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开源的盛宴--OSCON 2008记行



2008年7月21日到25日,从周一到周五,是第十个年头的OSCON举办的日子。OSCON是Oreilly OpenSource Convention的简称,在全球开源爱好者中享有崇高的声誉。几乎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数以千计的厂商、爱好者,涌到美国Oregon州的Portland市,在OCC(Oregon Convention Center)参加这次盛会,享受开源的盛宴。同时,会议上数以百计的技术和非技术专题讲座(session),又承载着丰富的开源内容,肩负着给开源指明方向的使命。

会议盛况
21日和22日是全天的教程(tutorial),就是手把手的技术专题授课,每个专题是半天。从23到25日,早晨是几个主题演讲(keynote),接着是丰富的分会议(session),一般每个分会议45分钟,同一时间会有16个左右的分会议。参会人数是1000左右,会场里面到处都是拎着笔记本赶场的人,从一个分会议到另一个分会议。
主题演讲所有人都参加,现场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十多个主题演讲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两个:Tim O’Reilly,O’Reilly的掌门人,讲述了OSCON的十年。能做十年的大会毕竟不多,OSCON能做到现在,证明了开源的前途是光明的。
Intel开源技术中心的Dirk Hohndel的主题演讲叫做“Moblin,用于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Linux”。Dirk是OTC的发言人,短短15分钟演讲,妙趣横生。Dirk全面生动阐述了Moblin的重大意义。
开源的成熟
谁也没有想到,从1991年Linux内核横空出世以来,开源和Linux从涓涓细流,会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进而发展为横扫业界的狂飙。不过,这和我做开源这十多年来的感悟是一致的:重在定位,贵在坚持。

Linux桌面走向成熟
22日晚,Ubuntu创始人Mark Shuttleworth做了一个演讲。我没有参加现场会议,是第二天看新闻报道得知的。事实上,Ubuntu在桌面领域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Mark提出,要和苹果的Mac OS竞争。我的感觉是,如果Linux的发行版本能做到Mac OS的水平,相信大家都会争着用Linux桌面。
Mark将Mac OS定位Ubuntu的对手,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命题。我们注意到,每次在最新版的Ubuntu发布之际,最为热门的一类文章是将Ubuntu的桌面截图和Mac OS的截图进行比较。从图中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包括2D/3D/各种特效等。在OSCON大会上,随处可见Mac笔记本,银色的本本,上面一个被啃了一口的苹果。同时,在分会议当中,也随处可见Mac用户在很酷的Mac OS系统中工作。其次是Windows机器。当然,也有很多使用的是Linux桌面。
随着Linux在桌面市场份额首次超过1%,对Linux是否真正能进入桌面市场持怀疑态度的人相信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震撼。
我认为,Linux桌面的成功,最关键的是X.org的成熟以及3D技术(Xgl等)的引入。本次有一个分会议是Keith Packard(OTC的X专家,x.org的创始人和maintainer)的讲座,已经开始关注XServer的安全性以及性能的进一步优化问题。下一阶段,随着Linux下应用程序的进一步丰富,大家会更加为这个平台的魅力所倾倒。

开源商业模式的成熟
现场的展台有上百个,都是展示各种开源产品和社区的开源团体和公司。中午吃免费自助午餐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个来自印度的开源企业家。他叫Kumaran Mani,他创办的公司叫Tenth Planet,目前他任CEO。在六年的时间里,公司从1个人,发展到120名员工。业务模式很简单,将精力集中在4个Java开源产品上,为全球客户展开支持服务和定制模块服务。这4个产品是OpenCMS、Compiere、Liferay、Alfresco。Kumaran说他这个公司关注点是三个O:OpenSource / OutSource / Offshore。
开始的两年里,他采用的模式和目前国内的一些项目差不多,就是从社区拿代码,然后自己用。两年结束的时候,他发现这个模式行不通了。抛去开源社区有意见不说,自己的维护工作和维护成本实在太高。接下来他决定强调回馈,结果代码都进了开源社区的代码库,获得了社区的赞许,也展示了自己的实力,并获得了更多的客户认可。单纯地强调贡献,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力。只有受到不回馈社区带来的切肤之痛,才会真正地感受到开源社区的精神。
 
开源成为主流
以前谈到开源,似乎更多的是一些爱好者和发烧友的偏好,以往OSCON上也多是一些独行侠似的人物。这次,除了开源爱好者,更多的是来自商业公司的参与者。来自Intel、微软和Google等IT公司均有众多人员参加,导致周边的酒店全部爆满。同时,还有诸多依托开源产品,蓬勃发展的公司和基金会,都摆开了展台,大方亮相。微软OSSL的工程师 Janssen介绍了该实验室的工作内容和规划, 他们和AMP(Apache,Mysql,PHP)都在亲密合作。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项目,如samba等,都得到了微软的帮助。而Subversion的作者加入了Google,并做了Subversion Worst Practices的讲座。应该说,Google通过雇用开源开发者,在为开源做出贡献。
长期以来开源所欠缺的产业链,终于完全展开。没有人能忽视开源的影响力:无论你是否喜欢,你的生活都会面对开源软件。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了开源软件的企业高达70%以上。

Moblin:OSCON2008上漫天的飞花
在OSCON大会的主题演讲中,Intel开源技术中心的技术总监Dirk Hohndel宣布,将启动Moblin 2.0的开发工作,并欢迎更多爱好者和厂商加入。
Moblin.org是一个标准的开源社区,承载着Moblin的SDK、技术资料和源代码等等。而Mobin是一个优化的Linux操作系统和核心软件栈,其核心特性,在于基于的小型低功耗设备,提供丰富的互联网和媒体体验。Moblin2.0的开发,相对1.0而言,会更加关注多个平台,并进一步优化软件栈。中国OTC的程序员将会承担更多的Moblin2.0的开发工作。另外,Moblin2.0将基于Fedora进行,采用rpm打包,而原来的1.0是基于Ubuntu/Debian的deb打包。ATOM和Moblin完全的社区运作方式,也是业界在新产品上运作方式的一种创新。
 
展望
长期以来,国际的IT走势一直对中国有着前瞻性的指导作用。Linux,乃至开源行业,更是如此。不过中国有自己的特点,用户有自己的需求,我们的很多用户甚至比国外的用户更加狂热。
一个事物要长久发展,光靠热情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理性的思考和实际的行动。很高兴地看到,国内的开源业界有了红旗、中标、拓林思等一系列企业。国际上的一些活动,如OSCamp、Linux User Group等也都登陆中国。但是,真正的开源精神来了没有?什么时候,更多的中国开源企业能够成长起来,成为软件行业的主力军?让我们拭目以待。■

申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非Intel官方态度。

作者简介:
陈绪,中国科技大学博士,现任Intel中国Linux和开源战略经理,总体负责开源战略规划及实施。自1995年至今,长期从事中国的开源社区工作,为Linuxpk.com(Linux宝库)主要创始人。


(本文来自CSDN《程序员》杂志0809期)

 更多开源内容,查看 moblin.org社区

你可能感兴趣的:(linux,subversion,opensource,ubuntu,linux内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