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末参加了UXRen在北京举办的分享会,收获很多。
一般我自己的习惯是在现场记录一些关键词,后来发现不整理现场记录的话,不利于回顾。今天第一次尝试整理笔记,同时也分享给大家。
分享者有十年用研工作经验,先后做过硬件和互联网产品。最近几年一直在BAT负责国际化产品的用户研究项目。
这位在用研的专家,思路清晰、由于讲述的是亲身经历,描述的很细节,很真实,使听众很有代入感。
他主要围绕3次用研经历把他的故事分享给我们
刚入职的一次跟访
东四环的座谈会
第一次出国
一、刚入职的一个跟访
他当时刚入行不久就有机会参加公司产品年度设计语言的调研。执行项目的是外请的国外设计公司。
2个国外设计师,1个翻译,以及他,进行入户访谈,当时他充当了一个速记的角色,访谈大约2个小时左右,他当时的疑惑是外国设计师访谈问题并没有涉及任何的3C内容,而是拍摄了大量的用户生活照片,讲述了一个用研新人对国际化项目及入户访谈的一些疑问和初印象。
二、东四环的座谈会
他第一次跟访入户项目之后不久,又有一次涉及外国用户的项目。时间紧,经费紧。调研对象是刚到北京的外国人,在他印象中,当时的访谈主持人很吃力。
他建议我们以后遇到国际化项目,访谈对象为外国人,要明确要求老外来中国的时间,刚来中国1、2天的老外是最佳选择,寻找渠道可以是通过导游介绍,可以是留学生。这些外国人也需要筛选,中文不好的外国人为最佳选择。
三、第一次出国
当时他已经在一家互联网公司负责国际化项目,那是公司业务刚起步不久,需要实地调研,发现哪些现有产品能更好打入目标国家市场,此次调研之行也面对了许多挑战。
1、这次调研是公司第一次出国调研,之前没有出国调研的经验;
2、遇到了很多突发事件,到当地才发现调研当地只有一个打印店能打印问卷且距离很远。
3、调研内容过多(使用哪些手机、电脑、操作系统),涉及很多项目(音乐、贴吧、搜索)
4、问卷很长,执行很累,做了200个用户,调研地点选择了CBD、公园、扫街。他先期准备了很多问卷,刚开始问卷问题过多,每天白天发现一些问卷不当的问题,晚上进行更改,第二天又发大量问卷,效率低且效果并不好。
5、回到国内后产出调研报告结论不清晰不具体受到公司内部、需求方的很多挑战。
他建议出国之前把目标明确清楚,做好充分准备。无论是跟调研项目相关还是看似不相关的“生活”方面,都要做好准备。衣食住行方面可以假想成自己单独做背包客。
他还提出出国调研主要进行定性调研,定量研究在国外没法做大量用户,如需定量研究可以在国内买一些报告。如涉及到问卷调研,前期要对问卷进行瘦身。
他还建议回到公司产出报告要做宣讲,把用研结果落实到产品上,提供业务和产品经理直接方向和建议。
他也讲述公司之后的出国调研吸取了第一次实地调研的教训,该调研针对学生产品,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在学校待一天,观察学生生活,玩什么,穿什么,学生宿舍,用哪些app,整理出角色,产出报告很容易让设计师和项目组成员共情。
他建议我们出国前要明确调研目的,帮业务线回答一些问题,某个产品为什么要做国际化,分哪些步骤走;出国调研此行对老板和公司有哪些收益,做了这些充分的准备才能面对未来有可能的挑战。
在这里他提到了一个人-Jan Chipchase,他出了一本书《Hidden in Plain Sight》,他主张一种观察方法,研究所有国家的人们和他们的习惯,关注他们每天都在做的,哪些因素影响他们的购买决定。
记录他讲的几个有趣的点。
第一个是他提到的,访谈对象描述大部分是依靠回忆,回忆靠的住么?
他的理解:回忆靠不住,需要有旁证,旁证可以是行为、从二手资料、APP排行榜收集来的信息
还有一个小技巧,要引导访谈对象说故事,看他说的故事是否完整。
他介绍了一个关于中国公司出海的论坛-白鲸社区,上面会有一些国际化项目的信息。他还提出二手报告不一定直接有用,对一个行业和公司更好的了解方式可能是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就是所谓的专家用户,或者是公司的竞争对手。
第二个他提到每一会出国调研要至少种下一个种子再回来,当时调研的对象,同事,学生,留下他们的facebook、line、talk的联系方式,回国以后也要多联系,方便下回去调研前期准备,召集调研用户,分发问卷。
谢谢阅读!
thanks,
Yiru
------------------------------------
本文为Yiru原创,转载须注明作者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