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辉莲老师坐在课堂上,跟学生一起读书。
安逸,投入,凝神,被书迷住。老师,就是这个样子。
姜老师现在很镇定。
姜老师刚刚受了重创。
年过知天命,小学名师姜辉莲,早就该评正高级教师了。去年被告知:明年你再来。今年,姜老师各项业绩排名第一,依然出列。理由很简单,姜老师在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只有区区十个月。差两个月。事情有点荒谬:你的学校被规定为薄弱校,可你在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只能从规定那天算起。之前的呢?按权威的解释,对不起,不算!
你在课堂上站了一辈子,你也许只教了四个字给学生——合乎情理。在这个地球上,知识的魅力也许只在于这四个字。可有一天,有人在关乎你切身利益的文本上做了这么一番解释,告诉你:你不懂文本解读。这时候,天天给学生解读文本的我们,只能承认腮帮子和肚子里塞满了自己的碎牙。
我曾建议姜老师闹一闹。
姜老师说:我是个教师。
我建议姜老师合法化地把嗓门放大 ,据理力争。
姜老师说,都是我的领导,他们也给我解释了。今年想评的人很多。
我建议姜老师寻求公议,说,让你们那个地方的教师都来说说,是用逻辑解读文本好,还是用这么机械的方式解读文本合理。
姜老师说,大家都要评职称,大家都在履薄冰。大家沉默,应该的。
姜老师求助于各位陇原名师,大家纷纷说:既然把一个学校在今年二月划定为薄弱校,那这个学校以前当然是薄弱校。让一个在这个学校呆了几乎一辈子的老师,只能从今年二月起算他的教龄,合适吗?
还有个老师端来一大碗鸡汤: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安心吧。快乐就好。
喝完这口汤,我觉得有点凉了。
陇原名师也只是老师,他们擅长于站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寻求真理。要是吃亏了,职称评不上了,这个那个不如意了,他们总会说:青山还在。他们还会说,领导总有领导的难处。他们大多都说,姜老师,首先保重你的身体。
我也是这大多数中的一个。可我的脑子朝着一个牛角尖钻了进去,使劲钻,那就是,这么不合逻辑的一件事儿,要是让我自己碰上了,该当如何?
我想我会咆哮。零九年的时候评特级教师,初选制度是我们上面一些人自己定的,按照这个制度,我要出局了,又觉得自己手里攥着的硬实力比较多,就开始乱叫乱嚷,嗓音里带着火星子和泪水渣渣,从学校行政走廊里一直嚷到了教育局的走廊里,粗葫芦大嗓子,大喇叭里边儿火药燃点极低。有个主任到现在都对哈里曼大叔印象深刻,私下里说:二杆子!但许多许多的领导都是尊重逻辑的。他们从我的乱叫乱嚷里边儿听出了“合乎情理”四个字,就用排列硬实力的方式,让我和其他老师一块按个子高低大小站队。我有生以来站队第一次当了个排头兵。我就成了特级教师。为了继续合乎情理,这些年我也就把那个“特”字颠过来倒过去,在心里边儿使劲揣磨,做事总要“特一特”的:教学设计再特别一点儿?思考能不能特深入一点?对学生能不能特别理解一点?文本解读能不能多找些词语特写一点,用自己学养的放大镜看清藏在一个词语里边儿的精神家园?这么下来,我这个二杆子变成了一杆子:特好文本解读,特爱咬文嚼字,特长是写散文诗歌和设计课堂教学。
我不能想象那一年我评不上特级教师。要是当时酒泉教育局的领导也不按情理来设计和解读行政文本,按照我当年那个二杆子劲儿,一则,可能一把火,哗啦啦一家伙,把自己烧焦了; 一则,可能一把委屈心酸泪,呼啦一下,把自己淹溺了。
我们是专业人士。我们觉得自己的世界就应该和教室一样大。我们认为一个语文老师就应该天天寻找最好的语言,献给自己和学生同在的课堂。因此我天天写点小诗,没有发表过,也不想到《诗刊》《星星诗刊》《人民文学》上面闹动静,只想在教师同行们中间说说笑笑一下算了。结果里边儿出现个姜辉莲老师,当真了,认真阅读哈里曼的诗歌了,从里边寻找到好多写诗的规律和窍门了,认真设计自己的小学生儿童诗歌课了,让小娃娃们跟着她,在40分钟就学会写一首小诗了。姜老师还由此多多写散文。她的教育随笔让很多很多老师发现了课堂,原来也是个风景胜地。她的美篇,总是她和她那些学生娃娃在课堂上相遇时的哈哈笑脸。这个人爱学生。这个人教书的时候很快乐。这个人在一所被命名为薄弱校的学校里自为自足,安乐而自由。这个人成为了陇原名师。这个人在教室里边建立的业绩,当个正教授绰绰有余。这个人因此成了当地教育的翘楚。这个人在2018年她的学校所在地有资格评审正高级教师的队列里,业绩排在冠军位置。
后来呢?后来的事情发生在前几天:你排名冠军,你爱教育和学生娃娃,你在薄弱校呆了半辈子,你课上得好,这些,我们和全世界是一样知道的。但是——行政公文的解释必须有这么个黏乎乎笑嘻嘻却硬邦邦的“但是”,但是,在薄弱校工作的历史,按照我们的解释,只能从今年二月算起。
我在自己寻找到的牛角尖里边儿,感到了莫大的委屈和苦涩。这种事情放在我身上,我会怎么想?我不想随便喝上一碗心灵鸡汤就了事。我要闹一闹。我要操蛋。我要去他的。我要上窜下跳。我要愤怒。当然,我要灰心丧气。干什么干?还有情理在吗?没见过公正的老天。老天就是满眼灰云。凄凄惨惨戚戚。忧郁。抑郁。一蹶不振。一脸悲愤。至少与这个世界为敌一星期。至少扮演窦娥一个月。至少要颓废一年,天天说八句风凉话……
我就是这么想的。有一年,也就是我踏入中年地界以后的某一年,我就碰上了“不合情理”四个字对我的有力阻击。气坏了。放弃了。心灰意懒了。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国家大事,不写字了。病了,咳咳嗽嗽,寒蝉凄切,竟然把牙缝里流出来的血当成了林黛玉的那口意味深长的血。整整一年,一蹶不振。这个事儿,在我的散文集《为什么需要感恩》里边儿有一篇《不可逆转》为证。
昨天中午翻QQ,翻出姜老师的一组照片,就在这几天拍的:被裭夺了正高级教师评审资格的姜辉莲老师,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坐在课桌边。周围四五十个娃娃,也安安静静坐在课桌边。师生看书,写字儿。师生都是书生。师生文文秀秀,全都在专注地做自己的事儿。没有什么东西打扰了他们的迹象。他们没有被任何东西干扰。他们的样子,是亘古以来人类被知识吸引了的样子。
我想起了那个著名的故事,一伙波斯的野蛮士兵攻入了阿基米德的工作室,阿基米德埋头,还在写他的公式和定理。士兵们准备拉过来砍掉他的头。阿基米德还是埋头。他就想安安静静做事情。阿基米德说:别急呀,让我把这个定理写完再说。
想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恢复了中国职称制度,专业人员有了自己的晋升台阶。但,从三十年前那一天开始,咱们中小学教师,在中国的职称系列里边,有二十四五年的时间,最高只能到副教授这一级。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师,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间里,最高只能到中学一级教师那儿。因此很多人40多岁了,50多岁了,59岁半了,还只是个一级教师。一大群人的一辈子,就被积压在那儿,再没什么盼头。现在可以评正教授了,好像有人在担心,担心他们沾了教授两个字的光,就用中国最糟糕的语文命名曰“正高级教师”,或者“教授级中学教师”。意思是这种正高级职称,跟一个大学教授,一个主任医师,一个总编审,一个研究员,总是要差上半个肩头的。是逊色的。是成色不足的。是恩赐的。是打了折扣的。是看在某种面子上不得已给你们的。因此,哈里曼大叔当正高级五年了,著作又写了两本,论文一摞子,教学成果也获得了国家二等奖,向人事局一打探,说:你中学正高级教师,只能是个正高级四档。好像中国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还不配做一个纯正的专业人士。好像他们建了一座金字塔,中小学老师这块石头,只配镶底座。因此层层压住。压下的人越来越多。都动不了。挪半步,一步,至艰至难。
也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看见的很多很多我的中小学教师朋友,还是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还是兴高采烈站在讲台上,还是魔魔道道一个劲儿写教学设计,还是为上了一节没有任何人听的好课自个儿微笑。还是在那儿爬电脑熬半夜,为学生设计一个诗歌吟诵会或者汉字听写大赛,看学生上台琅琅而诵,自己得意非凡。还是弄清了一个语法问题,自得于小人之乐。还是为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问一答三,喋喋不休,循循而诱。悱也罢,愤也罢,都要启发他。
他们坐在教室里。他们管着五六十个人的一个班,整天琐琐碎碎,婆婆妈妈。他们不像大学教师,每节课都有上课费。他们的班主任津贴300块或者500块,已经有好几十年了。他们做课题都是自己掏腰包打印资料。他们搞教学研究,没有课题费,项目费。他们自娱自乐,自讨苦吃。他们即便得了甘肃省教育成果的特等奖,也只能得到几块钱的一张奖状。他们没有小车费。他们很少很少出差。他们到了外面的大城市东张西望,看见什么都好奇。
很多年很多年了,中小学老师其实还都是姜辉莲老师。其实我明白,很多人借着职业差别,地位差别,悄悄地重创了他们。都在干活,都在敬业,但因为你的大门和我的大门,你的单位和我的单位不一样,一年年下来,中小学老师们,就神不知鬼不觉地受伤了。他们知道或者不知道,但他们习惯于安安静静坐在教室里。坐在学生身边。
姜老师坐在教室里。姜老师和学生娃娃们一块儿看书写字儿。蓝色的教室。清洁的教室。下午的阳光晒进去,好像是在为安静的人聚焦。太安静了。若无其事。
世界如此安详,知识如此迷人,学习如此和美。
我有些不明白了——你的正高级怎么办,姜老师?几十年的业绩该当如何?排名第一算什么?莫名其妙不合逻辑的文本解读,就这么轻轻易易地认可它了吗?
很显然,几天前的姜老师受伤了。伤很重。刀口和出血点在心里。不用X光和CT,想必你们也看得见。但,和学生们坐在一起,你看不见小学教师姜辉莲有什么躁动。
天大的委屈,也抵不过工作现场的和谐安恬吗?
姜老师坐在她的工作现场。没有愤怒。没有抑郁。没有沮丧。没有垂头丧气。她如几十年来那样,坐在这所薄弱校里,跟小娃娃们一块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好像悟到了一点点意思:受了重创的姜老师,坐在教室里,就足以疗伤啦。
我读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杨过和小龙女受了重伤,要坐到寒冰玉床上去治疗。甘肃土地上的小学的教室,是姜辉莲老师的寒冰玉床吗?
我感到这个教室有一种力量。
你知道,我肯定不是让你们来一句阿Q的口头禅打发自己。我肯定不愿意你们说一句高大上的佛话套话,自己给自己来个云淡风轻。我肯定更不愿意听有些人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只是荒谬的所谓合理。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觉得今天有许多文本解读不合情理,那么,我们神定气闲跟孩子们坐在一起研读眼前的文本,也许就会让明天的中国,出现更多合理的文本解读。而中国也会因为这种解读,变成更合情理的好地方。
我深信这个世界会更合理地解读文本。正如我深信一个老老实实安安静静跟学生娃娃们坐在一起学习的女教师,已知天命,早已不惑,当许多人糊弄着搞一个正高级的时候,她受了委屈,业绩和利益被抹杀,却依然能够在自己的教室里安坐。
我对中国教育的明天有点儿信心,因为,中国的小学教师,安坐课堂。中国的小学生,坐在教室里,如坐春风。
坐在教室里看书
看新大陆
看你推导的伟大公式
让一道道难题怪题笑嘻嘻
看你读了错别字
不再掩饰
看荒芜
怎样引种文明的玉米
看宗教裁判所的火刑场
重新装修成一间化学实验室
看权力
站在《契约论》这本书前彬彬有礼
看跳着舞的想象
正跟着小学生上学去
看你起草一个文件
每个句子圈圈点点删来改去
最后
还是要让自己的文本
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