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维九伐中原差距在哪?

自蜀国夷陵之战惨败于东吴后,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辅政。经过五年的时间恢复元气后,诸葛亮平定南蛮,之后更是六次挥师北伐曹魏。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北伐的重担,他也先后九伐中原(三国志记载实际是十一次北伐)。诸葛亮和姜维两者的北伐究竟有哪些区别呢?

一、内部的政治环境不同。诸葛亮北伐的时期处于蜀国建立初期,当时诸葛亮贵为丞相,基本上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刘禅对诸葛亮也是言听计从。虽然当时朝中大臣分为益州派和荆州派,但是作为荆州派的诸葛亮毕竟跟随先帝刘备出生入死,在朝中具有极高的威望,基本上没有太多反对的势力。而姜维毕竟是魏国的降将,在朝堂上不被信任,而且相对于诸葛亮,姜维也没有足够的权力左右朝局。诸葛亮死后,先后由蒋琬和费祎负责朝堂,姜维多次提出北伐的请求,要么被驳回,要么只给姜维少得可怜的军队。蒋琬和费祎先后去世后,姜维好不容易熬出了头,多次率军北伐中原。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宦官黄皓常在朝中兴风作浪,严重影响姜维的北伐大计。于是,姜维觐见后主刘禅要求诛杀黄皓,清理朝堂,而刘禅却拒绝了姜维的要求,说他连一个小小的宦官都容不下,吓得身为大将军的姜维躲到沓中屯田避祸。

二、外部环境不同。诸葛亮时期,东吴还是孙权当家,诸葛亮多次北伐都有盟友吴主孙权在旁策应,有效牵制了魏军。当时魏军的主帅是曹真和司马懿,二人的军事才能十分出色,可谓诸葛亮的苦主,多次令诸葛亮无功而返。而姜维时期,东吴内部局势十分混乱,多次爆发政变,东吴上下无力配合姜维的军事行动,姜维只能孤军与魏国奋战。当时魏国虽然司马懿已故,由于魏国的人才储备十分充足,邓艾和钟会的出现让姜维苦不堪言,当然最后姜维用反间计分别除掉了二人,只可惜当时后主刘禅已经投降,蜀国已亡,姜维无力回天。

三、军事人才的不同。诸葛亮在任时,蜀国尚有诸多能征善战的军事将领,包括赵云、魏延、关兴、张苞、姜维、马岱、王平、马谡、邓芝、吴懿、杨仪、张嶷、张翼、廖化、吴班、陈式、马忠、高翔等等,可谓将星云集。不过诸葛亮凡事事必躬亲,缺少对其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而到了姜维时期,他身边有名的将领仅仅包括廖化、张翼、董厥等,还有魏国降将夏侯霸。“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就是蜀国后期的缺乏军事将领的真实写照。由于缺少人才,姜维后期北伐只能派年已七旬的老将军廖化作为先锋。

四、国力的不同。在后主刘禅继位初期,由于之前蜀国在夷陵之战随时惨重,元气大伤,诸葛亮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逐渐恢复了蜀国的国力,当时的蜀军也称得上兵强马壮,基本上每次北伐人数在五至十万之间。不过由于诸葛亮多次北伐,连年的战争对国库产生相当大的消耗,蜀国的生产力难以支撑长期的战争,因此蜀国的国力逐渐走向下坡路。诸葛亮死后,到了姜维时期,面对虚弱的国力,姜维仍不惜一切代价一直坚持北伐。不过由于当时蜀国国力已经十分虚弱,姜维每次北伐的军队数量仅仅不过数万人,这么少的军队如何能撬动当时强大的魏国呢?

五、军事策略不同。诸葛亮北伐采取的是步步蚕食,稳扎稳打的战法,他主要将大军屯于汉中,然后伺机而动,进可攻,退可守。由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十分出色,他的每次北伐都让魏国如临大敌。而姜维的军事才能显然不及诸葛亮,他忽视了汉中的重要性,将大军部署在沓中,这导致防守汉中的兵力严重不足,魏军乘虚而入。姜维丢失汉中,是蜀国灭亡的重要因素。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较诸葛亮六出祁山和姜维九伐中原差距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