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西贝莜面村创始人贾国龙公开称,受到疫情影响,西贝400家线下门店基本停业,只保留100多家外卖业务,若疫情无法有效控制,企业账上现金流撑不过3个月;
无独有偶,2月7日,北京知名KTV“K歌之王”宣布将于2月9日,与全部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有30%员工不同意这个方案,公司将进行破产清算。
毫无疑问,不管是西贝这样的行业巨头,还是K歌之王这种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正面临着一场生死之战。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企业该如何生存和发展?为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的何文龙教授和吴剑峰教授调研了部分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撰写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调研报告。以下是报告的精华版,推荐阅读。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的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
调研报告[*]
本调研旨在探索我国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风险应该如何努力维系经营、共渡难关、甚至危中寻机。为此,问卷内容涵盖了地方政策、企业经营状况、企业应对措施、企业数字化提升4个维度、共计30个问题,来全面了解企业维系经营的具体措施、疫情中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以及数字技术应用和国际化经营在企业抗击疫情中发挥的作用。
项目组利用麦客表单生成线上问卷,通过微信发送给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重点高校的EMBA、MBA、EDP学员)。截止到2020年2月15日12时,共收回有效问卷761份。本报告分为三个部分:(1)调研样本的总体描述;(2)调研结果的描述性分析;(3)基于调研结果的企业管理层建议。
一、调研样本的总体描述
参与调研的761家企业中,从地域分布来看,来自北京的样本最多,占比51.10%,其他依次来自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湖北等地。
从行业分布来看,样本分布广泛,其中制造业占26.05%,金融业占17.00%,信息技术服务业占14.57%,批发与零售业占8.50%,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占4.05%,文体娱乐业占3.24%。
从所有权性质来看,参与调查的企业以私营企业为主,占比53%;国有企业占比27%;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占比20%。
从上市状态来看,以非上市企业为主,占比69.14%;上市公司只有30.86%。
从营收规模来看,大中型企业占比较多,营收超过1亿元的达到55%;营收1000万以下的样本占比20%左右。
从商业模式来看,以线上业务为主的企业占比18.54%;以线下业务为主的企业占比81.46%
二、调研结果的描述性分析
1. 2020年第一季度的营收预期
数据显示,参与调研的企业对于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预期总体上比较悲观,只有15.53%的企业认为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或者持平,84.47%的企业认为会下降;其中有30%以上的企业认为第一季度营收下降比例会达到50%以上(见图1)。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对2020年一季度营收的预期是有所差异的。参与调研的国有企业中,20.32%的企业认为2020年第一季度营收预期会有所上升或持平;私营企业中这一比例是12.82%;外资企业中这一比例是16.06%。另外,国有企业中只有18.18%的企业认为营收会同比下降50%以上,私营企业中这一比例达到38.44%,外资企业这一比例为27.01%。因此,国有企业对第一季度营收预期要比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更为乐观(见图2)。
2. 现金流维持运作时间
参与调研的企业中,69.23%的企业现金流能够维持3个月以上,43.83%能够维持在半年以上(见图3)。这说明大部分企业还是有能力度过这次疫情难关的。但若疫情在三个月内得不到有效遏制,将有约30%的企业面临破产风险,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但是,对于50人以下的小微企业来说,现金流能够维持3个月以上的比例只有42.67%;而对于500人以上的大中企业来说,这一比例能达到80.50%。因此,企业规模越大,其现金流能够维持时间相对越长(见图4)。
此外,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现金流较为充裕,维持公司运作时间较长,现金流维持运作时间长于3个月的比例分别为81.82%和78.83%;尤其是超过半数的国有企业现金流维持时间能够超过一年。私营企业的现金流维持时间相对处于劣势,41.23%的私营企业现金流不足维持三个月。因此,此次疫情对私营企业的负面效应要远远大于其他性质的企业(见图5)。
3. 疫情中企业捐款金额
数据显示,57.91%的被调查企业参与了捐赠。其中,捐款100万以下的企业占比达到25.55%,捐款1000万以上的企业占比达到17.85%(见图6)。
调研结果还显示,不同性质的企业在此次疫情中的捐款存在差异。其中国有企业捐款比例最高,达到72.73%,且有39.04%的企业捐款数额超过1000万,发挥了国企的模范带头作用。私营企业中捐款比例达到51.25%;捐款多数集中在100万以下,其占比达30.64%。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捐款比例达到55.47%,且捐款数额超过1000万以上的企业达到了11.68%(见图7)。
4. 疫情对公司2020年整体业绩的影响
在调研的所有企业中(见图8),认为公司2020年度业绩会与2019年持平甚至增长的企业只占28%,而认为公司业绩会出现下滑趋势的企业则占72%,其中预计公司业绩将会下滑10%-30%的企业最多,占总体比例的49%。因此,此次疫情对我国企业存在普遍的负面影响。
从行业来看,批发零售业受冲击最大,业内企业预计业绩会受疫情影响下滑的比例占到了82%;其次是文娱行业,业内企业预计业绩下滑的比例占到了75%;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预计业绩会受疫情影响下滑的比例为67%。
5. 疫情带来的企业成本变化
从数据来看,疫情带来了企业成本的普遍上升,更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成本大幅上涨。上升10%以上的企业占比达到42.92%,上升50%以上的企业达到16.69%,成本上升100%的企业占比达到3.63%(见图9)。
6. 企业恢复生产的措施选择
面对疫情,参与调研的企业更偏好实施远程办公、优化商业模式来捕捉新的顾客需求、积极投入技术创新来恢复促进生产(见图10)。尤其是实施远程办公,这种方式既可以有效保护员工健康安全,也可以快速低成本地恢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较少选择剥离亏损或盈利性差的业务单元来恢复生产,此种方式成本高、风险大,不利于企业在疫情时期平稳运营。
调研结果显示,与私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更多地实施实施远程办公,而较少选择剥离亏损/盈利性差的业务单元。而私营企业的利润导向更明确,更偏向于在疫情期间剥离亏损/盈利性差的业务单元、缩减生产和运营成本、优化商业模式来捕捉新客户需求。
7. 企业在疫情期间对员工权益的保障措施
在疫情期间,大多数企业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来保障员工的权益(见图11)。具体而言,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大部分被调查企业都正常支付了工资;对被隔离员工也正常支付其工资,并且努力稳定员工工作岗位;对疫情期间不能正常休假的员工,大部分被调查的企业也允诺员工安排调休或者支付加班费。
8. 疫情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
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的业绩会有下滑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如何调整其创新投入呢?根据被调查的企业样本(见图12),我们发现只有13%的企业预计会降低创新方面的投入,而有54%的企业表示在2020年会继续增加创新投入,33%的企业在创新总投入上保持不变。与之相应地,只有17%的被调查企业表示会降低2020年的人员培训投入,而有83%的企业表示今年的人员培训投入保持不变甚至会增加。
其中,金融企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的创新活动受到疫情影响相对较小,这两个行业的企业创新投入基本保持平稳增长,60%以上的金融企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预计在2020年会增加总体创新投入。此外,制造业企业和文体娱乐企业预计2020年的创新投入将减少的比例最多,达到17%。从企业规模来看,参与调研的大公司中58%表示会继续增加创新投入,只有13%表示要降低;而小公司中,只有45%表示会继续增加创新投入,16%表示要降低创新开支。
9. 企业数字化水平对抗击疫情的影响
整体来看,企业在面对疫情采取的数字化措施大多还是充分的(见图13),七成以上的企业在调查的五种方式中均有作为。略显不足的是在“数字化产品以及服务”以及“数字基础设施”方面。
从行业对比来看,信息行业、金融业的数字化手段准备比较充分,而建筑业、制造业的排名较低。比较出人意料的是,技术导向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在本次调查中排名最低,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排名第三。那么疫情过后企业认为需要在哪些方式上加大投入、实现数字化转型呢?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企业认为在线办公软件和数字平台搭建这两种数字化方式不仅仅在面对疫情时十分重要,而且在疫情之后的企业后续发展中也不可或缺。从数字化产品的来源来看,超过50%的企业为自主开发与外购并重,另外26%的企业是纯粹自主研发。
三、基于调研结果的企业管理层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研结果,本课题组针对企业管理层提出以下应对疫情危机的生存和发展建议。
1. 调研显示,大多数企业都认为2020年第一季度乃至全年的业绩下滑是大概率事件;因此,企业家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开源节流,未雨绸缪。建议企业高管层设计好不同疫情发展状况的应对准备,进行不同预期情况(好中差)下的企业推演;既有短期的应急方案,也有中长期的战略准备。
2. 目前企业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现金流维持的问题。调研的700多家企业中有30%的现金流无法支撑三个月以上。建议企业从多个途径、多个渠道来增加现金流以渡过难关。
(1)目前各级政府纷纷出台疫情期间的企业扶持政策,建议企业家们充分关注并利用政府给予的政策,譬如企业组织网上培训补贴政策、企业停工停业补偿政策、房租减免政策、五险一金减免和延期缴纳政策等。
(2)重新梳理自己的成本结构,从细节上入手,挤出企业内部的冗余资源(包括房租、水电费用、管理费用)。
(3)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快应收账款的回笼。
(4)拓宽企业现有的融资渠道,与多重利益相关方协商可能的资金来源,包括银行、合作伙伴、内部员工等。
(5)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做好业务精简和紧缩的准备,通过裁员、非核心业务的剥离等方式来直接现金流,减少支出。
(6)加强与上下游企业、同业的报团取暖,共渡难关。
3. 鼓励实体经营企业打通线上业务渠道,灵活应对疫情影响。根据统计数据,在此次疫情期间,以线上业务为主的企业业绩下滑程度明显低于线下业务为主的企业。线下经营企业通过开通线上业务渠道扩大销售通路,打破空间上的限制,更好地应对客流人流减少的困境,更加灵活地应对突发情况下造成的销售路径受阻给企业带来的业绩压力。
4. 建议企业充分利用智能互联技术在内部管理中的应用,利用数字化手段来解决内部远程管理、线上办公、视频会议、在线研发的问题。目前虽然很多企业都认识到智能互联技术在内部管理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短视”问题。对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往往浮于表面,侧重于外购现有技术、软件,或是搭建开发难度较低的沟通系统等。受制于管理意识、资金、技术等因素,大多数企业对于更为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搭建、数字化供应链渠道的重视程度并不足够。对于企业来说,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重视平台、渠道以及数字基础设施的搭建至关重要。数字化转型最为重要的是建立一个高效收集、传达、使用数据的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平台搭建固然耗费人力,但系统搭建成功后所收集的数据,往往蕴涵着更大的价值。
5. 建议企业应该利用此次疫情重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将智能互联技术更好地融入其中。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商业模式中数字化程度的部分还比较少。此次疫情是一次行业重新洗牌的契机;未雨绸缪的企业将会开疆拓土,掠夺未做充分准备的企业的市场份额。因此,企业高层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尽快实现现有商业模式的数字化转型;已有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应该加大投入,扩大市场份额。
6. 规范企业员工权益保障制度,承担企业责任。企业在应对疫情时期,既需要做好企业运营管理,也需要注意安抚员工的恐慌情绪。建立一套完整的员工权益保障制度有利于企业高效地解决重大事件突发情况下对员工的权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