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土炕

女儿不知从哪里看到这么一个谜面:四四方方一块泥,每天 晚上不能离,烧点火儿躺上你,一觉睡到明天里。反反复复念了一整天,话都快念烂了,仍没猜出来。我在一旁替她着急,就由不得做出提示,让她往乡下姥姥家想。经我的点拨,她猜出是火炕。但撅着一张小嘴,叫唤道:“都什么年代了,谁还睡土炕?看来这个出题者也是你们那一代的喽。”

     

是啊!随着岁月的沙漏,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中,无意间碾碎生活中诸多往昔点滴。蓦然回首,繁琐的日子早已洗净儿时的窘迫与饥寒,只留那层层叠叠的温暖盘亘在心间。

       

我生在黄土高原的一个小山村,幼时家里仅有一孔窑洞,盘着一方大土炕。我们一家子不分男女老少,统统睡在这里。拥挤的同时又让这份亲情显得格外厚重。当然也有不和谐的时候,夏天尤其居多。天热的跟着火似得,撩惹 的人的脾气见长,稍微不慎就要泻火。临睡前,谁都想自个的地方宽敞些,好让身上多余的热量散出去。为了方寸地盘,姊妹间认真计较起,她说你占了她的地方,你说她占了你的地方,相互拌嘴,越吵越凶,声音满屋子飘荡。记不清是谁的手先伸出去的,紧接着被一脚踹回来,一来二去,往往就会有人先哭起来。母亲听到哭声走过来,不分黑白,各打五十大板,双双训斥一顿后,重新给分配地盘。睡醒后,昨晚的不愉快早忘了个精光,继续在炕上打闹、嬉戏。

       

雷雨天,孩子们被堵在家中出不了门,土炕成了我们的戏台子 。你当爸爸我当妈妈,你是警察我是小偷,你是老师我是学生……演出的内容层出不穷,个个都是天才导演兼优秀演员,情绪高涨处会有即兴歌唱,咿咿呀呀声伴着随性舞蹈,比广场大妈跳的《小苹果》精彩万分。母亲则没有这么清闲,平日里积攒下来的零活得趁这宝贵时间抓紧赶一赶,坐在炕头不是给我们纳底绱鞋,就是缝补衣裳,你看她不时用针尖抿去额前掉下的碎发,两手熟练地把麻绳一拉一拽,光阴在手指间悄然流逝。玩过头,就会爬到母亲叠好的被褥上跳高高,枕头横七竖八扔在一边,小脚丫踩上去,挤得里面的瘪谷子滋滋响。母亲实在看不下去就说,“行了,孩们,炕都要跳塌了。”她的话如一缕春风,轻轻从耳边吹过,过就过了,谁也没往心里去。直到里面的瘪谷子破口而出,被我们抓起来随手一挥,大声呼唤着下雨了!下雨了!母亲的笤帚疙瘩扫过来,就真的下雨了!泪珠吧嗒吧嗒从脸颊流下来。

     

秋季时要是碰上连雨天,刚收回的谷子,高粱,葵花籽等农作物没地儿晾晒,以防它们发芽继而发生霉变,父母就会把铺盖卷起来,把它们摊到炕面上。往往这时,母亲会格外为炉里多添加一些柴火,淡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炕面的温度节节攀升,母亲时不时拿着一根长棍去翻腾,好让都能均匀受热。我们几个毛孩子也跑过去凑热闹,美其名曰说是帮妈妈“干活”,实则是为了寻找把手插到粮食堆里胡乱拨拉的一种快感。三五天后,母亲用手搓搓,再用牙齿咬一咬,嘎嘣一声,母亲紧张的脸色得以舒展。她笑了,脸庞的皱纹松散开,若院子里盛开的秋菊花。同时我们一家子结束打地铺的日子,重新又挤到一张大炕上。

       



冬日夜长,那时乡下的电不稳定,十之八九晚上常停电。饭后钻到被窝里,全无睡意,开始扯闲篇。先从今日发生的某件事谈起,一会跑题了,说咱村名字里带“萍”的人有多少个,于是村里人放电影似的在脑海里轮流出现,一个不拉都能被我们说出来。有时也会说字谜,猜谜语,成语接龙。最让我忘不了的是讲故事,我那时的课外知识基本来自晚上的聆听。一般都由父亲和哥哥来当主角,毕竟阅历多,经过见过的广。父亲没啥文化,不会编故事,讲的都是些亲身经历过的稀奇事,哥哥则不然有一些道听途说的,也有一些从闲书上看来的。譬如什么薛刚反唐,少年张三丰,射雕英雄传等。记得有一段时间电视上播放聊斋,因老停电看不上,哥哥不知从哪里借来书,晚上就给我们讲有神呀鬼呀什么的。在他添油加醋的描绘中,大概连窗外的月亮都被他的讲述吓呆了,挂在树梢上一动不动,满屋子被它照的白花花一片,咚的一声,不知耗子又打翻什么了。我以为鬼真的来了,吓出一身鸡皮疙瘩,紧闭双眼,贴在母亲后背乖乖的。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我们姊妹妹们相继从老家的土炕出嫁,如今都拥有各自的小家。土炕被美观,便捷,大方的各式床清一色替代。逢年过节再聚首,亲人们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麻将,终难觅小时候那种天真无邪的童趣。回想往事,我们岂止失去的是一面火炕,是些什么,我无法用苍白的文字描述。或许很多事就是这样,默默流逝中我们觉察不出,等正真消失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回来!午夜梦回,我又回到小时候,一家人一个挨一个睡在大通炕上,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地交流,等梦醒后,方知这是我今生永远挥不掉的乡愁。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家的土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