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通信
1.props和$emit
2.中央事件总线 EventBus(基本不用)
3.vuex(官方推荐状态管理器)
4.$parent和$children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办法,但基本不常用,或者用起来太复杂来。 介绍来通信的方式,还可以扩展说一下使用
场景,如何使用,注意事项之类的。
代码输出结果
function Dog() {
this.name = 'puppy'
}
Dog.prototype.bark = () => {
console.log('woof!woof!')
}
const dog = new Dog()
console.log(Dog.prototype.constructor === Dog && dog.constructor === Dog && dog instanceof Dog)
输出结果:true
解析: 因为constructor是prototype上的属性,所以dog.constructor实际上就是指向Dog.prototype.constructor;constructor属性指向构造函数。instanceof而实际检测的是类型是否在实例的原型链上。
constructor是prototype上的属性,这一点很容易被忽略掉。constructor和instanceof 的作用是不同的,感性地来说,constructor的限制比较严格,它只能严格对比对象的构造函数是不是指定的值;而instanceof比较松散,只要检测的类型在原型链上,就会返回true。
对闭包的理解
闭包是指有权访问另一个函数作用域中变量的函数,创建闭包的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一个函数内创建另一个函数,创建的函数可以访问到当前函数的局部变量。
闭包有两个常用的用途;
- 闭包的第一个用途是使我们在函数外部能够访问到函数内部的变量。通过使用闭包,可以通过在外部调用闭包函数,从而在外部访问到函数内部的变量,可以使用这种方法来创建私有变量。
- 闭包的另一个用途是使已经运行结束的函数上下文中的变量对象继续留在内存中,因为闭包函数保留了这个变量对象的引用,所以这个变量对象不会被回收。
比如,函数 A 内部有一个函数 B,函数 B 可以访问到函数 A 中的变量,那么函数 B 就是闭包。
function A() {
let a = 1
window.B = function () {
console.log(a)
}
}
A()
B() // 1
在 JS 中,闭包存在的意义就是让我们可以间接访问函数内部的变量。经典面试题:循环中使用闭包解决 var 定义函数的问题
for (var i = 1; i <= 5; i++) {
setTimeout(function timer() {
console.log(i)
}, i * 1000)
}
首先因为 setTimeout
是个异步函数,所以会先把循环全部执行完毕,这时候 i
就是 6 了,所以会输出一堆 6。解决办法有三种:
- 第一种是使用闭包的方式
for (var i = 1; i <= 5; i++) { ;(function(j) { setTimeout(function timer() { console.log(j) }, j * 1000) })(i)}
在上述代码中,首先使用了立即执行函数将 i
传入函数内部,这个时候值就被固定在了参数 j
上面不会改变,当下次执行 timer
这个闭包的时候,就可以使用外部函数的变量 j
,从而达到目的。
- 第二种就是使用
setTimeout
的第三个参数,这个参数会被当成timer
函数的参数传入。
for (var i = 1; i <= 5; i++) {
setTimeout(
function timer(j) {
console.log(j)
},
i * 1000,
i
)
}
- 第三种就是使用
let
定义i
了来解决问题了,这个也是最为推荐的方式
for (let i = 1; i <= 5; i++) {
setTimeout(function timer() {
console.log(i)
}, i * 1000)
}
代码输出结果
const promise1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setTimeout(() => {
resolve('success')
}, 1000)
})
const promise2 = promise1.then(() => {
throw new Error('error!!!')
})
console.log('promise1', promise1)
console.log('promise2', promise2)
setTimeout(() => {
console.log('promise1', promise1)
console.log('promise2', promise2)
}, 2000)
输出结果如下:
promise1 Promise {}
promise2 Promise {}
Uncaught (in promise) Error: error!!!
promise1 Promise {: "success"}
promise2 Promise {: Error: error!!}
如何提⾼webpack的构建速度?
- 多⼊⼝情况下,使⽤ CommonsChunkPlugin 来提取公共代码
- 通过 externals 配置来提取常⽤库
- 利⽤ DllPlugin 和 DllReferencePlugin 预编译资源模块 通过 DllPlugin 来对那些我们引⽤但是绝对不会修改的npm包来进⾏预编译,再通过 DllReferencePlugin 将预编译的模块加载进来。
- 使⽤ Happypack 实现多线程加速编译
- 使⽤ webpack-uglify-parallel 来提升 uglifyPlugin 的压缩速度。 原理上 webpack-uglify-parallel 采⽤了多核并⾏压缩来提升压缩速度
- 使⽤ Tree-shaking 和 Scope Hoisting 来剔除多余代码
代码输出结果
function foo() {
console.log( this.a );
}
function doFoo() {
foo();
}
var obj = {
a: 1,
doFoo: doFoo
};
var a = 2;
obj.doFoo()
输出结果:2
在Javascript中,this指向函数执行时的当前对象。在执行foo的时候,执行环境就是doFoo函数,执行环境为全局。所以,foo中的this是指向window的,所以会打印出2。
new 一个构造函数,如果函数返回 return {}
、 return null
, return 1
, return true
会发生什么情况?
如果函数返回一个对象,那么new 这个函数调用返回这个函数的返回对象,否则返回 new 创建的新对象
说一下怎么取出数组最多的一项?
// 我这里只是一个示例
const d = {};
let ary = ['赵', '钱', '孙', '孙', '李', '周', '李', '周', '周', '李'];
ary.forEach(k => !d[k] ? d[k] = 1 : d[k]++);
const result = Object.keys(d).sort((a, b) => d[b] - d[a]).filter((k, i, l) => d[k] === d[l[0]]);
console.log(result)
详细说明 Event loop
众所周知 JS 是门非阻塞单线程语言,因为在最初 JS 就是为了和浏览器交互而诞生的。如果 JS 是门多线程的语言话,我们在多个线程中处理 DOM 就可能会发生问题(一个线程中新加节点,另一个线程中删除节点),当然可以引入读写锁解决这个问题。
JS 在执行的过程中会产生执行环境,这些执行环境会被顺序的加入到执行栈中。如果遇到异步的代码,会被挂起并加入到 Task(有多种 task) 队列中。一旦执行栈为空,Event Loop 就会从 Task 队列中拿出需要执行的代码并放入执行栈中执行,所以本质上来说 JS 中的异步还是同步行为。
console.log('script start');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setTimeout');
}, 0);
console.log('script end');
以上代码虽然 setTimeout
延时为 0,其实还是异步。这是因为 HTML5 标准规定这个函数第二个参数不得小于 4 毫秒,不足会自动增加。所以 setTimeout
还是会在 script end
之后打印。
不同的任务源会被分配到不同的 Task 队列中,任务源可以分为 微任务(microtask) 和 宏任务(macrotask)。在 ES6 规范中,microtask 称为 jobs
,macrotask 称为 task
。
console.log('script start');
setTimeout(function() {
console.log('setTimeout');
}, 0);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Promise')
resolve()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1');
}).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2');
});
console.log('script end');
// script start => Promise => script end => promise1 => promise2 => setTimeout
以上代码虽然 setTimeout
写在 Promise
之前,但是因为 Promise
属于微任务而 setTimeout
属于宏任务,所以会有以上的打印。
微任务包括 process.nextTick
,promise
,Object.observe
,MutationObserver
宏任务包括 script
, setTimeout
,setInterval
,setImmediate
,I/O
,UI rendering
很多人有个误区,认为微任务快于宏任务,其实是错误的。因为宏任务中包括了 script
,浏览器会先执行一个宏任务,接下来有异步代码的话就先执行微任务。
所以正确的一次 Event loop 顺序是这样的
- 执行同步代码,这属于宏任务
- 执行栈为空,查询是否有微任务需要执行
- 执行所有微任务
- 必要的话渲染 UI
- 然后开始下一轮 Event loop,执行宏任务中的异步代码
通过上述的 Event loop 顺序可知,如果宏任务中的异步代码有大量的计算并且需要操作 DOM 的话,为了更快的 界面响应,我们可以把操作 DOM 放入微任务中。
Node 中的 Event loop
Node 中的 Event loop 和浏览器中的不相同。
Node 的 Event loop 分为6个阶段,它们会按照顺序反复运行
┌───────────────────────┐
┌─>│ timers │
│ └──────────┬────────────┘
│ ┌──────────┴────────────┐
│ │ I/O callbacks │
│ └──────────┬────────────┘
│ ┌──────────┴────────────┐
│ │ idle, prepare │
│ └──────────┬────────────┘ ┌───────────────┐
│ ┌──────────┴────────────┐ │ incoming: │
│ │ poll │<──connections─── │
│ └──────────┬────────────┘ │ data, etc. │
│ ┌──────────┴────────────┐ └───────────────┘
│ │ check │
│ └──────────┬────────────┘
│ ┌──────────┴────────────┐
└──┤ close callbacks │
└───────────────────────┘
timer
timers 阶段会执行 setTimeout
和 setInterval
一个 timer
指定的时间并不是准确时间,而是在达到这个时间后尽快执行回调,可能会因为系统正在执行别的事务而延迟。
下限的时间有一个范围:[1, 2147483647]
,如果设定的时间不在这个范围,将被设置为1。
I/O
I/O 阶段会执行除了 close 事件,定时器和 setImmediate
的回调
idle, prepare
idle, prepare 阶段内部实现
poll
poll 阶段很重要,这一阶段中,系统会做两件事情
- 执行到点的定时器
- 执行 poll 队列中的事件
并且当 poll 中没有定时器的情况下,会发现以下两件事情
- 如果 poll 队列不为空,会遍历回调队列并同步执行,直到队列为空或者系统限制
如果 poll 队列为空,会有两件事发生
- 如果有
setImmediate
需要执行,poll 阶段会停止并且进入到 check 阶段执行setImmediate
- 如果没有
setImmediate
需要执行,会等待回调被加入到队列中并立即执行回调
- 如果有
如果有别的定时器需要被执行,会回到 timer 阶段执行回调。
check
check 阶段执行 setImmediate
close callbacks
close callbacks 阶段执行 close 事件
并且在 Node 中,有些情况下的定时器执行顺序是随机的
setTimeout(() => {
console.log('setTimeout');
}, 0);
setImmediate(() => {
console.log('setImmediate');
})
// 这里可能会输出 setTimeout,setImmediate
// 可能也会相反的输出,这取决于性能
// 因为可能进入 event loop 用了不到 1 毫秒,这时候会执行 setImmediate
// 否则会执行 setTimeout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执行顺序是相同的
var fs = require('fs')
fs.readFile(__filename, () => {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out');
}, 0);
setImmediate(() => {
console.log('immediate');
});
});
// 因为 readFile 的回调在 poll 中执行
// 发现有 setImmediate ,所以会立即跳到 check 阶段执行回调
// 再去 timer 阶段执行 setTimeout
// 所以以上输出一定是 setImmediate,setTimeout
上面介绍的都是 macrotask 的执行情况,microtask 会在以上每个阶段完成后立即执行。
setTimeout(()=>{
console.log('timer1')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1')
})
}, 0)
setTimeout(()=>{
console.log('timer2')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2')
})
}, 0)
// 以上代码在浏览器和 node 中打印情况是不同的
// 浏览器中打印 timer1, promise1, timer2, promise2
// node 中打印 timer1, timer2, promise1, promise2
Node 中的 process.nextTick
会先于其他 microtask 执行。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1");
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 {
console.log("promise1");
});
}, 0);
process.nextTick(() => {
console.log("nextTick");
});
// nextTick, timer1, promise1
为什么 0.1 + 0.2 != 0.3,请详述理由
因为 JS 采用 IEEE 754 双精度版本(64位),并且只要采用 IEEE 754 的语言都有该问题。
我们都知道计算机表示十进制是采用二进制表示的,所以 0.1
在二进制表示为
// (0011) 表示循环
0.1 = 2^-4 * 1.10011(0011)
那么如何得到这个二进制的呢,我们可以来演算下
小数算二进制和整数不同。乘法计算时,只计算小数位,整数位用作每一位的二进制,并且得到的第一位为最高位。所以我们得出 0.1 = 2^-4 * 1.10011(0011)
,那么 0.2
的演算也基本如上所示,只需要去掉第一步乘法,所以得出 0.2 = 2^-3 * 1.10011(0011)
。
回来继续说 IEEE 754 双精度。六十四位中符号位占一位,整数位占十一位,其余五十二位都为小数位。因为 0.1
和 0.2
都是无限循环的二进制了,所以在小数位末尾处需要判断是否进位(就和十进制的四舍五入一样)。
所以 2^-4 * 1.10011...001
进位后就变成了 2^-4 * 1.10011(0011 * 12次)010
。那么把这两个二进制加起来会得出 2^-2 * 1.0011(0011 * 11次)0100
, 这个值算成十进制就是 0.30000000000000004
下面说一下原生解决办法,如下代码所示
parseFloat((0.1 + 0.2).toFixed(10))
代码输出结果
const async1 = async () => {
console.log('async1');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1')
}, 2000)
await new Promise(resolve => {
console.log('promise1')
})
console.log('async1 end')
return 'async1 success'
}
console.log('script start');
async1().then(res => console.log(res));
console.log('script end');
Promise.resolve(1)
.then(2)
.then(Promise.resolve(3))
.catch(4)
.then(res => console.log(res))
setTimeout(() => {
console.log('timer2')
}, 1000)
输出结果如下:
script start
async1
promise1
script end
1
timer2
timer1
代码的执行过程如下:
- 首先执行同步带吗,打印出script start;
- 遇到定时器timer1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
- 之后是执行Promise,打印出promise1,由于Promise没有返回值,所以后面的代码不会执行;
- 然后执行同步代码,打印出script end;
- 继续执行下面的Promise,.then和.catch期望参数是一个函数,这里传入的是一个数字,因此就会发生值渗透,将resolve(1)的值传到最后一个then,直接打印出1;
- 遇到第二个定时器,将其加入到微任务队列,执行微任务队列,按顺序依次执行两个定时器,但是由于定时器时间的原因,会在两秒后先打印出timer2,在四秒后打印出timer1。
代码输出结果
const first = ()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3);
let p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console.log(7);
setTimeout(() => {
console.log(5);
resolve(6);
console.log(p)
}, 0)
resolve(1);
});
resolve(2);
p.then((arg) => {
console.log(arg);
});
}));
first().then((arg) => {
console.log(arg);
});
console.log(4);
输出结果如下:
3
7
4
1
2
5
Promise{: 1}
代码的执行过程如下:
- 首先会进入Promise,打印出3,之后进入下面的Promise,打印出7;
- 遇到了定时器,将其加入宏任务队列;
- 执行Promise p中的resolve,状态变为resolved,返回值为1;
- 执行Promise first中的resolve,状态变为resolved,返回值为2;
- 遇到p.then,将其加入微任务队列,遇到first().then,将其加入任务队列;
- 执行外面的代码,打印出4;
- 这样第一轮宏任务就执行完了,开始执行微任务队列中的任务,先后打印出1和2;
- 这样微任务就执行完了,开始执行下一轮宏任务,宏任务队列中有一个定时器,执行它,打印出5,由于执行已经变为resolved状态,所以
resolve(6)
不会再执行; - 最后
console.log(p)
打印出Promise{
;: 1}
Vue的生命周期是什么 每个钩子里面具体做了什么事情
Vue 实例有⼀个完整的⽣命周期,也就是从开始创建、初始化数据、编译模版、挂载Dom -> 渲染、更新 -> 渲染、卸载 等⼀系列过程,称这是Vue的⽣命周期。
1、beforeCreate(创建前) :数据观测和初始化事件还未开始,此时 data 的响应式追踪、event/watcher 都还没有被设置,也就是说不能访问到data、computed、watch、methods上的方法和数据。
2、created(创建后) :实例创建完成,实例上配置的 options 包括 data、computed、watch、methods 等都配置完成,但是此时渲染得节点还未挂载到 DOM,所以不能访问到 `$el` 属性。
3、beforeMount(挂载前) :在挂载开始之前被调用,相关的render函数首次被调用。实例已完成以下的配置:编译模板,把data里面的数据和模板生成html。此时还没有挂载html到页面上。
4、mounted(挂载后) :在el被新创建的 vm.$el 替换,并挂载到实例上去之后调用。实例已完成以下的配置:用上面编译好的html内容替换el属性指向的DOM对象。完成模板中的html渲染到html 页面中。此过程中进行ajax交互。
5、beforeUpdate(更新前) :响应式数据更新时调用,此时虽然响应式数据更新了,但是对应的真实 DOM 还没有被渲染。
6、updated(更新后):在由于数据更改导致的虚拟DOM重新渲染和打补丁之后调用。此时 DOM 已经根据响应式数据的变化更新了。调用时,组件 DOM已经更新,所以可以执行依赖于DOM的操作。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避免在此期间更改状态,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更新无限循环。该钩子在服务器端渲染期间不被调用。
7、beforeDestroy(销毁前) :实例销毁之前调用。这一步,实例仍然完全可用,`this` 仍能获取到实例。
8、destroyed(销毁后) :实例销毁后调用,调用后,Vue 实例指示的所有东西都会解绑定,所有的事件监听器会被移除,所有的子实例也会被销毁。该钩子在服务端渲染期间不被调用。
另外还有 `keep-alive` 独有的生命周期,分别为 `activated` 和 `deactivated` 。用 `keep-alive` 包裹的组件在切换时不会进行销毁,而是缓存到内存中并执行 `deactivated` 钩子函数,命中缓存渲染后会执行 `activated` 钩子函数。
代码输出结果
function runAsync (x) {
const p = new Promise(r => setTimeout(() => r(x, console.log(x)), 1000))
return p
}
Promise.race([runAsync(1), runAsync(2), runAsync(3)])
.then(res => console.log('result: ', res))
.catch(err => console.log(err))
输出结果如下:
1
'result: ' 1
2
3
then只会捕获第一个成功的方法,其他的函数虽然还会继续执行,但是不是被then捕获了。
常见的图片格式及使用场景
(1)BMP,是无损的、既支持索引色也支持直接色的点阵图。这种图片格式几乎没有对数据进行压缩,所以BMP格式的图片通常是较大的文件。
(2)GIF是无损的、采用索引色的点阵图。采用LZW压缩算法进行编码。文件小,是GIF格式的优点,同时,GIF格式还具有支持动画以及透明的优点。但是GIF格式仅支持8bit的索引色,所以GIF格式适用于对色彩要求不高同时需要文件体积较小的场景。
(3)JPEG是有损的、采用直接色的点阵图。JPEG的图片的优点是采用了直接色,得益于更丰富的色彩,JPEG非常适合用来存储照片,与GIF相比,JPEG不适合用来存储企业Logo、线框类的图。因为有损压缩会导致图片模糊,而直接色的选用,又会导致图片文件较GIF更大。
(4)PNG-8是无损的、使用索引色的点阵图。PNG是一种比较新的图片格式,PNG-8是非常好的GIF格式替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尽可能的使用PNG-8而不是GIF,因为在相同的图片效果下,PNG-8具有更小的文件体积。除此之外,PNG-8还支持透明度的调节,而GIF并不支持。除非需要动画的支持,否则没有理由使用GIF而不是PNG-8。
(5)PNG-24是无损的、使用直接色的点阵图。PNG-24的优点在于它压缩了图片的数据,使得同样效果的图片,PNG-24格式的文件大小要比BMP小得多。当然,PNG24的图片还是要比JPEG、GIF、PNG-8大得多。
(6)SVG是无损的矢量图。SVG是矢量图意味着SVG图片由直线和曲线以及绘制它们的方法组成。当放大SVG图片时,看到的还是线和曲线,而不会出现像素点。这意味着SVG图片在放大时,不会失真,所以它非常适合用来绘制Logo、Icon等。
(7)WebP是谷歌开发的一种新图片格式,WebP是同时支持有损和无损压缩的、使用直接色的点阵图。从名字就可以看出来它是为Web而生的,什么叫为Web而生呢?就是说相同质量的图片,WebP具有更小的文件体积。现在网站上充满了大量的图片,如果能够降低每一个图片的文件大小,那么将大大减少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进而降低访问延迟,提升访问体验。目前只有Chrome浏览器和Opera浏览器支持WebP格式,兼容性不太好。
- 在无损压缩的情况下,相同质量的WebP图片,文件大小要比PNG小26%;
- 在有损压缩的情况下,具有相同图片精度的WebP图片,文件大小要比JPEG小25%~34%;
- WebP图片格式支持图片透明度,一个无损压缩的WebP图片,如果要支持透明度只需要22%的格外文件大小。
首屏和白屏时间如何计算
首屏时间的计算,可以由 Native WebView 提供的类似 onload 的方法实现,在 ios 下对应的是 webViewDidFinishLoad,在 android 下对应的是onPageFinished事件。
白屏的定义有多种。可以认为“没有任何内容”是白屏,可以认为“网络或服务异常”是白屏,可以认为“数据加载中”是白屏,可以认为“图片加载不出来”是白屏。场景不同,白屏的计算方式就不相同。
方法1:当页面的元素数小于x时,则认为页面白屏。比如“没有任何内容”,可以获取页面的DOM节点数,判断DOM节点数少于某个阈值X,则认为白屏。 方法2:当页面出现业务定义的错误码时,则认为是白屏。比如“网络或服务异常”。 方法3:当页面出现业务定义的特征值时,则认为是白屏。比如“数据加载中”。
代码输出问题
function Parent() {
this.a = 1;
this.b = [1, 2, this.a];
this.c = { demo: 5 };
this.show = function () {
console.log(this.a , this.b , this.c.demo );
}
}
function Child() {
this.a = 2;
this.change = function () {
this.b.push(this.a);
this.a = this.b.length;
this.c.demo = this.a++;
}
}
Child.prototype = new Parent();
var parent = new Parent();
var child1 = new Child();
var child2 = new Child();
child1.a = 11;
child2.a = 12;
parent.show();
child1.show();
child2.show();
child1.change();
child2.change();
parent.show();
child1.show();
child2.show();
输出结果:
parent.show(); // 1 [1,2,1] 5
child1.show(); // 11 [1,2,1] 5
child2.show(); // 12 [1,2,1] 5
parent.show(); // 1 [1,2,1] 5
child1.show(); // 5 [1,2,1,11,12] 5
child2.show(); // 6 [1,2,1,11,12] 5
这道题目值得神帝,他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例如this的指向、原型、原型链、类的继承、数据类型等。
解析:
- parent.show(),可以直接获得所需的值,没啥好说的;
- child1.show(),
Child
的构造函数原本是指向Child
的,题目显式将Child
类的原型对象指向了Parent
类的一个实例,需要注意Child.prototype
指向的是Parent
的实例parent
,而不是指向Parent
这个类。 - child2.show(),这个也没啥好说的;
- parent.show(),
parent
是一个Parent
类的实例,Child.prorotype
指向的是Parent
类的另一个实例,两者在堆内存中互不影响,所以上述操作不影响parent
实例,所以输出结果不变; - child1.show(),
child1
执行了change()
方法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 this.b.push(this.a),由于this的动态指向特性,this.b会指向
Child.prototype
上的b数组,this.a会指向child1
的a属性,所以Child.prototype.b
变成了[1,2,1,11]; - this.a = this.b.length,这条语句中
this.a
和this.b
的指向与上一句一致,故结果为child1.a
变为4; - this.c.demo = this.a++,由于
child1
自身属性并没有c这个属性,所以此处的this.c
会指向Child.prototype.c
,this.a
值为4,为原始类型,故赋值操作时会直接赋值,Child.prototype.c.demo
的结果为4,而this.a
随后自增为5(4 + 1 = 5)。 child2
执行了change()
方法, 而child2
和child1
均是Child
类的实例,所以他们的原型链指向同一个原型对象Child.prototype
,也就是同一个parent
实例,所以child2.change()
中所有影响到原型对象的语句都会影响child1
的最终输出结果。- this.b.push(this.a),由于this的动态指向特性,this.b会指向
Child.prototype
上的b数组,this.a会指向child2
的a属性,所以Child.prototype.b
变成了[1,2,1,11,12]; - this.a = this.b.length,这条语句中
this.a
和this.b
的指向与上一句一致,故结果为child2.a
变为5; - this.c.demo = this.a++,由于
child2
自身属性并没有c这个属性,所以此处的this.c
会指向Child.prototype.c
,故执行结果为Child.prototype.c.demo
的值变为child2.a
的值5,而child2.a
最终自增为6(5 + 1 = 6)。
动态规划求解硬币找零问题
题目描述:给定不同面额的硬币 coins 和一个总金额 amount。编写一个函数来计算可以凑成总金额所需的最少的硬币个数。如果没有任何一种硬币组合能组成总金额,返回 -1
示例1:
输入: coins = [1, 2, 5], amount = 11
输出: 3
解释: 11 = 5 + 5 + 1
示例2:
输入: coins = [2], amount = 3
输出: -1
实现代码如下:
const coinChange = function (coins, amount) {
// 用于保存每个目标总额对应的最小硬币个数
const f = [];
// 提前定义已知情况
f[0] = 0;
// 遍历 [1, amount] 这个区间的硬币总额
for (let i = 1; i <= amount; i++) {
// 求的是最小值,因此我们预设为无穷大,确保它一定会被更小的数更新
f[i] = Infinity;
// 循环遍历每个可用硬币的面额
for (let j = 0; j < coins.length; j++) {
// 若硬币面额小于目标总额,则问题成立
if (i - coins[j] >= 0) {
// 状态转移方程
f[i] = Math.min(f[i], f[i - coins[j]] + 1);
}
}
}
// 若目标总额对应的解为无穷大,则意味着没有一个符合条件的硬币总数来更新它,本题无解,返回-1
if (f[amount] === Infinity) {
return -1;
}
// 若有解,直接返回解的内容
return f[amount];
};
数字证书是什么?
现在的方法也不一定是安全的,因为没有办法确定得到的公钥就一定是安全的公钥。可能存在一个中间人,截取了对方发给我们的公钥,然后将他自己的公钥发送给我们,当我们使用他的公钥加密后发送的信息,就可以被他用自己的私钥解密。然后他伪装成我们以同样的方法向对方发送信息,这样我们的信息就被窃取了,然而自己还不知道。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使用数字证书。
首先使用一种 Hash 算法来对公钥和其他信息进行加密,生成一个信息摘要,然后让有公信力的认证中心(简称 CA )用它的私钥对消息摘要加密,形成签名。最后将原始的信息和签名合在一起,称为数字证书。当接收方收到数字证书的时候,先根据原始信息使用同样的 Hash 算法生成一个摘要,然后使用公证处的公钥来对数字证书中的摘要进行解密,最后将解密的摘要和生成的摘要进行对比,就能发现得到的信息是否被更改了。
这个方法最要的是认证中心的可靠性,一般浏览器里会内置一些顶层的认证中心的证书,相当于我们自动信任了他们,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数据的安全。
代码输出结果
// a
function Foo () {
getName = function () {
console.log(1);
}
return this;
}
// b
Foo.getName = function () {
console.log(2);
}
// c
Foo.prototype.getName = function () {
console.log(3);
}
// d
var getName = function () {
console.log(4);
}
// e
function getName () {
console.log(5);
}
Foo.getName(); // 2
getName(); // 4
Foo().getName(); // 1
getName(); // 1
new Foo.getName(); // 2
new Foo().getName(); // 3
new new Foo().getName(); // 3
输出结果:2 4 1 1 2 3 3
解析:
- Foo.getName(), Foo为一个函数对象,对象都可以有属性,b 处定义Foo的getName属性为函数,输出2;
- getName(), 这里看d、e处,d为函数表达式,e为函数声明,两者区别在于变量提升,函数声明的 5 会被后边函数表达式的 4 覆盖;
- Foo().getName(), 这里要看a处,在Foo内部将全局的getName重新赋值为 console.log(1) 的函数,执行Foo()返回 this,这个this指向window,Foo().getName() 即为window.getName(),输出 1;
- getName(), 上面3中,全局的getName已经被重新赋值,所以这里依然输出 1;
- new Foo.getName(), 这里等价于 new (Foo.getName()),先执行 Foo.getName(),输出 2,然后new一个实例;
- new Foo().getName(), 这 里等价于 (new Foo()).getName(), 先new一个Foo的实例,再执行这个实例的getName方法,但是这个实例本身没有这个方法,所以去原型链__protot__上边找,实例.protot === Foo.prototype,所以输出 3;
- new new Foo().getName(), 这里等价于new (new Foo().getName()),如上述6,先输出 3,然后new 一个 new Foo().getName() 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