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期待中医能治疗危急病人

上一篇:展望互联医疗 之八——迎接互联时代的辉煌

中医勇敢地参与新冠防治,取得了一定成就,想必各位都看到了,多次有报道,说中医参与治疗的病人集中出院等等消息。

这有一定的真实性,中医是关于生命的医学,驱动生命自身去抵抗病毒,中药是广谱的,当然可能有效,包括双黄连在内的中医方法都是有效的,安全性得到验证,应当发扬,用高新科技验证有效性,为人类健康做出独特贡献。

为什么中医可能有效,因为生命是一套高明的体系,要因势利导各种力量来保持和恢复正常,能调整轻微病变。

我们强调中医是关于生命的医学,就是要认识到生命的特性和规律,因势利导它,达到保全生命的目的。换句话说,西医丢失了生命的能力,中医的独特优势,或存在价值,就是要利用生命的能力。

这个认识,是本人面壁十年的研究结论,《医学新思维》就是围绕这个核心的理论体系。这个认识,至少本人没见别人显著地提出。

我们应当注意一个不安的趋势,随着疾病阶段的发展,有人鼓励治疗危急病人。

这是害了中医

中医的机理决定了,它不适合处理危急病人,只适合轻微病态的扭转,那时候生命力显著存在,可能有效;在危急关头,生命力已经消失了,中医协同生命的基础就几乎丧失,不能用以前的思路。

所以需要使用“狼虎药”,这样是可能的,比如火神派的做法,使用大剂量的芒硝、附子,但要清醒,中医缺乏对疾病的深入了解,这样做的效率必定不高。当然,现在基于西医检查结果,再根据经验治疗,也是可以的,有些中医配方也能治疗癌症,这也应当谨慎地相信。

但要明白一个危险的局面,随着接下来医学管理加强,人家拿出明确的统计数据,就很容易证明,中医比不过西医,要求中医下课。

这就是特殊形式的,驱动中医和西医比长较短,贴近西医,最终被西医绞杀。这是我们在科学时代一直犯的错误。很简单,人家有全世界最先进的一套体系,有无数聪明的大脑,靠近西医只能导致最终消亡。

越是疾病前期,生命力越是存在,中医方法越有效;越是危急状态,生命力消失,中医协同生命的治疗方法越是低效。只有那些经验用方起效。

其实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个规律:

再看中医理论,这是套前科学的体系,它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越是疾病状态,有效性越低,越是前期,有效性越高。举个例子:发射导弹,前期只需要大致对准一个方向就行,随着导弹的飞行,就需要一套精确的系统来调节细微。所以,依靠中医理论对危急病人的治疗必定低效。

特别是这次的新冠病毒治疗,根据机理,是病毒激发了免疫系统的激进行动,中药如何能压制这种行动?很难的。

所以我们把话放这儿,等几个月,事态明朗后,看危重病人的中医治疗有几个是有效的,就能明白了。可能这方面的信息很隐蔽,需要冷眼观察,多方比较才能认识到真相。

中医来自古代,还没有科学的改进,就注定它有诸多不足。这是必然的,古人就那么低下的科学水平,他们不是天外来客,就注定其有限性。

不需要对古人过多夸赞,匍匐在他们之下,大家想想,现在所有对中医的夸赞,是不是都默认古人光荣伟大?是不是都去古书中找证据?就没有理性地思考,古人如何能为后人提供指导?

显然是不可能的,古人只是搭建了框架,有待后人的完善提升。

可以这样说:中医代表的整体观医学还处于发轫阶段,需要我们勇敢地认识到这一点,开启新的科学之路。

这是整个中华的机会,是我们这代人的机会。

应当理解古人的高明之处,认识到古人的不足,借鉴时代生产力来改进,这才是发展中医的唯一进路。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你不支持中医处置危急病人,这不是害了中医吗?这不是在拆中医的台吗?

我们不是要毁掉中医,我们要实现战略的转移,把疾病前期当作主流,把疾病治疗当作例外情况,经验证明有效的,就继续发扬,包括中西医结合,都是可以的。但我们的重心要转向疾病前期,包括健康保持,轻微状态的调整,轻度中度疾病的治疗。

我们的目标,是追求科学真理,尽量努力做到这一点,我们尽量不存先见之明,如果中医有价值,就尽量支持它,如果中医不适合新时代,就应当取缔它,这个医学就是科学,不需要莫须有的东西。

任何带有先见之明的做法都是危险的,只会选择性地使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高明和正确,到后来,只会导向科学的反面。大家可以看看当下的医学争论,有多少人能脱离此樊笼。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中华民族是成立的,中医就是成立的。

中华文化孕育发展了几千年,她在历史上遭遇如此多的挑战和压力,并没有如同其他文化那样消去,还在孕育着中华的强大。这就说明,必然有一些东西在我们的认识能力之外,应当有所敬畏。

中医的独特价值,就是健康保持,不安状态的扭转,轻微病变的治疗,这方面是西医的缺陷,却是中医的优势。所以不要去跟西医比危重病人治疗,那不现实,只会把中医搞死。

正如《医学新思维》的观点:

不要认为,危急病人的治疗才是医学的要义,更高明的医学,是上医治未病。疾病前期的规模,比疾病救治,大多了。这就是中医的广阔天地。

那么有人问了,这套体系如何成立呢?

这就是《医学新思维》一直强调的:互联生产力。

互联网能产生随时随地的测量体系,引入了民众,能激发所有人的思考,当然有助于中医的发挥价值。真相就是:科学时代适合西医,互联时代适合中医。

这个计划的真正落实,需要国家出台扶持政策,消除人们从事医疗创新的担忧,激动十万亿级别的社会游资,和无数聪明的大脑,投入创新产业中来。简言之,依靠某些企业去探索是不行的,这需要另外的生态环境。

这就是思维的改变:以往依靠中医自身的力量,学习西医,来试图自我改进,结果越改越弱,接下来,中医因势利导时代,驾驭西医来获得发展。

我们不是强调中国的优势是集中精力办大事吗,这个计划就是最好的机会。是中医涅槃,中华复兴的最大可能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要期待中医能治疗危急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