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多层意义的文句,往往就是作者的神来之笔,他一般不是作者无意而为的妙手偶得,至少是无意中的有意,是百转千回后的那人竟在灯火阑珊处的发掘。一旦阅读教学如此追问,一旦阅读教学有了写作意识的关照,步入指向写作的阅读的脚步声就临近了,阅读的前方有个写作引诱着引领着,你的阅读肯定会发生质的飞跃,你的阅读将不再纠缠于内容,将是从内容走向内容的呈现。
写作高于阅读,阅读与写作。
以写作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以表达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以一生要写一本书为方向和目标的语文教学,绝不是拔高,而只是观念的问题,阅读之于语文,是浇水施肥,写作才是收获,有人说写作的收获是喜悦的,阅读本身也是喜悦的。
超前的东西,不是孤独,就是要夭折,微小如我,全被人看你一眼,小样,什么东西,我灭了你。
我认为写作重于阅读,那不是说阅读不重要,我和阅读万能论者的分歧在于,他们重视的阅读是指向阅读的阅读,我期待的阅读是指向写作的阅读。指向写作的阅读,本质上是一种寻找,你拿几张报纸,第一要做的事是寻找,你找到书店买书,第一要做的事是寻找,寻找有三种,寻找内容,寻找思想,寻找表达气质,阅读到与你气质相近的作家的书籍,你有一种冲动,想把他的书全部看完。从写作的角度看,我以为,寻找与自己的表达气质相近的作家作品阅读,最为重要。阅读气质相近的作家的书,会给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这种震撼,不是来自内容和思想,而是可能来自作者的表达气质。
我看重表达气质上的阅读,文字的情趣趣味,往往决定了文字的内涵,而不是文字的内涵,决定文字的趣味,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