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程内容的变化与突破

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和突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新增课程内容总体说明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标题之下,增加了导语,并用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说明各学习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学习板块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如图1):中国历史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世界历史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是区域文明的多元发展,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战争与革命、和平与发展的历程。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从古代到现代的历程,反映了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学生在学习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在对各部分内容的学习中都要立足时空、运用史料来认识历史,从而形成唯物史观,涵养家国情怀。

图1  历史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

2. 新增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 

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增设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指在学生历史学习的基础上,将所学的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标准阐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思路、情境素材和教学策略,并整合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六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了“中华英雄谱”“小钱币,大历史”“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上水陆交通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在身边发现历史”“探寻红色文化的历史基因”“看电影,学历史”“历史地图上的世界格局”“古代典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10个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示例,并以列表的形式说明了每个主题的设计思路(如表1)。

表1  历史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参考示例(节选)[8]

表1

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旨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实践创新、责任担当等共通性的素养,推动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进行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综合探究,初步养成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新增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

新课程标准删去了《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教学活动建议”,新增了“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两个部分。“学业要求”结合每个板块的具体内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规定了学生在每个板块的学习中需要形成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学提示”则从学情出发,结合各学习板块的知识特点对教师进行了教法指导,并列举了相应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

学业要求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而教学提示针对的是教师教学。结合每个学习板块的具体内容分别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出要求和建议能够为教与学提供有效指导。

4. 新增体现唯物史观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更注重对唯物史观的落实。以中国古代史部分为例,“史前时期”增加了“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和早期国家形成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用唯物史观对相关历史事实进行分析,才能对这一问题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时期”增加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和‘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只是让学生知道诸侯之间的战争,知道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而新课标则要求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来理解相关事件。总之,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选择更突出了对唯物史观的落实。

5. 增加新时代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在中国现代史部分增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新时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建设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社会发展以及世界发展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在课程标准中加入这部分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国情,坚定四个自信。世界现代史部分增加了资源、环境、传染病、社会治理等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帮助学生形成面向世界的意识,认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6. 凸显历史发展的线索和阶段特征

《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中国古代史板块按照时序分为从史前到明清七个历史时期,每个时期下罗列相关知识,而其他板块则直接罗列知识,看不出历史发展的线索和阶段特征。新课程标准则按主题组织内容,凸显了历史发展的线索和阶段特征。比如,中国近代史板块分为“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近代社会生活变化”“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六个主题。这六个主题串联起来,就形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这样分主题按时序组织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主线,在时空框架下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课程内容的变化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