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什么,必呈现什么!

曾经有段时间,我陷入了深思,倒不是焦虑其他,而是在想一些很无所谓的事情,譬如他为什么成为他现在这个样子,而我为什么成为我现在这个样子……………


信奉——其实就是你现在的样子,没有再超出这个范围了!




图片发自App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有句话,很值得去实践!没错,哲学可以去实践!他说:你凝视着深渊,深渊也在凝视你。

这句话先放着!借力再说个故事。

明朝,有个老掉牙的故事,阳明的看花故事!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在高中政治课本里,我们伟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工作者”将阳明先生定义为主观唯心主义者,同样将“禅宗心动风动”的典故也定义为此!当然我们不能说我党的观点是错的,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几个故事。

这涉及哲学上本体的问题!哪个东西是本体?到底是“我”是本体,还是深渊是“本体”,显然如果在这上面辩证打转,永远得不出结果,而且也很难说哪个是本体,因为客观环境和人个体间,到底能否存在一个绝对本体的问题,至今哲学上也是很多论证。

深渊在凝视你,你在凝视深渊——很显然,并没说谁是绝对完成的。

举个例子:你拥有了一栋别墅,很高兴,这时候你是拥有者还是被拥有者?有人问,你这不是来扯淡吗,肯定是拥有者啊。很好,没关系,那要是别墅一天之内,突然换成别人的呢?你还是拥有者吗,你还高兴吗?

这时候,就尴尬了,哲学的诡异就出来了!哈哈,有人说你在偷换概念,当时我是别墅的拥有者,有一天我破产了,别墅成为别人的拥有者,我就不再是拥有者了。那么前段时间我是绝对主体,后面我就不再是主体,也就是说我在前面那段时间成为拥有者,你的论点:拥有即是被用拥有的观点是错的。


文字游戏玩到这里其实就应该结束了!

这里没有涉及宇宙中心论,因为这里仅仅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环境互动

图片发自App

因为这个时候,你已经不是你本来的你!由你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到别墅本身的客观环境,再回到你本来的自己,这个时候,你已经变了。你的心态已经被驾驭了,这就是所谓的“深渊凝视你”两者完全也是互动的关系,而且这个时候没有分到很清楚你和我,而是阴阳各有一点,我有的东西,你有我的东西,跟环境互动而已。当然尼采的哲学问题不这么简单,只是简单说说我的看法而已。说的比较粗浅!

那后面阳明的“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就有点类似尼采的东西了。

譬如,你没看到大把的金钱,大把的美女帅哥时,你的心就没什么波动,一旦出现金钱权力美女香车的时候,就是后面的情况“。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时候情况来了

注意请注意再次注意,重要话说三遍

这里的重点不是说你看到这朵花或者看到美女帅哥动不动心的问题,而是你心里已经有这个东西了,环境和人之间产生的互动,这里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至于有没有动心不是关键。关键是东西有进去过你这个主体那里。

再看看上面的关系

第一:拥有即被拥有

第二:人与环境产生过互动,大小而已

第三:环境对人到底产生什么影响,甚至可能不产生影响

这是以上的总结!

接下去

就可以看看题目最初“信奉什么,就成为什么”

也就是说——你其实可以摆脱环境对于你的影响,只是个人智慧能力大小不同所造成的影响不同罢了,达到一个极端就是形成绝对的可控性。

然而这要看信奉本身是什么,信奉带来的结果是什么,然后才能明白成为什么!

信奉本身就是信奉,与任何东西无关,相信信奉本身就是成为的

著名的道家名士陈抟,相传他留下一篇心相篇的佳作,开篇第一句话就是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在很多著名的相术书中都提到很多相术的方法自己如何看待的问题,如许负相法,麻衣神相,乃至理学家曾国藩也有写出冰鉴一书,而这些书无不一的指向一个相术界的最高追求——相心

相心的重点就在眼睛,而眼睛是一个人“魂”的居住所,仁爱起源于肝木,而肝魂就是通相眼睛的。所以冰鉴有个著名的论断,邪正贵眼神。

信就是心!相面就是相心,相心就是相信!

信的本义是言行一致,说一个人不信就是说一个人言行不一致,说一套做一套这就是不信。那么久而久之,他的相貌和行为就出来了,当然这个有分时间段和先天性,譬如先天的五行格局和命理八字等等


时间和空间这个维度会把一切东西拉到一致性和平衡性,你看不到,意味着人的局限性和个人眼光

“上帝视角”,意味着全面视角!

信=行,丝毫不差

一个盗贼信“富贵险中求”,他行的道就是贼道;一个孩子信“知识改变命运”,他呈现出来就是拼命汲取知识;儒家人物信“生死不改其志”,他行的永远是一副刚毅木讷的道行

未有信而不行,不行,只是未信而已!!偷改一下

或者只是半信半疑,或者根本就仅仅当做理论来研究,还在真正的门外漂浮而已


图片发自App

再回到上面阳明的问题,主体跟客体达到完全的合一,这个时候知行合一就没有任何问题,与其说知行合一,也可以说信行合一。

信奉什么,一定是呈现什么!

因为主客也是可以相互交流感应的

禅宗三大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是山

你跟一个不信中医的人说再多,他完全可以去研究一些理论,然后说你看中医不科学,何况现在人连看都不看就开始发表言论了。他看山永远不是山,他连信都没有。哪来的呈现,永远在外面走来走去。

佛家的愿力必须是有信力支持,多大的愿力就有多大的信力,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完完全全一致。

不过这里要提一下,信奉是不关于好坏善恶,无条件绝对的!也就是说无条件支持这个系统自动化。

环境在某些时候是参与进去并且支持发展或者阻碍发展而已,对于信奉的理念是没关系的,只是有些人还没达到——信,只是一种脑子的概念而已!这种情况就谈不上信,因为你一行动就呈现出状态,邪教的出现和根深蒂固根本来讲也跟这个有关,邪教从你意识深处就给你留下了邪恶的种子,传销也一样

,同样的套路。

所以才说信奉不关乎好坏善恶,原因就在于他从根处植入进去,他们产生了绝对能完成的东西,哪怕生死不悔,这种力量在正反两个面都是非常厉害的,想想有些人为什么头脑简单反而能做出事情来,根源就在这里。

提醒自己!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你心本来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谁都骗不了。——致良知

信什么理念,这种理念就反过来成就你!而你跟它就完完全全融入一体,这时候:看山就是山了

举个历史故事: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带领那支骁勇善战的蒙古兵团,东征西讨,每当遇到困难和绝境时,成吉思汗一种信念来支持自身的兵团作战,他们同样信奉征服,信奉天派他们来征服,不是一个人的信奉,而是整个兵团战士的信力,这种信念不管对错,产生前所未有的战斗力,攻下了多少世界领地,他们不是简单的嗷嗷叫,而是真的有这种信念,所以他们成为了。

或许因为爱意而成就了恋人

或者因为恨意而成为仇人

或许仅仅是因为一个念头而成为现在的你

然而这一切一切,都是因为当初你仅仅相信了一本书,一句话,一个人!!!

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相不相信?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奉什么,必呈现什么!)