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挖角知乎的事情,已有些时日了。这几天被奶爸曝光才浮出水面。
大V纷纷表态,大有没被挖,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V的趋势(我已要求知乎给我在人力资源优秀答主外,再给我一个今日/悟空头条挖角大V的认证,以彰显含金量,虽然头条就给我200一篇╮( ̄▽ ̄"")╭,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吵架撕逼之余,这也是一个有趣的跳槽案例,换成你,你跳吗?
值乎上问我最多的:一种是让我无语的职业规划,一种则是有趣的跳槽分析。
我去年参加了一个跳槽的圆桌,在回答问题在考虑是否要「跳槽」前,至少应该考虑清楚哪些问题?时,本着多给干货想法的我列了一堆考虑因素:薪酬/福利/企业前景……——虽然全面,但很难减轻大家抉择的难度,需要考量因素还是太多。
在多次值乎的回答后,我重新捋了捋思路,刨掉跳槽阶段无法掌握的信息,如新公司上司靠谱程度/同事关系/企业文化外,实际我们只需要考虑三样东西:
不少小伙伴在跳槽这事上是有思维误区的:
在知乎,你说职场不该只看钱,说可以适当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加班,那都是找死的节奏,写得再有干货,回答排名也被人怼得高不过脚踝。
年轻时一味追求高工资会给自己带来什么?这样真的有利吗?回答里有小伙伴简单的回答能刷8000+赞。
问:追逐高工资会给自己带来什么?
答:会给自己带来钱。
问:这样真的有利吗?
答:真的有利。
就拿头条挖角的事情来说,头条给钱,知乎不给钱,似乎选择很容易嘛。
真的如此吗?
须知:现在的钱,不等于未来的钱。
这钱能不能拿,要看我们自己的情况,对于学生V来说,每个月通过1万字拿个几千块,这些钱可以拿去旅游,去读书,去撩男/女神,自我提升丰富生活都是极好的。
对于有一定基础的职场人来说,这钱就有些鸡肋了,说多不多,还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原本自由的分享,如今也变得被合同束缚了。
对于职场人和已经有一定积累的自媒体来说,知乎提供的平台不仅是针对受众的,很多双眼睛都盯着知乎,不仅是头条而已:
以三十岁还没有走到管理岗的人,后来都做了什么?为例,文章发出后,30多家自媒体转载,包括凤凰财经、领英、灼见,36Kr等自媒体大号。加入知乎以来,邀约我去讲课写文章的各种平台不下100家了,都是通过知乎找到我的。出版社也有5-6家来找过我。
这就是知乎的光环。
包括今日头条的挖角也是如此,你见过头条去一点资讯挖角的吗?
此外,头条给钱办事,虽说天经地义,但也有两个小问题:
当我们做出跳槽规划的时候,不要光看眼前的蝇头小利,也要看准未来发展的机会。
我给小伙伴做跳槽分析的时候,结尾都会补一句:
如果现在东家涨薪留你,你会留下吗?
这是一个陷阱,当我们跳槽时当然首先以职业发展(未来的钱)为重,即使东家涨薪挽留,我们更要看的是,除了薪水,老东家愿意为你的职业规划铺路吗?
如果仅仅是用钱挽留,那通常只是为了解企业的燃眉之急。等到这阵子忙过了,老东家甚至可能考虑招人顶替你,毕竟从你提出辞职开始,你已经成为公司的一个隐患。
头条挖知乎,作为大中小V,到底该不该走?那要看自己的自媒体规划啊。
用户量:头条>知乎
最新的数据是:头条的日活用户已超过一亿,知乎的这个数据仍有差距,总用户量8000万左右,日活1800万。
就用户量来说,相比今日头条,知乎还有不小差距。
用户消费能力:知乎>头条
就用户质量来说,知乎用户月收入在8000以上的占比38%,本科以上学历的占比高达88%(2016年上半年数据)。
而另一方面,头条的主流用户使用的仍是2000元以下的手机,而且根据今日头条统计的数据显示,阅读最活跃的地区是广东地区,其次是江苏、河南、山东、浙江。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头条用户的消费能力,仍不及知乎(当然部分知乎er不给钱还各种挑刺另说)。
阅读习惯不同
头条是新闻推荐机制,头条用户的习惯是刷新闻,每篇内容只观其大略,花费时间很短;而知乎是问答社区,有问题上知乎搜一下是常态。知乎用户的习惯是深度阅读,长文阅读完成率比例极高。
那么自媒体大V也应该思考:哪个平台更适合我的风格?
我擅长给对吃很讲究的吃货精心准备一份美食,还是给那些急着上班的小伙伴来一份快餐?
我们不可能精分到白天给知乎er讲职业规划;晚上给广场舞大妈们讲娱乐八卦。真能做到这一点的那就不是自媒体大V了,那是自媒体大V+他的实习生。
回到我个人,一个一线城市外企背景的职场人,一码起字来收不住,但缺少金句。你让我两分钟都个激灵讲清三线城市里小伙伴应该去开便利店还是去做当地公务员,我也很无助啊。
对我来说,所以看起来知乎更合适。
部分自媒体的风格更深入浅出,更接三线城市的地气,那去头条是理所应当,即使头条不给钱,也应该去啊。知乎给钱也不该留。
事实上我也认识不少自媒体在头条做得风生水起,他们并不是冲着头条的钱去的。
职业发展中有一个陷阱:很多人认为,职业发展嘛,肯定要升职,掌握更多资源(预算/团队/地位)。
错。
还是头条挖角知乎的案例,头条给的资源肯定比知乎好,头条的小伙伴很慷慨的许诺流量啊。
在头条,我回答了1个问题,写了500字,阅读量8000,70多赞,刷了700多粉丝。要知道我最早在知乎回答了10多个问题,码了几千字,粉丝还不到10个哦。
更别说如今也算是大V了,粉丝10万+,知乎专栏3万多关注,一篇文章发出来,经常只有几十个赞。
所以很自然的,不少大V都会讨论知乎限流的事。
在不少人看来,一个限流,一个拼命给流量,当然人应该往资源更多的地方走咯。
不然。
职业发展所要的资源,不仅仅应该是职位的晋升,团队的扩张,或是地位的提高,更应该是帮我们成长的资源和帮助。
头条的团队不能说不尽力,她们会定期在微信里推给我几十个问题,礼貌的请我去回答,也会在发现我消极怠工后委婉的提醒我,用的口气是“还有什么我们能帮你的吗?”相比大部分平台,头条已经很努力了。
但在知乎的强运营团队面前,仍有差距。这个故事值得我讲上好几遍:
两周前,互粉的知乎编辑mm邀请我回答一个问题: 三十岁还没有走到管理岗的人,后来都做了什么?
我一口气码了近3000字,到今天这个回答已经有5000赞。
随后搬运到自己 公众号瞎说职场(HRInsight),一周时间刷出100%+的图文阅读比。加粉4000+。在LinkedIn第三条都刷出了10万+,在灼见不到一天就10万+。
我不在乎这个平台叫知乎,还是头条,还是X-art(当然叫X-art,我会鸡冻一点),这样的运营团队是我留下的核心原因:
他们激发我的创作灵感。
不仅如此,知乎的编辑懂我的强项,了解我的兴趣爱好,很善于找出最合适的问题扔到我面前,说实话,在我刚加入知乎时,我的写作风格和思维逻辑都不如今天(我不删老的没赞的回答,大家可以去围观)
职场也是如此,跳槽前多打听打听对方的风评:
这不适用于头条了。毕竟每个月10000字大部分自媒体不至于写到精尽人亡的(实习生也不至于)。
但真实的职场中,员工过劳重疾甚至猝死的案例,时有发生。从广告4A,到咨询公司,到民族脊梁的民企头牌,再到大家拼命创业的互联网企业。
大家都会拿科比那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给自己灌鸡血。
但科比这样一天只需要睡4-5小时的毕竟是少数人啊。你效仿科比,可能死得更快而已。
每当有小伙伴提问:
这份工作挺好的,就是加班多一点。
我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什么程度的加班?是996这样常态化的加班吗?你的身体如何?扛得住这种加班吗?
没有任何一份伟大的职业理想/目标,值得我们牺牲健康甚至生命!
如今球星带伤上阵,我们都会感动之余批评这是不为职业生涯考虑的短视之举。何况我们本就亚健康状态的职场人呢?
当我们讨论健康时,我们讨论污染的环境,讨论就医便捷性,讨论遗传基因。但事实上对健康影响最大的是生活方式。
美世2016-2017最佳健康雇主调研发现:50%的职场人都有心理压力太大的问题,而工作强度就是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其次是营养摄入不均衡和缺乏锻炼。
这些问题,事实上企业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所以我一直鼓吹,如果可能,职场人应该尽力去找一家愿意照顾我们健康,愿意给我们平衡的工作生活状态,愿意帮我们减轻工作压力的企业。
把员工健康当成自身责任的企业,才是良心雇主。
那些你能干活时,给你甜头;一旦你生病立马翻脸不认人的企业,真的是理所应当吗?我在写除了薪酬和五险一金,在挑选公司的时候最应该考虑什么?回答时,也被评论区质问:
你都不能干活了,企业凭什么管你?
企业可以鸡贼的你员工就该以拿人钱财替人干活,不能干活就该滚蛋的态度,那么员工凭什么为你冒任何风险?老板会发现员工很容易出工不出力,甚至连换水都拒绝:万一闪了腰不能上班,可就得滚蛋啊。
老板自以为鸡贼的,结果会发现员工变得更鸡贼。
而职场人的目标就是离这些鸡贼老板远一点。
以上是我的观点,反正我就不走了。
公众号:瞎说职场(HRInsight),欢迎来玩(打赏)。
本文3700字,在悟空头条得拆成7段,价值1400元。要是给500一篇,价值3500元。让坚强的我去哭一会……
推荐另一篇5000字的跳槽建议:
我不稳定,跳槽多,但我知道我是好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