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圈子里有一句话很流行:测试这个职位什么都要懂,但什么都不用懂多深。 我觉得这句话害了不少人,什么都懂点又什么都懂的不深,那只能是上面说的业余选手了, 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谁也不会把核心的东西交给一个略有涉猎的人手上。
面试官当久了都有一种惯性,一看到简历上写着什么都会的人就想fail掉他。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候选人几乎确实样样都懂,但每样只懂皮毛,没亮点,我们不放心把任何事情交给他。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顾的了这头,就得放下那头。
我是毕业很久之后才明白的这个道理。以前凡是跟测试沾边的都研究。最后我发现哪头都没顾上,面试的时候忽悠门外汉一套一套的,一碰上专业的就露馅了。 也有人跟我说身为一个高级工程师,你就得什么都会,什么都精。
这更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如此小看一门技术是可笑的,任何一个领域的掌握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总结,踩过无数前人挖的坑埋的雷,学习涉及到的衍生到的相关知识才能说有所成就。
努力成为最强的那个人
实力不是打了鸡血发奋图强一番就能取得的。 业余选手拼了老命也不可能战胜专业运动员,即便业余选手比专业运动员更努力也不行。
业余选手没有专业的教练,称职的陪练,合理的饮食,丰富的大赛经验。 不说别的,一个没有任何专业大赛经验的雏儿上了擂台能在经验丰富的赛场老流氓面前走几招?业余选手缺少了太多太多的资源–只有专业运动员才能获得的资源。
所以我们要努力的获取这些资源让我们变的更专业,那对我们来说这些资源都是什么?
领导肯让你去调研技术的时间,供你实战的业务场景,领域专家同事的帮助,解决成堆问题增长的经验值等等。 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尽快的成为当前团队实力最强的那个人,老外管这种人叫key person。
因为你最强最靠谱,所以碰到什么问题都会让你解决,有什么重要的项目都会提供给你最好的资源去做。然后你变得更强,有机会获取更多的资源去做更重要的事–良性循环。
如果你问精通一个领域有多难?
以docker的学习路线为例
第一阶段:学习原生docker的命令,dockerfile,docker-compose,可以应付简单的日常需求。
第二阶段:更深入的使用docker,知道docker的所有网络模型及其使用场景。知道如何正确的设置docker的启动参数,知道如何分配ip池,dns,网关。懂得使用路由方法改造docker的网络模式。懂得哪个storage driver适合自己。懂得一些简单的traboule shooting方法。能够将各种资源容器化(编译容器,部署容器,测试执行机容器,基础服务容器等等)
第三阶段:懂得使用mesos,k8s和swarm其中的一个来搭建并维护私有云环境,对编排工具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搭建各种产品需要的容器服务(监控,overlay网络,ingress网络,DNS,NFS,镜像仓库等等)。能够调用编排工具暴露的REST API 做2次封装以符合开发测试的需求。
第四阶段: 懂得docker更深入的原理(虚拟网卡设备对,名称空间,linux桥接设备,iptables,overlay网络原理等)。熟知linux系统与网络。越懂linux,越能解决时不时出现的问题。这一阶段不是在学docker,而是学习网络,学习操作系统。扎实的功底能够让你找到各种方便的解决方案。
第五阶段: 对docker和编排工具有极其深入的了解,熟知linux底层知识。能编写容器网络插件,能对社区做出代码贡献。
你看要把docker玩精了要学多少东西, 所以每当有人夸我docker用的好,我都特心虚。有人跟我争论过玩docker不需要懂什么底层原理,能用能满足开发测试的需要就行了。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这是没错的,开车的人不一定要知道怎么修车,因为我们有4s店呢。只是在我们的这个行当里,并没有4s店。
出了问题要自己扛着,不能事事都依赖运维,毕竟QA不是开发的保姆,运维也不是QA的保姆不是么。
下面是我整理的2023年最全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学习知识架构体系图 |
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撑起一片天。
趁年华还在,趁笑靥仍美,趁阳光还明媚闪耀,结束每一个一成不变的日子,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拥有更好的生活。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会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会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会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