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释然是治愈心疾的良方

康纳没想过一场噩梦会改变他的生活,那个每天都在00:07分给他讲故事的树怪想用三个故事兑换康纳自己的故事,康纳一直都不愿意兑换自己的故事,这个沉默的男孩总是藏着很多心事。

这部根据派崔克·奈斯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在胡安·安东尼奥·巴亚纳手里变成了一个披着恐怖外衣实则温情十足的奇幻故事。

读过原著小说的人应该知道小说讲了康纳在面对母亲的生死离别之际,遇见树怪并在树人的感召下直面内心,最终成长。

电影还是很尊重原著,108分钟完整的讲述了康纳从遇见树怪前的孤僻到可以直视自己内心的恐惧。

恐怖是《当怪物来敲门》的特色,不过这种恐怖在与影片结尾的温情可能会形成强烈的割裂感,但这种割裂感并不影响电影的好看,因为温情能让人释然,治愈一切。

康纳每晚都会做同一个噩梦,恐怖的氛围和阴郁的画面开始就让人觉得压抑,最初树怪来找康纳时康纳掉落的铅笔,狂风肆意吹起康纳的画,坏掉的路灯把气氛变的非常紧张。

就是这些细节渲染出了强烈的恐怖氛围,以为树怪要吃了男孩,没想到树怪只是给男孩讲故事。从这刻开始,电影就变得奇幻起来。

在瓦龙看来,儿童一方面有极其复杂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又有极其分化的生物因不比,这两方面是对立的。康纳明显是心理不健康的,突如其来的身体疲惫,恐怖和失眠都是心理不健康的外在症状。

而康纳的性格造成除了母亲的重病外与校园暴力也有关。康纳本身的性格就有些孤僻,上课时老师对康纳关心时康纳的眼神明显表露出了恐惧与抵触。这种恐惧源于同学的霸陵,,康纳只有看母亲的时候眼神才是温柔的,但康纳也不想让母亲过多担心他,长期的环境压抑才让康纳处于病态心理。

树怪给康纳讲了三个故事,这三个故事看起来毫不相关但其实都有各自的隐喻,故事的表述方式也很有意思,用充满意境的水墨画来讲述暗黑童话。画面很美,但是这几个故事又回让我们思考,故事在暗指什么?王子,药师和透明人其实都是康纳恐惧意识的折射。

康纳怕树怪吗?并不怕,他怕的是妈妈的离开。

在参加映后交流会时,心理学家指出了树在心里学中象征生命力。 而把树做成怪兽,代表着黑色的生命力。

树怪在讲第一故事时康纳还沉浸在悲伤中,一如往常。康纳第二次召唤怪兽也是因为他想逃避现实。第三次听完故事后他才可以直视自己的烦扰,最后直面自己内心,从逃避到释然。

康纳因为听了树怪的故事,宣泄自己压抑的情感,梦境变成了现实,他毁掉了家具。康纳和爸爸还有外婆说为什么不惩罚我呢?爸爸和外婆给的答案都是那样没有意义。包括康纳打了同学,康纳问老师:“为什么不惩罚我呢?”老师也选择了原谅他,这里可以看出家长和老师其实是孩子有很深的理解和接纳。

前面的恐怖并不会影响电影,因为“温情”在“恐怖”之上,电影足够感人的地方有两部分,一是康纳可以直视自己内心的恐惧,另一方面康纳和母亲的情感看完后会让人先哭而后思考,母亲的病重以及康纳的孤僻性格这种双重压力下,康纳会更加依赖母亲,所以康纳才迟迟不愿意与树怪交换自己的故事,而且在故事开始时,在康纳的梦中我们就能猜测到故事的发展是怎么样的?但是具体会怎么发展?这种故事的未知性加上伤感的结尾让人掉泪,康纳不愿面对内心其实都是因为对母亲的牵挂。结尾无疑是伤感的,这么动人的结尾过于催泪。

康纳还是要直视自己的噩梦,前面的恐怖氛围其实都是为了最后康纳情感宣泄做铺垫,持续压抑的情绪整体爆发反而更有力量。在观影时的压抑感也会被康纳的泪水带走,煽情与温情的平衡把控的非常好。

不过康纳最终还是要释然,树怪更像是来治愈康纳的,他告诉了男孩一个道理:既然无处可逃,不如放开。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康纳放手的拥抱让我想起了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会释然是治愈心疾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