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记|荒野寻路,那个124天走通“大横断”的兄弟连
原创: 湘君的奇遇 奇记 前天
这是 奇记 与你分享的第 50 个 奇迹
“
两个男人,穿过春夏秋冬,翻越高山大河,用124天、2155公里的超长距离徒步,一次性穿越西南七列山脉,在未知荒野,寻找着一条中国最美线路……
继3年前,一群人的集体探索之后,“大横断”的绝世美景,随着新的来者,再一次闯进世人视线。他们为什么要深入荒野?这片国内极致风光最密集的山脉,近年如何成为户外旅行者新的诱惑?
独家采访,深入这段旅程同时,围绕横断山脉,我遍访了行走其中的许多人。在一条条没有路的路上,走出各自道路的他们,走向荒野,究竟在走向什么?
随一双双脚步,深入的这些秘境、仙境、险境、困境,逆境,梦境……交织着生与死,理想与现实,青春的热力与茫然,一次次人心的碰撞。而最难穿越的,远非荒野本身。
”
本文作者|湘君
墨迹晕染分割线
秘境来者
荒野失散
打开卫星地图,目光从高空落下,落在横断中国西南的7列山脉,不断放大、放大,一道道山脊线,起伏如迷宫……一遍遍刷着手机轨迹,29岁的广东青年余星徘徊在进山口。分别已一周,他不知队友石头现在走到哪了?
“为什么怎么也走不出去?”向西150公里,川滇交界,7月暴雨正从高空落下,落在另一个独行深山的男人身上。肩头近50斤背包,脚下湿漉漉乱石,眼前白茫茫的雾。往前爬,断崖。往旁探,断崖。再摸索,还是没有路……
一次次走上悬崖,一次次退下,浑身湿透的石头,实在没力气了。只能撑着登山杖,僵在乱石堆里,任冷雨拍打,走不动路。
这是深入横断山脉的第65天,雨雾深锁,他像一只困兽,陷在荒野深处,怎么也找不到下一个垭口。
摄影/天涯
百日徒步、漫长雨季、未知地形、激流、迷路、受伤……长达一年的精心准备,这些难题,石头都曾考虑,也一一经历。
但,唯一没想过的是“落单”。出发时斗志昂扬的4人队伍,怎么就走成他一个人?而此时,旅程还没走完1/2。
“追,还是不追?”山的另一头,余星也不知何去何从。往左走,他将重新进山,和石头一前一后,从此各自行进。往右去,山势更缓,加快速度,或许能追得上7天前分道扬镳的队友。
茫茫荒野,还有1000多公里的未知路。到底该一个人走?还是两个人走?
摄影/天涯
缘系横断
“才两个人,这怎么够?”出发前一个月,还没招齐队员,家在重庆的石头,第一次有些急了。
这一场志在一次性走通横断7列山脉的旅程,国内尚无团队实现。长达四五个月,计划近2500公里的荒山野路,难保谁会走不下去……“为避免落单,4个人最保险。”
“走横断,对于我纯属偶然。”4月21日,在重庆机场中转的余星,正要去新疆旅行,意外收到航班取消信息,也无意在朋友圈刷到一则《超长徒步路线大横断穿越队员招募》。
“我有这个可能吗?”揣着改签的新疆机票,余星的心一下飘到了西南。2018年9月开始,趁着辞职空档,他一发不可收拾走过了珠峰东坡、贡嘎、狼塔C+V、巴丹吉林等经典徒步线。但直至此时,他终究还是个入门不满一年的“新驴”。
可招募帖里,“中国极致风光最密集之处”、“除了沙漠,你将走遍中国所有的山野地形……”的描述,太诱惑人了。虽不报希望,正“飘在路上”的余星,还是试探性报了名。
3年前,另一个充满诱惑的招募帖《横断天路投名状》,也曾吸引石头的目光。那是“大横断”的概念,第一次闯进大众视线。
2016年8月,一句“国家步道等你来书写历史”的口号,一夜间,吸引4000多人报名,其中也有还是新驴的石头。
雪片般飞来的报名信,远远超出了“大横断”发起人杨浪涛的预期:“原来这么多人有荒野热情,只是一直没有契机。”曾点燃他自己户外热情的,则是1986年的长江漂流。
那时,他在四川读高中,一天天痴迷着《四川日报》连载的长漂盛况。就为“不让美国人抢在前面”,一群热血青年,拖着破船陋桨迎向母亲河,付出11条生命的沉重,也触发了户外在中国的开端。
30年一弹指,少年走向中年。杨浪涛没想到自己也会发起一场民间集体探险,而眼前户外,已是截然不同面目。
仅最终入围的128人“横断军团“微信群,天南地北,各种职业,最大60岁,最小仅12岁……远不像上一辈那么沉重简陋,新一代更多是向往自然。他们通过网上分享、约伴,在卫星地图指引下,最近十余年,陆续走向荒野深处。
128人横断军团,2017年荣获中国户外金犀牛奖年度最佳团队。
也正是户外的日益壮大,让杨浪涛供职《中国国家地理》的一个多年心愿,终于冒出头来:做一本名为《大横断》的书。
而当洛克线、环贡嘎、虎跳峡徒步……一条条路上的风景,被摄影师陆续传回,一个更大胆想法不禁萌芽:这些徒步线像珍珠,串起来,大可提炼出一个国家步道概念——横断天路。
“一来,书籍需要这方面内容。二来,可以扩大影响力。”既有现实考虑,也寄托着个人理想:这是一片太神秘美丽的山域,大家的了解却太少,若真能推动步道建设该多好。
横断山脉,中国西南七列南北平行山脉的总称。大横断范围,跨川、滇、藏、青、甘5省,集合中国最丰富多样景观。制图/荒野中国
“就觉得这事有意义。”2016年秋,被感召的18名志愿者,分8组深入横断山脉,在63天内分段探路。
这条汇聚集体探索的轨迹,近2500公里,至今没公布。但“大横断”的美名,横空出世,一举成为又一经典目的地。
分段勘线之后,谁来一次性走通?中国自己的国家步道,究竟还有多远……一条想象中的超长徒步线,在横断山脉划出一道长长破折号,也留下一连串问号。
国家步道建设,上世纪60年代兴于欧美。图为横断志愿者为推动国内步道建设,2016年实勘线路。
未完的事
未完的事,总会诱惑人们跃跃欲试。来自湘西的海儿,曾经横断军团的唯一女领队,就一直想和爱人去走全程,也一再遗憾:“组委会没再组织这事。我们不需要回报,但开销至少好几万,自己太难负担了。”
最难走的,往往不是荒野本身。这3年,和杨浪涛谈过全程穿越的人,并不少,可都没谈拢。
究其原因,杨也无奈:“除了能力、资金、时间的高门槛,一些人觉得‘投入产出比不高’,太在意由此能带来的……”
“兄弟,再不疯狂,我怕以后更走不了了。”2018年春,热气腾腾的火锅前,重庆驴友远山和石头举杯感叹。年近40岁,追求户外挑战感的远山,也被大横断吸引,一心想“玩个大的”。
“虚荣心肯定有。谁不想在喜欢领域,做件没人完成的事呢?”远山并不讳言想成为“第一个完整穿越的队伍”,最好再拿个户外奖项。念头一起,他第一个想到了好友石头。
2年前,一次越野跑结束,所有人乘车离去,这个偏要步行20多公里回家的傻小子,吸引了远山。后来才知,石头每天至少跑二三十公里,几年风雨无阻。如此狂热训练,就为在户外能走得更远。
“遇见户外,就像打开另一个世界。”退回现实,石头是个名叫周杨的建筑高空作业员,1987年生,每天就是上班上网的单调。过一天算一天的茫然,在2014年被电影《转山》打破。
摄影/小蜜蜂
追随电影,徒搭318及越走越深的路,不曾见过的壮美风光,不曾有过的朋友认可、志同道合圈子,让石头像是人生一下有了奔头。从此整个生活围绕于此,工作大半年,一攒够钱,就辞职奔着下一个远方去了。
“这次穿越最吸引我的,是能一次性走遍那么多绝世美景。”2016年没找到合适团队,石头错过了横断天路。
面对朋友“忽悠”,他又忍不住动心了,但也没把握:上千公里路段,几乎没资料参考。相比之前轰轰烈烈的组织,纯属草根的他们能行么?
左图为石头出发前朋友圈文字
不一样的路
光标在卫星地图游走,怎么在大地上画出一条线,一次性贯穿横断七大山脉、六条大河及最深处风景?石头第一个想到的外援,是他心中的户外高手守静笃——这个近年徒步圈风向标般的人物,一年只走一条线,每条线竟都成经典,线路规划能力一流。
事实上,在“大横断”被瞩目之前,已有一批批驴友深入这片荒野,走出自己的路。
2009年起,围绕横断山区,守静笃就以“一年一线”的节奏,开辟了格聂神山大转、伯舒拉岭、新泸亚、雄鹰谷及念青东多条线路。
2015年春,为探出一条超长徒步线,四川大学教师杜真,更曾孤身上路,73天徒步1600多公里,第一次在横断山脉划出了个人的长长轨迹。
围绕横断山脉,目前已知3次超长距离徒步。红线为2015年杜真线路,绿线为2016年横断天路线路,黄线为2019年石头、余星线路。
“荒野是一个盛大舞台,不同的人有不同人生,也会走出不同道路。”虽备受推崇,守静笃却很实在:“我只是把一整年的激情,都倾注在了一条线。”
身为银行员工,他没有太多假期,每年只有国庆加上年假,才能远行一次。
为了这一年一期的体验足够极致,守静笃喜欢寻找那些无人涉足的荒野。未知之地,对于他及许多探险爱好者,总闪着别样诱惑。
这个探路理念,也体现在他帮石头设计的轨迹之中:尽可能避开成熟线路,走出新花样;2500公里路,近2/3不曾有驴友涉足。
“横断天路侧重大众,尽量降低了难度。我们更侧重驴友,希望更原始深入,走法很不一样。”曾和石头一起新疆徒步的驴友孤月,友情帮忙,在2019年春,终于共同做出了计划轨迹。
孤月不太看好国家步道,毕竟社会至今如此不理解探险……相比遥远的“空中楼阁”,他更希望有人能探出一条更适合重装徒步者去走的“大横断”。
开路之难,往往是重复者百倍。用一百多天,深入横断,去探出一条绝美的超长线路,想法诱人,人却难找。
帮石头发帖招募,孤月接待过上百人咨询。多数人,或不能胜任这样的强度、长度、难度,或卡壳在时间、风险、现实等顾虑,包括他自己。
设计轨迹时,发现横断山还有那么多秘境,孤月一度也想一起走了。但正值奋斗年龄,头顶父母催婚买房压力,为此辞职,一走半年,刚满30岁的他,觉得似乎不值得……
最后的疯狂
“趁年轻,做一件到老都骄傲的事,我认为很值得。”同龄的余星,却有不一样想法。
在路上飘了大半年的他,也深知走再远,终究要回归现实。如果能走完这样一条超长线路,一次性“把风景看透”,是不是就能没有留恋去过另一种人生了?
余星的报名,更像是青春告别,却终于让孤月眼前一亮,并推荐给了石头。2019年春,零下20度的巴丹吉林沙漠,一个女队员再走不下去,余星默默陪她下撤,不惜放弃自己旅程。
孤月当时听说,深有触动。更想不到,一个月后,余星竟又回去。就为完成未完的路,他一个人负重穿越了沙漠,7天走完常规11天的路。这样的体能、决心和团队精神,虽是新驴,但感觉是可以一起走的人 。
原本要去新疆的余星,自己都没想到,竟就搭上了这一场百日穿越的末班车。而此时,距离出发已不到一个月。
“现实问题,我也考虑。有赞助等支持最好,但没有也不影响出发的决心。”预算最少一两万,但出发时,石头兜里只剩两千现金,背包、北斗盒子等都是借的。他抱好了中途借钱的准备,为安抚父母的强烈反对,他甚至许诺回来就娶媳妇。
“年轻,才有借口这样疯狂吧。”无论未来怎样,从29岁的余星到39岁的远山,都想把这样疯狂的一次穿越,当作给自己的青春礼物。
带着“最后的疯狂”,几个老男孩跨过现实顾虑,最终汇聚到同一条路。深藏横断的秘境,一条未知的超长徒步路,在2019年5月,走来新的来者。
图为124天横断穿越路线,起点四川七藏沟,终点西藏然乌湖。
金属质感分割线
仙境与险境
超预期的难度
“我就等着,看你们谁先退出。”出发前夜,驴友送行宴上,守静笃半开着玩笑,一脸不抱希望。
曾答应一起走的朋友,太顾虑现实的人,一个个放了鸽子。穿过一年筹备,5月成都会合的4人队伍,除了先走第一程的驴友天涯,决意走全程的只有远山、石头和余星。
荒野和时间,将更加考验人心。守静笃深知长路艰辛,并不太看好。“就像马拉松,跑一两次不难。但连跑一百多天,就相当难。这条线有太多未知,雨季、洪水、迷路、滑坠、失温、生病……每一样,都可能拆散这支队伍。”
图为出发时4人,左起:余星、石头、天涯、远山。
“之前是完全低估了这条线路。”天天看轨迹到凌晨的石头,满脑子都是翻不完的垭口。既有些心里没底,也忍不住热血沸腾,路终于在脚下,不试试怎么知道?
饭桌上最腼腆的是一米八个头的余星,90后的他感觉自己像个临时工,一下面对一群前辈,心虚得像小朋友:“感觉各个都是狠角色,就怕自己会不会跟不上队伍……”
而当这支4人组成的横断穿越队伍,5月21日,从四川七藏沟终于踏上计划2500公里的征程,没想到最先掉队的,会是远山。出发时的小感冒,不但没好,反而陡然加剧,让远山一上路就头疼欲裂。
挣扎了2天,犹豫了一路,眼看小兄弟余星一路回头等他,远山既感动也惭愧。怕引发高原肺水肿,更拖累队友,反复强调着“一定尽快归队”,远山第3天选择了暂时下撤。
此行携带药品及装备清单。
才上路,发起人就先出状况?还没消化完这个变故,紧接着的路,深达腰部的积雪,又刷新了石头对难度的认知。
为了赶在10月大雪封山前,完成长达4-5个月的穿越,他们只能5月底提早上路。而此时,横断最北的岷山一带还积雪未融。原以为不难的山谷,到处雪崩痕迹,压根没法按计划线路去走……
硬着头皮,朝着可能的垭口,往前趟雪。走几步,陷一坑,几小时才挪到山谷另一端,结果是断崖。试着寻找新的翻山口,爬上岩壁,往前一探,又是看不到底的绝壁……
本职就是高空作业员,但站在近乎垂直的岩壁顶端,下撤也找不到可打保护的点,石头开始有些怕了。怕自己下不去,更怕另2个人滑坠,赶忙喝止他们继续向上。
困在崖顶,石头忍不住抽了支烟,手指忍不住在抖。作为队长,他最怕队友出事,以为路线烂熟于心,可眼前险峻山谷,大雪覆盖,面目全非……你没法知道每一座大山后面,究竟藏着什么?
而这,还只是第4天。损兵折将,超预期的难度,更未知的2000多公里,石头的信心有点动摇了。
河谷惊魂
相比石头的焦虑,余星完全没感到危险,甚至前所未有兴奋。以前走过的路,大多有清晰小路,还是新手的他,这是第一次深入真正的荒野深处。
一眼望去,茫茫山野,处处没有路,又似乎处处都是路。
前方一堵堵高墙似的山峦,怎么找到正确路径,翻越进入下一关?就像置身迷宫,GPS只能给个大方向,更需自己一步步观察、判断,一遍遍搜寻,时刻怀疑、犹豫,也时刻充满希望、惊喜。
除了道路的不确定,横断的复杂地形,也一次次带给余星新的挑战感。动辄落差2000多米的高山,3个人背着沉重行囊,不停地上上下下下,在深雪里前挪后拱,乱石堆上蹦下跳,茂密丛林左窜右钻……
最陡峭一段山脊,两面陡崖,片岩层层叠叠,湿苔爬满石块。走两步,滑一下,任何一脚失误就可能滚落山崖,2小时才挪出300米……石头走得战战兢兢,余星却还“无知者无畏”。兴奋感掩盖了一切, 风险也终于潜伏而来。
才走过步步惊心的危崖,前方河谷看似轻松,却是越走越窄,越走越没有路。仅十余米宽的深谷里,雨季已至,唯一的路成了瀑布,成了暴涨河水。
避无可避,只能一次次涉水,有时是独木桥,有时是湿滑巨石。一次攀爬大石块,石头才小心翼翼挪下去,一回头,余星脚底一滑,眼睁睁要滑向瀑布……来不及惊呼,还好他一把抓住了绳子。
“那一下,真吓坏我了。”眼看余星抓着绳子爬回来,石头依然头皮发怵,他一路绷紧神经,但危险还是来了……对于同行一程的队友天涯,十几年户外经历中,这也是心惊一刻,“就差一点,可能就出事了。”
没时间收拾心情,他们还得尽快挣脱眼前激流。可那一天,摸爬滚打到晚上8点,也没能走出这片凶险河谷。
天黑,水急,雨大,坡陡,无处扎营的3个人,只能撑开两块塑料布,快冻僵地蜷缩在一起躲雨。
头顶塑料布,硬蹲了一夜的石头、余星,谁也没有多说话,陷在白天的后怕里,更怕夜里山洪暴发。这是穿越横断第22天,他们终于深入秘境,深陷其中,也在被引向一个又一个险境。
值得不值得
好不容易熬过漫长一夜,河谷外的小镇,等着他们的是一个比一个更坏的消息。和余星遇险同一天,50公里外的大雪塘,风大雪急,一位重庆女驴友失足坠亡。石头仔细一打听,竟是自己微信好友……
“兄弟,我可能没法归队了。”电话那头,远山万分无奈。他的病好了,却被家庭牢牢拴住——
大雪塘遇难女驴友,和他妻子也是好友。远山一向对家人轻描淡写难度,但朋友的逝去,以最残酷方式,刷新了家人认知——原来户外是可能丢命的。
所有人都在拦他:“哪怕看在孩子份上。”6岁儿子只是一脸天真,指着照片问:“爸爸,你们好像走在云里,会不会掉下来啊?”“不会。傻孩子,我们都拴着绳子呢……”
他们给这次横断穿越起名“云中漫步”,是向往一路云起雾落的美丽。但云雾深处,也可能暗藏凶机。
远山对自己有信心,但架不住家里离婚相逼。大吵了几架,犹豫了几晚,他只能放弃这件筹备一年的事,选择“家庭为重”。
“做任何事,自己要开心,家里也要放心。不然就不值得了。”年轻时忙碌事业的远山,希望在户外找回曾年轻的自己。这一次两难,让他感觉“终究再难像更年轻的石头、余星那么洒脱了”。
而看似洒脱的石头,此时也陷进深深的自我怀疑。虽然在古尔沟镇,朋友热心牵线,有家旅行公司愿意提供一万多元赞助。一直发愁的路费,终于有着落了。但这样顶着艰险走下去,到底值得吗?
“生命只有一次。如果真有生命代价,一点都不值得。”他自认很怕死,曾有人邀他去羌塘无人区,他觉得太危险又违法,果断拒绝了。
原以为横断风险可控,可余星差点滑入瀑布的一幕,让他不得不面对,有些意外只在一瞬间……
再仔细一想,他和那位遇难女驴友同在的一个徒步群,一百多号人,这几年竟已3人遇难……每听到有人遇难,都像一记警钟,都怕自己也会出事。但也不愿因为这份“怕”,就放弃了他唯一热爱的事。
路已经走到这里,石头没法说服自己停下来。只能不断提醒自己,前路更加谨慎。
片刻的自由
在古尔沟滞留2天后,同走过第一程的天涯,也下撤离去。重新上路的这支队伍,从4人变成了2人,而前方还有计划上百天的路。
“当时就怕石头也放弃,那我是不是也只能半途而废了?”余星一度担心,最后一个队友也不走了……
河谷遇险,并没给这个亲历者留下多少阴影。经验尚少的他,不像“知道太多”的石头一路忧心忡忡,但也有自己的茫然。
当最初的兴奋褪去,一天天泡在雨里汗里,不断重复着跳乱石、钻密林、过山涧,雨里淋、泥里滚,而别人都在家过舒服日子……余星也觉得有点累了:“也不知道自己这般折腾,是为了什么?”
而当天地荒野中,只剩两个人在走。石头忍不住就打开话匣子,一路走,一路说起自己从小到大所有的事。经常说了十句,余星才回一句。
但这样闷的队友,给石头印象最深的却是,他总在身后大声唱歌,尽管五音不全。尤其是翻垭口最挣扎时,一句“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石头至少听余星唱过上百遍。
“一种忍不住得释放吧。走在路上,我想要的就是放飞自我的自由感。”谁不向往自由?厌倦了一日日朝九晚五,害怕随波逐流老去,可对于他及许多年轻人,社会复杂,总觉得处处受限。
户外,让余星像是一脚踏进另一个世界。脚下未知的路,更是跨过一座山,一重新的风景。雪山、草原、森林、峡谷,开不尽的野花,看不完的海子,一切宛如仙境……
即便需要跋山涉险,挥汗如雨,至少内心是简单的。“但我也知道,这种自由是短暂的。多少也有些逃避现实。”
把这场穿越当作“最后的疯狂”,虽差点遇险,余星并没想过退出。不料新的意外,差点让他走不下去。
7月穿越草原的路上,一只牦牛忽然狂奔,猛就直冲余星而来……本能躲开,人没事,脚却崴了。一瘸一拐,第2天撑了30公里出山时,余星的右脚已经肿成了猪蹄,还怎么去走上千公里高强度的路?
那是余星最矛盾的几天。路上遇见什么,他都没想过放弃。但脚受伤了,走一步,痛一下,实在是有心无力。一度也快没信心了,悄悄网上寻人,怕石头落单,他想帮找个新的队友。
煎熬中休整5天,拖着才消肿的右脚,余星最终还是重新上路,并发了个朋友圈:“进山,内心的坚持比止痛片更有效。”
就这么停下来,他没法甘心。就像上次独行沙漠,“我这个人走上一条路,就一定要走到终点的。”
金属质感分割线
困境与逆境
梦魇般雨季
遇险、受伤、队友退出,一个个冲击,对于这一场2000多公里的超长徒步,依然只是个开始。想要全程穿越大横断,真正最考验人的,是漫长雨季。
冬季大雪封山,横断山脉只有5-10月适合徒步,他们的计划就长达5个月,注定只能一头扎进雨中。
而雨中横断,不再像仙境,更成了无边困境。6月底开始,一日不停的雨,让河流暴涨,让山路泥泞,让乱石湿滑,让草木疯长,让头顶不时炸响惊雷,让眼前白茫茫一片大雾……
更让他们冻僵湿透,鞋子几乎没再干过。石头的徒步鞋早被雨水泡烂,为省钱,他穿起20块一双的解放鞋,一路穿烂了9双鞋。
就这么一天天,暴露在风里雨里,双脚浸满泥水,浑身雨水汗水,被大雾封锁视线,被荆棘拖住脚步……总算挣扎到扎营,脚底泡得快没知觉,一看天气预报,未来15天还是雨,大雨、中雨、阵雨……
“路再难,我不怕,但实在敌不过这样从早到晚的雨。”余星感觉自己再多热情与意志,都快被雨水磨没了。
尤其是一天天大雾弥漫,几乎看不到风景,还得盯牢脚下山路,以免跌入雨中各种陷阱……这么煎熬着走下去,又是为了什么?
而继续向前的路,他们曾预备了两条计划线路:孤月设计的北线,守静笃设计的南转北线。两线相差300多公里、近20天路程。
石头一心想走通南转北,雨水也让他难以忍受,可一辈子或许再难有这样的穿越决心,他想一鼓作气,走出一条最长最美的路。
饱受雨季折磨的余星,却想走更短的北线。“我就想散散心,不是来创纪录。这样一天天泡在雨里,再走20多天的南转北,我感觉不到意义了。”
绿线为北线,红线为南转北线。制图/孤月
已近两个月的跋涉,雨水浇灌的横断,难度在升级。人与人的分歧,也在一点点显露。
“石头,我有个问题憋了很久,如果你一个人走,能不能走完?”一前一后,冒雨走在贡嘎山区的第54天,余星冷不丁问了这么一句。
“比较有难度……”石头脚步一顿,有些傻了,他不知道余星为什么这么问,也没敢多问,但多少察觉到队友间正在升起一股异样的情绪。
头顶又一日大雨,余星越来越坚定“不想走南转北”了。身心俱疲之下,日积月累的分歧,也不禁一点点在心里放大。例如石头总是8点就早早赶路,他却更想一路慢慢走,毕竟此行是想放飞心灵,而非勉强自己……
可转念一想,他又没法任性离队。内心道义,怎么允许他让石头一个人走下去?
过河的分手
耐力不断被消磨,分歧不断在累积,雨季暗藏的风险,也在酝酿着新的暗流。
眼看多日雨水,冲断了一座座赖以过河的独木桥,石头是宁可多绕路,也不想趟进汹涌激流。
余星却总想直接过河,而非一绕四五公里。尤其不想钻河边灌木丛,那才是他最怕的路。
压得人抬不起头的灌木林,满是带刺荆棘,经常是狗刨式手脚并用,用身体硬扑出一条路。噩梦般挣扎,一小时还走不出几百米……
硬钻灌木林
一次眼看十几米外河岸,就是想去的地方,余星想要直接过河,两次尝试未果。换石头下水,才挪出两三步,汹涌河水就到大腿,吓得他赶紧撤回。
一个劲劝余星放弃,他不死心,又第3次下水。眼看离对岸只差三五米了,白花花水浪已冲击到腰部。还没喊出“小心”,余星已经站不住了。一个摇晃,整个人飘了,拴住彼此的绳子跟着滑了出去……
几乎是用全身力气拼命拽住绳子,石头才拉住水中的人,心突突跳,不敢想,如果没有绳子会是什么后果……
才爬上岸的余星,也恍惚了好一会。但还想换个更浅的地方,再试一次。
余星被冲倒的河流
“这么急的河水,无论如何也过不去的。我不会再试。”石头终于忍不住强硬。
这一路,他其实一直在怕,怕到胆小的地步。余星上次差点跌进瀑布的画面,不时就爬上心头,刚才又差点命悬一线……绝对不能再有任何闪失了。
“路,是越走越怕。”太多户外事故,都是过河中发生。尤其背包负重,脚下一个不稳,就可能连人带包瞬间跌入激流,完全失控。他的徒步群里,有一个驴友就是这样离开的……
一个个事故,石头一路像个祥林嫂,反复念叨。初生牛犊般的余星,有点听烦了。觉得他是自己吓自己,明明风险还在可控范围内。
尤其又要冒雨钻灌木林,至少多走5公里,而河对岸明明就差几米了。余星实在想直接趟水过去,努力劝自己要服从,不甘、疲惫、懊恼各种情绪,却忍不住内心翻涌。
内心天平,多日摇摆后,终于在这一天倾斜:“当时就觉得石头是不是太怂了?总是怕这怕那,每次过河只能我在前头,这样还不如一个人走。”
正好过河把手机冲坏,第2天,余星不动声色提出了离队:“我得回九龙县买个手机,不如你先走。”
依然没意识到队友情绪,石头一个劲想把备用手机塞给他用,对方却不肯收。反复婉拒了几天,石头有点明白了,也还是没太明白,两个人到底怎么了?
一个人的路
手机只是借口,南北线的线路分歧,风险认知的不同,在雨水冲刷下,在河水奔腾中,一点点累积到穿越第60天,终于冲散了两个人……
“预计还要走80天,感觉后面会越来越难了。”莲花湖分别前夜,暴雨敲打着帐篷,石头心里更是阴云密布,怎么也睡不着。怕余星太激进,一个人走会不会更危险?也怕自己一个人,要怎么面对茫茫荒野,还有上千公里的路?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他只能一遍遍宽慰自己,一遍遍听着一首歌《Dream It Possible》,在日记里写下这样的自我鼓励:“害怕孤独,必须面对孤独。害怕黑暗,必须面对黑暗。心存恐惧,必须直面恐惧……后面行程,我独自探索。这是成长的路。”
直到凌晨,石头帐篷里还传来歌声。余星一直默默听着,那首歌还是自己分享给他的。第二天清晨,送他先走时,余星一直低头哼着歌,没敢多看一眼。感觉石头像是要哭了,他不知该说什么话才好。
“一起出发,一起经历那么多,如果不能一起走到终点,真是太遗憾了。”石头确实难过,这是他全程最痛苦的时候。人心才是最大的秘境,他尽力了,但没有走通。
硬着头皮,一个人往前的路上,每翻过一个垭口,他都特地堆一个玛尼堆,底下3块,上面一块。这是和余星约定好,给他引路的路标。石头还是抱着一点点希望,希望队友过几天又追上来了。
路上偶遇牧民,听说他要走出一条新路去西藏,简直不可思议:“你一个人?胆子真够大的。”但其实他自认非常胆小,怕黑怕死怕打雷怕过河怕野兽,更怕孤独……
因为这份怕,5年户外,石头从没想过一个人去徒步。这还是第一次,意想不到,被逼到一个人的漫漫长路。
但他也是“认准一件事,就要完成”的人。4人也好,2人也罢,哪怕现在只剩自己一个人,这条路,他还得走下去。
迎着冷风冷雨,石头忍不住就加快脚步,一天天,几乎没敢停下来休息,总觉得山里会忽然窜出什么。一会被爬过脚面的一条小蛇,惊出一身冷汗。一会被丢在路边的一柄猎枪,吓得一路狂奔……
尤其是一个人露宿荒野的夜,无边夜雨,越想越怕,他只能努力分散注意力:从小到大,生命里一个个重要的人,“救场”般被拉出回忆。
想最多的竟是父母:小时候最疼爱他的爸妈,怎么眨眼就老了,变得彼此隔阂,一见就吵,有关婚事,有关工作……已经5年了,他宁可进山,没回家过一回春节。
“感觉自己亏欠他们太多。”躺在睡袋里,还不时想起的是电影《荒野生存》的结尾,弥留状态的男主角,也是这样一个人躺在荒野深处,拉上睡袋,瞳孔放大,一生所见眼前浮现。路的尽头,是和父母和解的拥抱……
虽然一路极力避免风险,但如果有一天要迎来最后一刻,他希望也会这样平静,也能在日记最后一页这样写:“我度过了幸福的一生,感谢神。”
两个人的重逢
一个人的路,面对荒野,更面对自己的内心。年过而立,是顺从父母去过另一种人生,还是坚持热爱?
这几年,石头一直非常迷茫。踏上这样漫长的路,他渴望能证明自己、认清自己。没想到,被迫独行的路上,直面自己害怕的,反而成长最多。
“我就更喜欢独行,更真实自由。两个人一起,难免要迁就。”过河冲坏手机,给了余星一个台阶下,他终于回归一个人的孤独自由了。但心里也像系了一个结,尤其电闪雷鸣时,不禁就想起石头。“他胆子可小了,一听雷声就怕。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分别第7天,站在重新进山的岔路口,余星纠结了很久。当时离队,多少有负气成分。冷静想想,他还是决定“弯道超车”,去追石头。
一天天的雨,让穿越难度陡增,万一队友真有什么事,他会内疚一辈子的。
两人再会,已是穿越第89天,川藏交界的巴塘县。深夜10点才赶到的余星,站在青旅门口,又徘徊了很久。
久等不来,石头特地赶下楼,终于又看见队友,一个人埋头坐在大门外,不吭声,不主动进来,活像个负气出走又归队的小朋友。
分别20多天,他们一前一后,走在各自路上,风里雨里各自迷路过、恐惧过、挣扎过……最幸运的是都没有出事,没有怨怼。
尽管谁也没有明说“接下来一起走”,但灯下一起再研究起地图,他们都知道,这一次一定会一起坚持到终点了。
考虑天气和队友,石头放弃了“南转北”那段更漫长的路。再同行的路上,也不再早起赶路,每天任由余星睡到自然醒,一路慢慢走。可余星偏偏越起越早,石头开始胃痛发作,说好的轮流做早饭,变成了每天余星抢着做好。
“感觉我们变得更成熟,更有默契了。”整整第100天时,他们终于一步步走到西藏的边界金沙江。相比进藏,余星真正难忘的是,那一天,一路省钱的石头,递来一个新买的保温杯,金色的,一百多块。
“上次过河,你保温杯被冲走了。看你一直喝冷水,对身体不好。”“买这个干嘛?这么贵,这么沉,还是不要了吧……”余星一个劲推辞着,别过头去。曾离队的内疚,却再止不住心底奔涌,“就觉得,自己以前对石头是不是太苛刻了……”
社会冷漠,他也习惯了冷淡。可一路走来,眼前荒野、身边队友,也在一层层剥去他包裹自己的壳。那一种瞬间被击中的动容,没有孤独过的人,不会知道。
全程一万多张照片中,除了背影,余星几乎没有个人正脸照。
金属质感分割线
梦境与来路
终点的酒
脚步迈进西藏,已是9月,他们最终抵达最西端的第7列山脉伯舒拉岭。穿过雨季,穿过重重考验,石头越来越有信心走通大横断了。但还需翻越的,除了最后一片山峦,还有不理解与阻拦。
一路上,好几回遇见山民诧异:“还是第一次,看有人背包走到这里。”但问更多的是:“你们走这一趟,能赚多少钱?”他们不知怎么回答。想越过观念差异,有时比高山更难。
最后一个进山口,警察不让进山,余星有些不平:“这里没有哪条法规禁止进入。每个人有亲近自然的权利。中国那么多大好河山,除了景点,为什么哪都不让人去呢?”
石头反复解释,乖乖在保证书写上:“如果遇到任何问题,和当地派出所没有任何关系。”每次事故,都在警示风险。所以他才会日常玩命训练,希望自己至少有体能深入荒野,而非给外界添麻烦。
伯舒拉岭进山口,石头所写的保证书。
无论理解还是争议,走向荒野的脚步在延续。石头、余星踏上的最后一段路伯舒拉岭,早在2013年,由守静笃首次带队贯穿。
在那之前,网上除了几十字简介,这片藏东南秘境再无任何资料。翻过风雪垭口、怒江深峡,遇见的山中老人当时说,活了60年,这是第一次见到汉人。
“进了伯舒拉岭,我心里满是幸福。我得赶紧写下来,把它留住。”6年前,秘境深处,篝火跳动,四十几岁队友浪花像个小孩,脸几乎贴在纸上,一笔一画写日记的样子,至今印在守静笃心上。
“那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荒野瞬间。”守静笃觉得,那一刻,伯舒拉岭是把那位队友内心的壳敲开了。或许这就是热爱荒野的理由,一层层抽丝剥茧,大自然会触碰内心最柔软那一部分。
摄影/守静笃
而当石头、余星跋涉近2200公里,终于一步步爬上横断之行最后一个垭口,也迎来了他们自己的荒野瞬间。
仿佛上天恩赏,一直乌云密布的天气,在抵达5388米岗拉垭口时,忽然放晴。曾翻越的山峦,一重重,浮现云端……
他们一起站在最高的垭口,并肩遥望时,余星变戏法般摸出一瓶格瓦斯。他特地背了200多公里的酒,希望给队友一个终点的惊喜。
“来,祝我们的大横断圆满,干了!”寂静山谷,酒瓶碰在一起,石头的心也像一下被撞开似的。一路绷紧的神经,一下松了。相伴124天的横断山,所有云遮雾绕,在那一刻,仿佛豁然开朗。
出世入世
再和我回忆起横断山脉的雨,石头已经沐浴在拉萨的日光里。出山好些天,一路穿烂9双鞋的他,总觉得鞋子还湿漉漉的,那是山野弥留在身上的记忆。
所有艰辛与找寻,终于结束,又似乎还没结束。站在旅程终点,他还没找到回人间的路。
刷爆的信用卡,等着赶紧回去“搬砖”。朋友却劝他不如做户外领队,“人就应该做自己喜欢擅长的事,不是么?”
未来的路在哪,这是新的找寻。石头觉得它远比荒野寻路更难。“徒步路上,每走一步,就离目标更近一步。可人生的路,有时再努力,也像在原地踏步,不知属于自己的路在哪……”
左图为石头此行发现的海子:亚莫措根。右图为友人依循轨迹,国庆抵达这片新的秘境。
但无论未来在哪,当朋友带着他此行轨迹,也去了他觉得最美的横断秘境,拍回比他看到还美的风景,一种分享的喜悦、探路的成就感,还是让石头觉得不虚此行。并乐此不疲,出山仅10天,他又将追随守静笃前往藏东南另一片秘境,去做开路先锋。
为了一年一次的国庆出行,还在四川的守静笃,又一次在银行加班到夜深。他也曾无比羡慕,那些有大把时间自由行走的人。可转头一想,当热爱成为生活全部,还会这样深爱吗?
人到中年,肩上撇不开的家庭、工作责任,让他渐渐认清自己的人生定位。无论生活还是户外,荒野还是红尘,都尽力做到极致,或许才是更圆满人生。
而当长假将至,他又开始期待走向荒野了。西装革履、朝九晚五之外,那是另一个平行的诗意世界,像武侠,所谓的江湖。
摄影/守静笃
和守静笃一样,忙碌工作也期待远行的人,很多很多。当又一年长假来临,近8亿人次的盛大迁徙,在中国大地又一次上演。飞机、火车、汽车载着无数向往自然的心,大部分堵在路上,挤在景点,期待成了抱怨……
而另一小群人,重装背负,走出人群,走向荒野深处。这一小群人也在日益壮大,仅藏东南秘境念青东,2012年守静笃带队开辟的“波密北线”,今年国庆就涌进近百支徒步队伍。
群体在壮大,也在复杂化。青藏铁路上,正期待和石头重逢的孤月,还没抵达拉萨,就接到驴友求援电话,有人在念青东突发肺水肿。而当救援人员深夜12点,在深山找到病人,另5个队友竟都走了,没人留下来陪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户外不仅有美好一面,也有自私、名利、抛弃队友等大量乱象。”但孤月依然爱着这片江湖,尤其一看到长假拥堵场面,他都很希望大家能有更多选择。“和我们一样,到荒野中,去真正领略大自然的壮美。这样不好吗?”
摄影/守静笃
大自然的厚礼
“这是好事。他们的行走,或许提前10年,让一些秘境被世人欣赏到了。”已开始“荒野中国”更大规划的杨浪涛,9月21日,听到石头、余星完成全程穿越的消息,也很欣慰。虽然走的是不同路线,但意味着“大横断”3年前播下的种子,正在开枝散叶。
而这个国庆,还在北京忙碌工作的他,同时遥控着一支正深入横断山的Discovery纪录片摄制组。一位美国导演Ben想以横断天路为切入点,呈现今天的中国户外发展。
“这真是我看过最美的云海。”贡嘎子梅垭口,当Ben由衷感叹,陪导演走在路上的海儿,不禁骄傲。3年前,她作为勘线志愿者,就发自内心盼望,有一天,真能有一条国家步道,呈现出横断山脉的缤纷美丽,那意义一定不仅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那一天,究竟有多远?海儿也不知道,但至少此刻,他们依然在路上。
国庆陪同美国导演,进行纪录片拍摄的横断军团志愿者。供图/海儿
也在路上的,还有2015年首次在横断做出超长线探索的杜真。这4年,这位大学老师像个退隐高手,忙碌着自然教育,但远离户外圈子。他觉得遗憾,“户外在中国还停留在体育、难度竞技,忽略了人文”。
国庆长假,带着一群孩子徒步古河床,杜真一路讲解着历史、生物、地理。他希望孩子们除了本能赞叹,还能从一朵朵小花微笑里,看出植物多样性;从一条条大河流淌中,了解流域文明;甚至有一天在荒野中读懂“人从何处来,该往何处去”……相信那会是大自然更深的厚礼。
而4年前,那一场1600公里的横断独行,对于杜真,也像是“最后的疯狂”。归来后,他就闪电式结婚生子,回归家庭。再回想曾经,他庆幸有过这样一次超长距离徒步,不仅挑战意志,更深入荒野,深入自己的心。“那是人生的一次高峰体验,无与伦比。”
把大自然当课堂,带着孩子走进荒野的杜真。
梦醒之后
又一个走过大横断的年轻人余星,也曾想“最后疯狂一把,就回归社会”。可真走到终点,又不想回去了。横断出山,开始有驴友叫他“大神”,他只觉得自己是个“藏熬“,煎熬于不知未来在哪?
也在拉萨逗留的他,还在等石头和守静笃探线归来。想拉上昔日队友,11月一起再去徒步巴丹吉林。
他想念沙漠的荒凉,想去找传说的更多补水点,或许也在找自己的未来道路,看能否在沙漠开发一条新线路,带更多人轻松上路?
渴望自由的余星,总觉得要先财务自由,才可能想法自由。可又不愿向现实低头,不太想把爱好变成事业。
“对未来的矛盾,就像那次过河。河对岸就是你想去的地方,只是几米之遥,可你不得不绕很远很远的路。”
“以前,我会倾向自己走。但124天的横断穿越,让我发现,人与人的分享更重要。”临去沙漠之前,余星特地给我看石头送他的保温杯。这个曾深深温暖他的金色杯子,他一直随身带着,是友情信物,也是旅程见证。
会永远铭记的,还有横断山脉的雨。最难熬的雨,熬过去了。仿佛做了一个长长的梦,梦醒来,他们的青春,依然雨季笼罩。
人生是更艰难的穿越。近2200公里路的艰辛跋涉,并改变不了什么。但余星相信自己能更执着前行了,哪怕再下起雨,哪怕未来还像大雾中的荒野,往前走,一片白茫茫。
奇迹说.jpg
荒野的呼唤,人生的寻路
文/湘君
许多人至今不解,为什么有一些人,会“疯子似的”走向荒野深处?
正致力“荒野中国”的杨浪涛说,就像一种泛宗教的信仰,并想起海上女妖塞壬的歌声。
希腊神话里,海妖天籁般的歌声,诱惑着过路水手逆水行舟,甚至触礁沉没……
这歌声,对于这一群人,说不清、道不明,或就是一种荒野的呼唤。
这呼唤,曾集结一群摄影师、志愿者,深入西南山野,共同推出了“大横断”。
曾牵引守静笃、杜真、孤月等一代代徒步者,踏上没有路的路,开辟出一条条新路。
正吸引石头、余星等越来越多年轻人前往各自远方,实现新的突破与成长。也让一些人狂热盲目,一起起事故不绝于耳畔……
荒野如海,接纳着一个个不同的人,带着不同追求,抵达各自彼岸。
而无论为了地理发现、壮美风光、挑战自我、精神皈依还是争强好胜、名利虚荣……
千百个人、千百条路,能相通的是,都持有一种对荒野的热情,并获得野性的释放。
中国从不曾像今天,有这么多人带着荒野热情,走在路上。
但相比每年8000万人次行走步道的美国,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
围绕横断山脉,石头、余星这段不寻常行走,让大横断的更多秘境风光进入视线,让人看到超长距离徒步的更多可能。而真正深入其中,我看到本能的热情,也看到了青春的迷茫,一次次人心的碰撞……
还没出发,“值不值得”,不同人就给出不同答案。
终于上路,走进仙境,也身临险境,进退两难。
遇难警钟,生死与责任,有人犹豫,有人退场。
梦魇雨季,难度、分歧的加剧,更让两个人一度走散……
一重重困境、逆境,一次次把他们逼向自己的心,他人的心。
也惟有回到内心,他们才真正深入了荒野深处。
“只要出发,就要抵达”的执着,带着这两个年轻人,最终一条心,一起穿过道道难关,在横断山脉画出了长长的青春轨迹。
不知前路的迷茫,也始终伴随前行的每一步。
他们一路找路,一直也在寻找他们“自己”。
一次次的无路可走,一如千回百转的人生。
一次次的奋力前行,也让他们各自成长。
抵达终点,未来还有更难的路,等着去闯。
前路再难,也总有人勇于出发,去往更远的远方。
带着大自然的厚礼,一个个走过荒野的人,都还在路上。
本文未标注图片,均由石头、余星拍摄及提供
横断延伸阅读
奇记|横断山前传,73天孤身穿越路
奇记|横断天路,国家步道历史由谁来书
更多奇迹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读书
奇迹聚在一起,愿是梦想重新绽放的声音
七夕情人节520心形动态分割线
谢谢有你,一起【在看】 ↓↓↓
湘君的奇遇
愿做一团火,希望温暖你
喜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