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齐风·还》赏析:惺惺相惜

【原文】

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

【注释】

①还(xuán):轻捷貌。

②峱(náo):齐国山名,在今山东淄博东。

③从:逐。肩:借为"豜(jiān)",大兽。《毛传》:"兽三岁为肩,四岁为特。"

④揖:作揖,古礼节。儇(xuān):轻快便捷。

⑤茂:美,指善猎。

⑥牡:公兽。

⑦昌:指强有力。

⑧臧(zāng):善,好。

【白话译文】

对面这位大哥身手真敏捷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凹。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小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利落啊!

对面这位大哥打猎真高手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道。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头公野兽,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本领高!

对面这位大哥体魄好健壮啊!我进山打猎和他相逢在山南。并肩协力追捕到两匹狡猾狼,他连连打拱作揖夸我技艺好!

网络图片,侵删,谢谢了~

【我的赏析】

1、这首诗的主旨,有说是讽刺齐哀公迷恋打猎,致使齐国好猎成风,荒废朝政。朱熹虽然认为此诗"以便捷轻利相称誉",但又有刺"其俗之不美"的看法。现代学者一般将此诗单纯理解为猎人之间的互相赞美,本文就从这个角度加以赏析。

2、这首诗在《诗经》中堪称佳作。全诗三章,每章四句,第一句四言,第二句七言,后两句六言,都用"兮"字结尾,读起来爽利敏捷、朗朗上口,恰好与猎人矫健的身手相呼应。

三章叠唱,意思都差不多。每章只更换了四个字。但是这个很重要,起到了递进和文义互促的作用:第一章互相称赞动作敏捷,第二章互相颂扬善于打猎,第三章则互相夸赞体魄健壮。

全诗全用“赋”,以猎人自叙的口吻,描写了两位猎人在山间打猎,不期而遇,共同完成了一次成功的打猎。于是情不自禁地赞叹对方,抒发了技艺卓绝的两位狩猎高手互相仰慕、惺惺相惜的情感,令读者也忍不住会心一笑。


3、我们中国人一向比较含蓄,极少有一见面就夸奖对方的行为。这首诗却一反常态,首句便赞誉,起得很突兀,但正是因为这种突兀,更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由衷的仰慕之情。

诗人在山上狩猎的时候,与另一位猎人偶然相遇。眼见得对方身手敏捷、健壮有力、技艺娴熟,不由得佩服之至,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子之还(茂、昌)兮”,这赞叹该是怎样地发自肺腑啊?

“遭”说明了他们并不认识,更不是约定好在这儿相见,只是机缘巧合偶然相遇。可是却偏偏碰到了志趣相投、相互仰慕的人,这种惊喜真是让人开心地要跳起来吧?所以诗人非常激动,也间接说明了为什么诗开篇会有那么突兀的夸赞。

诗人还描述了他们协作打猎的战果——从两头小野兽到两只大公兽,最后是两头狡猾的狼。面对如此丰硕的成果,两位猎手更是惺惺相惜,由不得称赞彼此。

不知为何,此刻我想到了东坡先生的词:“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是有一种阳刚之气、一种豪情洋溢在这《诗经》、宋词之间吧?真男儿的情怀是相通的。

最后一句是对方对诗人的夸赞,诗人特别强调了“揖我”这个行礼的动作,说明他对自己得到对方这种真心的恭敬、夸赞非常自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对方在他心目中是非常了不得的,这也更凸显了惺惺相惜。

读至此处,让我们来脑补一下场景:两位猎人对着他们的战果——6只野兽,不由得笑逐颜开。你看看我——啊,好伟岸!我看看你——啊,真健壮……越看越顺眼,真是相见恨晚啊!于是都对对方心生欢喜,由衷钦佩。然后就不由自主地开启了热热闹闹的互夸模式,还不忘配合着打拱作揖呢。

哈哈,那场面绝对够喜庆,够激情吧?围观的我们,都要忍不住会为他们的技艺喝彩,为他们的战果喝彩,为他们的惺惺相惜喝彩啦!

全诗句句用韵,加上四、六、七言并用的参差句法,造成了舒缓的音节,读起来有一唱三叹的韵味,很好地强化了主题。同时也把欢乐之情散布在字里行间,更好地激发了吃瓜的我们共喜共贺之情,极富感染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诗经·齐风·还》赏析: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