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其说帛书老子第七十章

      字源其说帛书老子第七十章

                                撰稿人:程勇

帛书老子第七十章(德部三十三章)

故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通行版王弼本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前言:

上一章我们学习了作为还没有得道的的统治者必须要具备的三件法宝即慈,俭和不敢为天下先。说到了慈的功用,即以战则胜,以守则固。讲到了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那么作为不同角色不同分工的人,都具备这些品质或者说都合于大道会怎么样呢?老子在这一章给出了答案。我们看看老子是如何说的。

老子说:

“故善为士者,不武”

“士”,是指士大夫阶层,一般指文官。

“武”这里指与军事、战争有关的事。《书·武成》:“偃武脩文。” (停息战争,从事文教)

(综上所述)所以具备了这三种品质即合于道后去担任文官士大夫的人,不会发动战争。这里指慈德。

“善战者,不怒”

“怒”是一种愿望不能得到满足,实现愿望的行动一再受挫引起的紧张积累而产生的情绪体验。现代心理学情绪理论认为怒是由欺骗、侮辱等引起的情绪反应。

具备了这三种品质即合于道后去参加战斗的人,是不会有很大的情绪波动的即可以进行自我约束。这里指俭德。

《孙子兵法》有云:“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动怒是兵家之大忌,历史上因动怒而惨败的战役很多,就不举例为证了。

“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很多注家把这个“与”当争讲,解释为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去与敌人争斗。这句话这样翻译首先从逻辑上就说不通。通行版写作:“善于胜敌者,不与”意思已经完全背离了老子的思想。

“胜”字原义是指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目的。还有指超过对方,比对方占有优势的意思。那么“胜敌”就是比敌对方占有优势。

“弗”字,我们讲过多次,甲骨文的含义就是矫正,勉强,强人所难的意思。

“与”的本义为赐给、给予。读作yǔ。授人以物,除了是对对方的肯定之外,甚至还可能想跟对方结交,所以引申出赞许、嘉奖,交往、结交之意。

  这句话的解释为:具备了这三种品质即合于道后即使比敌对方占有优势也不会强迫与对方交往。具备了这三种品质即合于道后再去做任用他人的人或成为借用民众之力的人就会自觉的把自己的利益或身份地位放的比他人低下。这里有让的意味,即不敢为天下先。

做到以上这些怎么样呢?老子说: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做到以上这些就可以称得上有不争的德行,可以称得上是用人之道,可以称得上和天道相合,这样的德行在很久以前的祖先就已经达到极限了,做到最好了。

“配”字从甲骨文形体可见,"酉"上有酒滴状,那么再结合旁边跪坐之人,该字当是一人在对酒进行加工处理。就是对酒进行调配,使得酒的成色更好,因此《说文》曰:"配,酒色也。从酉己声。"这一说法是有道理的。

酿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就是如今我们也同样延续先人调制酒的一些必要工序。初成之酒浆成色、浓淡并非人们所要达到的程度,于是,先人也想出了一些办法,从发酵时间的长短、添加成分配料(或是药材等)多少等方面对酒进行调配。而这种对酒进行添加配料的做法只是辅助性的,因此后来有"配料"“配制”之说。后"配"与"妃"同义指两性之匹配即配偶,通常指女性,所以有“男婚女配”之说。也符合老子“配天”的含义。

我们经常会在孔庙的门口看到这样一幅对联:“德配天地,道贯古今”。还有在《中庸》中会看到:“至圣配天,修德凝道”的文章,我认为都是老子配天思想的注解。

总结:

  老子把具备了三宝的人即合道之人即使放到任何位置都可以做到极致。不管你是为士者,战者,胜敌者还是用人者,只要能持三宝或者说能合于大道,就可以做到“万千济一”,意思是一切事物都归属于一个大道。由此个人修为就能达到虚极而万物应,静笃而一心归的境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字源其说帛书老子第七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