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先于本质”——“背叛师门”的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哲学思想是现代哲学实践转向的一个典型案例。 如果说胡塞尔通过悬搁外部世界的存在来确立先验自我的独立性,那么海德格尔就是重新将自我放回生活世界进行关照。

海德格尔思想的根源在于对胡塞尔思想的继承与批判,胡塞尔继承了笛卡尔确立主体自明性的方法,确立了一个先验自明的意识。但在探讨外部世界存在方面却比笛卡尔要谨慎得多,他始终没有给外部世界的存在以本体论上的名分。即他从没有认真承认外部世界的存在。既然世界被暂定为不存在,那还要不要展开认识呢?胡塞尔认为这不是个问题:他的本质直观学说认为事物的本质与存在是两回事,即使事物不存在,也不影响我们对它本质的认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连我们的意识活动本身的存在都成了问题,那么由此产生的意识成果还具备合法性吗?海德格尔提出事物的本质和其存在是不能分开的。这一基本思想成为他和胡塞尔分道扬镳的逻辑起点。

此在概念及其相关内容是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要理解此在,需从“存在”概念说起,海德格尔首先通过词源学上的追溯区分了存在与存在者。“存在者”指的是已经形成的即已被规定了的事物;而“存在”指的是事物“是这”、“是那”的那个“是”本身即规定本身,而非被规定的这样或那样的状态或属性。(从这点上来讲,海德格尔认为存在是先于本质的)由此出发,海德格尔批判了自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形而上学应该是探讨所有存在者共同分享的性质,即其理论要将所有存在者都包含进去。很显然,所有存在者共同的特性只能是“存在”本身,即“是”或规定性本身。而西方形而上学长久以来却犯了一个重要错误:将存在者作为本体加以探讨,哲学家们或定一个,或定若干个,或定自然物,或定想象物为本体,这些被定物顶多只能算世界的起源或原始材料,他们的错误之处就在于混淆了“存在”和“存在者”。

好了,现在我们确立了正确的主题——存在。但由谁才能、并如何认识到存在本身呢?因为存在先于本质,而一般存在这都是被规定了本质的事物,它们怎么能够认识那个规定本身呢?海德格尔发现有种特殊的存在者可以有资格认识存在,这就是此在。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本质就是存在。之前说过,本质就是被规定了的属性,而此在可以不被外物规定,他可以自己规定自己,自己决定自己的本质(命运),即他是自由的,在作出决定并施行决定之前,此在有无限的可能性,这时候他的本质也是不确定的。此在通过“生存”即不断地抉择来书写自己的本质,直到“盖棺定论”的时候,本质才确立,我们经常说“人是活出来的”这句话就有这方面的含义。

解决了上述问题中“谁”的问题,那么“如何”的问题呢?海德格尔强调“生存”(或译作“在世”)概念,生存即自由抉择并对自由抉择负责的生活状态。生存既是此在的存在方式,也是此在理解自己(这个特殊的存在者)和世界的唯一途径,此在的生存相比于一般的存在者的存在起码有三层优势:“此在与其它存在者相比具有多层优先地位。第一层优先地位是本体上的:这种存在者在其存在中是通过生存得到规定的。第二层优先地位是本体论上的:此在由于以生存为其规定性,本身就是‘本体论的’。但此在——作为生存理解的构建者——也同样原初地理解一切非此在式的存在者的存在,因而此在的第三层优先地位就在于:它是一切本体论的本体-本体论上的可能性条件。”(《存在与时间》)。

围绕着“生存”,海德格尔就生存状态和生存环境展开了详细描述。此在的生存状态中最典型的就是“操劳”,此在为了实现自由,为了实现自己抉择的可能性,就需要为自己的处境担忧、操心、烦劳,而在操劳中最常见的两种情绪就是惧怕和焦虑,这就是我们面对无常的人生时最基本和绵长的情绪。前者是有对象的“怕”,后者是没有对象的“畏”即焦虑。没有对象,没有可以怕的东西,那我们怕什么呢?怕的是可能性的丧失,怕的是无法再作抉择,怕的是无法再继续“生存”下去,怕的是此在作为以不断面对可能性为其本质的存在者的规定性的丧失,一句话:怕死。这种没有对象的畏才是最深刻、最难以摆脱的情绪。

说到操劳就不得不提海德格尔的一句话“操劳结构的原初统一性在与时间性”(《存在与时间》),也就是说,我们对时间的理解不能像以往哲学家那样,将其与存在者联系考察,而应将其放在存在论视野下考察,抛开生存活动思考时间就犯了路线错误。

上文已提到,对于外部世界的存在与否胡塞尔不甚关注,也没有从本体论层面明确表态。那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对外部世界的态度如何呢?从此在的眼光来看,事物分为“应手存在”(即实践相关物)和“手边存在”(理论观察物)。他认为只有那些应手存在之物才能有意义,也才能被我们认识。

那么我们是不是随时都能从存在论的角度出发正确认识自己和世界呢?这就牵扯到了海德格尔独特的真理观及其关于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的区别问题。当我意识到自己此在的特殊身份并有意识地做出自由的抉择来创造自己的可能性并为此后果自负时,我处于本真的存在状态;而反之,如果我过着浑浑噩噩、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的生活时,就是处在非本真状态。只有在本真状态中,此在才具备生存论的眼光与立场,才能正确认识自己与世界、认识我们的根本话题——存在。这里就是海德格尔德与符合论真理观不同的真理观:他认为真理是通过此在的生存活动揭示出来的,而不是枯坐在课桌前冥思苦想算出来的,也就是我们讲的“人是活明白的”。总之,海德格尔的从存在论到真理观都带有很强的实践性,所以我们说海德格尔哲学思想是现代哲学实践转向的一个典型案例。

你可能感兴趣的:(“存在先于本质”——“背叛师门”的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