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回归本源

比起艰深晦涩的经济学著作,何帆教授从叙事中推演中国经济,是吸引我继续关注《变量2》的原因之一,但最初的留意还是离不开罗胖子的忽悠,记得是2018年12月31日深圳卫视的“知识跨年”直播,我第一次关注《时间的朋友》,这个看似枯燥乏味的个人脱口秀,竟然脱离了各大卫视的群众基础,还有这么多的拥趸,特别是一些高知、经济学家,当然还有不少企业人士,真的不知道罗胖子瞎掰些什么,单单是四个小时的时间,也让我这样一个素人肃然起敬,叹为观止。

去年的主题就是“小趋势”,头一个推荐的就是何帆教授的新书《变量1: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关注那些可能会影响大趋势的小趋势,比如:边缘地带更容易找到技术的应用场景,底层社会更容易找到自下而上的生长力量,年轻人群体才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今年罗胖子的跨年演讲依然首推何教授的《变量2:推演中国经济基本盘》,通过演化算法去试错、突变、适应、协作和混搭,我们的教育会绝地逢生,我们的年轻人会登上历史舞台,我们庞大的生产能力和不断提高的消费能力会引爆商业创新,我们的企业会进一步地融入全球供应网络,我们已经并将继续重新定义很多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在失去了之后还能拥有的东西,这就是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以上非本人原创,整理自某搜索引擎。

因为领教了罗胖子的故弄玄虚,今年我并没有观看跨年演讲,只是在一个偶然的场合看到熟悉的封面,便顺手买了回来,何教授娓娓道来的写作方式,对我这样的门外汉来说,断断续续两个半天就了解了七七八八,和大多数经济学家一样,何教授也发明了不少看似拗口其实也不难理解的经济学词汇,譬如教育的南墙效应,消费的代际革命,发展的苟且红利,全球生产的互信网,创新的混搭时代等等,从字面上很难理解其中的含义。就拿苟且红利来讲,何教授的意思就是粗放型经济陷入增长瓶颈,认认真真,踏踏实实,长期主义,就能享受到别人的苟且为你带来的红利,在我读来,就是工匠精神的另外一种表述。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认知,我们显然没有何教授的深度,作为普通人只有切身的感受和个人的局限,大多数人都无法预知未来,只能大踏步的追赶,不要被时代淘汰就万幸了。何教授推演的中国经济基本盘,其实就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中国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人才的培养、市场的开放、信用的建立、技术的创新、管理的优化等等,决定了中国经济能走多远、能走多好。恕我直言,这本来就是经济发展的应有之义,只不过有些时候被人淡忘了,同时忽视的还有生态、环境等等,是时候捡拾我们发展的初心了。

十年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市场一只无形的手让全球经济艰难前行,尽管有种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悲观情绪,但最终还是挺了过来。去年美国一只有形的手想把中国经济摁在地上,现在看来也就是一场无差别级的对抗,虽然我们还处在下风,但依然不屈地站在那里,大概率还能笑到最后。无论遭受多大的挫折,摔过多大的跟斗,都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我们拥有的财富,吃一堑长一智,谁又能阻碍历史发展的脚步,再难也会往前,永不回头。

十分期待何教授下一本《变量》,虽然不会对我的财务带来任何的帮助,但至少每年都会有一本新书陪伴,我也能写个三十篇读书笔记,聊以慰藉人生的下半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回归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