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二选一”是如何伤害竞争的?

竞争者的垄断梦 曲创(原创)

关键词:

平台二选一 消费者利益  反垄断 电商


前不久看过一个挺温情的系列广告短片《谢谢你,陌生人》,其中一集是打击拐卖儿童,剧情设计用了心,颇有美剧的感觉。

这位看上去自私自利,很“浑”的小伙子,居然是个机智的好心人,看到警车后开始闹腾,最后成功解救了被拐卖的小孩。

剧情反转,刚才还在对这小伙子痛恨无比的我,顿时感觉很对不起他:

错怪了,错怪了!

不过这不能全怪吃瓜群众,说到底是人家演得好。

很多事表面和内里差别很大,经历得多了,吃瓜群众也变得聪明起来。遇到个瓜先自己蹲下来好好看看到底是个什么瓜,然后再决定怎么吃。

毕竟现在反转的事太多,看走眼的事也不少。

吃个瓜是越来越累了。

今天的瓜是“平台二选一”,我们把它切开看看,里面到底是沙瓤还是水瓤。

我拿着块瓜想了想,“平台二选一”都能怎么伤害竞争?

大概有三个可能:

1 剥夺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2 导致产品价格提高,消费者被迫多花钱

3 阻碍、排除市场竞争

先看个旧瓜:

在“二选一”的历史上永远会占有一席之地的“3Q大战”。

此瓜的害处是明摆着的,360和QQ吵架,拿用户做人质。

用户想继续同时使用这两样是不行了,自主选择权被剥夺。

堂堂的国际互联网巨头居然能干出这样的事,真是难以置信。

你说你让用户在你和对手间“二选一”,这个局面对自己很不利啊。

要是用户选了对手,把你删了,白白损失一个用户,十分尴尬。

就算用户选了你,也不是好事吧,怎么看都像是被迫的。

本来两厢情愿的事现在倒变成强扭的瓜了。

这哪叫竞争啊,分明是两败俱伤的赌气闹剧嘛!

和动不动就要割腕抹脖子上楼顶的熊孩子一样,都是家长惯的。


第一块瓜“二选一”如何剥夺消费者的选择权

“二选一”是个通俗的说法,还有叫“独家交易”的,这俩说法不是一回事。

“二选一”是你只能在我和他之间选一个,有我没他,有他没我;

“独家”的意思是你只能在我和全世界之间选一个,跟了我就得放弃全世界。

要是打官司搞研究,和“二选一”对应的概念应该是“排他性协议”,或是“限定交易”。在《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中被列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一种。

“二选一”不罕见,在电商、外卖、支付、网约车、房屋中介、OTA等很多个领域中都有,我们就用电商行业来说事,看看它对消费者会有什么样的损害。

小魏是运动品牌“耐迪”的经销商,在D和A两大电商平台都有店。

又到了每年一度的平台A大促销时节,平台A要求小魏在活动期间把平台D上的店关掉,参加平台A的大促。

作为回报补偿,小魏可以获得促销期间的流量加持、排名提前、广告折扣等优惠条件,按照平台A提供的行业数据分析,小魏的流量和随之而来的销量都会大增。

小魏拿出算盘噼里啪啦地算了半天,然后回复了一个字:

“干!”

小魏把平台D上的店关了。

小王,平台D的老用户,以前在“小魏平台D店”里买过东西。今天打算买双“耐迪”牌球鞋,发现小魏的店没了。于是小王就接着往下看其他结果,最后在其他卖“耐迪”的店里买了鞋。

小王就是想买“耐迪”的鞋,在谁的店里买无所谓,平台D上除了小魏还有不少其他经营“耐迪”的店,有没有小魏对小王来说根本没区别。

“二选一”对消费者小王没有影响。

小陶,平台D的老用户,以前在“小魏平台D店”里买过东西。今天打算买双运动鞋,以前穿过“耐迪”牌,这次看了半天,最后买了双“阿克”,因为小陶很喜欢新款式。

小陶根本没留意“小魏平台D店”不在了,他的目标是运动鞋,并不是非要买“耐迪”牌的。

“二选一”对消费者小陶也没有影响。

小周,平台D和A都用,小魏店的死忠粉,在小魏店里买东西已经好多年了,和小魏已经成了朋友。

今天小周打算买鞋,发现“小魏平台D店”没了。问小魏怎么回事,小魏说,“去平台A店买吧。”

哦了,小周在手机上打开平台A的APP,找到“小魏平台A店”,下单支付,一切照旧。

“二选一”对消费者小周还是没有影响。

小刘,平台D的老用户,从没用过平台A,也是小魏店的死忠粉,非小魏店的东西不买。

今天小刘打算买鞋,发现“小魏平台D店”没了。问小魏怎么回事,小魏说,“去平台A店买吧。”

于是小刘开始下载平台A的APP,注册登陆,成为了一个平台A的新用户。登陆后跳出来一大堆“新人专享”的优惠券、代金券之类的,又叫“羊毛”。

小刘找到“小魏平台A店”,下单支付,用上新人优惠券省了点钱。

“二选一”对消费者小刘有影响,他变成了平台A的新用户。鞋还是买到了,并且还是在小魏那里买的。买鞋这事,没什么影响。

小汪,既是平台D的死忠粉,又是“耐迪”的死忠粉,还是小魏的死忠粉。

他只在平台D上买东西,只买“耐迪”牌的鞋,还必须是在小魏的店里买。

这三样执着很难集一身,相互之间有点矛盾:小汪要是真喜欢小魏,就不应在意在哪个平台买;要是真喜欢“耐迪”品牌,就不该在意在谁的店里买。

可是,平台大了什么人都有,如果真遇到了这样的奇葩用户怎么办?

没办法,二选一”对小汪这样的对平台、品牌、店铺三样均执着专一的消费者有很大的影响,小汪是买不到鞋了,他以后只能赤脚上街。

所幸,小汪这样的消费者是极少数,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

为什么敢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在大街上很少看见不穿鞋的人。

So,“二选一”是否会剥夺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是否会让消费者买不到东西,取决于平台内部经营同一个品牌的商家数量、同一个品类内的品牌数量、商家数量有多少,还要取决于有多少消费者同时使用两个平台,影响因素很多,不确定性很大。

可以确定的是,除了“三执着”的小汪之外,其他消费者依然能够买到鞋,依然能够买到“耐迪”的鞋,依然能够在小魏的店里买到“耐迪”的鞋。


第二块瓜:“二选一”后小魏是否涨价

吃瓜群众关心的第二个问题是,“二选一”后的小魏会不会涨价。

小魏对此很疑惑:我为什么要涨价?我能涨价么?

首先,买我东西的是消费者,又不是平台。从两个平台卖变成一个平台卖,消费者总量并没有增加,还是那些人,小魏凭什么能涨价?

小魏的客户群体不会因为“二选一”而增加,相反还会损失小王和小陶这样留在平台D的消费者,他还在想办法如何把他们吸引过来呢,涨价是不妥的。

其次,对小周和小刘这样的长期忠诚客户能涨价么?先不说好不好意思,谁都不傻,你要涨了价人家转身就去别家买。

获得一个长期客户不容易,只要不出什么差错这客户永远都是自己的了,为什么要涨价赶走呢?

还有一种可能是:平台A给了小魏很多加持,现在小魏的单量暴涨,可以涨价多赚钱了。

这种可能的确有,但是否成为现实,取决于三个因素:

(1)平台A上有多少家和小魏一样卖“耐迪”产品的店,同一品牌内的竞争程度;

(2)平台A上有多少个运动品牌,同一品类间的竞争程度;

(3)平台D上有多少卖“耐迪”和其他运动品牌的店,平台D和平台A之间的竞争程度。

这么看来,小魏涨价的可能性并不大。

好在价格这东西一定是藏不住的,如果想证明“二选一”后小魏涨了价,证据说话即可。


第三块瓜:“二选一”如何阻碍、排除市场竞争

这第3块瓜比较难啃。

下口之前得先搞清楚:是谁和谁在竞争?

“二选一”是谁先提出来的,平台啊,可不是小魏主动提出来的。

所以,“二选一”是平台之间的竞争,不是针对商家的竞争。

平台和平台之间争什么呢?

用户,小王、小陶、小周、小刘这样的消费者用户;当然也包括小魏这样的商家用户。

这是平台和“耐迪”、小魏的本质区别。

“耐迪”靠生产鞋、小魏靠买鞋赚钱,核心都是产品,而平台靠用户赚钱,核心是用户而非产品。

有了大量消费者,就可以吸引商家加入平台。

有了大量商家,就可以吸引消费者加入平台。

两边用户都有了,这平台就稳了。

那怎么吸引消费者用户呢?

打广告、注册补贴、新人优惠这些都属于常规动作,大家都玩疲沓了,效果越来越差,或者叫“获客成本越来越高”。

更重要的是,在用户数量已经接近8亿和4亿的时候,平台发现“潜在用户”已经没有多少了,用户增量放缓,接近“天花板”,那就只能从竞争对手那里争抢用户。

小魏就成为了平台争夺目标,不过小魏不要误会,平台争夺他的真实目的其实并不是为了得到他,他只是个工具人。

平台A真正想要的是“小刘”,通过小魏,平台A把小刘变成了自己的用户,这才是平台A的心思。

通过商家小魏来竞争消费者用户小刘,这就是平台“二选一”的真实目的。

那不通过小魏直接竞争小刘行不行呢?

不行,小刘说他来平台是买东西的,没有卖东西的小魏这平台还有什么意义?

小刘说到了点子上,说到了平台的核心本质上。

平台和用户之间不是纵向关系,商品不是小魏卖给平台,平台再卖给小刘;而是小魏通过平台卖给小刘。

平台的作用是降低了小魏和小刘相互寻找对方的成本,双方数量越多,这个作用就越明显。

所以平台的核心就是用户,竞争用户,吸引用户,留住用户。

如果不让平台竞争用户,那就类似不让餐馆竞争菜品,不让“耐迪”竞争款式。

这日子可怎么过?

为了争用户活下去,平台可是什么招都使得出来:

相比之下,“二选一”这种用户竞争方式算温柔的了。

那通过“二选一”的方式竞争用户是否会限制、排除竞争呢?

如果你说的是平台和平台之间的竞争,这本身就是在竞争。

我今天本来打算吃肯德基的,可是途中路过麦当劳时,发现推出了新优惠套餐,于是就进去了。

肯德基少了一个客户,你说这是竞争,还是限制竞争?

当初小魏在打算盘的时候,他没告诉平台A,但其实平台A也知道的是,平台D也给小魏开出了“二选一”的优惠条件。小魏算的是哪边的条件更好,哪边的市场前景更好。

当我们看到小魏把平台D上的店关了的时候,两家平台针对小魏的竞争已经结束了。

这是竞争的结果,不是没有竞争。

竞争一定有输赢,我今天吃了麦当劳,肯德基就输了。

平台好玩的地方在于,除了平台和平台之间的竞争,还有商家之间的竞争。

平台A选中小魏有两个考虑,小魏不能是头部大商家,能左右整个行业的那种。

那种大商家平台其实很头疼,惹不起啊!

亚马逊在美国牛吧,唯一的电商老大,可面对Nike一点脾气都不敢有,你说谁强势?

小魏也不能太小,小到扶不起来的地步。

所以,平台选择谈“二选一”的,一定是不大不小,据平台的判断很有潜力的中等商家。

这样的商家,平台扶持一下销量会提升很大。

毕竟广告位、流量、排名是极度宝贵的稀缺资源,得投在最有价值的商家身上。

当小魏在平台的支持下销量上升的时候,平台面对头部大商家也就有了那么几分底气。

平台打心眼儿里希望商家之间竞争激烈,商家竞争越激烈,价格就越低、服务就越好,来平台闲逛、交易的消费者就越多,平台的收益也就越多。

另外,商家之间竞争越激烈,能跟平台叫板提条件的大商家也就越少。

所以,“二选一”会提高商家之间的竞争程度,从而也会提高平台和商家之间的竞争程度。

如此说来,“二选一”难道是人畜无害的?

当然不是,上面都是以电商行业为例,换了其他行业可能就是另一回事了。

最典型的是房产中介,每一套房源都是不一样的,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只能在一家中介出售或是出租,中介和中介之间的竞争就很弱了;而如果一家房产中介掌握了大量房源,它就可以左右整个市场了。

(详见文后推荐文章)

“二选一”的后果,没有明确结论,得依具体行业、市场条件个案分析判定。

就电商行业而言,“二选一”对消费者的影响很有限,除了“三执着”的小汪外,都没什么影响,不会让大家买不到东西。

只要品类间、品牌内、平台间依然存在激烈竞争,“二选一”不会导致价格上涨。

“二选一”是平台间的用户竞争方式,本身就是竞争;客观上促进了商家之间的竞争。

此瓜已吃完,静待下一个。


竞争者的垄断梦 曲创(原创)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台“二选一”是如何伤害竞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