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 Vue 的单向数据流
数据总是从父组件传到子组件,子组件没有权利修改父组件传过来的数据,只能请求父组件对原始数据进行修改。这样会 防止从子组件意外改变父级组件的状态 ,从而导致你的应用的数据流向难以理解
注意 :在子组件直接用 v-model
绑定父组件传过来的 prop
这样是不规范的写法 开发环境会报警告
如果实在要改变父组件的 prop
值,可以在 data
里面定义一个变量 并用 prop
的值初始化它 之后用$emit
通知父组件去修改
有两种常见的试图改变一个 prop 的情形 :
- 这个
prop
用来传递一个初始值;这个子组件接下来希望将其作为一个本地的prop
数据来使用。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定义一个本地的data
属性并将这个prop
用作其初始值
props: ['initialCounter'],
data: function () {
return {
counter: this.initialCounter
}
}
- 这个
prop
以一种原始的值传入且需要进行转换。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使用这个prop
的值来定义一个计算属性
props: ['size'],
computed: {
normalizedSize: function () {
return this.size.trim().toLowerCase()
}
}
Vue中如何检测数组变化
前言
Vue
不能检测到以下数组的变动:
- 当你利用索引直接设置一个数组项时,例如:
vm.items[indexOfItem] = newValue
- 当你修改数组的长度时,例如:
vm.items.length = newLength
Vue
提供了以下操作方法
// Vue.set
Vue.set(vm.items, indexOfItem, newValue)
// vm.$set,Vue.set的一个别名
vm.$set(vm.items, indexOfItem, newValue)
// Array.prototype.splice
vm.items.splice(indexOfItem, 1, newValue)
分析
数组考虑性能原因没有用defineProperty
对数组的每一项进行拦截,而是选择对7
种数组(push
,shift
,pop
,splice
,unshift
,sort
,reverse
)方法进行重写(AOP
切片思想)
所以在 Vue
中修改数组的索引和长度是无法监控到的。需要通过以上 7
种变异方法修改数组才会触发数组对应的 watcher
进行更新
- 用函数劫持的方式,重写了数组方法,具体呢就是更改了数组的原型,更改成自己的,用户调数组的一些方法的时候,走的就是自己的方法,然后通知视图去更新
- 数组里每一项可能是对象,那么我就是会对数组的每一项进行观测,(且只有数组里的对象才能进行观测,观测过的也不会进行观测)
原理
Vue
将data
中的数组,进行了原型链重写。指向了自己定义的数组原型方法,这样当调用数组api
时,可以通知依赖更新,如果数组中包含着引用类型。会对数组中的引用类型再次进行监控。
手写简版分析
let oldArray = Object.create(Array.prototype);
['shift', 'unshift', 'push', 'pop', 'reverse','sort'].forEach(method => {
oldArray[method] = function() { // 这里可以触发页面更新逻辑
console.log('method', method)
Array.prototype[method].call(this,...arguments);
}
});
let arr = [1,2,3];
arr.__proto__ = oldArray;
arr.unshift(4);
源码分析
// 拿到数组原型拷贝一份
const arrayProto = Array.prototype
// 然后将arrayMethods继承自数组原型
// 这里是面向切片编程思想(AOP)--不破坏封装的前提下,动态的扩展功能
export const arrayMethods = Object.create(arrayProto)
const methodsToPatch = [ '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 ]
methodsToPatch.forEach(function (method) { // 重写原型方法
const original = arrayProto[method] // 调用原数组的方法
def(arrayMethods, method, function mutator (...args) {
// 这里保留原型方法的执行结果
const result = original.apply(this, args)
// 这句话是关键
// this代表的就是数据本身 比如数据是{a:[1,2,3]} 那么我们使用a.push(4) this就是a ob就是a.__ob__ 这个属性就是上段代码增加的 代表的是该数据已经被响应式观察过了指向Observer实例
const ob = this.__ob__
// 这里的标志就是代表数组有新增操作
let inserted
switch (method) {
case 'push':
case 'unshift':
inserted = args
break
case 'splice':
inserted = args.slice(2)
break
}
// 如果有新增的元素 inserted是一个数组 调用Observer实例的observeArray对数组每一项进行观测
if (inserted) ob.observeArray(inserted)
ob.dep.notify() // 当调用数组方法后,手动通知视图更新
return result
})
})
this.observeArray(value) // 进行深度监控
vue3
:改用proxy
,可直接监听对象数组的变化
Vue 单页应用与多页应用的区别
概念:
- SPA单页面应用(SinglePage Web Application),指只有一个主页面的应用,一开始只需要加载一次js、css等相关资源。所有内容都包含在主页面,对每一个功能模块组件化。单页应用跳转,就是切换相关组件,仅仅刷新局部资源。
- MPA多页面应用 (MultiPage Application),指有多个独立页面的应用,每个页面必须重复加载js、css等相关资源。多页应用跳转,需要整页资源刷新。
$nextTick 原理及作用
Vue 的 nextTick 其本质是对 JavaScript 执行原理 EventLoop 的一种应用。
nextTick 的核心是利用了如 Promise 、MutationObserver、setImmediate、setTimeout的原生 JavaScript 方法来模拟对应的微/宏任务的实现,本质是为了利用 JavaScript 的这些异步回调任务队列来实现 Vue 框架中自己的异步回调队列。
nextTick 不仅是 Vue 内部的异步队列的调用方法,同时也允许开发者在实际项目中使用这个方法来满足实际应用中对 DOM 更新数据时机的后续逻辑处理
nextTick 是典型的将底层 JavaScript 执行原理应用到具体案例中的示例,引入异步更新队列机制的原因∶
- 如果是同步更新,则多次对一个或多个属性赋值,会频繁触发 UI/DOM 的渲染,可以减少一些无用渲染
- 同时由于 VirtualDOM 的引入,每一次状态发生变化后,状态变化的信号会发送给组件,组件内部使用 VirtualDOM 进行计算得出需要更新的具体的 DOM 节点,然后对 DOM 进行更新操作,每次更新状态后的渲染过程需要更多的计算,而这种无用功也将浪费更多的性能,所以异步渲染变得更加至关重要
Vue采用了数据驱动视图的思想,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仍然需要操作DOM。有时候,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DOM1的数据发生了变化,而DOM2需要从DOM1中获取数据,那这时就会发现DOM2的视图并没有更新,这时就需要用到了nextTick
了。
由于Vue的DOM操作是异步的,所以,在上面的情况中,就要将DOM2获取数据的操作写在$nextTick
中。
this.$nextTick(() => { // 获取数据的操作...})
所以,在以下情况下,会用到nextTick:
- 在数据变化后执行的某个操作,而这个操作需要使用随数据变化而变化的DOM结构的时候,这个操作就需要方法在
nextTick()
的回调函数中。 - 在vue生命周期中,如果在created()钩子进行DOM操作,也一定要放在
nextTick()
的回调函数中。
因为在created()钩子函数中,页面的DOM还未渲染,这时候也没办法操作DOM,所以,此时如果想要操作DOM,必须将操作的代码放在nextTick()
的回调函数中。
过滤器的作用,如何实现一个过滤器
根据过滤器的名称,过滤器是用来过滤数据的,在Vue中使用filters
来过滤数据,filters
不会修改数据,而是过滤数据,改变用户看到的输出(计算属性 computed
,方法 methods
都是通过修改数据来处理数据格式的输出显示)。
使用场景:
- 需要格式化数据的情况,比如需要处理时间、价格等数据格式的输出 / 显示。
- 比如后端返回一个 年月日的日期字符串,前端需要展示为 多少天前 的数据格式,此时就可以用
fliters
过滤器来处理数据。
过滤器是一个函数,它会把表达式中的值始终当作函数的第一个参数。过滤器用在插值表达式 {{ }}
和 v-bind
表达式 中,然后放在操作符“ |
”后面进行指示。
例如,在显示金额,给商品价格添加单位:
商品价格:{{item.price | filterPrice}}
filters: {
filterPrice (price) {
return price ? ('¥' + price) : '--'
}
}
data为什么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对象
JavaScript中的对象是引用类型的数据,当多个实例引用同一个对象时,只要一个实例对这个对象进行操作,其他实例中的数据也会发生变化。
而在Vue中,更多的是想要复用组件,那就需要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数据,这样组件之间才不会相互干扰。
所以组件的数据不能写成对象的形式,而是要写成函数的形式。数据以函数返回值的形式定义,这样当每次复用组件的时候,就会返回一个新的data,也就是说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私有数据空间,它们各自维护自己的数据,不会干扰其他组件的正常运行。
参考 前端进阶面试题详细解答
Vue中封装的数组方法有哪些,其如何实现页面更新
在Vue中,对响应式处理利用的是Object.defineProperty对数据进行拦截,而这个方法并不能监听到数组内部变化,数组长度变化,数组的截取变化等,所以需要对这些操作进行hack,让Vue能监听到其中的变化。 那Vue是如何实现让这些数组方法实现元素的实时更新的呢,下面是Vue中对这些方法的封装:
// 缓存数组原型
const arrayProto = Array.prototype;
// 实现 arrayMethods.__proto__ === Array.prototype
export const arrayMethods = Object.create(arrayProto);
// 需要进行功能拓展的方法
const methodsToPatch = [
"push",
"pop",
"shift",
"unshift",
"splice",
"sort",
"reverse"
];
/** * Intercept mutating methods and emit events */
methodsToPatch.forEach(function(method) {
// 缓存原生数组方法
const original = arrayProto[method];
def(arrayMethods, method, function mutator(...args) {
// 执行并缓存原生数组功能
const result = original.apply(this, args);
// 响应式处理
const ob = this.__ob__;
let inserted;
switch (method) {
// push、unshift会新增索引,所以要手动observer
case "push":
case "unshift":
inserted = args;
break;
// splice方法,如果传入了第三个参数,也会有索引加入,也要手动observer。
case "splice":
inserted = args.slice(2);
break;
}
//
if (inserted) ob.observeArray(inserted);// 获取插入的值,并设置响应式监听
// notify change
ob.dep.notify();// 通知依赖更新
// 返回原生数组方法的执行结果
return result;
});
});
简单来说就是,重写了数组中的那些原生方法,首先获取到这个数组的__ob__,也就是它的Observer对象,如果有新的值,就调用observeArray继续对新的值观察变化(也就是通过target__proto__ == arrayMethods
来改变了数组实例的型),然后手动调用notify,通知渲染watcher,执行update。
Vue 中 computed 和 watch 有什么区别?
计算属性 computed:
(1)**支持缓存**,只有依赖数据发生变化时,才会重新进行计算函数;
(2)计算属性内**不支持异步操作**;
(3)计算属性的函数中**都有一个 get**(默认具有,获取计算属性)**和 set**(手动添加,设置计算属性)方法;
(4)计算属性是自动监听依赖值的变化,从而动态返回内容。
侦听属性 watch:
(1)**不支持缓存**,只要数据发生变化,就会执行侦听函数;
(2)侦听属性内**支持异步操作**;
(3)侦听属性的值**可以是一个对象,接收 handler 回调,deep,immediate 三个属性**;
(3)监听是一个过程,在监听的值变化时,可以触发一个回调,并**做一些其他事情**。
Vue data 中某一个属性的值发生改变后,视图会立即同步执行重新渲染吗?
不会立即同步执行重新渲染。Vue 实现响应式并不是数据发生变化之后 DOM 立即变化,而是按一定的策略进行 DOM 的更新。Vue 在更新 DOM 时是异步执行的。只要侦听到数据变化, Vue 将开启一个队列,并缓冲在同一事件循环中发生的所有数据变更。
如果同一个watcher被多次触发,只会被推入到队列中一次。这种在缓冲时去除重复数据对于避免不必要的计算和 DOM 操作是非常重要的。然后,在下一个的事件循环tick中,Vue 刷新队列并执行实际(已去重的)工作。
action 与 mutation 的区别
mutation
是同步更新,$watch
严格模式下会报错action
是异步操作,可以获取数据后调用mutation
提交最终数据
assets和static的区别
相同点: assets
和 static
两个都是存放静态资源文件。项目中所需要的资源文件图片,字体图标,样式文件等都可以放在这两个文件下,这是相同点
不相同点:assets
中存放的静态资源文件在项目打包时,也就是运行 npm run build
时会将 assets
中放置的静态资源文件进行打包上传,所谓打包简单点可以理解为压缩体积,代码格式化。而压缩后的静态资源文件最终也都会放置在 static
文件中跟着 index.html
一同上传至服务器。static
中放置的静态资源文件就不会要走打包压缩格式化等流程,而是直接进入打包好的目录,直接上传至服务器。因为避免了压缩直接进行上传,在打包时会提高一定的效率,但是 static
中的资源文件由于没有进行压缩等操作,所以文件的体积也就相对于 assets
中打包后的文件提交较大点。在服务器中就会占据更大的空间。
建议: 将项目中 template
需要的样式文件js文件等都可以放置在 assets
中,走打包这一流程。减少体积。而项目中引入的第三方的资源文件如iconfoont.css
等文件可以放置在 static
中,因为这些引入的第三方文件已经经过处理,不再需要处理,直接上传。
Vue template 到 render 的过程
vue的模版编译过程主要如下:template -> ast -> render函数
vue 在模版编译版本的码中会执行 compileToFunctions 将template转化为render函数:
// 将模板编译为render函数const { render, staticRenderFns } = compileToFunctions(template,options//省略}, this)
CompileToFunctions中的主要逻辑如下∶ (1)调用parse方法将template转化为ast(抽象语法树)
constast = parse(template.trim(), options)
- parse的目标:把tamplate转换为AST树,它是一种用 JavaScript对象的形式来描述整个模板。
- 解析过程:利用正则表达式顺序解析模板,当解析到开始标签、闭合标签、文本的时候都会分别执行对应的 回调函数,来达到构造AST树的目的。
AST元素节点总共三种类型:type为1表示普通元素、2为表达式、3为纯文本
(2)对静态节点做优化
optimize(ast,options)
这个过程主要分析出哪些是静态节点,给其打一个标记,为后续更新渲染可以直接跳过静态节点做优化
深度遍历AST,查看每个子树的节点元素是否为静态节点或者静态节点根。如果为静态节点,他们生成的DOM永远不会改变,这对运行时模板更新起到了极大的优化作用。
(3)生成代码
const code = generate(ast, options)
generate将ast抽象语法树编译成 render字符串并将静态部分放到 staticRenderFns 中,最后通过 new Function(
` render`)
生成render函数。
谈谈对keep-alive的了解
keep-alive 可以实现组件的缓存,当组件切换时不会对当前组件进行卸载。常用的2个属性
include/exclude ,2个生命周期
activated ,
deactivated
Vue 模板编译原理
Vue 的编译过程就是将 template 转化为 render 函数的过程 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是将 模板字符串 转换成 element ASTs(解析器)
第二步是对 AST 进行静态节点标记,主要用来做虚拟DOM的渲染优化(优化器)
第三步是 使用 element ASTs 生成 render 函数代码字符串(代码生成器)
MVVM、MVC、MVP的区别
MVC、MVP 和 MVVM 是三种常见的软件架构设计模式,主要通过分离关注点的方式来组织代码结构,优化开发效率。
在开发单页面应用时,往往一个路由页面对应了一个脚本文件,所有的页面逻辑都在一个脚本文件里。页面的渲染、数据的获取,对用户事件的响应所有的应用逻辑都混合在一起,这样在开发简单项目时,可能看不出什么问题,如果项目变得复杂,那么整个文件就会变得冗长、混乱,这样对项目开发和后期的项目维护是非常不利的。
(1)MVC
MVC 通过分离 Model、View 和 Controller 的方式来组织代码结构。其中 View 负责页面的显示逻辑,Model 负责存储页面的业务数据,以及对相应数据的操作。并且 View 和 Model 应用了观察者模式,当 Model 层发生改变的时候它会通知有关 View 层更新页面。Controller 层是 View 层和 Model 层的纽带,它主要负责用户与应用的响应操作,当用户与页面产生交互的时候,Controller 中的事件触发器就开始工作了,通过调用 Model 层,来完成对 Model 的修改,然后 Model 层再去通知 View 层更新。
(2)MVVM
MVVM 分为 Model、View、ViewModel:
- Model代表数据模型,数据和业务逻辑都在Model层中定义;
- View代表UI视图,负责数据的展示;
- ViewModel负责监听Model中数据的改变并且控制视图的更新,处理用户交互操作;
Model和View并无直接关联,而是通过ViewModel来进行联系的,Model和ViewModel之间有着双向数据绑定的联系。因此当Model中的数据改变时会触发View层的刷新,View中由于用户交互操作而改变的数据也会在Model中同步。
这种模式实现了 Model和View的数据自动同步,因此开发者只需要专注于数据的维护操作即可,而不需要自己操作DOM。
(3)MVP
MVP 模式与 MVC 唯一不同的在于 Presenter 和 Controller。在 MVC 模式中使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当 Model 层数据发生变化的时候,通知 View 层的更新。这样 View 层和 Model 层耦合在一起,当项目逻辑变得复杂的时候,可能会造成代码的混乱,并且可能会对代码的复用性造成一些问题。MVP 的模式通过使用 Presenter 来实现对 View 层和 Model 层的解耦。MVC 中的Controller 只知道 Model 的接口,因此它没有办法控制 View 层的更新,MVP 模式中,View 层的接口暴露给了 Presenter 因此可以在 Presenter 中将 Model 的变化和 View 的变化绑定在一起,以此来实现 View 和 Model 的同步更新。这样就实现了对 View 和 Model 的解耦,Presenter 还包含了其他的响应逻辑。
Vue 修饰符有哪些
事件修饰符
- .stop 阻止事件继续传播
- .prevent 阻止标签默认行为
- .capture 使用事件捕获模式,即元素自身触发的事件先在此处处理,然后才交由内部元素进行处理
- .self 只当在 event.target 是当前元素自身时触发处理函数
- .once 事件将只会触发一次
- .passive 告诉浏览器你不想阻止事件的默认行为
v-model 的修饰符
- .lazy 通过这个修饰符,转变为在 change 事件再同步
- .number 自动将用户的输入值转化为数值类型
- .trim 自动过滤用户输入的首尾空格
键盘事件的修饰符
- .enter
- .tab
- .delete (捕获“删除”和“退格”键)
- .esc
- .space
- .up
- .down
- .left
- .right
系统修饰键
- .ctrl
- .alt
- .shift
- .meta
鼠标按钮修饰符
- .left
- .right
- .middle
对 React 和 Vue 的理解,它们的异同
相似之处:
- 都将注意力集中保持在核心库,而将其他功能如路由和全局状态管理交给相关的库;
- 都有自己的构建工具,能让你得到一个根据最佳实践设置的项目模板;
- 都使用了Virtual DOM(虚拟DOM)提高重绘性能;
- 都有props的概念,允许组件间的数据传递;
- 都鼓励组件化应用,将应用分拆成一个个功能明确的模块,提高复用性。
不同之处 :
1)数据流
Vue默认支持数据双向绑定,而React一直提倡单向数据流
2)虚拟DOM
Vue2.x开始引入"Virtual DOM",消除了和React在这方面的差异,但是在具体的细节还是有各自的特点。
- Vue宣称可以更快地计算出Virtual DOM的差异,这是由于它在渲染过程中,会跟踪每一个组件的依赖关系,不需要重新渲染整个组件树。
- 对于React而言,每当应用的状态被改变时,全部子组件都会重新渲染。当然,这可以通过 PureComponent/shouldComponentUpdate这个生命周期方法来进行控制,但Vue将此视为默认的优化。
3)组件化
React与Vue最大的不同是模板的编写。
- Vue鼓励写近似常规HTML的模板。写起来很接近标准 HTML元素,只是多了一些属性。
- React推荐你所有的模板通用JavaScript的语法扩展——JSX书写。
具体来讲:React中render函数是支持闭包特性的,所以import的组件在render中可以直接调用。但是在Vue中,由于模板中使用的数据都必须挂在 this 上进行一次中转,所以 import 一个组件完了之后,还需要在 components 中再声明下。 4)监听数据变化的实现原理不同
- Vue 通过 getter/setter 以及一些函数的劫持,能精确知道数据变化,不需要特别的优化就能达到很好的性能
- React 默认是通过比较引用的方式进行的,如果不优化(PureComponent/shouldComponentUpdate)可能导致大量不必要的vDOM的重新渲染。这是因为 Vue 使用的是可变数据,而React更强调数据的不可变。
5)高阶组件
react可以通过高阶组件(HOC)来扩展,而Vue需要通过mixins来扩展。
高阶组件就是高阶函数,而React的组件本身就是纯粹的函数,所以高阶函数对React来说易如反掌。相反Vue.js使用HTML模板创建视图组件,这时模板无法有效的编译,因此Vue不能采用HOC来实现。
6)构建工具
两者都有自己的构建工具:
- React ==> Create React APP
- Vue ==> vue-cli
7)跨平台
- React ==> React Native
- Vue ==> Weex
说说Vue的生命周期吧
什么时候被调用?
- beforeCreate :实例初始化之后,数据观测之前调用
- created:实例创建万之后调用。实例完成:数据观测、属性和方法的运算、
watch/event
事件回调。无$el
. - beforeMount:在挂载之前调用,相关
render
函数首次被调用 - mounted:了被新创建的
vm.$el
替换,并挂载到实例上去之后调用改钩子。 - beforeUpdate:数据更新前调用,发生在虚拟DOM重新渲染和打补丁,在这之后会调用改钩子。
- updated:由于数据更改导致的虚拟DOM重新渲染和打补丁,在这之后会调用改钩子。
- beforeDestroy:实例销毁前调用,实例仍然可用。
- destroyed:实例销毁之后调用,调用后,Vue实例指示的所有东西都会解绑,所有事件监听器和所有子实例都会被移除
每个生命周期内部可以做什么?
- created:实例已经创建完成,因为他是最早触发的,所以可以进行一些数据、资源的请求。
- mounted:实例已经挂载完成,可以进行一些DOM操作。
- beforeUpdate:可以在这个钩子中进一步的更改状态,不会触发重渲染。
- updated:可以执行依赖于DOM的操作,但是要避免更改状态,可能会导致更新无线循环。
- destroyed:可以执行一些优化操作,清空计时器,解除绑定事件。
ajax放在哪个生命周期?:一般放在 mounted
中,保证逻辑统一性,因为生命周期是同步执行的, ajax
是异步执行的。单数服务端渲染 ssr
同一放在 created
中,因为服务端渲染不支持 mounted
方法。 什么时候使用beforeDestroy?:当前页面使用 $on
,需要解绑事件。清楚定时器。解除事件绑定, scroll mousemove
。
子组件可以直接改变父组件的数据吗?
子组件不可以直接改变父组件的数据。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维护父子组件的单向数据流。每次父级组件发生更新时,子组件中所有的 prop 都将会刷新为最新的值。如果这样做了,Vue 会在浏览器的控制台中发出警告。
Vue提倡单向数据流,即父级 props 的更新会流向子组件,但是反过来则不行。这是为了防止意外的改变父组件状态,使得应用的数据流变得难以理解,导致数据流混乱。如果破坏了单向数据流,当应用复杂时,debug 的成本会非常高。
只能通过 $emit
派发一个自定义事件,父组件接收到后,由父组件修改。
虚拟DOM的优劣如何?
优点:
- 保证性能下限: 虚拟DOM可以经过diff找出最小差异,然后批量进行patch,这种操作虽然比不上手动优化,但是比起粗暴的DOM操作性能要好很多,因此虚拟DOM可以保证性能下限
- 无需手动操作DOM: 虚拟DOM的diff和patch都是在一次更新中自动进行的,我们无需手动操作DOM,极大提高开发效率
- 跨平台: 虚拟DOM本质上是JavaScript对象,而DOM与平台强相关,相比之下虚拟DOM可以进行更方便地跨平台操作,例如服务器渲染、移动端开发等等
缺点:
- 无法进行极致优化: 在一些性能要求极高的应用中虚拟DOM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极致优化,比如VScode采用直接手动操作DOM的方式进行极端的性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